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百四十九章 八仙法脉,又闻谶言

  程心瞻在云中漫步。

  仙人洞的护山大阵与青龙洞的相比,各有千秋。后者掩青山于虚无,化灵气为钟相,藏形匿影,固若金汤;前者则是以云烟为屏障,山在云深不知处,想要攻山,得先把外面的云山给拿掉。

  仙人洞在北宋时立教,至今已有两千年有余。在这两千年里,自然也有过仇家打上门来,但从未听说有人能破开这道云山的,走进这云山里的人,也从未找见过云中的仙人洞,足可见仙人洞护山大阵的玄妙。

  另有传言,说这云山乃是其开派祖师,也就是北宋名仙曹国舅手中的云笏所化,是名仙飞升前的遗留法宝,用来保法统万世基业的,仙人以下,休想破开。

  正是由于这云山玄妙,所以才力保仙人洞在数次魔潮中都平安无恙。这一次也不例外,仙人洞把云山一锁,外界的纷扰便与其再无干系。

  但是,程心瞻不这样想。

  对于真正的隐宗,程心瞻是尊重的。比如苏仙岭,比如武夷山,这些宗门,以长生得道为最高追求,常年封山修斋,自耕自足,既不受凡间香火,也不占山下田园,太平盛世时从不显圣求名。对于这样的宗门,是难以对其有苛刻要求的。更何况,往往是这些真正的隐宗,在大灾大难之年还会主动下山行善,虽然弟子稀少,但总是会尽一份绵薄之力,叫人心生敬佩。

  而青龙洞和仙人洞不一样,这两家,祖上都是道家名门,显赫法脉。平日里不事生产,好在人前显圣,玩弄法术,被人一口一个仙师道爷的叫着、尊着,在山下的宗产良田更是无数,方圆千百里供养一家。这样的道家门户,怎么能一遇难就躲避起来呢?

  或许他们会说,他们是已经尽力,实在无能为力才封山的。或许还有些人对此表示理解认同,毕竟山脚凡人,几十年换一拨,如何能跟身家法统相提并论了?

  但程心瞻不这么认为。

  什么叫尽力?像白云山、阳台山、梧桐山这样,祖师堂都被打烂了的,才叫尽力。像衡山、罗浮山这样,魔潮尚未抵达,掌教率先外镇,这才叫尽力。

  青龙洞和仙人洞算什么尽力?

  之前的他把疑问放在心底,今天的他一一找上门来,要问个清楚明白。

  他在云中漫步,感知着气机的流转变换。

  对于苗疆,他是一直放在心上的,来之前也是备足了功课的。仙人洞发源于北宋,由当时的名仙,赵家的皇亲国舅曹景休开山立教,底蕴深厚。

  曹景休这个人很有名气,他是凡俗皇室出身,但自幼向道,在不惑之年时,因厌倦红尘加之目睹亲族作恶,愤而离家,遁入深山,隐居苗疆腹地,教授当地苗人以文明,传以耕读之道,后来得获仙缘,踏上了修行之路。

  说他有名,还不止是因为他的传奇身世,更是因为他那为人津津乐道的仙缘。相传,此人当年遁入深山后,白天教化苗人,传以宋礼,晚上则在山洞石室里栖居,餐风饮露,食草采薇,修身养性,十年如一日。直到有一天,有一位年轻公子登门造访,与其论道,问曰:

  “闻子修养,所养何物?”

  国舅对曰:

  “养道。”

  复问:

  “道在何处?”

  国舅指天。

  又问:

  “天在何处?”

  国舅乃指心胸。

  公子笑曰:

  “心即天,天即道。子已洞见本真矣!”

  于是公子遂授曹景休金丹大道与还真秘术,然后就凭空消失了。

  而这位年轻公子不是常人,正是鼎鼎有名的唐仙韩湘子。所以曹国舅曹景休便是韩湘子的亲传弟子,亦是中洞八仙中的最后一位。

  曹景休踏入修行之道后便在苗疆潜修,施以教化,并构筑万里云山,在山上辟洞修行,这便是仙人洞的来源。

  要说这一段仙缘传说的出处,自然是来源于仙人洞本身,世人有相信的,也有怀疑的。不过在当今云山之中,确实供奉有当世最大的八仙神像,而仙人洞传承修行的,也确实是正宗的钟吕金丹道。

  至于曹景休到底是不是中洞八仙,世人众说纷纭。对于这个问题,这个程心瞻还真知道。

  答案是肯定的。

  中洞八仙虽然在年代上跨度极大,从东汉到北宋,但这八位仙人之间的传承脉络是极为清晰的。汉钟离度铁拐李,铁拐李度张果老,张果老度吕洞宾,吕洞宾度何仙姑,何仙姑度蓝采和,蓝采和度韩湘子,韩湘子度曹国舅。

