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70章 年终有奖,年终大福利

  1月27日是腊月二十九,这一年的除夕。

  各大机关单位工厂放假了。

  中国大陆首批赴美留学的50名访问学者抵达了华盛顿,然后当天总设计师同志踏上了赴美访问之路。

  魏清欢在电视上看到了新闻,调侃钱进说:“下一次你也跟着领导去外国访问,到时候带上我,让我去看看国外月亮到底圆不圆。”

  钱进摇摇头。

  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领导只会赴美访问这一次。

  不过以后带魏清欢出国倒是轻而易举。

  现在老百姓不敢想出国的事。

  当下老百姓要想的是怎么过年。

  钱进这边准备好了。

  按照约定,今年过个大年!

  除夕当天他起了大早,跟魏清欢进行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晨练之后,他心满意足的出门去吃早餐。

  自从钱程一家回城,魏清欢这边的家务活交出去了。

  马红霞几乎成了家里的保姆。

  钱进和魏清欢阻拦了几次,但这倔强的西北妇女坚持每天早上来复式楼送早饭、做家务。

  这是她能用来感谢钱进两口子的唯一手段。

  另外天气冷,复式楼条件好,有时候三个孩子便住在这里,跟汤圆挤一张大床,马红霞早上过来也是为了照顾自家三个孩子。

  吃过早饭钱进就出门了。

  今天要给突击队队员们发奖金、发过年的福利品,现在队伍大了人多了,准备工作很复杂。

  一出门他就发现,今天天气不好,老天爷早早阴沉了脸,头顶天空像一块冻得发灰的生铁,沉沉地压在老城区的顶棚上。

  上午他又去了娘娘宫庙会。

  这次是给劳动突击队大采购。

  所以他是带着队员们去赶庙会,魏清欢则陪同钱程两口子去追忆往昔。

  到了午后,天上零零散散飘起了小雪,但是没什么风,就是干冷。

  偶尔有一阵风飘过,卷着地上的碎雪和不知谁家窗户缝漏出的零星煤烟灰,打着旋儿,带着烟火气,迎接了1979年的大年。

  钱进走在路上抿了抿棉大衣。

  都说下雪不冷化雪冷,今天下着雪呢,结果还挺冷。

  其实今天下的也不是雪,可能太冷了,落下来的是细碎的雪粒子,被风裹挟着急行军,砸在他脸上、脖颈里,硌得他生疼。

  雪粒子落到地面,迅速的和地上早已冻得发黑发亮的薄冰、泥泞的污水坑融为一体,铺不出一层整齐的白,只在墙根下、路沿边积起湿冷粘腻的脏雪堆。

  街道却是异常热闹,是那种寒冷压制不住、全民都在鼓噪的热闹。

  钱进从狭窄的马路边走过,旁边就是一栋楼的公共水房,水龙头底下,几个穿着臃肿棉袄、戴着灰绒线帽的小子正撅着屁股使劲摇晃自己的水桶。

  他探头一看。

  桶里的水大多已结了一层薄冰壳,里面要么有半副猪肝要么有一条冻得梆硬的大头腥之类的东西。

  天冷,倒是闻不见什么腥味。

  小伙子们认识钱进,纷纷喊着‘钱总队’跟他打招呼。

  钱进招手笑。

  雪粒子拍在他手上,他又赶紧塞回了大衣兜里。

  有个半大小子见此哈哈大笑:“冷吧,钱总队?今天可真冷,给你个热乎的。”

  他从兜里掏出个葡萄糖挂水的瓶子,里面是热水。

  钱进摇摇头:“用不着了,你自己暖和吧。”

  还有人招呼他:“钱总队,拿这个回去炼油吃?”

