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百四十二章、叛国

  “嗯!”

  “朕会下旨,让东厂和锦衣卫一起参与行动。”

  永宁帝略显迟疑的说道。

  这种分赃活动,他还是第一次参与,着实有些不适应。

  在以往接受的教育中,清算晋商带来的收益,应该全部收归国有。

  勋贵系明显是不准备这么干。

  虽然没把钱揣进自己腰包,但也不准备进户部的账,或者说只有少部分罚没入账。

  更多的收益,都会砸到了军费开销上。

  锦衣卫和东厂参与,更多的是出于政治需要。

  当然,事后肯定会给他这个皇帝留一份,具体有多少暂且未知。

  哪怕内心深处,非常鄙视这种分赃法。

  面对不断缩水的内库,永宁帝选择了答应。

  就算是拒绝提议,针对晋商的行动,还是会展开。

  甭管他们是主谋,还是稀里糊涂的卷入,刺杀当朝阁老都必须付出血的代价。

  京师,范府。

  “京师戒严放开,赶紧收拾东西,我们立即离开。”

  红袍老者急忙下令道。

  为了追查凶手,京中各个衙门都在抓人。

  稍微有点牵连的,都进入了狱中。

  没有查到范家,除了根基扎实外,还有就是他足够谨慎。

  觉察到不对劲,拒绝了北虏的要求。

  不过按照目前的局势发展,一路追查下去,早晚会把他们牵连进去。

  涉及到阁老遇刺案,商人是没有话语权的。

  哪怕他花费重金,给自己捐了光禄大夫的头衔,可以穿上红袍官服,政治地位依旧没有本质改变。

  平常时期吓唬一下下面的牛蛇鬼神还行,一旦朝廷要查办他,这个身份没有任何作用。

  刑不上大夫的政治优待,同他们这些捐官没有任何关系。

  “老爷,大少爷走了保龄侯的路子,不是说没事了么?”

  管家一脸疑惑的问道。

  晋商的关系网,可不仅仅局限在文官身上。

  宗室、外戚、勋贵、宦官,都是他们的打点对象,建立了一张庞大的关系网络。

  单独到某个晋商家族,人脉关系就大幅度缩水,通常是攀附朝中一两家权贵,结交了一帮中下层官员。

  “小心无大错!

  被捕的一众官员,大都和我们晋商有联系,谁能保证成国公和镇远侯不会多想。

  他们这种大人物,只要动一下念头,我们这些人就得人头落地。

  告诉下面的人,这次情况特殊。

  撤出京师的同时,把我们的所有收尾,全部收拾干净。

  派人通知在朝为官的族中子弟,让他们自己小心。

  涉及到刺杀案,甭管是牵扯到谁,都不许他们出手。

  一切以保全自身为上!”

  老者神色凝重的说道。

  他们这些人可以离开,在京中任职的族人却走不了。

  不光走不了,甚至连想离开的意思,都不能流露出来。

  在这种敏感时刻,稍微有所异动,都有可能招来灭顶之灾。

  都不用人家栽赃陷害,哪怕没有刺杀案,范家的生意也经不起查。

  文官集团被吓的瑟瑟发抖,根本不敢给他们出头,外戚同样靠不住。

  一旦朝廷对他们展开清算,以往合作的那些权贵,就是他们的催命符。

  为了自家的声誉,权贵们也会杀人灭口。

  总不能奢望人家为了几两碎银,就冒着抄家灭门的风险,跑去和暴怒中的勋贵系对着干。

  “遵命!”

  类似的一幕,不断在京中上演。

  稍微有点危机意识的晋商,纷纷选择了跑路。

  至于京中的生意,先逃过这一劫再说。

  内心深处,他们问候了北虏祖宗十八代。

  实在是太坑人了!

  策划这么大的行动,居然连盟友都不招呼一声。

  天下商帮那么多,坑谁不行啊,怎么尽逮着自己人祸祸!