  在这里面,东汉古仙钟离权率先提出「顺以生人,逆以成仙。三宝转化,性命双修。」的金丹修行之法,为后世外丹、内丹、存身等教派的修行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法理经验。后来,此道传至吕祖时,又由吕祖发扬光大,进一步提出「先命后性,炼气化神。回光守中,天心凝练。」的修行次序,并撰以《钟吕传道集》与《太乙金华宗旨》两篇经典巨著,总结精要。也正因如此,所以八仙法统又被称作「钟吕金丹道」,也是当世显道。

  另外,又因为此道起源极早,许多修行理念被外丹、内丹、存身、纯阳、全真等教派吸纳,所以八仙中的前四位与许多教派广结善缘,地位格外高,因此在神州大地上香火鼎盛,其中又以钟、吕为最。

  而在这八大仙人中,汉钟离曾与自家开派仙翁谈论金丹大道,铁拐李曾与自家开山祖师切磋过尸解神游之术。张果老好酒,与自家山头六代祖师莫太颠相交莫逆。吕洞宾《太乙金华宗旨》问世前,也与自家山中前辈有过探讨。至于后四位,多多少少,都与自家有过交集。

  三清山六千年底蕴放在这,许多古事奇谈,在别人听起来可能是虚无缥缈的玄异之说,但在三清山里,兴许就是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的回忆录。

  另外,他还知道,八仙虽然同修「钟吕金丹道」,但又有各自擅长之法。比如汉钟离擅火法,铁拐李擅神游,张果老能剪纸成驴,吕洞宾能飞剑万里,何仙姑擅土,蓝采和擅木,韩湘子以笛声闻名,最后这位曹仙人擅长的,便是云霞之道。

  所以这出自国舅之手的万里云山才会如此玄妙。

  只不过,曹仙人留下的法统同样没能逃过「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门户窠臼。他的这些后人不曾从万里云山中领会到高妙的云霞之道,反而是以此为屏障,筑起了安乐窝,自以为高枕无忧,却是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进取之心。事实上,仙人洞自曹仙人飞升后,便再也没出现过仙人,五境也仅仅只有二代祖师一位,后面更是一代不如一代。

  当代宗主奚兴怀四境修为,也是垂垂老矣,后辈中还没有能接班的人,很有可能出现四境断代的情况,同尤高旻一样,处于死都不能瞑目的状态。

  “找到了。”

  程心瞻心中一动,在漫天的白云银锦中捕捉到了一丝与众不同的云气,他脚下步罡踏斗,追寻着那瞬息之间的微弱气机变化,一去百丈。他眼中的白云在极速后移,仿佛流光飞萤,紧接着,他的身前便出现了一堵石壁。

  石壁在白云的遮掩下看不清边际,只有石墙上的两列刻字颇为醒目:

  “云藏山洞洞藏仙,心怀大道道怀天。”

  程心瞻念出了这句话。

  很明显,这里就是仙人洞的山门所在了,前一句话说的是仙人洞,后一句话应该是来自于韩湘子与曹景休的问答。

  念罢,程心瞻摇了摇头,自语道,

  “曹仙人有大毅力大胸怀,只可惜,后人失修,洞中无仙,心中无道,徒以云山自囚。”

  程心瞻话音刚落,正当他要近距离琢磨石壁,找到进入洞天之法时,他面前的石壁便訇然中开,在两道刻字中间,霍然出现一个拱形石门。

  一个白发道人施施然走出。

  道人看上去古稀年岁,身着一袭赭红道袍,怀抱一根白玉云纹笏板,朝着程心瞻行了一礼,口道,

  “可是广法先生当面?”

  程心瞻没想到自己还未问山,山中人便直接走出来了,又见山中人礼数得当,反倒是不好突兀发作,于是只好还了一礼,口道,

  “正是贫道,敢问道友是?”

  白发道人答,

  “贫道兴怀,忝为云山之主。”

  程心瞻明了,便答,

  “原来是奚教主。”

  “不曾想贫道俗名,竟也入先生尊耳,有愧,有愧。”

  老道士看上去极为恭谨。

  “奚教主客气。”

  程心瞻有些摸不着头脑,这位言行奇怪,姿态也放得太低了些,就算是青龙洞传来了消息,提前透露了自己的目的和境界,但仙人洞有云阵庇佑,也不该如此畏惧自己才是。

  “广法先生,请入内叙话。”

  奚兴怀侧身站到一边,展臂伸手以作指引。

  “请。”

  程心瞻搞不清奚兴怀的想法,但也是不带惧怕犹豫的,客气还了一礼,便与奚兴怀一同迈入石门。

  走过石门,豁然开朗,只见这边入眼皆是好山好水,满地都是锦绣奇葩。天上云生浮华潋滟,光摇片片烟霞。地上,山上,云山,处处可见诸道士在修行演法,起灶炼丹,一派祥和。

  奚兴怀领着程心瞻乘风御空,一路往高处飞去,来到云海之上的一座高峰。

  高峰危耸,巅顶上生着一颗青松,松下有石凳石桌,桌子上有才泡的香茶,还在冒着热气。

  “先生,请。”

  两人落座。

  “香叶芬芳,奚教主这是知道贫道要来拜访了?”

