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887章 三步,当先锋

  季明决定不遗余力支持陆真君改革这个念头,不是一开始就有的。

  改革注定是桩麻烦事,即便是在陆真君主导下的改革,依旧不会减轻它的麻烦程度。

  季明既然已过了需要不断的证明自己,不断的服从掌教,从而稳固自己地位的阶段,那么干嘛要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这自然是为了取悦诸位祖师们,好使诸祖师可以在召见他时,尽心尽力的为他指明道业上的方向,为此他一定做好改革的先锋,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力铲除改革路上的阻碍。

  关于改革的具体事宜,陆真君曾经和他通过气,一共有三大举措—修订三部真经、斋醮范化、氏族抽薪。

  修订三部真经就是广泛搜集总坛分坛的密功、道法、符箓典籍等等,严格鉴别真伪来历,将重要的真法秘典置于真部,密功、符箓、法术归入玄部,大小五行遁法与奇门遁甲之类的术数散章收录于神部,使弟子修行有清晰的次第和依据,最重要的是祛除伪经和假说。

  一些建立在四海穷荒之中的分坛,因太平山上府曾经在一些特殊时期,势力收缩于青萍本方,使得这些分坛孤悬在外,天长日久之后,开始自成一家。

  只是如此也罢,毕竟成为一支教外别传,太平山会理解其在特殊时期下的处境。

  但是这些分坛的元首领袖,许是地理环境上的制约,长期未与中土来往,只在当地称霸,竟妄想着自己才是正统源流,将自家历史和经书删减修改,彻底断绝和上府联系不说,还宣称上府窃取其道法秘典。

  如此邪说之风,不只在这些孤坛中流传,在那些家族中也隐秘的盛行,已经到了不可不治的地步。

  故而这修订三部真经不只是整理总坛和各家分坛的道书经法,还是去邪说,立正见,乃至于最后明人心。

  斋醮范化就是规范醮法仪轨,历代祖师也都有在做。

  在斋醮中,开坛、罡步、宣咒、请圣这四步,每一步的法门都是极其私密的修行功课,交流也只在有限的圈子里。

  毕竟斋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读符图上的真法,最直观的体会真法上的关隘,自己在这醮法上的技巧心得,若是被有心人得了去,很容易对自己设下魔障。

  另外,这些技巧和心得上的进步,都是靠一次次开坛作法,沟通特定神真,来慢慢积累的,一般人如何肯轻易拿出来分享。

  太平山历代祖师,及其现在的陆真君,之所以积极的推动此事,就是因为醮法不仅可以解符图,还是炼宝开光的关键法门,于降魔治鬼等等方面都有奇效。

  更重要的是一个好的醮法技巧,可以使自身在所侍奉神真的心中留下印象,而这种印象可是关乎日后地曹转天曹的门槛。

  如今太平山上有许多弟子已于筑基三境之中炼成龙虎,乃至于已经结丹,但是在道籍之中还只是一介道徒,无法得授「道号」、「法箓」、「道士品阶」这三宝。

  运气稍好的,有师傅一脉相承的祖师箓,如此勉强也能被授以道号和道士品阶。

  因种种的缘故,个人在醮法上的积累实在太重要,重要到可以做到集体无意识的对抗宗门关于规范醮法仪轨的法旨。

  在「斋醮范化」这一方面做得好的,反而是那些太平山中的氏族,其以族规家法来作约束,使得在氏族之中每个成员的醮法技巧都被记录在册。

  在那些有长达千载联姻历史的几个氏族,他们之间甚至做到了有限分享这些斋醮范册,而这种范册也构成了氏族弟子们拥有修行高起点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上这两项改革,都绕不开氏族。

