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百零三章 上下阻塞,绝地天通

  五府山秘境。

  程心瞻好些年没有来过了。

  外面是大雪纷飞,这里还是绿意盎然,当初留出来的供人行走的道已经找不见了,遍地都是碧树芳草。

  程心瞻御空而走,踏在草尖上,凭着记忆中的方向在林莽中寻找。不一会,看见了熟悉的山坡,他走上前,随即便看见了那座守树的庐蓬,漫山遍野,只有这座由通玄祖师亲手搭的庐蓬一点没变。

  曲祖就坐在那里,正微笑看着自己。

  曲祖也不知道多久没动过了,两腿交叉盘坐,两手结子午诀放置在腹前。此时,仙人的两手上面不知何时搭起了一座小小的鸟巢,几只通体碧翠的雏鸟在巢中叽叽喳喳的叫着,还有一只雌鸟站在曲祖膝上,四处张望着。

  程心瞻走近,行礼,

  “见过曲祖。”

  曲祖膝上的雌鸟好奇的看着这位来客。

  “坐。”

  曲祖笑着说。

  于是程心瞻在曲祖身边坐下来。

  庐蓬对面就是人参果树了,时隔二三十年再看,这仙树又别是一番模样了:

  这灵根非芽非苗,非幼非小,此时看上去,确确实实是一棵真正的大树了!这树已经有二十余丈高,根下和女子细腰一般粗。真个是青枝馥郁,绿叶阴森,长势喜人。

  仙树的树皮并不皴裂,而是像紫薇树一样光滑细腻,但颜色上又比紫薇树好看得多,泛着碧翠的光泽,像是翡翠玉琅,又像是顶好的绿绸。

  仙树的叶子就更奇怪,小时候看不出来,现在长大了就看得分明,居然和芭蕉叶子长得一模一样!这些叶子个个有三五尺长,八九寸宽,绿意盎然。

  “都长这么大了。”

  程心瞻感叹说。

  曲祖笑着点头,

  “灵根仙种,不能以常理度之,这些年我仔细看了,这树是在越长越快。”

  “越长越快?此刻还在长吗?”

  程心瞻问。

  曲祖点头,

  “每时每刻都在长,你认真听听,应该能听到枝叶抽发的声音。”

  程心瞻闻言,便屏蔽杂念,仔细去听。

  “沙沙,沙沙——”

  风宅轻摇,不一会,掠过仙树的风果真带来了沙沙的声响。程心瞻望着高大的仙树,心里十分诧异。心道,都已经长这么大了,却还在长,而且是在越长越快,这是要长到多高去?

  “仙树还在幼年,未来还不知道有多少神秘变化,只可惜,老道我是见不到了。”

  曲祖叹息着。

  在守树的这四十年里,他的收获有多大,在这世上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曲祖不必忧虑,等您飞升仙界,清气洗去浊气,到时候便可再下界了。”

  程心瞻安慰说。

  曲祖听着摇了摇头,

  “问题就出在这,已经有很多年没见仙人下界了。”

  程心瞻面色一动,知道这应该就是掌教口中所说的仙界局势不明朗的事了,便问,

  “曲祖,天上到底怎么了?”

  曲祖今天叫程心瞻过来就是要跟他说一些辛秘的,现在听到他发问,自然知无不言,

  “因为有天仙上下,所以仙界和人界的联系一直未曾断过。在更早年,冥府未失去联系之前,三界之间都是互有往来的。不过因为有天条地律的约束,天仙下界和鬼仙上界的次数有限,没有那么随意。

  “后来屡发变故,先是冥府突然失联,仙人下不去,也再不见地下鬼仙上来。紧接着在前唐时发生第二次神仙遁世,天庭一日之间人去楼空。天人两界一下子冷清下来了。

  “不过,天庭神仙虽然遁世,却不像冥界那样忽然锁死了上下的通道,南天门还在,飞升通道也还在,修为到了依旧可以飞升仙界。所以,自唐时起,新飞升的仙人依旧在仙界居住,而且因为古仙神佛遁世,仙界地广人稀,金仙及以上的大能全部不见踪迹,对于这些新飞升的仙人来讲,既没有顶头上司,又没有天条约束,大家伙的日子却是更好过了。

  “仙界极大,每一重天都比人界大得多,之前有很多天、很多秘境,都是不让下位仙人进去的,但现在这些规矩都不奏效了。这些新飞升的仙人在各重天里遨游星海、探秘访古,流连忘返。偶有思凡的,天上住腻了,就来人间,等沾惹的地气多了,人间待不住,就返还仙界,是极为逍遥自在的。”

  程心瞻听言,心想照这么说,那时候的天仙确实快活,难怪人人都想证天仙。

  “不过。”

  可说到此处,曲祖却是话锋一转,道,

  “如此快活的日子过了几千年,到了南宋中后期的时候,我们便发现天人两界的壁垒在逐渐加厚、加强,仙人上下界也没那么轻松了。最开始的征兆就是两界香不管用了。”

  “两界香,那是什么?”

