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301章 30岁才是人生的真正开始(4.6K)

  在岳父岳母家吃过午饭,陈景乐二人便撤了。

  中午简单休息,下午继续忙各自的工作。

  结个婚而已,事实上除了李北星住进他家,二人开始同居生活外,感觉跟之前区别不大。

  陈景乐下午的工作是在看ssci跟a&hci。

  ssci就是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是由西大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

  而a&hci则是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是全球著名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sciencecitationindexexpanded(scie科学引文索引)的姊妹篇,是艺术与人文科学领域重要的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覆盖考古学、建筑学、艺术、文学、哲学、宗教、历史等社会科学领域。

  两者都是国际核心,对应的是国内的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国内核心c刊想要过稿,对文科生来说还是太难了点,太看重师门背景。

  即便他写的论文,质量不输某些博士甚至教授,投稿时会附上自身过稿经历,但依旧会遇到学历职称等隐性歧视,在复审或者终审时被筛掉。

  一次两次还好,次数多了就很烦。

  不是每个期刊都有京大的《青年社会研究》那么有魄力,愿意为他开先河。

  文科就是这样,没有导师带,别说硕士,就连博士都只能靠自家学院的期刊续命。

  更别说陈景乐这样一个没有背景没有人脉的本科仔了。

  在大佬们看来,黑袍粉领就该老老实实进厂打螺丝,科研不是你们这些人能参与的。

  相比之下,ssci跟理工硕投sci就要简单得多。

  只要你的文章足够优秀就能发!

  当然,这个“简单”,指的是可以适当忽略学历职称人脉等因素,并不是完全没有。

  即便如此,在很多人看来,这已经是无与伦比的优势。

  然而简单归简单,这不意味着就好发论文。

  首先由于国内外思维差异,国内的论文观点很难过稿,比如思政类。

  其次是语言限制,想要做到论文级翻译信达雅,对很多人来说并不容易。

  再就是国内的社科研究方法,某些方面是相对落后人家的,说难听点,人家看不上国内的社科实验数据。

  所以陈景乐打算先看看具体过稿文章是什么样质量水平,在对比下自身的水平,做到心理大概有数。

  反正都是学习课,学什么无所谓。

  既然如此,那干脆读读文献,吸取一些新知识内容。

  对他来说,学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学,只要是新知识都可以。当学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会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

  这就是他相较其他人强大的地方——关于知识碎片的整理。

  陈景乐并没有说马上要投稿ssci或者a&hci,只是先做点前期准备,根本不急。

  在他看来,论文是个人知识水平的阶段性总结,既然是阶段性的,就不可能说三天两头发一篇。

  一个月出一篇就不错了。

  这还是建立在他思维异于常人、强于常人,能够获取到足够多的信息的情况下。

  至于一般人?

  半年一篇就不错了,一年一篇都是正常的。

  除非说你有个院士级长辈,可以让你在本科毕业阶段名下就有几十篇c刊一作,而且横跨多个领域。

  学术圈近亲繁殖已经不是什么新闻,只能说某些家长为了给孩子铺路,已经失去理智。

  “老子有挂都发不了那么多,你比挂逼还牛逼!”

  陈景乐真的想笑。

  晚上,吃过晚饭后,李北星去洗澡。

  夏天一到,这白昼就越来越长,现在晚上7点多天色都还没完全昏暗,加上天气炎热,院子里偶尔才会有一丝微风吹过。

  而这样的气候,大概率要持续到下半年10月份,难顶哦。

  陈景乐先把猫喂了,再把浇一浇,这是每天在家必做的事情。

  说到猫,老虎崽这臭猫最近天天不着家,只有晚上才回来吃一顿,天亮又消失不见。

  听老妈说前几天它大概是跟别的猫打架,没打赢人家,还被咬伤了一条腿,陈景乐看它走路还有点不自然。

  即便如此,也阻挡不了它要出去玩的决心。

  “真菜啊,还好意思说自己是狸猫呢,你说你吃那么胖有什么用!”

