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章 土地公有化,留地不留头

  祁连山的风裹着血腥气息掠过凉州大地,昔日阡陌纵横的田野如今却是布满焦土与残骸。

  折断的西夏军纛旗半埋在焦土中,破碎的铁甲与兵器散落各处,有的还插在扭曲的尸体上。

  凝固的暗红血迹将肥沃的土地染成诡异的赭色。

  夕阳的余晖洒在这片修罗场上,为满目疮痍镀上一层惨淡的金黄。

  数万名西夏士兵如同行尸走肉般排列成蜿蜒的长队,他们蓬头垢面,眼神空洞而麻木,手中的武器仿佛有千斤重。

  “快点,把兵器都放到前面去。”

  “谁敢私藏,定斩不饶。”

  队伍两侧,一名北疆百户挥舞着骑兵刀大声喝道。

  在他旁边,还有大量手持钩镰枪或者弓弩的士兵们,警惕的目光看向这些排队的西夏士兵。

  看着他们将手中的长枪、弓弩、甲胄等兵器,分别堆放在一起。

  在这个过程中,若有西夏士兵作乱,将会被直接射杀。

  很快,数以万计的兵器被堆放成了好几座小山丘,伫立在荒野之中,蔚为壮观。

  而那些扔下武器的西夏士兵们,则是又被带到了营地边缘。

  数百名库里军火头兵正在将熬煮好的粟米粥,一桶一桶的向外搬运。

  “哐哐哐哐”

  火头兵用木勺敲打着桶壁,望着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西夏士兵队伍,大声的喊道。

  “快点,都排好队。”

  “一个一个来,每人一碗,谁也不许多吃多占。”

  他虽然只是一个火头兵,但此刻的心中却还是升起了一丝优越感,就连脑袋都抬高了几分,喊话的声音都大了不少。

  要知道在不久前,他和这些人一样都是西夏士兵。

  但谁让他投降的早啊。

  属于第一批归顺北疆的俘虏,经过改造之后,顺利的成为了库里军步兵。

  再看这些‘新人’,一个个蓬头垢面,面黄肌瘦,看起来好多天没吃饱饭的样子。

  简直太惨了。

  优越感都是对比出来的,此刻的火头兵唯有庆幸自己归顺的早。

  虽然在北疆军中也只是‘下等兵’,但起码能吃饱饭啊。

  其他火头兵们也一样,卖力的挥动木勺,将粟米粥盛进士兵手中的陶碗里。

  “是粥,全都是粥啊!”

  看着手中满满的粟米粥,所有西夏士兵的神色激动,蹲坐在地上,大口吞咽着,滚烫的粥液烫红了喉咙,却无人在意。

  他们已经好多天没有吃过饱饭了,很多人都饿的头晕眼花。

  看到粟米粥,再也压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了。

  “看来,咱们这条小命算是保住了。”

  “是啊,北疆人能给咱们满粥喝,起码证明对咱们还不算太差。”

  “只不过,就是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回家啊。”

  有人喝着喝着,突然将头埋进碗里,肩膀剧烈抖动,压抑的呜咽混着啜粥声,在苍凉的大地上回荡。

  对于饥饿中的人来说,没有任何东西能比食物更有诱惑性。

  北疆军只需要付出一碗栗米粥,便足以平复大部分西夏士兵的不安与顾虑。

  但想要回家,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有机会的话,倒是可以让人带信给家人,等他们在北疆站稳脚跟,可以让家人偷偷前来团聚。

  李骁留下第二镇和第四镇以及部分库里军步兵,继续打扫战场,整顿战俘。

  他则是亲自率领第一镇和第六镇前往凉州城。

  只不过,当他刚刚抵达凉州城下,便得知城内派来使者求见。

  夕阳西下,李骁全副甲胄,屹立于战马之上,远远的凝望着洒满金光的凉州城。

  沉声说道:“把人带上来,见一见吧。”

  北疆军刚刚抵达凉州城外,先休息一晚,明日一早才能攻城。

  所以,见一见对方也无妨。

  很快,一名中年男人便被带到了刚刚搭建好的金帐之中。

  三十多岁的模样,穿着一件锦袍,个子不高,留着短须,小眼睛滴溜乱转,脸庞上满是谄媚,对着李骁躬身拜道。

  “小人凉州主簿王洪昌,拜见大都护。”

  等了好一会儿,上方才传来李骁冰冷的声音:“你一个小小的主簿,有何事情求见本都?”

