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8章 刘谌崩

  这条路注定漫长。

  于顾氏而言,要想真正的完成辉煌万世的成就。

  就是要有着这样一代代人始终走下去。

  顾易感觉得出来,顾烨也想通过自己的行为来为子孙后代做出表率。

  时间匆匆而逝。

  “番禺稻”的推广十分成功。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原百姓迁徙至岭南,开拓的土地也是越来越多,岭南之地的优势便会越大。

  开始的时候岭南开始需要朝廷的支援。

  但到了现在。

  岭南之地便已经达成了基本的自我供给,照这样下去只需要短短几年时间之内。

  大汉便足以补足在岭南之地的消耗。

  同时间,制糖、胡椒种植园等进展也是十分迅速。

  这种东西自是官营。

  顾易根本就不可能将这种保利的行业完全交出去,不然的话定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在一切都有着详细规划的情况之下。

  直至乾极二十九年之时,这一切都已经初显成效。

  而随着运河开拓完成.

  对于岭南之地接下来的城池规划同样也是提上了章程。

  一切都在慢慢变好。

  虽然才刚刚开始,但岭南之地的变化已经翻天覆地。

  但哪怕就是这样的大好局面。

  整个岭南之地还是渐渐笼上了一层阴霾。

  所有人都在担忧顾烨的身体.

  他对岭南太重要了。

  不,不仅仅是岭南。

  包括北疆之地同样也是如此。

  没有人能够想象的到若是顾烨突然倒下去的话,整个岭南会变成什么样。

  但就算旁人再怎么担忧又能如何?

  时间又能为了谁而停留?

  顾玲一直都在为顾烨调养身体,但他的身体却还是越来越差。

  而就在乾极三十年,四月。

  随着洛阳的消息再次送来了岭南。

  饶是顾烨再怎么坚持,他也不得不选择返回洛阳。

  ——刘谌病重!

  辉煌的时代终是要彻底过去了。

  刘谌本就比顾烨还要年长几岁,如今的他也已然要走到了寿命的终点。

  他送来了急诏要让顾烨赶回朝堂稳定朝堂局势。

  这一次,顾烨没得选择。

  哪怕明知道于他现在的身体而言,返回洛阳就是哦在拿生命做赌注,他也必须要回去。

  随着此事传开。

  顿时便让岭南再次掀起了惊涛骇浪。

  ——有人竟想要劝顾氏自立!

  甚至就连顾易都未曾想到竟然还会有人与顾氏说出这些。

  而这些人的手段也十分聪明,他们并没有去劝顾烨这个顾氏当代家主,而是在劝说其他顾氏子弟。

  其中有迁徙而来的汉人;也有部分越人。

  顾易能够明白。

  这群人当中定是有顾氏忠诚的信徒,想要让顾氏永远的领导着他们。

  但再怎么样也免不了有心之人。

  随着时间的流逝,岭南的好处已经逐步展现。

  这种利益会冲昏很多人的头脑。

  当顾烨得知此事之时,他无比的震怒。

  这还是顾易第一次看到顾烨露出了这种满是杀意的表情。

但这也不怪他  他这种性格的人绝对不会容忍有人去蛊惑顾氏子弟,进而威胁到整个家族。

  顾烨当即便想让文鸯将这些人都屠了。

  但顾易却在这一瞬间操控了他。

  他打算看一看,其余顾氏子弟们之中到底还有没有为了野心能放弃家族利益之人。

  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无形的风浪在整个岭南之地肆虐。

  虽然顾易也明白。

  人心难测,也不能测试人心。

  但为了整个家族的稳定,他都必须要减少一切的风险。

  顾氏能够走到今天付出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但凡当真有家族子弟包藏祸心,顷刻之间便会让这么多代顾氏子弟的努力灰飞烟灭。

  与之前不同。

  岭南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势头与位置是真的具有自立的能力的。

  虽然这种自立不可能长久。

  但当野心作祟之时,人往往是会失去一切的理智。

  他只是让人暗中盯紧了一切动静。

  而在明面上顾易则是操控着顾烨进行回京的一切事宜。

  ——气氛陡变!