  他从衣服兜里掏出一卷旧报纸,里面包着一块冻得硬邦邦的大油膘。

  钱进知道这是客气,便笑道:“行,那我拿走了啊。”

  半大少年以为他当真了,一溜烟跑了。

  这引得水房里的人都在哈哈大笑。

  几个小孩穿着崭新的棉衣,或者套着大人旧军装改的罩衣,然后个个手里拖着半截快散了架的鞭炮纸捻子。

  他们哆嗦着冻得像胡萝卜的小手,划亮火柴点了香准备放鞭炮。

  恰好微风吹过,火柴头“刺啦”一声爆出点火星又灭了,一个小孩急得跺脚骂一声,再鼓起腮帮子猛吹一下冻得通红的手。

  钱进上去掏出防风打火机给点香,孩童们兴奋不已:“前进叔牛逼。”

  然后过路行人惨了。

  这些半大孩子最调皮捣蛋,一人一支香半挂大地红鞭炮。

  看到有人来了便单手捻炮仗点了后扔进不远处的脏雪堆里甚至污水坑里头。

  “砰!”

  一声发闷又短促的炸响,泥水冰碴子四溅。

  行人骂骂咧咧。

  这些孩童则哈哈大笑。

  钱进本来也笑,后来遭到报应了。

  他从路口经过,看到几个同样踅摸在巷子口准备放小鞭的孩子。

  这些孩子捂着耳朵冲他坏笑,钱进吓得赶紧往左右看。

  结果被涮了!

  没鞭炮!

  今天是好日子,大人不跟小孩一般见识,也没时间和精力去收拾孩子。

  几乎每个院门、每个窗户都在忙碌着。

  那些红瓦起脊坡屋顶的、门洞进深很长的老巷子大门口,更是年味十足。

  新写的春联浆糊还没干透,在寒风中微微抖动。

  红纸是那种偏暗的朱砂红,墨色饱满,大多写着“东风浩荡革命形势无限好,旭日东升锦绣前程万年春”或是“抓纲治国形势喜人,团结胜利前程似锦”之类的语句。

  纸边裁得不甚整齐,钱进一眼就认出来了,这都是自己买红纸又找人写的对联,不是年集上买的成品对联。

  门楣上斜贴着鲜红的菱形“福”字斗方,或是“出门见喜”,透着对新一年的虔诚期盼。

  窗玻璃上蒙着厚厚的雾气,依稀能看见里面晃动的人影和炉灶上升腾的白汽。

  一栋栋楼房、一户户人家都从一大早就准备大饭了。

  每个烟囱都在往外冒黑烟,然后伴随着的还有更浓郁的饭菜气息:

  谁家大铁锅里正炖着鱼,炸海带卷的油香,煮五香肉皮的酱咸鲜味儿,还有隐隐的醋溜大白菜的酸辣……

  这些味道顽强地冲破寒风的封锁,勾动起路人肚里寡了一年的馋虫。

  新刷的石灰水在陈旧的门框木料边泛着醒目的冷白,衬着那红纸黑字的对联福字越发鲜明。

  几个半大的孩子在结了一层薄冰的路面上小心翼翼地滑着冰趟,手里挥舞着新做的染了红蓝颜色的纸风车,在风中“呼啦啦”地打着旋儿。

  街角的国营副食店进行今年最后的营业,门口排起了长队。

  钱进从长队里走过,招呼道:“借过、借过了。”

  都是泰山路的居民,大家都熟悉。

  不少人一边跺着脚祛寒,一边招呼他:“钱总队已经买齐东西了?”

  钱进笑道:“赶庙会买了点东西,你们怎么都在这里排队?没去庙会?”

  有人说道:“这边有粉条,正儿八经的红薯粉条,炖白菜又香又甜。”

  “钱总队你们人民流动食堂的粉条哪里买的?那是好东西,给咱捎带点呗?”

  钱进说道:“明年,明年吧,大家伙信我,明年我怎么也得带领突击队搞个蔬菜呀水果呀或者副食品的专营铺子。”

  “到时候你们就看吧,别说粉条豆腐什么的,过年那阵我连西红柿黄瓜青椒也给你们供应上。”

  大家轰然叫好:“那我们可当真了啊。”

  往日钱进要是这么说或者现在是别人这么说,大家只会哈哈一笑。

  过年时候有西红柿黄瓜和青椒?