  声音平静无波,宛若对待一只蝼蚁。

  主簿虽然也是凉州城内的大人物,但李骁想要弄死他,比碾死一只蚂蚁还要简单。

  王洪昌站在帐中,偷偷的抬头瞧了李骁一眼,却是发现李骁非常的年轻。

  不过二十岁左右的模样,身穿金色甲胄,留着寸长短发,精神抖擞,刀削般的脸庞上棱角分明,坚毅而又冷厉。

  深邃的眼眸静静的望着他,无形中却让他感受到一股骇人的压迫感。

  王洪昌的身体微微一颤,连忙低下脑袋,喉结艰难地滚动声,装作一副气愤填膺的语气说道:“夏国君臣昏庸无能,罔顾苍生。”

  “朝廷军队更是擅自入侵我凉州沃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们苦其久矣啊。”

  “日夜盼着大都护的正义之师到来,解救凉州军民于水火。”

  “今日方知,大都护王师终至,凉州军民喜不胜收。”

  “刺史大人上承天意,下顺民心,愿将凉州城双手奉上,助北疆大军驱逐豺狼,还凉州大地清静安宁。”

  王洪昌声情并茂的说着,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大骂朝廷君臣昏庸,昧着良心说着北疆军的好话。

  为了活命,不磕碜。

  而在他说话的时候,也在偷偷瞥了眼高坐上首的李骁,见对方神色莫测,忙又低头道:“只是刺史大人还有几个不情之请,还请大都护见谅。”

  “凉州百姓历经战火,贫苦困顿,只求大都护入城后能保城内老幼周全、商铺安宁。”

  “为此,凉州城愿奉上三十万两白银、十万石粮草犒劳大军,只盼北疆大军的仁义之名,能如祁连山的雪水,润泽这片苦难之地。”

  说罢,他直接伏在地上久久不敢抬头,掌心的冷汗浸湿了绸缎衣袖。

  帐中很是安静,王洪昌的心脏跳动了厉害,只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

  良久过后,头顶上终于传来了李骁的声音。

  “回去告诉你们刺史”

  “本都可以饶恕凉州城的助纣为虐之罪,也可以保证你凉州百姓的生命安全。”

  “不过,三十万两银子远远不够,本都要六十万两,粮食要二十万石。”

  “另外,凉州城内的所有田主、大户,要全部交出手中的耕地和草场,不得留有一亩一分。”

  李骁的手指轻轻的敲打着案几,略带斟酌的语气说道。

  凉州城的条件实在是太没有诚意了。

  本质上就是花钱买平安,等到北疆军离开之后,凉州城还是原来的凉州城。

  贵族、大户们依旧压在百姓的头上作威作福,没什么改变。

  但李骁考虑的却是更远。

  因为只需要攻下凉州城,便意味着整个河西走廊都成为了北疆军的跑马地。

  这场战争打的很顺利,李骁已经不满足于抢了人口和财富便走。

  对河西走廊这片土地也有了更多的觊觎,尤其是甘州和凉州这两个地方,乃是整个河西走廊的精华。

  土地肥沃,水草丰盛,有着大量的农田,每年的粮食产量占据了整个西夏的三分之一还要多。

  北疆本就缺粮,若是能将甘凉二州的耕地利用起来,好处自然不必多说。

  李骁的唯一顾虑就是河西走廊距离金州太过于遥远,距离兴庆府的距离更近。

  若是对河西走廊的投入过大,一旦发生战争,金州也是鞭长莫及啊。

  所以,他还在考虑一个两全之法。

  但无论如何,凉州城内的资源和土地,必须让这些黑了心的蛆虫们给吐出来。

  而在听到李骁的话之后,王洪昌的脸色却是瞬间剧变:“什么?”

  “交出所有耕地和草场?”

  他的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瞬间明白了李骁的意思,北疆军不走了,将会留在河西走廊扎根下来。

  以后的河西走廊姓‘北’了。

  所有人都下意识的将北疆带入草原游牧民族的角色中,认为他们单纯的只是劫掠财富和人口。

  现在王洪昌却是明白了,北疆的野心比所有人想象的都要大。

  “这这这”

  “大都护,这恐怕不行啊!”

  王洪昌心中着急,抬起头来哭丧着脸看向李骁说道。

  “大都护,耕地可是百姓们的命根子啊!”

  “您要是让百姓们把吃饭的家伙都给交出去,是真能饿死人的。”

  六十万两银子和二十万石粮食虽然很多,但顶多就是让城中大户和官员们肉疼,以后也能慢慢的从贱民手中压榨回来。

  但若是没有了耕地和草场,那可就真是断了命根子啊。

  “大都护,要不这样可好,以后将田税增加一倍”王洪昌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说的虽然可怜,但李骁却是笑了,目光中更加透露出了几丝冷厉。

  王洪昌的办法实际上就是包税制。

  耕地依旧是这些大户的,他们每年都会将足够的税银和粮食交给大都护府。

  至于其他方面虽然没说,但只要这些官员、大户还在,耕地还掌握在他们的手中,那么凉州城话语权自然也就还在他们手中。

  北疆军只是凉州城的太上皇而已,真正办事的还是这些官员、大户。

  而且为了应付北疆的钱粮,他们必然会将压力转嫁到百姓们的身上。

  高税收、高田租!

