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百三十九章、刺杀

  时光飞逝,一晃就进入永宁九年。

  叛乱平息之后,从南直隶获得的移民数量大减。

  好在李牧迅速调整政策,在一众沿海省份增设了移民点,及时补上了缺口。

  移民过程,进行的格外顺利。

  各地衙门都出了大力,武将那边是李牧打了招呼,文官则是自发行动。

  看得出来,这个世界还是正常人多,损人不利己的变态只是极少数。

  文武纷争再厉害,也不影响大家支持移民。

  对地方官来说,流民就是安全隐患。

  见识过叛军的破坏力,没人想经历第二次。

  大移民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虞的社会矛盾。

  或许是前面天灾折腾够了,永宁九年除了局部地区发生天灾外,整个大虞都风调雨顺。

  局势一片欣欣向荣。

  养心殿。

  没有噩耗的日子,永宁帝都有些不习惯。

  自他继位以来,就坏消息不断,大臣更换了一波又一波。

  突然到了勋贵系掌权时,就一下子天下太平了,这让他非常没安全感。

  在信奉天命论的时代,这种诡异变化,很容易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

  没有大事发生,他这个皇帝也不好折腾。

  毕竟,他是立志要做明君的人,不能没事找事瞎折腾。

  “陛下,大事不好!”

  “今天下朝之后,成国公和镇远侯在下朝路上遇刺。”

  郑英逸慌乱的说道。

  当朝首辅和次辅一起遇刺,这可是捅破天的大事。

  收到消息之后,他一刻有不敢停留,立即进宫向皇帝汇报。

  “两位阁老可曾受伤?”

  永宁帝慌乱的说道。

  上一次致仕首辅遇袭,就搞得他灰头土脸,差点被逼下罪己诏。

  即便是过去了这么久,他还是心有余悸。

  相比死去的万俊辉,景国良和李原的影响力,无疑要大的多。

  这两位如果发生意外,闹事的就不是文官,而是遍布天下的武将。

  等不到地方发力,京中的勋贵闹起来,就能朝堂掀翻。

  上一次舞阳侯战死,内阁和六部一众大员,可是齐赴黄泉。

  不光他们死了,就连身后的家族也遭到血腥报复。

  死了这么多人,除了士林痛骂武夫当国外,朝廷连追责都没有。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处理,永宁帝罚没了一众勋贵外戚三年的俸禄。

  等到景国良和李原上位后,除了徐文岳获得追封外,其他人连谥号都没赐下。

  有两人在上面约束着,下面的军队,才是朝廷的军队。

  丧失了这种约束,下面的军队,早晚会蜕变为军阀。

  就算再组建一个勋贵系内阁,也只能延缓这种局面发生。

  君臣离心离德一旦发生,就再也无法挽回。

  哪怕永宁帝和各家勋贵外戚,依旧保持着联系,还是无法挽回信任危机。

  “事发太过突然,五城兵马司迅速接管了现场,我们的人无法靠近。

  两位阁老是否受伤,暂时不得而知。”