  这不是胡说八道吗?

  可钱进这么说他们得当真。

  因为钱总队本事大!

  钱进确实不是胡说八道,他已经跟西坪生产大队那边研究过了。

  明年西彭生产大队再攒半年钱,然后秋季开始他提供技术和材料,生产大队提供劳动力,他们要在山里盖起蔬菜大棚!

  钱进跟众人打过招呼,抄着手继续往学习室赶去。

  一辆带帆布篷的解放卡车吼叫着驶过,卷起地面的泥雪,喷着浓重的黑烟,车厢里隐约能看到几个穿着旧棉袄、缩着脖子的工人在看守着几筐冬储大白菜。

  卡车远去,留下刺耳的噪音渐渐被呼啸的寒风吞没。

  街边那些光秃秃的法国梧桐树枝丫,在灰白的天幕背景下,更显得干枯萧瑟,被风刮得呜呜作响,如同诉说着冬日的寒酷与凝重。

  学习室也变了样子。

  外面墙壁刷了好几遍白灰,半截是学习室还有半截改造成了几个突击队的工作间。

  工作间外墙用红油漆粉刷了“自力更生”、“多劳多得”之类的大字,学习室那边则是魏清欢当初的题字:

  秋去冬来,囊萤映雪。

  春回夏至,折桂蟾宫。

  另外横批被描红放大写了出来:

  爱党爱国!

  学习室条件不错,为了防寒,很多人家门窗缝隙都是用破布条、旧报纸堵着,而学习室的北向窗户钉上了透明塑料布。

  钱进进屋。

  屋里人头攒动,两百多号人挤在一起。

  他们穿着可就时髦多了。

  男士风衣、女士风衣一人一件,腿上是喇叭裤,潇洒时髦。

  屋子里的炉子呼呼地烧,烟囱一个劲往外冒烟,加上人多热量大,所以不太冷。

  总会计徐永红看见他进来急忙点头:“钱总队过来了?”

  钱进冲众人招招手:“都来的挺早呀。”

  王东坐在一摞纸壳箱上:“发钱发福利,谁不赶早啊?”

  这话引得一阵哄笑。

  人多,屋子里难免空气混浊。

  这年头不光领导干部和工人公务员,寻常人也喜欢抽烟。

  队员们八成是老烟民,他们节俭,抽的是丰收、经济这种劣质烟。

  劣质烟草燃烧后的焦辣味是真呛人。

  钱进赶紧让开窗换风。

  他估摸自己这辈子但凡有问题肯定是呼吸道问题,二手烟问题太严重了。

  换了风再关窗,屋里味道就变了。

  雪花膏的香气、炒瓜子花生的味道,还有冻猪肉散发出的微微的腥膻气……

  全都沉甸甸地混杂在一起。

  钱进跟徐永红低声讨论账本问题,徐永红汇报解答,他这边连连点头。

  然后所有人的目光都焦灼地投向他们两人,在等待一个重大的仪式。

  发钱发福利的仪式!

  窗外灰白的天光透过积尘的玻璃窗勉强挤进来,映亮一张张充满期盼、甚至有些紧张的脸。

  钱、票和账单核计清楚了,钱进开始讲话:

  “不废话啊,咱们都是自己人,你们都了解我,不搞官僚主义作风,咱直入主题先发钱。”

  “女同志优先——跟性别无关,主要是因为女同志们第四季度忙的最厉害,同时因为你们加入突击队时间短,所以今年的年度分红会少一些。”

  “都理解吧?”

  王丽娟和余力娟两位女队长代表队员们点头称是。

  “王丽娟!”钱进开始点名。

  听到自己的名字,王丽娟像被弹簧弹了一下,猛地从队伍里窜到前面来,两条黑亮的大麻花辫甩的飞起:

  “到!”

