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29章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自打孙权率吴军从襄樊前线弃辎重而走后,曹魏水陆并进,死死咬住吴军不放。

  魏吴二国自九月至十月,小规模的遭遇战、阻击战十余仗。

  双方时进时退,互有胜负,谁都不能真正奈何对方。

  但战报可能会说谎,战线不会。

  吴军没有达成既定的战略目标,对襄樊无可奈何,好不容易从魏军手中夺下来的城池关隘,也在退军的途中慢慢被魏军夺回。

  吴军重重阻击。

  魏军层层突破。

  双方一进一退,来到青泥关。

  吴军从魏军手中夺下此关之后,便遣人在此建关设卡,退军途中,大都督陆逊坐镇指挥,率徐盛诸将为孙权所统前军殿后。

  曹休、贾逵二魏将,分别率领桓范、秦朗、曹爽、夏侯霸、典满、满伟等人追击至此。

  赤壁之战后,曹仁困守江陵。

  关羽曾于青泥绝北道,阻止魏国援救困守孤城的曹仁,同时在这里向天下人上演了一次堪称经典的围点打援,逐一击败了魏将徐晃、乐进、满宠、李通、吕常…使得曹仁最后弃江陵而走。

  曹魏朝野对于此战有很多粉饰,都说徐晃、乐进、满宠、文聘、李通诸将在青泥暴打了关羽一顿,成功把曹仁从江陵救走。

  但是这些人在暴打完关羽之后,不是失去部曲,就是失去官职,甚至失去生命。

  反而被这些人痛击的关羽,非但完好无损,还成功夺下了江陵。

  曹休作为宗室大将,当然是知道其中真相的。

  自然也就知道,关羽之所以能打败这些曹魏大将,并不是关羽本人有多厉害,而是青泥关依山傍水,沼泽山林众多,很适合水陆合击,也很适合伏击。

  于是当他率领大军来到青泥时,没有第一时间攻关,而是先遣脚力好的士卒搜山检泽,誓要把每一寸可能藏有伏兵的地方都查探出来。

  最后,派出去的哨探果然在一处人迹罕至的山谷密林中发现了吴军伏兵数千人。

  军师桓范于是向曹休建策。

  一方面让曹休率主力假意攻关。

  另一方面,派遣豫州刺史贾逵离开汉水,往东南方向的随枣通道继续追击孙权另一支溃卒,假装没发现陆逊的伏兵。

  曹休从之。

  毕竟嘛,贾逵引军自随枣通道去追吴军,乃是孤军深入,是有一定风险的。

  这种损人利己,兼利国家的好事,曹休又怎会不愿?

  他与贾逵素来互相看不惯对方,当年贾逵差点就使持节都督淮南诸军了,幸好被他劝止。

  贾逵本就是有名的刚烈之人,且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平生夙愿就是当韩信、白起一样的大将。

  本能持节都督一方军事,最后却因曹休从中作梗而不能得志,又怎会一笑置之?

  双方梁子早已结下。

  贾逵听到桓范计策的第一时间,就已经明白了曹休、桓范二人想用国家大义让他领军犯险的居心不良。

  然而相较于与曹休的个人私怨,出身寒素、深受魏国厚恩而得此高位大权的贾逵,最终还是决定把国家放在首位。

  于是对于桓范让他孤军深入的犯险之策,贾逵并没有提出什么异议。

  孙权弃襄樊而走的那日,他便已经猜到了,素有“智将”之称的陆逊一定不会如此轻易言败。

  如今陆逊明面上掩护孙权撤退,实际上藏兵于深谷密林,岂不正是所谓“回马枪”、“拖刀计”?

  大魏将计就计,岂不美哉?

