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米的估值,雷钧的心理预期是两亿美元,最终结果自然是越高越好。
三亿五亿他都幻想过,只是那样毕竟不太现实。
也不方便后续轮次的估值。
只是没想到东昊创投给的新方案不仅没有压价,反而给到了2.5亿美元的估值。
当然,天底下没有不要钱的午餐。
东昊创投也不是没有条件。
他们要求独占A轮融资,出资8000万美元,占据30的份额。
这个条件雷钧有点无法接受。
首先,他不想融资那么多,企业融资是为了烧钱,够烧就行,不是融的越多越好。
你第一轮融30出去,第二轮融多少?
后续再来几轮,公司控制权都要拱手相让了。
就算搞了AB股,A股的投票权是B股的十倍,可一旦创始人占比低到一定的程度,等到公司发展壮大起来后,那收益也和他没有太大关系了。
A股只是投票权比B股大,收益是一样的。
雷钧的原计划,是融资资金控制在5000万美元以内,融资比例大概1520.
其次,雷钧希望多引入几家实力强劲的风投基金。
比如贝莱德、先锋领航之类。
很显然,同样是融资,从谁那里拿钱也很重要。
雷钧主要是为了后续融资考虑。
现在估值2.5亿美元,东昊创投眼睛都不眨一下的就拿出来了8000万美元,等到后续估值高了又需要资金的时候怎么办。
比如估值百亿美元以上,那就不是一般基金能够承受的了。
东昊创投甚至都没有资金募集渠道。
到时候只能求助于大基金。
在投资界有这样一句话———为什么要搭理别人家的孩子?
很多大基金都只参与前面轮次的融资,风向高收益也高,对于坑位已经被占了不少的准IPO企业,他们会避而不投。
最后还有一点,雷钧对东昊创投很忌惮。
东昊创投表现出来的经营理念,冲刷了他的认知,让他见识到了东昊创投的野心。
东昊创投是他主动联系的。
但是这家公司选择手机行业却是早有预谋。
雷钧所做的前期准备,人家都准备了,准备的比他还要充分。
所以,他害怕有一天东昊创投鸠占鹊巢。
但是该合作还是要合作,雷钧无法想象有一家公司,表现的像是小米的双胞胎弟弟。
到时候行业里有两家一模一样的手机品牌,那绝对是要拼个你死我活才行。
东昊创投无所谓,手机可能只是他们众多投资项目里的一个,成就成,嘎就嘎。
但是雷钧不行。
他现在是毕其功于一役。
半生积累,成与不成都只看这一锤子买卖了。
双方经历了一番激烈的唇枪舌剑。
最终东昊创投注资3000万美元,拿下了小米12的股份。
还有另外两家风投联手拿下了8.
对此,戚昊表示满意。
虽然后续还要经历多轮融资稀释,但是现在有12也不错了。
人家也不可能给太多。
开口要30,那只是一种谈判策略。
如果雷钧是个目光短浅的人,或者是刚刚走出校园的创业者,看到东昊创投多出那500万美元,还真有可能动摇。
然而,雷钧人家是老江湖了,本身也不差钱。
怎么都不可能给30那么多。
在大体框架之下,双方还商定了不少的细则。
比如东昊创投可以派人进入董事会参与公司决策,双方还会展开其他投资领域的合作。
雷钧没办法让东昊创投写个保证书,说以后不搀和手机方面的业务。
事实上,小米根本不是头炮。
东昊创投多年之前就投资过苹果,购买了不少的股票。
所以,把彼此的利益结合到一起,才是打消对方另起炉灶的最佳方法。
雷钧最讨厌的是外行指挥内行。
然而,东昊创投的表现一点也不外行,甚至比很多手机行业内的专业人士都更内行。
除了小米,戚昊还拿到了大疆的信息。
就……非常的离谱。
如果说小米是因为雷钧这个互联网风云人物,刚成立的时候就被资本市场看好,那么大疆就完全属于查无此类的典范。
这个公司2006年成立,创始人汪韬。
这哥们03年的时候从华东师范大学退学,进入香江科技大学读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
退学?