  程心瞻问,他感觉自己今天听到的新鲜词有些太多了。

  曲祖回道,

  “按理来讲,你身为宗里的万法经师,是能领到两界香的,但现在你听都没听过,就是因为两界香不管用了,所以估计和合也就没告诉你。

  “两界香是一种能沟通天人两界的法香,像我们三清山这样的仙宗,人间有祖师堂,天上也有祖师堂,我们在人间点香,香能直升仙界,上面的祖宗便能收到香里的信。在以往,人间哪里有这样多的留世仙人,宗里有什么急事,都是烧香请祖师下来,或者是降仙符、仙器,也都够用了。”

  说到这,曲祖看了一眼对面的人参果树,说,

  “要是两界香还管用,我们肯定是要上报祖宗,求教祖宗该怎么种树才最好了,而不是我们自己一通瞎折腾。不过还好,祖宗保佑,我们虽然是自己瞎折腾,但好歹是把树种出来,不然真是要愧对列祖列宗了。”

  程心瞻听着,只感觉自己见识浅薄,竟还有这样神奇的东西?

  曲祖继续道,

  “一开始,两界香失灵,香烟升不上去,但代价更大的青辞绿章倒是还起作用。不过很快,青辞绿章也不管用了,紧接着,就是上界仙人主动联系下界的黄龙天书都传不下来了。天人两界的交流只能通过仙人上下界才能传达,消息一下子就闭塞了许多。”

  程心瞻闻言皱眉,问,

  “那是天地之力,还是人为所致呢?”

  曲祖听言,颇为赞赏的看了一眼程心瞻,但随即却是摇了摇头,

  “这是一个好问题,可我们查不出来。换句话说,起码天仙肯定是做不到这一步,金仙估计都不行,或者……”

  曲祖看着程心瞻,低声说,

  “或者就是古仙并没有完全遁世,是古仙们不想看到上下两界交流太过频繁。”

  低声揣测一句后,曲祖继续说,

  “其实我们更倾向于是天地之力的。因为在这几千年里,上界仙人下凡全凭喜好,毫无顾忌,游戏人间者过多。而且这里面还不乏魔仙,正道中也有不少心性差的,有时候起了冲突,出手不知轻重,破坏山水,也时有发生。时间一长,确实有可能恶了地气,导致天地自主卡紧上下通道。”

  程心瞻缓缓点头。

  曲祖又说,

  “书信不通只是一个开端,等到宋末的时候,就是仙人下界也变得困难起来。而且,越是早年飞升的仙人、越是实力出众的仙人、越是之前有过下界经历的仙人,越难下界,九天云禁真真正正变成了横绝上下的天堑。我们也是凭此推断,天地自主为之的可能性更大些,就是不想让实力强大的仙人随意干扰凡间的运转,应该是一种类似于天地大道自主产生的‘天条’。”

  “我们察觉到这种变化后,宗里,我说的是仙界的宗里,就决定派遣几位之前未曾下界过的、才飞升不久的仙人趁着天地关口未完全锁闭,抓紧时间下界,坐镇祖坛。”

  曲祖指了指自己,说,

  “老道就是其中之一。”

  程心瞻讶异,他还以为洞天里的仙人都是渡过成仙劫后不飞升的,没想到居然还有一部分是飞升之后再下界的。但如今看来,祖宗们还是深谋远虑,在这样上下阻塞同时凡间又起魔潮的情况下,宗里有几位仙人坐镇真是叫人安心多了。

  “不止我们万法派,当时跟我们要好的几个仙宗,大家商量好人数,错峰下界,依次下界,分批下界。因为仙人下界要突破九重云禁,动静本来就不小,加之下界已经变得困难,如果蜂拥下界,可能堵塞通道,一个都走不掉。

  “当时我们东方道门推举萨祖统一调度,萨祖无私,把我们放在前面,把神霄派安排在最后一个下界。不过谁也没想到天地通道关闭得是那样快,每个仙宗派下来的第一批的那几个人,居然就成了最后一批。没等到第二轮,通道已经关闭。

  “神霄派最后一个道友下界时,云禁骤然变得凝实,据他所言,险些被腰斩,乃是萨祖以大法力助他撑开通道,这才侥幸活命下来,我记得,那都已经是五百年前的事了。换句话说,自有明以来,再无一个仙人下界。我们跟仙界断联系,也已经有五百多年了。”

  程心瞻面色凝重,冥府失联多年,人间屡起魔难,想不到天上也出现了这样重大的变故。

  “还不止于此。”