  而倘若能一举擒杀陆逊,孙权恐怕就不是失一臂膀那么简单,而是直接失一心肝五脏了。

  最后,曹魏大司马曹休、豫州刺史贾逵兵分两路,分头行动。

  曹休率曹爽、秦朗、夏侯霸诸宗室将领,共督统水步军六万余人,于青泥关与陆逊所统吴军正面作战。

  贾逵则率领满宠之子满伟,李通之子李绪,奉车都尉典满诸将,统兵马两万余人往东南而走,去追孙权一支自随枣通道逃窜的偏师。

  数日之后。

  曹休所统魏军开始以硬碰硬,进攻青泥。

  连续五日,昼夜不停,打出了几乎一比五的伤亡战损,每日阵亡近两千人,足可谓不惜代价,却仍不能拔关,于是魏军军心士气为之沮丧。

  第六日,清晨。

  陆逊似乎是终于发现了魏军的破绽,于是命躲藏在山谷密林中的伏兵倾巢而出,打了“师老兵疲”的曹休一个措手不及。

  曹休败退。

  陆逊率军出关。

  双方攻守之势陡然相易。

  原本在追击吴军的魏军,突然开始溃退。

  而原本一路溃退的吴军,反而再度进兵襄樊。

  与此同时,陆逊又遣丁奉率另外一支吴军去追击贾逵。

  原本在随枣走廊追击吴军的贾逵及其人所统两万人马,一时间陷入了两面夹击的危险境地,前有徐盛,后有丁奉。

  然而贾逵一路都很谨慎,追击的时候一边打造防御工事,一边缓慢进军,每日都寻找合适的地方,甚至不惜花上两三个时辰安营扎寨。

  于是当徐盛、丁奉万余人马将他南北夹击之时,他所统两万人马已经成功据山守险。

  虽军心大乱,但吴军不能寸进。

  前线与曹休作战的陆逊得知消息后,派来说客。

  谕贾逵以军旅成败、天命去就之分,劝说贾逵降吴。

  结果贾逵根本不吃这套,甚至不理会什么“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规矩,直接把陆逊使者斩了,并悬首辕门之外,示将士以必战。

  此后,贾逵又亲巡三军,劝慰将士,道不出三日,救军必至。并将近日缴获的粮帛宝物全部赐予将士,于是三军将士皆有一战之心。

  然而三日之后,曹休救军仍然不至。

  而陆逊、孙权后续又派来大军万余人助徐盛、丁奉一臂之力,将被夹在随枣通道中间的贾逵豫州军围得水泄不通。

  贾逵好不容易稳定的军心,再次大乱。

  就连贾逵麾下典满、满伟、李绪诸将,也变得有些心慌。

  一则担心曹休不能打败陆逊。

  二则担心曹休因与贾逵有怨,故意迁延。

  想让贾逵先大败一场,而后再引大军来救,以贾逵之败来凸显自己的功勋,以及自己不记前嫌旧怨救贾逵于危难水火的胸怀。

  但是,这两种担心出现了不足一日,就已熄灭。

  堵住随枣通道北口的丁奉,不知为何突然解围。

  贾逵见此情状,当机立断,直接命三军将士全部荷甲持戈,放弃所有粮草辎重、财宝贵物,往北追击突然撤走的北围吴军。

  典满、满伟、李绪诸将一开始全部反对。

  他们认为,这是因为吴军不能攻下大魏的坚营高垒,又因为兵法“穷寇勿迫”,“围师必阙”,所以才主动撤围。

  这是调虎离山的诱敌轻出之策。

  但是贾逵坚持己见。

  假若曹休已败,我等被围在此地,进退不得,粮草归路俱已断绝,军心已有大乱之势。

  吴军若败曹休,又见此情状,大可以坚营高垒与我等相对,把我大军耗死于此,我军必不战而自溃,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上上之策。

  今吴人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上上之策不用,反而想要调虎离山,诱我轻出,岂不谬乎?

