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五十里出现的大规模陇南羌氐叛军,未能让韩述分兵,韩述执意全军渡河参战。
可已经向北岸渡河的赵昂更是不敢拖延,当北岸渡河达到五千多人后,就立刻调派这支军队前去进攻韩述的后军辎重队。
要赶在韩述的辎重队进入望垣城之前截击、咬住,随后就能以绝对的人数优势淹没对方!
哪怕对方再精锐,那也是护卫辎重的后军。
就凭对方护卫的是辎重,就能激起羌氐各军的嗜血本能!
当听闻要去截击对方的辎重后勤部队,率先渡河的五千余羌氐仆从军几乎不需要赵昂做什么战前动员,就迫不及待的出发了,争先恐后。
就连南岸等待运输的羌氐军队,也开始急躁起来。
氐人豪帅杨千万驻马南岸,可能是他心情急躁,坐骑也是原地左右调头,反复踩着小碎步。
何止是杨千万,谁都着急。
抢辎重队这么好的事情,就该连夜渡河……虽然夜里有雾气,有较大概率遭遇对方的伏击。
可想到要抢对方的大军辎重队,谁还能冷静去想那些?
打仗是有风险的,抢到辎重队后就能带着部众快快乐乐回家团聚。
风险小收益大,得到的部族威望还比打硬仗来的要高!
任何一个羌氐豪帅,都不可能压制此刻躁动的心绪。
南岸渡河点下游三十余里,潜匿的张修部五千余人在雾气消散后,也出现在道路上,收拾行装,编组车辆,正准备跋涉。
可连夜奉命而来的张鲁、张卫兄弟率领三千余武装信徒,他们以为获取了赵基的信任,又劫持了来自关中透露的重大交情。
所以获得了短暂的极大信息优势,这让张鲁、张卫兄弟敢在雾气中行军。
全军半夜弃营,只带战斗器械向西折返,故而行军轻便迅捷。
雾气将散时,张卫引着五百强劲鬼卒已靠近张修营地。
张修军队正处于准备开拔的状态,前部吏士忙着拔营事务,对张卫这五百人直接放行。
毕竟,张鲁、张卫兄弟更像是刘璋安插在汉中的监军,只有他们监督其他军队的资格,怎么可能轮到张修的部伍来监管他们?
正是这份来自刘璋特别授予的监督权,让张卫畅通无阻。
即便这样,他也只能带着几十人来见张修。
张修晒着雾散后清冷的清晨日光,打量着杀气腾腾的张卫:“张公祺可说明白了?”
“卑将来时,兄长已再三嘱咐,不敢有忘。”
张卫随意拱手,目光环视张修身侧,距离张修不远阎圃端着酒杯起身,去众人身后给自己斟酒。
就在这时候,张卫大喊:“张修背反朝廷!内通赵贼!奉主公密令擒拿张修发往成都问罪!余者不问!”
他喊话之际,张修本人迷惑恼怒,惊怒辩解:“这必然是天水赵氏诡计,不可轻信!”
张修努力辩解,他的亲信部众中的一些人还准备暴力反抗,见张修还想解释什么,也就存了观望之心。
而张卫带来的人本就长期担任监督、执法差使,颇有些理直气壮,就那么大摇大摆走向张修,以至于无人敢挡。
阎圃这时候挤到张修面前,张开手臂看向张卫:“这必然有什么误解!”
“主公密令在此,不敢拖延。”
张卫从袖中抽出一卷精美刺绣蜀锦,他抖开并对折,双手各捏着一角递向阎圃。
周围人越聚越多,阎圃与张修目光接触后,就微微颔首,绕过十几个围捕张修的执法壮士,来到张卫面前:“恕仆无礼。”
“先生看明白也好,免得生出无谓杀戮。”
张卫很大度的将蜀锦帛书递出,阎圃本以为是张鲁临时制作的假密令,用来骗张修这个老实人的。
可阎圃双手捧开帛书阅读时,不由眼眸一缩,仔细辨认上面的字迹,又看上面的几方红印,不由干咽一口唾沫。
是真的。
他背脊发寒,暗暗咬牙。
没想到出兵之前,刘璋就将这样的密令提前给了张鲁!
见到阎圃神色变化,周围张修的部伍亲信也都息了抵抗的心思,他们的家眷都在汉中,根本没有对抗刘璋的勇气。
阎圃心思百转,随即就对张卫说:“张公祺乃敦厚仁德之士,我已明白他的苦衷。”
张卫也只是勉强笑笑,双手伸出从阎圃手中接过帛书,就走向张修。
张修此刻也解下额巾、佩剑,坦然接受被捕的命运,依旧心平气和对靠近的张卫说:“赵昂怀有逆反之心,其志不亚赵元嗣。我自会在主公那里辩解清白,还望转告张公祺,请他务必警惕赵昂。”
“好。”
张卫应下,右手从执法壮士手中接过张修从苏固手里夺过的汉中郡守银印,左手举着蜀锦帛书:“这是主公密令,还是看一看吧。”
“也好。”
张修也有些不确信,但还是擦了擦双手去接这封蜀锦帛书,见果然内容是刘璋震怒、怀疑他与赵基私通,命令张鲁接管军权,将他枷送成都。
只要还能去成都,张修就有信心洗清自己的这点冤屈。
再次确认帛书印文是真后,张修卷起帛书递还张卫,扭头嘱咐他的属吏、亲信:“此乃天水赵氏所施离间计,不可与张公祺生出间隙。当尽心辅佐,上下同心协力,才可返回汉中,与家人团聚。”
一众属吏相互看看,阎圃率先拱手:“喏。”
紧接着就是张修的亲信弟子们,这些人只效忠张修。
最后才是汉中郡府的郡吏们,张修率弟子、信众攻杀原郡守苏固时,没少在汉中杀戮支持苏固的豪强。
因此郡吏们,对张修这个野路子郡守并没有多少忠诚可言。
若不是刘焉站在张修身后,汉中人早就不顾一切推翻了张修。
不过如今张修也获得了许都朝廷的诏命,成了正牌的郡守……这让汉中豪强诟病不已,自然也不会对变成合法郡守的张修生出多少新的好感。
见这些郡吏反应平淡,张修也不以为意,他的根基是信众,是刘璋的信任。
至于这些郡吏,不过是暂时用来干活的人。
等以后在汉中发展出更多的信众,从中就能选拔、栽培可靠的亲信郡吏。
注定不是一条路上的人,张修对这些人的情绪反应也就没有丝毫的波澜。
即便这样,依旧有一些信众丢弃披巾、铠甲,背负干粮,准备徒步跟随张修返回成都。
作为竞争对手与同行,这些人太清楚张氏兄弟的手段。
可遗憾的是,当张鲁准备动手的时候,哪怕一千人信众护送张修,等待他们的命运只有一条,那就是尽数杀死!
很快,张鲁就来到军营中,也见到了失神落魄的阎圃。
两人相顾久久无语,阎圃忍不住就问:“主公给了几封密令?”
“两封,只是罪名不同。”
张鲁精神状态也不好:“我心寒不已,也不得不如此。”
夺权简单,杀张修也不难,想到留在成都的母亲以及其他家眷人质,张鲁只能紧绷着面皮。
他必须强撑着,不这样牺牲,也早晚被刘璋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