  钱进抬眼,指了指账本上的一个名字和数字:

  “王丽娟,自从加入服装厂后全勤,并且十一月和十二月还利用下班时间配合男队去进行街道劳务工作。”

  “你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明年继续,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应发奖金,基础奖金加超额奖金,合计是一百二十七块三毛二!”

  “哗——”后面拥挤的队伍里顿时响起一片低低的抽气和压抑的惊叹!

  一百二十七块三毛二!

  这数字顶上国营厂三级工小半年薪水了!

  徐永红麻利地点出钞票:崭新的大团结和五元钞一沓,夹杂着零碎的毛票和分币。

  纸钞簇新挺括的摩擦声,清脆得像裂冰。

  他动作熟练而庄重地将钱分摞推给钱进,钱进迅速的又数了一遍,没问题后交给了王丽娟。

  王丽娟兴高采烈的捏着一沓钱回去,再次仔细的点了起来。

  旁边的朱韬用肘子撞她后背:“不用点了,错不了。”

  王丽娟泼辣,头也不回撂了他一脚:“我过过瘾不成吗?”

  朱韬呲牙咧嘴:“你属驴的呀,怎么还尥蹶子呢?”

  其他人看他吃瘪便笑话他。

  钱进在讲桌上拍了拍桌子:“诶,王队长你去哪里,还没完呢!”

  正在点钱的王丽娟一愣:“啊?”

  “刚才那是生产奖金,还有荣誉嘉奖!”钱进继续念,“年度优秀突击队员!一百元整!”

  又是一摞十元钞!

  “哗啦啦——”这次控制不住的议论声大了起来,年轻些的队员脖子伸得老长,眼睛粘在那摞令人心跳加速的大额钞票上。

  王丽娟吃惊的指着自己问道:“我、我就干了一个季度……”

  “工作态度和工作量摆在同志们眼前,没人不服气,上来领奖吧。”钱进招招手,“你的这个荣誉是我和魏主任一起评的,很公正评出来的。”

  王丽娟这下子开心了,蹦蹦跳跳跑上来。

  钱进给她钱又给她一张大红奖状。

  这奖状漂亮,是商城出品,比他在工商供销年终总结表彰会上得到的奖状品质要好的多。

  王丽娟拿到奖状翻来覆去的看,伸手在上面摸了摸,抬起头后眼睛亮晶晶的:

  “这奖状真漂亮,真好呀!”

  钱进说道:“带回去慢慢看。”

  她又要走。

  钱进急忙说:“不是,我不是让你现在就回去——嗨,赶紧把票证和福利品发给她!”

  徐永红捏着一迭票证交给王丽娟。

  粮票、肉票和布票,现在他们小集体企业是真不缺票证了。

  此外还有印着“泰山路劳动突击队年节福利兑付凭单”的小小硬纸片,上面盖着蓝印油的小公章:

冻猪肉十斤,凭条提取  麦乳精两罐、海食铁皮饼干桶两桶,需凭条到街道供销社副食品柜台领取。

  尼龙袜叁双,女士皮鞋一双。

  雪花膏两瓶、洗发膏两瓶、奶香洗脸皂两块……

  双喜牌水果硬糖一斤,大白兔奶糖一斤,外国奶糖一斤……

  几张小小的纸片,每念一样,人群里的惊叹和骚动就增大一分。

  王丽娟手忙脚乱地接过这象征着实实在在物资的宝贵票据,又慌又急地往自己挎着的旧绿帆布包里塞,几次差点抖落出来。

  一种巨大的、铺天盖地的喜悦完全笼罩了他。

  排在后面的孙红旗捅了捅他前面的龚广,声音激动地发颤:“老龚快看,那纸箱子力是皮鞋啊,咱男队是不是也有一双皮鞋?”