  其麾下典满、满伟诸将闻听贾逵此言,终于恍然大悟,纷纷将如此分析晓谕三军将士,结果豫州将士两万余人尽皆振奋,向北追杀。

  数日之后。

  待贾逵大军追出随枣走廊,来到青泥关时,却见陆逊所统吴军已是溃不成军,弃关而走,曹休所统大军数万杀得酣畅淋漓。

  最后吴军一直逃,魏军一直追。

  追到了沧浪水。

  “这里是什么地方?”曹休招来一名来自襄阳的向导问道。

  向导答曰:

  “禀大司马,此处乃是沧浪水。

  “现在也叫夏水,夏水汇入大江的入水口,如今就叫作夏口,乃是吴国新都武昌西面最重要的关隘。

  “而且此水非但东通武昌,西面还通往江陵,是荆州要道,想来这夏水上游必有吴军控扼,望大司马要小心行事。”

  曹休闻此,若有所思。

  然而就在此时,一人出声。

  “大司马,夏水一带道路狭窄,两旁是云梦大泽,适合水军埋伏,而不适合步骑作战。

  “仆以为,我大魏已胜伪吴大将军陆逊一场。

  “国家得以扬眉吐气。

  “大司马武功亦已盖世。

  “不如就此打住,莫要轻进了。”

  荆州刺史裴潜劝说道。

  曹休之所以能大败陆逊,襄樊二城解围后,从襄阳解放出来的数千荆州军功不可没。

  曹休闻得裴潜此言,非但不以为然,反而哈哈大笑: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那陆逊小儿先前于青泥关设伏,结果难道裴君没看到吗?!

  “今陆逊新值此败,我大魏有破竹之势,正当乘胜追击,直取江陵!

  “纵使真有埋伏,区区陆逊,又怎能挡我十万大军?!”

  曹休于是挥军急前,继续追击。

  数日之中,吴军假装败退,每日后撤几十里。

  每次撤退,就故意丢弃盔甲、兵器和粮草。

  魏军士兵纷纷争抢,队伍越来越乱。

  夜里,曹休于沧浪水中段扎营。

  四周芦苇丛生,蛙声如潮。

  曹休命秦朗、曹爽、夏侯霸及麾下诸战将分别占据险要扎营,自己则坐镇中军。

  帐中摆酒,对众将志得意满道:

  “我大魏距江陵已不足二日,吴军无有一战之力,不出一月,必能取下江陵!”

  半夜,一颗赤红如斗的流星坠落在营南。

  裴潜心中惊惧,再次入内劝道:

  “大司马,天象示警,我大魏应见好就收,适可而止,速速退兵,不可再前了。

  “此时撤军,大司马之功不减,盖世无双。

  “若是此时进取江陵而不能成,大司马便是功亏一篑啊!”

  曹休拍案怒斥:“你想扰乱军心吗?”

  裴潜只得长叹而出。

  次日,拂晓。

  魏军尚在睡梦之中。

  吴军忽然擂鼓反攻。

  魏军来不及列阵,吴军已到眼前。

  箭石如雨,芦苇被点燃,烟焰遮天。

  陆逊手执羽扇,徐盛、丁奉诸将分统左右两翼,急速杀来。

  曹休睡梦中惊醒,出营之时却见吴军竟已杀至中军,大惊之中乃亲自披甲督战,挥大刀砍倒数人,回头看见四面都是吴军旗帜,这才相信裴潜劝说之语,急忙下令突围。

  吴军将魏军营地团团围住。

  陆逊指挥强弩交叉射击,魏兵自相践踏,尸体填满沟渠。

  上游,汉津。

  被安排殿后的贾逵,听说曹休兵败。

  军中俱皆大乱,都说要撤回襄阳。

  然而贾逵却道:

  “曹休凭一时血气之勇,恃胜而骄,果然受挫!

  “然而,吴人若乘胜追击,必过汉津!

  “我等扼守险要等他,可一举歼灭吴军两路人马。”

  于是按兵不动,反在汉津两侧山隘广插旗帜,砍伐树木堵路,布下疑兵。

  陆逊追到汉津口。

  望见山中隐隐旗帜,怀疑有埋伏,便下令停止追击。

  然而不过一个时辰,孙权楼船忽逆汉水而至。

  “曹休已败,伯言何疑?!

  “良机不可失!全军奋力追击,敢言退者斩!”

  陆逊不得已,命徐盛、丁奉二将为先锋,自己与孙权随后跟进。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