  虽然一切都发生在暗中,但随着顾烨表现出了要回京的态度却还是让岭南的气氛渐渐变了。

  甚至就连顾易的心都渐渐紧张了起来。

  哪怕他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但仍是有着一丝的担忧。

  这是家族持续辉煌至今,所面对的必然局面。

  哪怕是他也无法进行干涉。

  时间匆匆而过。

  无数的暗涌于岭南之地的暗中翻腾。

  顾易一直都在关注着这一切,听着那些人对于顾氏子弟的蛊惑。

  默默地等待着他们的抉择。

  终于——

  就在即将到达顾烨表态的临行之日前,一众顾氏子弟终还是找到了顾烨。

  听着门外轻轻的喊声。

  顾烨的身体不由得微微一颤,他同样也是十分的紧张。

  “进来。”

  他深深的吸了口气旋即这才开口。

  咔吱一声——

  房门被缓缓推开,几个顾氏子弟一脸凝重的走了进来,刚一进门便给顾烨行礼。

  “大兄!”

  时至今日,这些顾氏子弟们的皮肤也已经黝黑了许多。

  再也没有了当初那种超脱的感觉。

  顾烨身体在隐隐的颤抖,但脸上却还是表现出了一副平常的样子,淡淡问道:“怎么了?”

  他不是个没有亲情的人。

  顾烨同样也很怕这些兄弟与他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

  “大兄,弟有事要汇报”

  几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最后还是最为年长之人与犹豫着说出了这句话。

  “何事?”顾烨的呼吸猛地便急促了几分,立刻开口问道。

  顾易一直都在看着这一切,并未干涉。

  若是以之前几代顾氏子弟的情况来看,他绝对不会有这么担忧。

但是现在终是不同  那顾氏子弟并未多言,只是犹豫了一下后缓缓的从怀中取出了一封手书,递给了顾烨。

  “兄长.这是弟弟们这些天来记录之人。”

  “他们蛊惑我顾氏自立”

  随着入这句话说出口,几人烨都不在犹豫,立刻便将这些天的清理与顾烨细细的说了出来。

  看着眼前的众人。

  顾易能明显的感觉到顾烨的身体猛地一松,狠狠的吐了口气。

  相比于顾易的心情,顾烨只会更加紧张。

  这些人都是他的兄弟。

  但凡他们真的要做出了某些不利于家族的选择,饶是再怎么不忍顾烨都定然会对他们下手。

  不过现在,他终于可以放下心来了。

  “不错。”

  待众人话声渐渐落下,顾烨满意的看着众人,由衷的夸赞道:“不愧是我顾氏的子弟,你们没有丢顾氏的脸。”

  几人都不是傻子。

  听到这话,立刻便察觉到了顾烨早已知晓此事了。

  没有半分的犹豫,他们立刻便朝着顾烨跪了下去:“大兄,我等虽然不才。”

  “但也知晓我顾氏走到今天之艰难。”

  “数代先祖们终其一生的努力大兄身上的重担.”

  “甚至就连墨卿都能为了家族而努力。”

  “我等又岂会丢家族的脸?”

  众人的神色无比坚决。

  以身作则,向来都是教育最好的办法。

  这些顾氏子弟虽然曾经心心智出过问题,但在这些年的磨砺之下他们也早都已经有了变化。

  尤其是顾翰的变化,以及他后来所达成的成就。

  更是让这些人早已有了改变。

  默默地看着眼前这些人,甚至就连顾易都不由得松了口气。

  很显然——

  他做的这一切终究还是有用的。

  就在顾氏即将要踏入岔路口的时候,他终是重新将顾氏再一次的拉了回来。

  大清洗如约而至。

  对于这些人的处置,顾烨没有半点的心慈手软。

  这其中或许也有立威的心思。

  顾烨想在离开之前,震慑一下那些有易心的人。

  在他的命之下。

  文鸯率领麾下人马行至各处,不管是对方是什么身份皆是立刻处死。

  没有半点的手下留情可言。

  ——岭南巨震!