  不仅要满足北疆军的钱粮所需,他们自己也定然会从中捞取好处。

  百姓们怨声载道,最后只会将仇恨转移到北疆的身上。

  起义、暴乱随之而发,甚至会引起一连串的反应,逼的北疆军不得不放弃凉州。

  对于这里面的关窍,李骁一眼就能看明白。

  骗骗那些底蕴浅又没见识的女真人、蒙古人还行,拿这套来对付李骁就不行了。

  因为在他的规划中,未来的北疆并没有这些传统士大夫的地位。

  甚至就连当前的张兴华、陈冲等人也都只是过度而已。

  北疆的统治根基,始终都是北疆武人集团,始终都是六镇。

  李骁已经加大对六镇子弟的教育投入,要求这些二代、三代们在继承先辈骁勇善战的前提下,更要识文断字、明心算法。

  等到十年后,越来越多的六镇子弟成长起来,北疆的底蕴将会更加深厚。

  传统士大夫阶层将会逐渐失去统治基础的作用,想要当北疆的官,首先要是个军人。

  所以,从凉州开始,李骁将耕地收归公有,以后也照比此例。

  这个政策的实施,固然会加大日后攻略中原的难度,导致各地士大夫豪强的坚决抵抗。

  但还是那句话,北疆不是非士大夫不可。

  李骁宁可推迟统一中原的时间,也要先练好内功,为北疆的统治锻造坚实的根基。

  若是不从一开始便立下规矩,日后的北疆也定然难逃金国和蒙古人的结局。

  看着王洪昌极力卖惨的样子,李骁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桌子,脸庞上得表情越发清冷,沉凝的声音说道。

  “耕地什么时候成了百姓的命根子了?分明是你们这些豪强大户们的命根子才对!”

  “百姓又什么时候又有过耕地?”

  “他们的耕地不是早就在一次次天灾人祸中,被你们巧取豪夺抢过来了吗?”

  天下间,还是无地的百姓更多。

  耕地是不是公有,跟大部分的普通百姓都没有关系,有关系的是豪强、大户们。

  李骁最不用在意的就是他们,更用不着依赖他们。

  他就是要让这些人知道,北疆与他们从来不是合作关系,而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老老实实的听话,交出全部耕地和草场,本都还能给你们留下一些财产,让你们做我北疆的顺民。”

  “否则,本都绝不介意将你们连根拔起。”

  顿了顿,李骁伸手缓缓抚过腰间寒光凛冽的龙头骑兵刀,杀机凛凛的声音说道。

  “北疆的刀,斩过祁连山的石,饮过西夏铁骑的血,也不介意再多沾染凉州人的骨血。”

  他猛地抽出战刀,刀锋划破空气发出尖锐的嗡鸣,即便是隔着很远,王洪昌依旧感觉到头皮发麻。

  瑟瑟发抖的样子,浑身汗毛直立。

  李骁站起身来,刀锋在地面上划出一道长长的尾线,缓缓地落在了王洪昌的脑袋上,使其瞬间一个激灵,浑身剧烈颤抖起来。

  “大,大都护,不要”

  李骁没有理他,只是淡淡的声音说道:“本都的大军,既能踏平西夏的阵列,也能将凉州化作下一片焦土。”

  “莫要心存侥幸,这方圆数百里,皆是北疆铁骑的马蹄能踏至之处,你们的城池、百姓,在本都的兵锋下,脆弱得如同风中残烛。”

  话音落下,李骁再也没有了和他废话的兴致,冷声说道:“滚回去吧!”

  “给你们一个晚上的时间,明日一早,我北疆大军开始攻城,你们就再也没有投降的机会了。”

  下一秒,李骁那浑厚低沉的声音响起:“滚”

  王洪昌那颤抖的身体瞬间瘫软在地,连滚带爬的跑出了帐外。

  看着他的狼狈身影,李骁不屑的摇了摇头。

  转而持刀走出帐外,看向夕阳下的凉州城,金黄色光芒的渲染下,神圣却又孤寂,无依无靠。

  甘凉大地,良田阡陌,是最重要的粮食产区,机会就在眼前,李骁还是想试一试。

  而另一边,王洪昌将李骁的原话带给了城中的豪强大户们。

  瞬间让这些人愤怒起来。

  “什么?他们要耕地和草场?”

  “这是要掘我们的根啊!”