  郑英逸一脸憋屈的回答道。

  锦衣卫指挥使混到他这份儿上,也算是大虞朝的奇迹。

  没有办法,现在勋贵系处于强势期,权势都能赶上开国初年。

  连带着五城兵马司,在京中说话的声音,也越来越大。

  在一些年轻勋贵子弟眼中,他这个锦衣卫指挥使,就是一名普通的正三品大臣。

  下面的锦衣卫百户、千户,直接沦为五六品的小官。

  反正同为勋贵子弟的千户、百户,遇到他们不会怂。

  本来发生刺杀大案,该他们接手的,也被人家把活儿抢了去。

  想闹腾都没底气,五城兵马司虽然管理军中治安,但本质上还是军队,不是地方衙役。

  论起战斗力,比他们锦衣卫只强不弱。

  主要是没钱惹得祸,朝廷对他们的预算卡的非常死,根本不给额外拨款。

  偏偏皇帝对厂卫要求还严格,不准他们擅自出去搞钱。

  地方上姑且不论,反正京中他们是不敢乱来。

  天子脚下,那么多御史言官,稍微搞出点儿动静就会遭到弹劾。

  锦衣卫的正式编制,一共就五千六百号人。

  这么点儿人,如果全放在京中,肯定是富裕的。

  怎奈他们的任务是监察全国,甚至还有搜集外藩的情报,留在京师的仅有千余人。

  在这种背景下,留守京中的锦衣卫,就成了苦差事。

  除了执行抄家任务的时候,能够搞一笔钱外,平常时期根本不敢乱动。

  满朝文武中,没有谁比他们更想掀起大案。

  可惜现在皇帝的权力,都受到了挤压,更不用说他们这些依附皇权的。

  以往能够制衡外廷的司礼监披红,进入永宁朝开始,就再也没有发挥过作用。

  皇帝把权力抓的太死,宦官们也丧失了积极性。

  勋贵系掌权后,宦官的处境略微好转一些,但也仅限于勋贵们不把矛头对准他们。

  “废物!”

  骂完之后,永宁帝突然发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

  一名皇帝居然因为臣子的安危,慌乱到了这种地步,实属不该。

  冷静下来之后,他暗中思索起来。

  景国良和李原权倾朝野,威风八面的同时,也挡了许多人的路。

  除了勋贵系不会对他们出手,朝中各大派系都有下黑手的嫌疑,其中也包括他这位皇帝。

  如果两人平安无事还好,一旦有人发生意外,那都要捅破天。

  无论是谁干的,都必须付出代价。

  现在最重要的不是追查凶手,而是要让勋贵们相信,不是他下的黑手。

  背了这口黑锅,哪怕是皇帝,一样要完蛋。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这句话,只限于没有反抗之力的普通大臣。

  景国良和李原,不仅代表他们自己,还代表着一个利益集团。

  一旦出现最糟糕的局面,勋贵集团是没有退路的。

  不想未来被清算,就只能利用手中的军队,抢先发起进攻。

  没有两人在上面约束,群龙无首的勋贵系,采取什么样的反击都有可能。

  既然敢在朝堂上打死大臣,谁也无法保证,这些人不会一气之下连他一起干掉。

  “陛下,息怒!”

  “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要保持冷静。

  相信成国公和镇远侯吉人自有天相,不会出事的!”

  徐忠恩硬着头皮劝说道。

  突发的意外,同样打蒙了他这位司礼监掌印太监。

  在过去这些日子,他已经和勋贵系达成了默契,大家联手压制文官集团,共同分享胜利果实。

  尽管宦官集团在这场权力盛宴中,真正拿到手的利益并不多,但架不住心情爽啊!

  文官集团受到压制之后,他们也不用背锅了。

  名声大幅度回升,朝野上下骂他们的声音,都小了很多。

  一些不得志的文官,为了自己的仕途,正悄然向他们靠拢。

  按照这种局面发展下去,等到景国良和李原两个老家伙退下去,宦官集团将成为朝堂上的一股重要力量。

  未来的朝中局势,很有可能是文官、宦官、勋贵三足鼎立。

  这也是当下最符合皇帝利益的朝廷格局,先帝朝时期一直都向这个方向努力。

  可惜当时没有那么多战争,缺乏战功支撑的勋贵系,手中力量不够,皇帝只能不断加强宦官。

  “嗯!”

  “打发御医去两位阁老府中看诊,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保住两位爱卿的性命!”

  永宁帝神色凝重的说道。

  以往他有多想这两个老家伙死,现在就多渴望他们平安无事。

  两人不是不能死,但绝对不能死在刺杀中。

  要死也只能寿终正寝,这样不会留下任何隐患,勋贵系也不会找他的麻烦。

  后续再从勋贵系中挑选两位阁老过渡,逐步接管两人留下的权力真空,才是最完美的解决方式。

  “遵旨!”

  镇远侯府。

  “侯爷,您这身上的血?”

