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毅手持长戟,左谷蠡王休各使用一柄体型修长的狼牙棒。
两人兵器的每次碰撞,都发出响彻战场的金铁之声。
小羽自己也算经历过很多次战斗,可这种撞击力、这样的碰撞声,她之前真没经历过。
兵器周围空间,都变得朦朦胧胧,似乎力量太强,把时空压弯了。
蒙毅起初只孤身一人,休各则与一千六百多位匈奴精骑组成军阵。
也即是说,蒙毅又是独自挑战整个军阵。
休各没有与军阵组成“军神”(军阵主神)形态,只维持最基础的力量与精神意志联结。
一千六百精骑的力量,肯定不会全部迭加到他一人身上。
他承受不了。
但凭借军阵之力,他这会儿的确跟蒙毅斗得旗鼓相当。
休各的武道水平十分高明,技巧方面似乎超越了“神意”的范畴。
在西蜀迎祥府,领悟了剑意,就是江湖称颂的青年俊杰。
若能让主神具象化,妥妥的大佬级别。
武道法相?没有。
剑意之上的更高境界?或许有,很少见,反正小羽没见过。
她自己也没在这方面下狠功夫。
毕竟她的剑骨只需要剑意,而她自己更需要“炼气”。
说白了,她凭仙武出道,却不甘心当个人仙。
蒙毅和休各,都是人仙。
蒙毅是纯粹的人仙,休各修炼了各种秘术,类似当年飞仙渡之战的西八仙。
如孔瓒、淼和尚、窦逸琳,都不是纯粹的武修,他们都有秘术,依旧算作人仙。
无论修炼什么,只要是结出一枚没前途的死丹(元丹),就是人仙。
天仙修“道”,地仙修“法”,人仙修“术”。
武道只是“术”的一种。
至于用什么“术”来凝结人仙元丹都不影响“人仙”身份的认定。
同样是人仙,小羽现在见到的蒙毅、休各等,与西蜀的人仙,似乎不是一类人。
他们本质上一样,气息也类似,但蒙毅、休各太强了。
小羽感觉自己只拿着巧实剑跟他们拼武技,要被碾压。
力量、速度,被全面碾压。
“唉,这应该就是‘力速双极’了,异象果然显眼。”
等五千“玄羽卫”靠近蒙毅,小羽对力速双极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
先前长青散人简单解释过力速双极:力量和速度达到人间极限。
但没亲眼见过,她对这个解释没啥概念。
现在随着玄羽卫加入,蒙毅从单打独斗,变成一位统率数千精锐将士的“军头”。
理论上他力量更强,气跟足,速度也可以更快。
毕竟他可以和对面的休各一样,从军阵中借调信服自己之将士的力量。
可蒙毅的长戟与休各的狼牙棒依旧在。
休各的武技比蒙毅差了一筹,但他能接住蒙毅的长戟。
也就是说,他们之间只存在“技”与“势”上的差距。
力量、速度、灵巧,基本处于同一档次。
纵然有微小差距,也不会造成碾压。
小羽自身就是武者,有过很多次亲身经历。
比如她与波月散人周朗。
在飞仙渡时,周朗的飞剑朝她射来,她预判对了方位,凭借剑骨抵抗了剑气侵袭,可飞剑本身携带的力道太强,她完全接不住。
碰撞了几次,每次她都被击飞,然后吐血。
等到了迎祥府之变那日,再次面对波月散人,他的七星剑更加凌厉,小羽直接单手将它们全部接住,夹在指缝里。
那时她的力量反而超过了周朗。
现在休各和蒙毅仿佛锁定了“基础面板”,基础数值固定不变了。
蒙毅没有军阵相助,两人,一样的力量和速度;蒙毅与五千玄羽卫精气神联结,军势上犹如一片汪洋,碾压得匈奴两万精骑连连后退,他和休各依旧,谁都没能碾压谁。
“没想到人间还存在力量和速度的极值。”
小羽心情很复杂。
力速双极真的存在,在大秦人仙中还是常识,可她之前从没感受到。
说明了什么?
“不应该呀,我如今都能变成青年古龙。
古龙的力量还不如人仙?
难道是煞气,还是特殊的仙武技巧?”