  曲祖叹了一口气,幽幽道,

  “当时正值多事之秋,旧天庭瓦解,群仙已经自由散漫了几千年,于是仙界里有一种说法甚嚣尘上,说应该要组建一个新天庭出来,统管仙界。”

  程心瞻听着眼皮一跳,这种事,光是听这一两句话,就能想到其背后的腥风血雨了。

  “随性者自然不愿意受束缚,野心者却对此推崇备至。而这种事,靠辩也是辩不出个结果的,非得要手底下见真章。反正在我下界的时候,仙界也是云谲波诡,暗流汹涌。考虑到也要留存实力保全仙界基业,所以诸宗第一轮派遣下界的人并不多。”

  曲祖说到这里,又看了一眼程心瞻,神色也变得高深莫测起来,他说,

  “当时,我们一起商议下界时间和人数的时候,仙界净明派的掌教说了一番话。”

  “什么话?”

  程心瞻问。

  “他说,要是五百年后,人界和仙界还是联系不上,为了保险起见,在不知仙界局势的情况下,建议后人在四境时,不要再像以往那样把合道天机放在首位。可以根据自己所修道法,权衡一下天仙和地仙的人数,保证有一半的人可以支援仙界,也给仙界带去新的人间消息。另外一半则证地仙,留守人间,既是为了看顾祖宗基业,也是留存力量,以待变数。

  “当时,我们都以为是净明派掌教对锁闭之后的仙界局势存虑,是保守老成之见,也觉得有道理,只是奇怪这句话竟会是从净明派的口中说出来。现在,五百年过去,当和合告知我「龙沙谶」的消息时,我就知道为什么了。”

  曲祖看着程心瞻笑着说。

  程心瞻闻言也笑了,看来净明派的历代高人,对许真君的谶语都是奉为圭臬。

  曲祖虽笑,但马上又严肃起来,

  “许祖是道行通天的人物,你应谶的时间、地点、事件,又是分毫不差。加上刚好就在这个时间点,出现了天人两界断联以及仙界动乱的事,世人考虑地仙合情合理。而这个,净明派还不知道呢。”

  曲祖指了指两人面前亭亭如盖的人参果树。

  “这么多巧合凑到一起,那就不是巧合。现在,别说是净明派,就是我,就是和合、通玄、笃宜,宗里所有知情的四境,也都是深信不疑了。”

  作为应谶之人,程心瞻此时对这个谶语反倒是能以平常心视之了,他既不避讳,也不倨傲,只说,

  “还是顺其自然吧,到底合什么道,成什么仙,都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曲祖对他这个状态显然很满意,点了点头,道,

  “不错,是该顺其自然,肯定要和自己道途相合,你像守真,魁元帅,还有新成胎的无咎,他们的道都在天上,还能合地气不成。

  “不过呢,话又说回来,在旧有认知中,天仙能上天入地,比地仙要更为逍遥自在,机缘也要更多。最重要的是,天仙渡劫失败能转散仙,这就比地仙多了一条更为宽阔的退路。而无论证道哪种仙人,成仙劫又没有难易之分,成地仙不比天仙简单,那这样一来,能够上天仙的肯定是想证天仙。但现在——”

  曲祖看了一眼程心瞻,

  “仙界局势不明,进一步生死难料,退一步却是海阔天空,人们的想法自然就会变。而且,如果「龙沙谶」为真,那真的就有八百地仙出世。八百!这是什么数字?放在以往,除了封神敕正,就不可能同时出八百仙人,成仙劫又不是儿戏。

  “所以,如果真的有八百地仙出世,我想,那应该不会是正常的渡劫成仙,很有可能是类似于敕正钦点的手段。”

  曲祖看着程心瞻,目光灼灼,

  “都是成仙,一个是渡九死一生的成仙劫成就天仙果位,而且前途未卜;一个是敕正钦点、就地成就地仙果位,还有地仙之师照料。我想,对于这世间的大多数人来讲,这应该不难选。

  “心瞻,人都有亲疏远近,「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许祖当年不也拖家带口的拔宅飞升么?你说的顺其自然是不假,有志天仙者我们不拦他,自然是任他、贺他去证天仙。

  “但是,对于那些想证地仙的、愿意证地仙的,还有很多受困于五境没把握渡过成仙劫的。对于这些人,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你当真走到了钦点地仙的境界,这个机缘,还是要给宗里多留点名额吧?”

  程心瞻没有任何迟疑,便答,

  “这是当然,师门待我恩重如山,但凡有回报宗门的机会,心瞻自然不会吝啬。”

  “哈哈哈——”

  曲祖闻言大笑,他要的就是程心瞻这句话,大笑过后,只听他道,

  “好,如此一来,我也没什么放心不下的了,老道也迫不及待要把这个好消息告知天上祖宗了。心瞻呐,你在修行上可还有什么疑虑吗?我还有几日时间,你尽可问来,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