  程心瞻明知故问,打开话茬。

  奚兴怀点点头,缓缓道,

  “是,不过说出来先生可能不信。”

  “哦?”

  程心瞻挑眉,自己来此,除了青龙洞报信,或是这边察觉到了自己问剑青龙洞的动静从而有所猜测,难不成还有第三种可能?

  “愿闻其详。”

  奚兴怀一脸的高深莫测之相,问道,

  “先生俗名中可是有一个云字?”

  程心瞻点了点头,有些意外,不知道他突然问起这个做什么。

  因为对于修道人而言,随着道名写入宗派谱牒成为正式称谓,以及他人呼唤与自称的时间越来越久,无论是在交流上还是在命理上,其重要性是要远高过俗名的。打个比方,不论是程心瞻自己祈神还是别人要对程心瞻下咒,肯定也都是用道名而非俗名。所以随着时间推移,修道者的俗名除了自己或许还记着,别人是不会在意的。

  不过,自己虽然在辟成心府后就不再用俗名了,但这俗名毕竟一直陪伴着自己直到十六岁。凡间十五年,山上一年余,知道的人不知有多少,这个查起来还是很容易的。以自己如今在道门的身份地位,肯定有很多人想要把自己调查的越清楚越好,所以俗名流传出来程心瞻并不意外,他意外的是奚兴怀突然问起这个做什么?

  奚兴怀笑着点头,一脸神秘,

  “那先生可是身怀中洞八仙的法统?”

  程心瞻闻言还是点头,自身确实与八仙法统颇有缘法。修行的第一本仙经剑术《离火急疾剑经》就源自于铁拐李上仙,山中所传的纯阳之法《太乙金华宗旨》则是源自于钟吕。

  不过,这跟仙人洞又有何干系,这奚兴怀葫芦里又卖的什么药?

  “这就对喽!”

  奚兴怀一拍大腿,大声发笑。

  程心瞻不动声色,问,

  “奚教主何故发笑?又是什么东西对了?”

  奚兴怀笑了好半晌,这才看向程心瞻,两眼炯炯有神,

  “不瞒先生,我家祖师在飞升前曾留有谶语,预言在两千年后,苗疆将有魔劫,叫我等后世子孙封山锁云,静待天机。”

  程心瞻眉头一挑,

  “什么天机?”

  奚兴怀郑重道,

  “祖师言说,我等闭关不出一甲子,必将有一位名中带云之人,堪破云山法障,来到仙人洞前,其人身怀八仙法统,乃是诛魔救世之主,亦是仙人洞的中兴祖师。彼时,便是仙人洞出山荡魔之时机,祖师叫我等务必要舍命追随!”

  程心瞻的脸色变得古怪起来。

  又有谶语?

  “奚教主是说,此次魔变,仙人洞闭山锁云,是受祖宗法旨,特地等我过来破障应谶的?”

  奚兴怀郑重点头,

  “正是如此,不然我派岂会在这样的危急时机封山避世?也不瞒先生,自我仙人洞开派以来,先生还是第一个在我派护山大阵全力运转的情况下,堪破云障找到山门的人。这不是祖师灵验,还能是因为什么?”

  这当然是因为我自身在云阵一道上的造诣!

  程心瞻在心中大声喊着。

  掌教和留世仙人们把家里的「六龙回日九重云禁大阵」掰开了揉碎了给自己讲解,自身又怀有「阳明云堂罡」、「重云遮天罡」两道云罡,躯体内还流有龙血、执掌龙雷,凭什么破不开一道云障阵法?这跟你祖师灵验有什么关系?!

  名中带云这不难调查,八仙法统更是如此,万法派修有纯阳道又不是什么秘密,说到纯阳道当然就能扯到吕祖身上。

  此时,程心瞻有九成把握确定这谶语是仙人洞临时想出来的借口。

  “先生,祖宗谶语是定然不会出错的,以您如今在道门的名声,不就是祖师口中的诛魔救世之主吗?谶语样样吻合,实在确凿。兴怀在此恳请,求先生屈身,执法掌教,带领我仙人洞弟子出山降魔!”

  奚兴怀大声说。

  九成九!

  这是对着谜底出谜面,程心瞻此时有九成九的把握确定这奚兴怀是在胡诌!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