这密码似乎对了啊,很多牛人都有过肄业、退学、延毕之类的经历。
汪韬在学校里主要从事遥控直升机的飞行控制系统的研究。
2006年成立了公司。
刚成立的时候,办公地点在深圳莲花村的一间民房内,团队一共就四个人,其中只有汪韬有无人机技术背景。
08年推出首款自动化电动无人直升机EH1,并完成珠峰等高寒地区飞行测试。
09年发布第三代飞控系统XP3.1,解决了直升机空中悬停技术难题。
今年发布首款消费级产品AceOne,正式进入消费市场。
这是一个非常小众的赛道。
无人机市场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遥不可及,高昂的价格和复杂的操作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
大疆这个公司也正处于技术积累的阶段,根本没有多少风投感兴趣。
汪韬比雷钧要好谈。
他现在急需资金研发推广消费级产品,要把这几年沉淀下来的技术变现。
不变现就没有钱投入后续研发。
而没有研发方面的持续投入就无法做大做强。
东昊创投在业界小有名气。
尤其是口碑方面从来没有出过岔子,没听说过它坑过什么人。
掌门人戚昊在投资界有“小巴菲特”的美誉。
被他看中的都是非常优质的资产。
连雷钧这种老油条都能看得上,更别提汪韬这样的学术型创业者了。
碰到一个这样的好财神,他直接就抱住了不放手。
和小米的合作,从几个月之前就开始谈。
还是统子哥帮忙开挂,戚昊抛出了一个杀手锏,才让雷钧妥协。
人家汪韬这边一共才谈了一周不到。
东昊创投出资500万美元,占比20,投后估值2500万美元。
此外,还规定了东昊创投后续的优先认购权。
至于任务还没完成,还不知道大疆具体的商业信息———作为统子哥的主人,戚昊对统子哥信任到了盲目的地步。
只要是统子哥给的项目,戚昊但凡犹豫一秒,都是对统子哥的不尊敬。
10月31号的第2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王谦源凭借《钢的琴》拿到了最佳男演员奖。
这次戚昊没去,他也没获得什么提名。
王谦源在发表获奖感言的时候,把戚昊狠狠地感谢了一通。
如果说以前还感谢张艋,那王谦源现在就是全心全意的感谢戚昊。
今年华姨出了一部《唐山大地震》,一部《通天帝国》,打破了华姨的年度总票房记录。
再加上去年上市,可谓是大获成功的一年。
然而……
戚昊拍了多部票房过两亿的电影,中昊娱乐一跃成为行业第一。
娱乐圈人人都绞尽脑汁的想着怎么和戚昊拉近关系。
王谦源不需要。
他可以骄傲的说,他是戚昊捧出来的。
戚昊就是他的伯乐。
在他最迷茫最无助,对整个人生充满了挫败感的时候,戚昊找他演了《钢的琴》,才有了今天的他。
其实,他是张艋推荐的。
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在发表获奖感言的时候,哽咽着表达对戚昊的感谢。
倒也不必说他虚伪,这就是现实。
混到戚昊今天这个咖位,他也不敢说自己就能随心所欲的活着,不去看任何人的脸色。
这次的东京国际电影节,除了王谦源拿了影帝,《观音山》也获得最佳艺术贡献奖,主演范雪雪获得最佳女演员奖。
如果说以前的所谓“双雪”都是在蹭大花的流量,那么,现在的范雪雪经过这两年的发展,终于算是有点儿大花气象了。
戚昊也没想到,他会这么快碰到范雪雪。
因为天气和场地的原因,《龙门飞甲》转入室内戏拍摄。
快到拍摄的时候,戚昊才知道范雪雪跑来客串万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