  侯府夫人关心的问道。

  虽然最近几年,侯府势力迅速膨胀,但李原依旧是侯府的天。

  一旦李原发生意外,现在的大好局面,全部都会毁于一旦。

  哪怕外面有李氏宗族支持,她年幼的儿子,也没法稳住大局。

  “放心好了,这些血都是别人的。

  今天在路上遭遇刺客袭击,索性本侯的亲兵还是能打的,轻松斩杀了数十名刺客。”

  李原故作淡定的说道。

  鲜血都落到他身上,战斗肯定没有他说的那么简单。

  如果不是亲兵们拼命,搞不好他这位悲催阁老,就成了大虞朝首位被当街刺杀的内阁大臣。

  内心深处,他并不平静。

  尽管知道京中许多人都希望他死,但能够安排数十名刺客当街埋伏,还是超出了他的预料。

  尤其是刺客使用了火铳、弓弩,这绝不是一般势力能做到的。

  今夜京师注定不会太平,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无数人都会睡不着觉。

  政治斗争的底线,再一次被打破,注定了后续的党争,将变得更加血雨腥风。

  “侯爷,谁有这么大的胆子,敢当街刺杀您?”

  确定李原没事后,侯爵夫人疑惑的问道。

  活了半辈子,各种奇葩事,她也见的多了。

  敢当街刺杀内阁大臣的,着实没有见到过。

  “不知道!”

  “不光是我,就连景兄也遭到了刺杀。

  他的运气没我好,一枚箭矢从额头前飞过,差点儿一命呜呼。”

  李原笑着说道。

  惊险不重要,关键是人没事。

  如果那一枚箭矢命中了景国良,他现在也没功夫调侃。

  对幕后真凶,他是一点头绪都没有。

  不是没有怀疑目标,反而是怀疑对象太多了。

  除了自己人外,现在他看朝中各大派系,谁都像凶手。

  事实上,刺客选择当街下手,也是迫不得已。

  自从入阁之后,他和景国良就深居简出。

  平常时期,就算有娱乐活动,也是在府中进行。

  即便是熟人相邀,也在在各自府中会面。

  偶尔外出,那是重兵相随。

  唯一能靠近他的,也就上下朝路上。

  并且衙门还会每日巡查,街道两边的建筑物,都是重点检查对象。

  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出现今天这种事。

  刺客能潜伏在两边街道,不被巡检的官兵发现,必定是朝中有人出手。

  此事只要认真追查,肯定会留下蛛丝马迹。

  尤其是火铳和弓弩,这玩意儿绝不是普通刺客,能够搞到手的。

  吕府。

  “两位仁兄,现在该怎么办?”

  吕凌风慌乱的问道。

  首辅和次辅同时遇刺,他们清流党人是头号嫌疑犯。

  别看平常时期,在对抗勋贵系的时候,他们嗓门最大。

  私底下聚会,也没少叫嚣着,要弄死两人。

  可这些都是嘴炮,真要他们动手干掉两位内阁大佬,借他们一个胆子也不敢下手。

  没别的原因,勋贵系的报复,太过血腥狠辣。

  他们的前辈们,就是没有预料到这一点,才搭上了身家性命。

  亲眼目睹了惨烈的一幕,包括他们在内的大部分文官,都被吓着了。

  大家都是熟读史书的主,非常清楚武夫当国的环境下,惹火了掌权者会发生什么。

  都是家大业大的主,让他们拼上九族性命去为别人做嫁衣,那是不可能的。

  “吕兄,先不要慌。

  两位阁老遇刺,又不是我们干的,太过慌乱反而容易引来麻烦。”

  “不对,吕兄。

  此事,不会和你有关系吧?”

  费心远脸色大变的问道。

  这种要命的事情,甭管谁沾上了,那都是九族消消乐。

  同僚作死,他可以不在乎。

  可现在的事情太大,只要是清流党人干的,他们都会被牵连进去。

  勋贵系报复的时候,根本不会细究,他们是否参与。

  只要牵扯到所在派系,直接物理消除就完了。

  朝中这些勋贵,相对来说还算讲规矩。

  最狠的还是地方上那帮勋贵武将,全是一帮杀人不眨眼的主。

  认定的事情,直接就敢冒充叛军去干,完全不考虑政治后果。

  “费兄,你真会开玩笑。

  吕某又不傻,岂会安排人去刺杀两位阁老。

  就算我脑子进了水,家中也没有这么多死士啊!”

  吕凌风急忙解释道。

  对这次刺杀,事先他确实有所觉察,但绝对没有参与进去。

  在案发之前,有人找过他,流出了要为国除奸的意图。

  不过吕凌风脑子不傻,知道勋贵系不是好惹的,没有参与进去。

  本以为只是下面人突发奇想,但刺杀案发生了,性质一下子发生了变化。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