  陈景乐抓住大肥咪狠狠蹂躏。

  别看它体型看起来不是很胖,但是很瓷实,作为一只到处串的农村田园猫,能保持10斤的体量,挺离谱的。

  奈何别人家的猫更强。

  老虎崽发出不满的嗷呜声,但被陈景乐啪啪两巴掌打在后臀上,当即不敢再有意见,瘫成一条猫猫虫,任由陈景乐欺负。

  毕竟猫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

  过了7点半,爸妈从店里回来。

  有陈景浩这个合格的小牛马帮忙,现在店里效率提升不少,三人合力,连带店铺打烊收拾卫生都比之前要快速。

  他俩对现在的充实生活感到很满意,把快餐店当做事业去做之后,非但没有感到劳累,反而每天都精神十足。

  事实证明陈景乐的决策是对的。

  总之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李北星洗过澡后,陈景乐再去洗。

  然而当他洗完澡回到房间,却被眼前的一幕震惊。

  只见床头那面墙上,多了一幅土里土气的宝宝贴画,中间“龙凤宝宝”四个字异常刺眼。

  “嘶,什么情况?”陈景乐傻眼。

  李老师表情很不自然:“我妈给的。”

  二人才刚结婚,孩子什么的,还早吧?

  怎么感觉岳母比自家爸妈还着急?

  陈景乐深吸凉气,笑着摇摇头,伸手抱抱李北星:“这种事,随缘就好,我不希望说把生孩子当成一种任务去完成。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突然成为父母,只会让生活变得更糟糕。”

  出于某些原因,他一向很反感催婚催生,父母要是在耳边不停唠叨这类话题,感觉像是一种精神压迫。

  没结婚的时候催婚,结了婚开始催生娃,生了一胎催二胎,没完没了。

  作为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他觉得自己有权利决定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孩子,不喜欢别人过多干预他的决策和生活。

  催婚催生本质上就是传统的养儿防老心理在作怪,老一代总把这个当成任务,要求孩子必须怎么样怎么样。

  问题是谁给他们下的任务?

  难道他们脑子里也有一个系统?

  特别是很多人自己一生过得极其失败,对子女的教育同样不算成功,却把希望寄托在孙子辈身上,指望通过生育来实现翻身。

  在他们看来,生得越多越好,然后采取放养模式,运气好的话,有一个能起来,这样全家就可以理所当然地趴在ta身上吸血,张口闭口都是家里生你养你,现在是你该回报家里的时候了。

  这种生育观念是畸形的,扭曲的。

  陈景乐打心底抗拒这种传统观念。

  不是说拒绝反哺家庭,而是说这种教育方式根子上就不对。

  要知道人生最大的分水岭是羊水。

  真正后天靠自身努力改变家庭命运的,少之又少,一百个里面,能有一个就不错了。

  绝大部分人都是那99!

  偏偏很多家长不以为然,张口就是“别人可以为什么你不行?”

  陈景乐他爸妈已经算通情达理的,即便如此,之前谈到催婚话题依旧会让他感到压抑,无法想象那些被父母长辈压迫得更厉害的人,心理承受着多大压力。

  普通人的人生终极目标,应该是幸福。

  “哎呀,没有你说的那么严重啦。”

  李北星嗔道。

  她不太好意思看陈景乐,只得扭扭捏捏说:“我自己也想要小孩的。”

  “嗯?”

  陈景乐嘴角微微翘起。

  李北星转过身,坐到他怀里:“今天你跟我爸在书房里聊正事的时候,我妈跟我聊到生孩子的话题,我觉得有一定道理。仔细想想,如果我们现在开始备孕,三个月内成功怀上,都算运气好的,然后10月怀胎,到安全落地,这就一年了。等到宝宝满周岁会走路,又是一年。如果再考虑二胎,同样又是两年。到那时候,我都30岁了。”

  说到这,她突然顿住。

  女人对年龄很敏感的。

  李北星想象不到自己四五年后会是什么样子,是否会和一些没有读大学早早嫁人的女同学那样,婚后因为生活等各种问题,而逐渐变成一个黄脸婆吗?

  想想都有点紧张。

  陈景乐眉毛一挑:“30咋啦?到时只会更漂亮!”

  “瞎说,哪有30岁比20多岁更漂亮的?”李北星扑哧一笑。

  “怎么没有,多得是!”

  陈景乐捏捏她脸颊:“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30岁正是一个人最好的年纪,第一个10年懵懵懂懂,第二个10年忙着读书,第三个10年才终于可以抬头看看身边的风景。可以说30岁才是一个人人生真正的开始,这时候的他,有足够丰富的阅历,有着对前面30年人生的总结和沉淀,成功戒躁戒躁,这个时候的人,才是真正的成熟。所以不要太在意年龄这种东西。”

  “古人说三十而立,那是因为他们寿命太短,往往十二三岁就开始参与家庭事务,十五六岁就开始当兵打仗,二十岁及冠成家立业,30岁基本人生过半。然而现在的人,平均寿命都70多岁了,活到80多的大把。像我们这些接受大学教育的,20岁都还没出校园,不可同日而语。”