  顾烨聪明地并未直接公布这些人的罪行,只是将他们定性为了“有异心扰乱岭南”。

  这对于整个岭南的震慑不可谓不大。

  而在此事结束之后,就在六月。

  顾烨终是离开了岭南。

  朝着洛阳而去。

  临行之际,各方百姓齐来送别。

  其中有汉人有越民。

  他们也知道无法干涉到顾烨的决定,只能在这临别之际用自己的方式来为顾烨求平安。

  顾玲本想跟随顾烨返回洛阳。

  她现在的医术十分不凡,在路上绝对能起到作用。

  但顾烨却拒绝了。

  他预感到了自己的终点。

  就算能够返回洛阳,恐怕也再难回到岭南了。

  而顾玲则不同。

  留在岭南继续走她自己的路才是最合适的。

  对此,顾易也并未干涉。

  他手中还有“药到病除符”。

  只要顾烨不是寿终正寝,他便有把握能够护住顾烨。

  至于文鸯。

  这一次则是选择同顾烨共同返回洛阳。

  他也已经不再年轻了。

  与其留在岭南,他更愿意随着顾烨返回洛阳,无论能不能坚持的住。

  最起码这才是他最想做的。

  岁月悠悠,相比于当初他们杀入岭南之时,一切早已有所改变。

  无论是顾烨也好,亦或是文鸯也罢。

  乃至那些倒下的汉军。

  他们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甚至就连周围的山水都已有了变化。

  但在这一路归程中,却仍是能够看到太多太多昔年的影子,让他们想起很多很多昔年的故事。

  顾烨愈发沉默了。

  甚至就连文鸯都没有了往日那般的大大咧咧。

  或许这也是华夏人的特点之一。

  往往到了一定的年纪之后,就会愈发的念旧。

  他去祭拜了钟会。

  并在昔年每一次征战的战场上都会有所停留,来祭祀当初那些倒在这片土地上的将士。

  对于此行的行程顾烨并没有太过心急。

  纵是路途早已经过了修缮,但此次行程仍是十分的遥远。

  他的年纪也已经不小了。

  着急没用。

  很有可能还会让他倒在刘谌之前。

  于大汉而言。

  君臣二人至少要留下一个。

  顾烨对此看的很开,若是能相见无论如何君臣二人都会相见。

  这一趟旅程注定十分艰难。

  顾烨还是生病了。

  他真的已经到了花烛之年,明明是走这些已经经过修缮的道路也终是承受不住。

  也好在顾易一直都在紧紧盯着。

  在第一时间便为他使用了道具,这才帮他渡过了难关。

  但很显然——

  留给他的时间也没剩下多少了。

  洛阳。

  时隔多年时间,顾烨终是再次回到了这座城池。

  如同往年的欢迎一般。

  刘谌虽然也是满头的白发再不复当初的意气风发,但还是率领群臣于城外迎接顾烨。

  “陛下.”

  看着刘谌的模样,顾烨的双眼一瞬间便红了。

  他踉踉跄跄的走下了马车。

  一边颤声说着一边便要朝着刘谌跪下去。

  但刘谌却直接拦住了顾烨,同样也是双眼微红,颤声说道:“昭德乃我大汉擎天之柱,不必如此。”

  “陛下!”

  顾烨握住了刘谌的胳膊。

  君臣两人就这样对视,虽然没有多说什么但仿佛又说尽了千言万语。

  于他们二人而言——

  能够再相见,便已经是人生大幸了。

  至少在历代的大汉明君以及顾氏贤臣之中,能够于晚年再次相见之人确实不多。

  “走走!”