  若是知道北虏想刺杀当朝阁老,他们就算不第一时间告发,也要第一时间做出切割。

  相较于从京中撤离,消息传递的速度更快。

  张家口,孔家大院。

  “京中传来消息,鞑靼人借助我们的商队把刺客送入城中,对首辅和次辅实施了刺杀。

  勋贵系群情涌动,正在全力追查凶手。

  这么大的动静,很难掩盖所有线索,朝廷早晚都能查到我们头上。

  现在召集大家过来,就是为我孔家谋取后路。”

  孔辰宇的话刚说完,大厅内就沸腾起来。

  一众孔家族人,纷纷痛骂鞑靼人无耻。

  着实是太坑人了,鞑靼人的操作,直接把他们逼到了绝路上。

  本来他们干的就是杀头买卖,又牵扯到阁老刺杀案中,朝廷追查下来,这是包灭门的结局。

  哪怕砸钱贿赂皇帝,都保不住他们的命。

  “够了!”

  “事情既然发生了,那就别抱怨。

  从和北虏做买卖开始,我们就应该想到有这一天。

  侥幸渡过了几十年太平日子,已经是祖宗庇佑的结果!”

  孔辰宇当即训斥道。

  一切都是贪婪惹的祸。

  孔家原本是山西的中等士绅,因为眼馋走私贸易的暴利,就想着出手捞一票。

  怎奈利益动人心,赚惯了快钱,就再也收不了手。

  靠着走私贸易赚取的暴利,孔家的势力迅速膨胀,成为山西有数的大家族,同样也把孔家拉入到了深渊。

  “大哥,没必要这么担心。

  从事走私贸易的商人那么多,同北虏勾结的也不是一家两家。

  浙商、徽商、鲁商、豫商,大虞最知名的一众商帮,或多或少都参与到了走私贸易中。

  北虏刺客潜入京师,总不会是我们一家送进去的吧!

  牵扯到的人这么多,大家一起发动在朝中的人脉关系,把事情压下来即可。”

  孔辰四一脸淡定的说道。

  刺杀阁老是第一次,但类似事件的公关,他们却是有经验的。

  当初朝廷稽查走私的时候,他们也牵连其中,最后不仅全身而退,还是借助朝廷的力量完成反杀。

  再往前追溯,辽东兵败他们也深陷其中。

  后续牵扯太大,朝廷没敢深入追查下去,最后不了了之。

  “老四,过去的经验,放在现在是不适用的。

  不同于以往的敌人,勋贵系手中是有刀的。

  恰好我们现在已经很肥了,到了该宰杀的时候。

  哪怕没有刺杀案,他们也有足够的动力,推动对我们的清算。”

  孔辰宇摇了摇头说道。

  此一时,彼一时。

  勋贵们既然敢在江南,向士绅们亮刀子,就敢对他们动屠刀。

  论起在朝堂上的影响力,他们差江南士绅甚远。

  至于同样参与走私贸易的其他商帮,那仅仅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人,并且大部分买卖还是经他们手中转的。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他们向草原上走私物资,能够赚取巨额利润,人家同样有自己的财路。

  靠着垄断粮食、盐、茶、丝绸、陶瓷等物资的贸易,同样能够赚的盆满钵满。

  尤其是最近一些年,朝廷开放禁海之后,一众南方商帮更是把目光投向了海外。

  节节攀升的关税,就是财源滚滚的写照。

  人家的经营重心,早就不在草原上。

  “大哥,事到如今,我们也只有一条路可走。

  朝廷既然不给我们活路,那就索性反了他们,引北虏大军入关!”

  孔晨熙神色凝重的说道。

  自古以来,引异族入关者,都没有好下场。

  如果有的选,他们肯定不会这么干。

  毕竟,他们能够和北虏平等合作,那是自身存在无法取代的价值。

  一旦北虏入了关,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手中的筹码,不说完全丧失,反正也会丢的七七八八。

  朝廷盯上了他们手中的巨额财富,谁也无法保证北虏不眼馋。

  人家是以抢劫为生的政权,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难啊!”

