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百章 山高水深,各行其法

  滇文,无量山。

  在下山腰处,有一片平坦坡地,称作桃园。

  此处原先叫醉蛇坡,因为这里有一片毒桃林,桃树个个粗似水缸,最老的有上千年之龄。这桃林中央有一处深潭,潭口径有三十余丈,深则有一百二十余丈,名为千尺潭。

  这潭极为阴寒,从潭底有一股地下寒气弥漫上来,无量山的人就称其为寒潭瘴。桃林有毒,开时毒气更甚,称之为桃瘴。每逢桃开时,这两者在潭面上纠缠,便形成了寒潭桃瘴。

  此瘴闻着芬芳清甜,香气浓郁,会引来潭底的无眼寒蛇浮上来采瘴。有些蛇妖灵智太低,采瘴不知适度,往往将自己醉倒,飘在潭面上。这时,同样等候在此的无量山弟子便现身以绳网捡蛇,既可以拿无眼寒蛇炼蛊,也可以剖蛇腹取瘴,此时的毒瘴经过寒蛇的炼化,又形成了品质更高一层的寒蛇桃瘴,可以作为一股阴气结丹。

  如果管理的好,这里本该是一处上好的灵地,不过无量山的魔头显然不擅长这个。他们的管理方式是把犯错的弟子和虏来的凡人扔进寒潭里,好让寒蛇大快朵颐,从而多多繁衍。

  后来程心瞻掌教,大兴土木,梳理地气,便下令把这里围了起来,形成了一片园子,改名桃园。并立下规矩,此地仅在每年春天准许二境进入,如果是养蛊,每人最多取一条,如果是取瘴,则不得杀生,取完放还,而且不允许捕孕蛇,不允许捕幼蛇。

  另外,不管最终有没有捕到蛇,只要进园,要么是往桃树下堆上两百斤的绿肥,要么选择往潭中投入五十斤的松蚁或者竹蝗。

  绿肥还好说,只要不嫌脏,往山沟里去掏,总能掏来。而后两者搜集起来则是要稍微费些功夫,这两种都是无量山里没什么价值的虫子,没有毒性,没有神通,还偏偏好啃食松竹。也正因为没有什么价值,所以无量山的魔头便不去管,这些虫子泛滥的厉害,继而导致大量的松竹被毁坏。无量山里像这样的害虫还有很多,不过程心瞻叫人试了,无眼寒蛇只吃这两种。

  无量山里像这样被整改的地方还有很多,无量山弟子的修行环境和风气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人从一开始的不解,到逐步接受,再到拥护和加速这种变化,不过短短数月而已。

  由魔改旁,没有想的那么难。

  这天,时至暮夏初秋,桃园里的桃谢得晚,要开足一整个春天,所以到现在,刚好是桃果熟透,从枝头坠入潭中的时节。此时禁园,无眼寒蛇便放心的浮上来,啃食桃果。

  寒蛇们生活在百丈之下的潭底,没有眼睛,但听觉却是异常灵敏,这时,听到有脚步声传来,便忙叼着桃果沉了下去。

  “臧教主,这里就是无量山最深的潭了,名为千尺潭,实则深有一百二十余丈,请看。”

  程心瞻领着臧法显走进桃园,带到寒潭边上。

  他也是意外,没想到在临水宫说完闾山入滇的想法后,闾山教根本就坐不住,连一天都不想等,程心瞻回无量山,作为闾山副教主的臧法显跟着就过来了。

  臧法显是个看起来四十岁上下的男子,相比于教主黄法明,这位看起来要年轻些、白净些。他来到寒潭边上,神采焕发,法眼放光,反复踱步,仔细打量着寒潭,心中惊叹不已,口中也是念念有词,

  “好,好!”

  世人皆知,上天容易下地难。

  凡是个二境小修,只要能避开罡风雷雨,有一件上好的飞行法器借力,都能上三重天,离地百里不成问题。但是,若要往地下深遁,到十里就是千难万难了。

  三重天上有白玉京五城十二楼,但地下除了传说中的地府之外,却从未听过有什么深而大的殿群。

  不光是人,就是自然法则也是一样,莫说百丈高山,就是千丈、万丈高山,在寰宇神州上也称不上有多罕见,可要说水深,百丈绝对是一个大门槛,深逾百丈的水脉是世间少有的。需知,闾山总坛所在闽江底最深处,也不过八十丈而已。

  而现在初来滇文,光是无量山里这样一个这样不起眼的小潭,都有百丈深,那先生口中哀牢山的无底洞跟以水深闻名滇东的抚仙湖那还得了?

  闻名不如见面,实在叫人惊喜。

  “臧教主,这潭小是小了点,不知可够建坛?”

  程心瞻问。

  “够了!足够了!”

  臧教主笑得合不拢嘴。

  “那就好,那就好,对了,臧教主,我这水潭下面还生活着一群寒蛇,不知道对建坛可有影响?”