  “是啊,我蒲察家的田地都是祖祖辈辈积攒下来的,耗尽了百年心血啊,凭什么北疆大都护的一句话就让我们交出去?”

  “不交?杀你们全家啊!”

  “要是交出来,还能给你们留下一些财产过日子,或许未来还有东山再起的一天。”

  “杀我全家?让他们来好了。”

  “反正没有了耕地,我们全家也没活路了,不如现在跟他们拼到底。”

  凉州城内的官员、大户们吵吵闹闹,威严庄重的刺史府竟然成了一片菜市场。

  而苏毗捺罗借故病重的名义,一直没有露面,但所有的事情却都没能瞒的过他。

  “哼,一群蠢猪。”

  “正是有了这群欺软怕硬、贪得无厌的蛀虫,我大夏才落到今天的境地。”苏毗捺罗冷哼说道。

  当初联起手来架空自己,想要去向北疆人投降的时候,这些人可没这么硬气。

  现在好了,北疆人要他们的耕地,立马就要跳起来去和北疆人拼命。

  早干什么去了?

  不过想到这件事情,苏毗捺罗也是一阵头疼。

  他在凉州城中也有不少耕地呢,若是被北疆人要去,一辈子辛苦也就化为乌有了。

  “哎,麻烦了啊!”

  很快,北疆军的条件开始传的满城风雨。

  “耕地?跟我有啥关系?我家的地在爷爷辈起就全都卖给蒲察老爷了。”

  “俺家也没地了。”

  “那些官老爷也真是的,北疆人想要,那就给呗,地还能比命重要?”

  “往年天灾的时候,家里吃不上饭,为了活命不还是把地都卖给官老爷了?”

  “你们不懂,那些官老爷们手里的地可都是成千上万亩,一下子交出去,不跟要他们命似的?”

  “反正跟咱们也没啥关系,给官老爷还是给北疆人种地,都没啥区别。”

  “不过我听说,北疆人的地租只有两成呢。”有人忽然说道。

  正是锦衣卫安插进凉州城的探子,因为战事紧张,所以也被抓了壮丁,在守城期间自然抓住机会蛊惑这些士兵,宣传北疆的好处。

  果真,此话一出,瞬间让周围士兵来了兴趣。

  “两成?真的啊!”

  “乖乖嘞,咋这么低啊?俺家种的要交五成租子呢!”

  “若真只有两成地租的话,给北疆人种地咱们还赚了呢。”

  “是嘞,北疆人还怪好嘞。”

  士兵们的口风开始转变,从最初的漠不关心,变成隐隐期待给北疆种地。

  两成的地租,再加上两成的田税,百姓最终能到手六成的粮食,比起这个时代的标准要高的多。

  百姓们获利多了,北疆的利益也没少。

  甚至相比于西夏、金国、宋国的国库收入水平,还要多得多!

  谁的利益少了?

  自然是中间没了田主、士大夫阶级的获利。

  将他们的利益,瓜分给了百姓和大都护府。

  如此一来,既能调动百姓们的积极性,又能大幅度增加北疆的府库收入。

  两全其美。

  所以李骁在坚持的推动土地公有化。

  而土地公有化还有一个好处,那便是阶级晋升渠道的变化。

  普通百姓不允许拥有私田,只能租种大都护府的公田。

  自然也就不会再出现地方豪强和士大夫阶层。

  想要改变命运,就只有两个渠道。

  通过手工业买卖成为商人,但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阶级。

  一辈子的艰难拼搏,甚至还比不过孙子的一句‘爷爷,我要这个’。

  想要实现阶级的跨越,就只能参军,成为军户便可拥有私田,立功越多,田地也就越多。

  也只有成为了军户,才能拥有成为官员的资格,社会地位也就越高。

  这才是真正可以传给子孙后代的资本。

  所以,土地公有化也是在潜意识中驱使百姓们参军,推动北疆战争的车轮不断向前。

  相比于其他人的兴致高昂,苏仁礼却是一直坐在一旁,情绪低落的样子,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

  虽然也一样被征召成为了士兵,但他却是有着正儿八经的举人身份。

  所以也能得到些许照顾,分到一个比较轻松的后勤活计。

  可他的心情依旧糟糕透顶,只因为苏家虽然是小门小户,但也有好几十亩耕地呢。

  若是被北疆人抢走了,苏家可就彻底没落了。

  “苏兄,咋办啊?”

  “那群北疆蛮子是要咱们的命根子啊。”

  一个同为举人的士兵凑了过来,哭丧着脸说道。

  他家的地更多啊!

  “如今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苏仁礼唉声叹气说道。

  准备找个机会回家和婆娘商量商量,她是北疆人,看能不能找到个北疆亲戚,使些银子把自家耕地给留下来。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