  刘谌拉着顾烨的胳膊,也不顾什么礼节就这样向着城内走去。

  无数道目光相随。

  甚至还有一些人发出了不自觉的震惊之语。

  但两人却是丝毫都不在乎,就这样一路率领着群臣缓缓朝着城中走去。

  这一日,注定不凡。

  刘谌为顾烨举办了盛大的庆功宴,宣扬着他平定岭南的功劳。

  群臣自是相陪。

  但对于顾烨而言如今的朝堂上却已经没剩下几个熟人了。

  真正让顾易有所关注的是刘俊。

  也是大汉当前的太子。

  对于刘谌在原本历史之中的子嗣,其实顾易根本就没有半点的印象。

  唯一的印象便是知道他们在蜀汉亡国之前被刘谌杀了。

  他自是要好好的看一下。

  但可惜的就是,或许是对于刘谌的畏惧,刘俊倒是并未表现出什么,看不出什么不凡之处。

  整个宴席之上刘谌一直都在与顾烨交谈。

  君臣二人可谓是无话不谈。

  甚至到了最后,刘谌更是直接让顾烨留宿在了皇宫之内。

  对此——

  顾烨也是并未拒绝。

  刘谌的身体确实出现了问题,他的脸色有着明显的苍白。

  整个人时不时的便要咳嗽几声。

  可惜的是“药到病除符”只能为顾氏子弟使用,不然的话顾易倒是想救一救刘谌。

  君臣二人仍是就这样诉说着这些年的过往。

  虽然在书信之中这些事已经被提过了很多遍,但两人的脸上却也是没有半点的反感。

  顾烨将岭南未来规划徐徐道来。

  案头铜炉青烟袅袅,刘谌原本苍白的脸上泛起红晕,指尖轻叩几案:“不愧是昭德!若真能如此布局,我大汉定当光耀千古!”

  话音未落,他忽然顿住,望着窗外凋零的梧桐叶,笑意淡成一声喟叹,“只是这千秋盛景,朕怕是无缘得见了。”

  “陛下慎言!”顾烨猛然起身,“龙体万安,来日方长,何出此语?”

  刘谌摆了摆手,金丝绣龙的广袖滑落,露出腕间暗纹,“昭德何须宽慰?我刘氏子弟自先祖起便不惧生死。”

  他的目光穿透纱帐,落在顾烨身上,“能在弥留之际见你归来,朕已无憾。”

  “有昭德在.大汉无忧矣。”

  说着,刘谌更是直接将早已准备好的圣旨取了出来。

  上面的内容十分简单。

  那就是要任顾烨为太傅录尚书事。

  看着这圣旨上的内容,甚至就连顾易都有了那么一瞬间的恍惚。

  自顾熙之后。

  太傅这个官职似乎就升华了。

  虽然在名义上仍是比不过丞相,但却又超过了丞相。

  就比如现在的炎汉。

  自刘备登基称帝至今,还未曾有任何一人担任过太傅的职位。

  无论是在朝堂上也好亦或是在民间也罢。

  “太傅”这个职位已经完全有了不同的地位。

  顾烨的身体顿时便是一颤,看着刘谌复杂的说道:“陛下何至于此啊。”

  “太子仁厚有余,杀伐不足。”刘谌靠在龙纹靠枕上,声音渐弱,“朕已为他铺好前路,可终究放心不下……唯有你总揽朝纲,朕才能瞑目。”

  他的语气十分平静,也十分的坦然。

  顾烨嘴唇微微动了动但却终是没能说出些什么。

  殿内顿时陷入寂静。

  君臣两人相对而坐没有半分的架子。

  刘谌早就已经感觉到了疲惫,但却仍是强撑着身体默默地看着顾烨,沉默了良久才再次开口。

  他向顾烨介绍起了当前的朝堂群臣。

  他说的十分详细。

  仔细说着他们的出身,他们的性格以及才能。

  顾烨听得十分认真。

  包括顾易也是。

  虽然顾烨对于这些人极为陌生,但他倒也听到了一些耳熟的名字。

  直至最后——

  刘谌才说到了另一个话题。

  “昭德啊,何故不让顾氏子弟临朝啊?”