  他猜对了。

  今年福利品里的重头戏就是这种棉皮鞋。

  全是钱进在商城买到的未来货,样式复古,平平无奇,可里面是厚实的棉绒。

  这种棉皮鞋在当下是紧俏货。

  也是搭配风衣和喇叭裤的绝佳鞋子。

  钱进喊下一个名字,队伍缓缓向前移动。

  每一次点名叫人,每一次念出或高或低的工资奖金数,每一次报出福利品名目,都像在平静的水塘里投入石子,激起羡慕、惊叹、自豪的涟漪在人群中荡漾开去。

  并且投入的石子越来越多,水面涟漪越来越汹涌。

  男队的奖金更多,都是二百元起步,这更是引来一片毫不掩饰的咋舌声。

  队长则是三百元起步。

  朱韬接过那摞比普通队员厚出许多的钱,故作沉稳地塞进内袋,嘴角却克制不住地向上咧开。

  那模样落在米刚眼里,他故意喊了一嗓子:“朱队,请客啊!一条‘大前门’跑不脱!”

  其他人跟着上来推搡朱韬请客。

  朱韬祸水东引:“米队奖金也少不了,他请什么我请什么!”

  米刚咬咬牙:“妈的,那还是请一条经济烟吧。”

  队员们纷纷骂他不要脸。

  终于,最后一张票据发完。

  讲台的箱子里空空如也。

  屋里反而陷入了某种奇异的、充溢着巨大满足和幸福感的沉默。

  队员们摩挲着手里崭新的、沉甸甸的钞票,捏着花花绿绿的福利票——

  别看这些纸片小小的,可里面装的是猪肉、点心和崭新的尼龙袜等日常用品。

  另外屋子里味道又开始大了起了。

  不少男队员得到皮鞋后,利索的脱掉棉鞋开始换上皮鞋。

  一百多号大老爷们儿!

  里面至少几十双臭脚丫子!

  钱进只好又让开窗:“你们干嘛呢?待会还要在这里吃饭呢!”

  众人才不在意呢。

  穿上钱进根据鞋码买来的皮鞋,小伙子们立马站一起比一比。

  他们脸上笑意浓郁,跺跺脚、甩甩腿,觉得自己身上又是风衣又是喇叭裤又是皮鞋,比电影里的杜丘警官差不了多少。

  厚实的钞票、丰富的福利品还有这双保暖又漂亮的皮鞋像一道无形的暖流,驱散了队员们满身的寒气,也抚平了过去一年紧张劳动制造的疲惫。

  不知哪个姑娘唱起了苏格兰老歌《友谊地久天长》,于是二百多人积压的情绪找到了更响亮的宣泄口,一起唱了起来:

  “宁有故人,可以相忘,曾不中心卷藏,宁有故人,可以相忘,曾不镌怀畴曩,我尝与子乘兴翱翔,采菊白云之乡……”

  钱进听着歌笑着打拍子。

  这首歌算是今年最流行的外国歌曲了。

  这是正儿八经的老歌,诞生已经而拜年了,而国人接触到这首歌是通过《魂断蓝桥》,米高梅在1940年出品的电影。

  《魂断蓝桥》诞生之初,电影就引进到了民国黄埔滩,风靡一时,几个月后越剧版和沪剧版的“魂断蓝桥”都登台了。

  学生们尤其喜欢这部电影,很多人朗诵电影对白来练习口语,慢慢的这首古言译制版就诞生了。

  新中国成立后,起初这首歌也在大学里传唱,后来社会乱糟糟的,《魂断蓝桥》这种外国电影自然被禁掉了,这首歌也不许唱了。

  可今年开始《魂断蓝桥》小规模的在一些地方上映了,然后《友谊地久天长》这首主题曲在特定的环境、特殊的年代里,再次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第一,大学生们来组五湖四海,在大学里结交了新朋友、新友谊,这首歌应景。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

  知青开始大规模回城!

  他们更是来自五湖四海,如今依依惜别,没有比这首歌更能体会他们的感情和心情。

  现场全是知青,全唱起了这首歌曲。

  一遍唱完了还不行,他们还要唱第二遍。

  钱进见此冲徐卫东挥挥手:“东哥还吆喝什么?亮出家伙什!”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