  “引北虏入关容易,可是打开防线之后,谁能保证北虏能够夺取天下。

  万一朝廷获胜,把他们赶出了关外,我等跟着迁徙到了草原上,那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

  孔辰宇叹息一声说道。

  眼下的大虞朝,虽然存在各种问题,但距离亡国还差的远。

  引北虏入关,倘若夺取了天下,自会有大儒为他们辩经。

  一旦操作失误,北虏被赶了出去,他们不光身败名裂,连小命都难保。

  至于族中的财富,他反倒是不在意。

  人活着,财富才是自己的。

  若是人死了,再多的财富,也是在为别人做嫁衣。

  “大哥,我们没得选择。

  或许眼前这一幕,正是北虏想要看到的。

  勋贵系掌权之后,朝廷军费开支暴增,对他们也造成了不小的军事压力。

  为了剪除隐患,他们才选择了代价最小的刺杀,可惜功败垂成。

  到了这一步,北虏也只有再次发起南侵,打断勋贵系的整军行动。

  前线日子,草原上传来消息,鞑靼人准备集结兵马进攻漠北。

  现在看来这就是虚晃一枪,他们的目标一直都是大虞,正等着我们这些内应送上门去!”

  孔晨熙苦涩的回答道。

  不同于文官主政时期的糊弄,勋贵系掌权后,那是真舍得投入军费。

  一面修复长城防线,一面扩军备战。

  没有内应配合,此时北虏想要撕破长城防线,势必要付出惨痛代价。

  “不用怀疑,这就是他们的阴谋。

  派人通知北虏,我们愿意联络各家配合他们夺取长城防线!”

  孔辰宇语气低沉的说道。

  被逼到了墙角下,不想被抄家灭门,只能按照北虏的剧本走。

  “大哥,光这些还不够,我们还得送北虏一份大礼。

  趁着我们的人脉关系尚未被清算,动用所有的政治资源,不惜一切代价鼓动陛下率兵亲征!”

  孔晨熙随即补充道。

  北虏的战斗力固然强悍,可勋贵系的部队同样能打。

  没有外力介入,双方在战场上对决,北虏就算能获胜,也会损失惨重。

  到时候各路勤王大军抵达,免不了再次被赶出关外。

  “嗯!”

  草原联军大营。

  “大单于,晋商传来消息,刺杀行动失败。

  他们愿意里应外合,配合我们夺取关口!”

  额尔德心情忐忑的汇报道。

  刺杀案是他一手策划,从筹划到实施,前前后后花费了小一年时间。

  遗憾是多次优化后的刺杀行动,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别说是击杀目标,连伤都没有伤到。

  “知道了。

  启用备用方案,兵伐大虞。

  告诉那帮晋商,本单于从不亏待功臣。

  若是能帮我们拿下中原,封侯拜相不在话下。”

  呼格吉勒当即画饼道。

  深入敌国京师玩刺杀,本身就是高风险的行动,失败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刺杀这么容易,不用等他们出手,景李两人早就死了十次。

  勋贵系的崛起,可是挡了不少人的路,无数人对他们恨之入骨。

  不是所有人都能权衡利弊,暗地里对他们出手的人,数量绝对不会少。

  两人能够逍遥到现在,足以证明他们身边的安保能力不弱。

  看似作为备用的方案,其实才是呼格吉勒的真实计划。

  伴随着轰鸣的炮火声,宣告着北疆战火再次燃起。

  升腾的狼烟,一道接着一道,在最短时间内,把消息传递到了大虞京师。

  文渊阁。

  “景兄,一切如你所料,北虏还是动手了。”

  李原一脸严肃的说道。

  从锁定刺客的身份是北虏之后,他们就知道距离新一轮的战争不远了。

  “这一仗,怕是不好打啊!”

  景国良神色凝重的说道。

  预料到大战爆发,不等于就能赢得胜利。

  从刺杀案爆发到狼烟燃起,期间间隔时间不到十天,根本没给他们留调兵遣将的时间。

  最棘手的是内部隐患,尚未来得及排除。

  针对晋商的政治清算,才刚刚开始,连朝中的文武百官都没排查完。

  勾结晋商不会写在脸上。

  经常帮晋商说好话的官员,那些都只是明面上的小卒子。

  晋商在朝堂上的真正保护伞,从来都是暗地里提供庇护。

  现在只拿下了明面上的人,暗地里的依旧在追查中。

  “首辅大人,现在外敌来袭,朝堂必须保持稳定。

  为了大局着想,还请暂停对案件的调查,一切等击败北虏之后再说!”

  高景风开口劝说道。

  不是他想和勋贵系对着干,着实是北虏的威胁太大。

  继续清算下去,万一逼反了晋商集团,搞不好边关局势会再次糜烂。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