  程心瞻又问。

  臧教主连摆手,便回,

  “无影响,这点先生尽管放心,我们临水坛入水那就是化成水的一部分,只会稳固水脉,赠裕灵气。除非主动下咒,不然对水体以及水中的各种生灵,都不会造成任何不利影响。”

  程心瞻闻言点头称是,

  “理应如此,那倒是贫道想多了。”

  臧法显现在眼馋的很,无量山现在为旁门无量教所有,还是广法先生任太上教主,这个主意打不了。而那哀牢山无底洞是何等宝地,居然为一个魔头所有,还是用来种藤,实在是暴殄天物,需要抓紧拿下才是,于是他心急问道,

  “先生,现在是否可以建坛了?”

  程心瞻没想到这臧教主这么着急,想着毕竟是自己叫过来帮忙的,便客气问,

  “臧教主初来乍到,不需歇息一番么?”

  “都是修行之人,当以除魔卫道为先,而且从八闽过来也没多少路程,不需休息。”

  臧法显义正言辞道。

  程心瞻听了便只得点头,说,

  “那臧教主请便,桃园我已经下了禁令,不会有人来打扰您建坛的。哦,对了臧教主,不知您建坛行法,总共需要多久呢?”

  臧法显早有腹稿,闻言便道,

  “有这样的好水,建坛就快,只是因为要把本部兵马调过来,坛小了不行,所以我差不多得上二十一天起坛,其实如果只是针对那沐龙杖下咒,还要不了那么久。

  “不过有大坛也好,建成之后再咒沐龙杖就简单了,那魔头不过才入四境,而且出身低微,想来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护身命宝,先生也说了,只需咒他麻痹,我想再七天足矣,拢共二十八天,绰绰有余。

  “不过。”

  臧法显说着,拿出了一对朱红色的法器出来,递给程心瞻看。

  这东西长有两尺,看着像是天然形成的海螺,只是表面涂以朱漆,另绘有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及日、月、云等纹饰,显得格外神秘。

  “这是我们闾山派的法器,唤作「龙角」,调遣兵马必须要以此物作为降临指引,经师说有办法送进去,那就劳烦经师了。”

  程心瞻接过来,这一对法螺份量极重,入手沉甸甸的,同时也对闾山派的法术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建坛调遣兵马和降咒两件事一起做,居然满打满算还不到一个月。

  他把法螺收起来,同时回道,

  “臧教主放心,定能给你送到,就是您这时间比我想得还要快些,我也要抓紧起坛了。”

  “哦?”

  臧法显闻言讶异,

  “先生也会坛法?”

  话一出口,他又明白过来,问道,

  “先生这是要用「隔空摄送」的坛法来把「龙角」送进去吗?莫非在上一次斗法中,先生已经在那哀牢山里留了东西?”

  程心瞻惊诧于臧法显的反应竟如此之快,他先是点头,再是摇头,

  “臧教主神思巧捷,所料不错,我是要起坛把东西送进去,不过还不光是送东西,我也要把那魔头咒上一咒。那魔头有一道身外化身,比本尊还要难对付,必须要双管齐下才稳妥。”

  臧法显听了脸色一变,连劝道,

  “先生三思!隔空送物倒没什么,只是寻常法术,耗些法力也就是了,但下咒太过危险,万一遭受反噬那可是要折损寿元的!我看不必如此,先生以哀牢山相赠,除魔本就是我闾山派分内事。这样吧,先生安心,我直接行大咒咒死那毒龙尊者,然后调兵马入山接管,这样南派根本来不及,应该也是稳妥的。”

  程心瞻闻言把头摇成拨浪鼓,直接咒死一个四境代价也太大了,而且闾山法术善咒蛟龙,所以反噬小,但毒龙尊者只是号称毒龙,身上虽有龙息,可本身依旧是人族,这样行大咒,臧教主小半条命都得搭进去,他解释道,

  “臧教主安心,我有毒龙化身的肤发做引,而且他那化身是个藤条,只是咒杀精怪,代价没有你想的那么大,我心里有数的。”

  臧法显还是有些担心,这可是祖师谶定之人,万一自己眼看着有个什么差错,到时候无论是上天还是入地,还有有何颜面见列祖列宗?

  程心瞻见他那样子便笑了笑,再度保证,

  “臧教主放心,我有分寸的,我两各建其坛,就约定在二十八天后动手。”

  臧法显本想再劝,但转念想想,这位广法先生与毒龙尊者仅有一次交手,却是又取了肤发,又在山中留了东西,管中窥豹,定是一个谋而后动、算无遗策的人,这种人,确实应该是有分寸的。

  于是,他也就不再多说,张口应下来,

  “便依先生。”

  程心瞻笑着点点头,离开此地。

  程心瞻纵身一跃,来到了无量山主峰,笔架山正中间的顶峰上。

  天下坛法,除了闾山派独树一帜的「临水坛」,一般而言,都是越高越好的,程心瞻即将要起的法坛也不例外。

  他先是以望气之法寻到峰顶上的龙脉结眼之地,然后平整乱石,开始构筑法坛。

  程心瞻身上坛法传承不少,有明治山所传用来起死回生的「阴阳坛」,有句曲山所传用来祈神遣灵的「显神坛」,有太乙传承用来超度解厄的「青华坛」,还有阁皂山所传的种种科仪坛法。不过,他所学的第一种坛法,也是让他对坛法产生兴趣的,则是枢机山应元府五雷院所传的「五雷坛」。