  “再就是,你跟别人不一样,别说30岁,就算到60岁、90岁、100岁,你在我眼里,依旧风华正茂,年轻漂亮。”

  陈景乐笑着把她身体转过来,四目相对,眼中都是彼此。

  “就知道胡说!我要是活到90岁,肯定牙齿都掉光了,满脸皱纹如同枯树皮。”

  李北星嘴上虽然一副嗔怪嫌弃的语气,然而脸上的笑容却出卖了她内心的真实想法。

  女人对甜言蜜语毫无抵抗能力,即便知道只是在哄她开心。

  陈景乐抱着她轻轻摇晃:“在爱你的人眼里,看到的从来不是皮相。”

  李北星一想到自己90岁还会像现在这样,躺在陈景乐怀里,听他说着悄悄话,安静又美好,整个人心都醉了。

  接下来两天,陈景乐没有闲着。

  6月之后,荔枝开始进入大规模上市时节,他选择主动去跟进采摘收购装车发货等环节。

  作为公司的战略发展顾问,他需要了解和掌握更多信息,哪怕再小的细节。

  就当是收集论文素材了。

  天气很热,非常热!

  而且是那种闷热,出了汗之后,粘在衣服上,整个人黏糊糊的。

  陈景乐戴着草帽,看着荔枝收购点繁忙的人群,t恤背后已经被汗水浸透。

  最麻烦的是,上午烈日暴晒,下午就开始暴雨。

  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树上的荔枝要是不尽快采摘,很容易就会烂掉。

  抓紧时间采摘。

  今年的荔枝注定是要烂市了。

  但烂市也要摘也要卖啊,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比其他收购商多出个五毛钱一斤。像妃子笑这些,本地收购价都已经掉到一块五了,次果都是白送的,不然只能倒地里烂掉。

  桂味稍微好点,没到大规模上市,收购价还有四五块,但也撑不了多久。

  谷贱伤农,米贵伤民,这就是农民的命。

  陈景乐从框里捞两颗出来剥开塞嘴里,分能缓解他心中的焦虑情绪。

  至于上火?

  吃两颗上火,你不会吃两斤吗?

  吃得多自然就不上火了。

  反正他是这样,这两天吃得最多的不是米饭,而是荔枝,基本各种品种都尝过。

  现在网上很多卖荔枝的,都是从产地直接发货,但鸿启没有做线上销售。

  一个是快递费太贵了。

  众所周知的,寄生鲜往往邮费比快递本身价值还贵,即便是签订长期协议的商家,生鲜类也没法做到跟普通快递一个价。

  再一个是售后麻烦。

  刨开正常损耗,还有各种理由的退货退款或者仅退款,站在正常商家的角度,碰到这种奇葩顾客,很是恶心。

  这两个问题都解决不了,干脆选择不做。

  无论是李启光亦或者陈景乐,都不会轻易去涉足一个自身既不了解、也不具备解决问题能力的行业。

  开设线下直营店,那是因为鸿启有足够的能力,解决实体店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比如最大的供应链问题,其他连锁店不好解决,但对有自家运输冷链的鸿启来说,简直小意思。

  而线上渠道已经属于电商领域,跟传统的线下渠道区别很大,大头是快递,全国各地地飞、跑,这就超出鸿启的业务范围了。

  “不过找几个年轻的女大学生开个直播间,只负责介绍我们鸿启的产品,为社区生鲜实体店做做宣传,还是可以的。”

  就跟椰树一样,主打一个只宣传不卖货。

  陈景乐把这个想法跟李启光一说,当即得到许可。

  不过这事他不想负责,交给公司其他人去做就好。

  6月是毕业季,有一批大学生流入就业市场,然而找不到工作的大有人在,这时候的鸿启甚至都不用给多高待遇,只要表现出一个正规企业该有的样子,邮箱里的简历数都数不过来。

  因为当前就业环境确实很差,很多人甚至不得不走上当擦边主播的道路。

  有颜值的卖颜值,没有颜值的挡住脸卖身材,实在不行还能套皮当v圈米。

  更有甚者,已经开始找爹系男友或者去给姐系雇主当男保姆了。

  给人一种这个世界不是牛马就是鸡鸭的感觉。

  离谱!

  “话说明天是高考了吧?”

  陈景乐看一眼时间,微微蹙眉,陷入思考。

  这么多亲戚里头,好像就小姑家的文卉表妹是今年参加高考的,希望她能考个好成绩吧。

  不过相比高考,好像志愿填报更加重要。

  要不要帮忙呢?

  “算了,回头问一嘴吧。”陈景乐心里记下这事。

  (本章完)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