  刘谌紧紧的盯着顾烨。

  这是他最为不解之事,当前的顾氏与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虽然在地方上倒烨有着很多顾氏子弟当官。

  但于庙堂核心却只有顾烨一人,而顾烨现在也已经不在年轻了。

  他曾不止一次的提过想要提拔顾氏子弟。

  但顾易却都拒绝了。

  闻言,顾易也不能再看着,立刻操控顾烨说道:“陛下,顾氏子弟才能不足,不能担此重任。”

  刘谌微微摇了摇头,无奈的叹了口气:“果然如此么”

  他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此时的思绪。

  这就是顾氏与其他世族的不同。

  其实说白了,这种行为对于一个帝王而言,是一件很值得欣慰的事。

  毕竟光凭着这一点,便足以说明一个世族的清白。

  但对于炎汉的皇帝却又有些不同。

  没有顾氏临朝似乎对于炎汉而言终是少了些什么。

  但他又能如何说呢?

  “刘氏之鼎,当刻顾氏之名。”

  这个誓言他确实可以履行下去,但强行提拔顾氏子弟对大汉而言真的好吗?

  若是顾氏因为这个举动沦落成了其他世族一般。

  这对大汉又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刘谌早已不知想过多少次这个问题,但每每都想不出很好的答案。

  岁月无情,历史总要向前。

  就连顾易都不得不承认。

  随着顾氏子弟渐变平庸,属于炎汉的辉煌时代终是要渐渐落幕了。

  他倒是可以赌一赌,通过抽奖获得道具来培养人才。

  但对于顾氏的长远之计而言。

  顾易不可能做出这种选择。

  没有永世的王朝。

  成就点是顾易扶顾氏大厦将倾的道具,而不是所谓的锦上添花。

  这一夜,君臣二人同席而眠。

  自这一日起。

  顾烨再一次的出现在了朝堂之上。

  大汉当前确是欣欣向荣之向,边境的平静以及没有出现特大规模的天灾,让大汉的实力正在飞速发展。

  包括科举的成效也同样非凡。

  刘谌还是有本事的,将整个大汉一直都巩固在了正确的发展路线上。

  顾烨甚至都无需进行太多的干涉,只需要把控着朝堂即可。

  刘谌确实走到了终点。

  自随着顾烨归京之后他就仿佛是完成了最后的心愿一般,没过多久便直接倒了下去。

  这一天来的比想象之中还要快。

  乾极三十一年,二月辛未日;

  ——刘谌于洛阳北宫含笑而终;

  临终之际,他将一切朝政都交到了顾烨的手中。

  太子刘俊继位。

  谥为穆;

  布德执义曰穆;中情见貌曰穆;贤德信修曰穆;

  乃为大汉孝穆皇帝。

  太子刘俊继位。.

  “孝穆皇帝讳谌,昭武皇帝备之孙,孝仁皇帝之子。母曰恭皇后陈氏。幼聪敏,通《孝经》《论语》《顾学》。

  乾极元年春正月,孝仁皇帝崩,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二月,谒高庙。

  帝承孝仁科举旧制,建极三年诏增明算、农策二科。尝临轩策士,谓侍中曰:“治国如调瑟,缓则无声,急则弦绝。今科场所试,当取通世务者。“

  遂命太学增授田制、水经。

  是岁,州郡举明算者四十七人,农策者六十三人,皆授官有差。

  乾极二年,北疆生乱。

  帝登台拜顾烨为大将军烨,赐斧钺。烨出幽州,一战破贼寇,三蛮尽降。

  十七年,烨再下岭南,过梅关古道遂破番禺,帝解所佩湛卢剑赐烨,诏曰:“将军之功,可比卫霍。“

  帝性俭素,常服浣衣。

  司隶校尉奏请修葺南宫,帝批曰:“今河内饥,南阳涝,岂可费帑百万为朕营室?“乃止。

  每遇灾异,辄素服避殿,遣使循行郡国。

  尝夜读《盐铁论》,至“贤良文学“篇,慨然叹曰:“桑孔之术,终不及晁错《贵粟疏》也。“

  三十一年二月辛未,帝崩于北宫宣室,年五十九。

  遗诏曰:“丧事从省,以日易月。诸王各归藩,不得擅离。“是夕,白虹贯北斗,雒水骤凝三日。三月庚寅,葬邙山显陵。

  谥曰穆。

  ——《炎汉书.孝穆本纪》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