  他的坛法启蒙恩师便是傅守真傅学师,在坛法上,程心瞻算是傅守真的衣钵传人。因为当今世道神灵不显,坛法难度大增,加之坛法本身就融合了仪轨、步罡、祈神、咒术、符箓诸道,涉猎极广,一般人也确实没那个天分和精力。修行雷法本来就很难了,更何况号称万坛之宗的「五雷坛」,所以当时这道法门在雷府里无人愿学,几乎都要断传承了,也就是程心瞻当初在雷府当值时表达出了对坛法的兴趣,然后便被傅守真带在身边悉心教导。

  傅守真也确实是把程心瞻当衣钵传人,不光是坛法,程心瞻所学的五雷法基本也是由傅守真一手带出来的,当时雷府的兼显道长把程心瞻带进门,才展露天赋,就被傅守真要走了,亲自带在五雷院修行,连山主赵无极都插手不了。

  也正因如此,后来程心瞻两次渡劫遇险,傅守真都是第一个赶过来的。

  此时,程心瞻要对沐龙杖下手,起的就是「五雷坛」。

  「五雷坛」是一个很大的称谓,他今天要起的,只是其中一种,乃是「龙雷坛」中的「天罡去伪坛」,专门用来震杀藤蔓、伏松、雕梁、柱饰、壁画、玉器等这些有龙形的假龙,以此来对付沐龙杖那道木龙化身,可以说是最合适不过。

  他率先在峰顶就地取材,采割出一块块的长九尺九、宽六尺六、厚三尺三的方正巨石,码放整齐,垒成近三丈高的九层底基,这是整个法坛的第一层,同时也是法坛的根基位。

  在摆放巨石时,他在根基位上留出了三十六个大洞,然后取出了三十六根黑漆漆的雷击桃木桩,放入其中。这些雷击桃木桩也是就地取材,前些日子无量山大兴土木,从山沟沟里淘出来不少这些被魔修视为不祥的阳木,朱兼墨给程心瞻跟贺济源都送了些。

  这一层,就是程心瞻的行法位,他将在木桩上步罡踏斗,行令念咒。

  行法位上,正中间四根木桩比其余三十二根都要长些,程心瞻取出法桌,法桌的四个脚就稳当当立在中间那四根桃木桩上。而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法桌,则是代表着法坛的第三层。程心瞻要搭的,是一个最简单的三层法坛,那这一层,就是祭奉位和草人位合二为一了。

  随即,他把香炉、烛台一一摆上去。

  他当年在龙虎山祈晴雨用的就是这套法器。

  当然,有些法器也革新换代了,比如法水,他当时用的一个钵盂法器,装的凡水,然后滴入了自己的血,这才将其变做法水。现在自然不用了,他拿出五座玉鼎,里面分别放着五湖之水,份量极重。法土也不简单,他用布袋装着,里面是「五谷丰登煞」化生的煞土。

  这样的法水法土,可以说是祭品中的上上佳品了。

  随后,他把上清箓奉在香炉、烛台、水土等一众祭品之后的主位上,再将内景神邓元帅入主其中——这比什么画像都来得更有神韵,也更加巧妙。

  紧接着,他拿出符笔符纸,开始写写画画,不一会,沐龙杖的形象就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旁边还有字,写着:

  「毒龙尊者沐龙杖假龙伪身」。

  他吹干墨迹,把符纸放到法桌的前边缘上,只把画像头部放在法桌上,其余部分都是悬在外面,随风飘舞。这样看起来,就好像沐龙杖被邓元帅踩在脚下一样。

  不过这样一来,符纸大半悬在外面,只要松手,符纸就会滑落。这时,便见他又拿出一个小印,镇在画像额头上,这样,符纸就稳稳放住了。

  仔细看,在这枚小印的底部边角上,还可以看到有一些浅浅的、极少的、墨绿色的藤皮和汁液残留。

  这正是前些日子砸在沐龙杖化身额头上的无恙印。

  此印把沐龙杖化身额头上砸出来了一个亮晶晶的大包,磕破了皮,因而印底擦上了一点点的皮和血。这些皮和血在离体之后,就自然变成了藤皮和藤汁。

  莫要小看了这一点点的皮和血,配合着印下所镇的符画以及法印在沐龙杖化身上留下来的印文,这一套下来,形成的气机牵引可以说是十分强大了,基本上可以做到咒断腿就不会伤了手,咒瞎左眼就不会坏到右眼。

  而如此一来,法位分层、有祭有奉、草人就位,可以说,法坛的雏形已经有了。

  当然,这样的法坛还是太简陋了,接下来要做的还有很多,篆刻符纹、增添法器、昭告四方、净坛请神、步罡踏斗、行令施咒等等,仪式还长着。

  但事实上,当程心瞻以无恙印砸到沐龙杖,从钤印取皮的那一刻起算起,其实沐龙杖的那道木龙化身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道士除魔卫道,可不是只会动用刀子拳头,千里之外,亦可杀人于无形。

  (本章完)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