  第三项氏族抽薪,更是直接针对氏族。

  原先山上钱、张、米三家道商家族被清洗削弱,到了如今这个时候,仿佛谁都能踩上一脚。

  但这种被削弱的情况放在更久远的时间跨度之下,就如同钱、张、米三家道商家族历史上的一道浪花,要深刻的、彻底的改变,只有一种手段—制度。

  这类针对性的改革制度一旦开始,钱、张、米这三家,包括那些专注于经营地方分坛,宛如“封疆大吏”的各大氏族,都将被触动那真正根敏感的神经。

  或许这些氏族对陆真君,对季明,乃至对诸多宿老元首构不成威胁,但是当他们被逼到墙角后,发动不顾一切的破坏行为,对于太平山而言,不亚于另一场大劫。

  因此,怀柔手段很有必要。

  隐洞之前,上官云在季明口中听到如此明显的、充满针对意味的话,一时半会没反应过来。

  改革之说在山上传了许久,加上钱、张、米三家的前车之鉴,这迫使氏族们互相抱团,凝聚力达到顶峰,由此改革言论便也成阴魂似的,只是在山上徘徊,一直不曾落下。

  他们都认为陆真君还是心有顾忌,故而在真正落实的铁腕改革中,必然也有怀柔分化之策,因此做出许多措施来防范各氏族被分化。

  “小圣,此事仍要慎重考虑。”

  上官云说道。

  如果陆真君和灵虚子这下代真君,果真是同心协力,排除万难,一心推动此事,那他们几家氏族就算有玉石俱焚之心,又能撼动得了什么,又能在未来真正改变什么。

  “内阁,这是对我上官家抛出的饵吗?”小官云心中暗道。

  “尔等先去洞中取了二僧在觉光身上所传下的衣钵,再化了他的真法。”季明如此说道。

  “这是令我服从的测试?”

  在季明说完话的第一时间,上官云脑子里就蹦出这个念头。

  上官云的心中虽然冒出此念,但他还是和温道玉,及其刘安一起步入这福地隐洞,没有一点迟疑的样子,这种配合的姿态可以说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来。

  “真正的服从,可不是在这种事情上体现出来。

  强权和暴力下的服从,又能保持多久,而且真的能令我一直服从下去吗?”

  上官云在心中不禁这样问道。

  在觉光的身前,温道玉除下觉光的那件袈裟,又小心的为其脱下软猬甲,刘安则是将一枚符印落在觉光泥丸宫中,觉光全程没有一点反抗,机械的接受摆布。

  “觉光!”

  刘安温和的喊道。

  “到了山门外,要是暂时想不到去哪里,可去往东海思楠岛。

  那岛上思风老人和我有颇深交情,我在那里也安置一处别府,你居住其中,从此便换了活法。”

  “轮到你了。”

  温道玉对上官云说道。

  上官云眼神复杂的走上前去,他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他要念动咒词,激发觉光泥丸宫里的符印,从而彻底废了觉光一身道法。

  当他的一只手掌抬起,持诀于胸,恍惚之中他好像和觉光换了位置——他坐在这藻井之下,一位陌生的道人站在他的身前,居高临下的俯视自己,将一枚符印压进了自己泥丸宫里。

  他的全部道行都被符印压迫,真炁于身中如死水一般不能激起一点波澜,调动不了半分。

  当身前的那人开始念咒,大小周天内的真炁全部泄流一空,金丹也一点点的褪色,他开始如凡人一般,变成同年龄相称的体态,皮肉失去鲜活的光泽。

  “啊!”

  一声惨叫声中,他从幻觉中脱身,发现自己正站在洞前。

  “我怎么小圣呢?!”

  温道玉捧着袈裟和软猬甲,斜眼瞥了一下这突然咋呼起来的上官云,说道:“小圣一直在宝阁之中处理劫后诸事,你如要见他,须得先递帖通报才行。”

  在一旁,刘安敏锐觉察出什么,似乎刚才上官云中了幻法,这才导致眼下这种变化巨大的神情,而作为同行者的他们,竟然没有一丝一毫的觉察。

  他对上官云说道:“我们此来是奉上府之命,前来隐洞秘密处置觉光,如今此事已了,觉光已被你我种下符印,泄尽一身道行,你我都可回去复命了。

  如果你想见小圣,接下来的祭亡斋醮上,你有机会见上一面。”

  “上府要对我们氏族动手了吗?”

  洞前,上官云失神的问道。

  此话一出,温道玉和刘安的眼神都凌厉起来。

  当上官云明白刚才的一切,乃是灵虚子对他施加幻法所致,就清楚接下来改革局势的残酷,将是超乎想象的,而刚才的幻象显然是一次警告,或者说是提点。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