小羽又想到当日从西蜀气运龙蟒中汲取“元始煞气”的感受。
那时煞气入体,清气要被排斥出体外,她体魄之力强大无匹 仔细回忆,她也不晓得自己有没有触碰到力速双极。
蒙毅、怀山侯他们凝结武道法相时使用的地煞之气,肯定不如“元始煞气”。
小羽又去看其他人。
可以确定,怀山侯等人也凭借兵道军阵之法,触碰到了力速双极。
只是不如休各与蒙毅稳定。
此时整个战场上,哪怕将藏在天空,“biubiubiu”释放仙法的仙人算上,也是蒙毅最厉害 事实上,在这种级别的战场上,仙人的仙法都不怎么好使了。
因为战场兵煞、血煞、凶煞等地煞之气太重。
凝结仙武法相的将领,还在有意识激发更多地煞之气。
而地煞之气沉淀在战场周围,无比的浓郁,当然会影响清盈之气的正常运转,继而干扰仙人的仙法。
蒙毅为人仙,战场上沸腾似海啸的煞气,影响不到他。
而且,他不需要军阵加持,一个人就能长期稳定在力速双极。
休各不是战场上第二强者,但他算是第二强的人仙武者。
可哪怕有军阵之力加持,在和蒙毅、看似毫无技术含量地碰撞了四十几个回合后,他开始脱力。
扛不住了。
从力速双极中退出,他本人也节节败退。
两万多匈奴精骑,犹如被泥石流冲击的房屋地基,速度不快,退势不可逆。
若不是匈奴军中也猛将入云,只凭休各一个人,绝对支撑不住。
“呜呜呜呜”
十五里外,修建在山头上的匈奴营寨,传出嘹亮且高亢的号声。
匈奴的预备队出来了。
虽然只有一万多骑兵,却位置更好。
先前在雁门关外,是秦军位置更高,从山坡上往下冲。
这会儿追到匈奴营寨外,却是山坡上的匈奴骑兵以逸待劳,居高临下。
即便如此,秦军也没撤退。
双方仿佛两条百丈长的蛟龙,在血肉泥坑里纠缠在一起,拼命撕咬、摔打。
是一种很有秩序的混战。
只要兵道军阵没被打散,即便局部战场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整体上依旧泾渭分明。
如果军阵被打散.充当匈奴先锋的黑狼骑兵,第一个被打爆。
三千黑狼骑兵没有全军覆没,却直接在战场上死亡超过三分之一。
军阵中的将士心态崩了、力气也耗尽了。
调转方向,朝着营寨狼狈狂奔。
在此时的战场上,黑狼骑兵绝对算得上精锐。
之所以这么快溃散,主要是先前消耗过大。
维持军阵之力也需要力量。
施展军阵战技时,类似武者放大招,消耗更大。
当初小羽和几十个妖儿妖孙在天河水涡中狂奔,都没怎么打仗,只维持军阵逃命,都要弄三班倒,让他们休息。
战场上搏杀,力气和内力的损耗,肯定是最大的。
之前黑狼骑兵与蒙毅单挑,蒙毅大概没损失什么精力,他们却化为“军神”形态,处于最高强度的状态中。
等大战开启,他们便最先坚持不住。
虽然担任先锋的黑狼骑兵衰了,溃散了,匈奴整体战局战场上的局势,对匈奴也十分不利,只是匈奴没全面大溃败。
还是先前“泥石流冲击房屋地基”的比喻,他们在缓慢却坚定地走向大崩溃。
小羽大致扫了一圈。
即便在相互胶着的战场上,匈奴与大秦的战损比也超过了三比一。
匈奴军阵与大秦军阵硬碰硬,谁都没有地利与人数优势时,至少要三个匈奴人,才能换一个秦人。
“这仗没法打呀,秦军不仅更猛,还有雁门关,军队数量也更多。”
小羽不太理解,今天的战场上,匈奴人在战术上没半点问题——至少她看不出来哪里有问题。
今天战术完美,往日也不可能做得更好。
那么,他们怎么坚持到今日,怎么敢来雁门关?
大概未时过半(下午两点),一束血光从匈奴营寨门口射出,起初只有三尺长,不太起眼。
它犹如一条迅疾又灵活的游鱼,在杂乱的战场上来回穿梭。
“噗嗤噗嗤嗤”
连续将五个大秦人仙将领切成两截后,它吸收他们的精血,膨胀到了三丈长,凶威滔天,势不可挡。
竟直接冲撞已成型的军阵,强行斩杀军阵之主。
若非蒙毅反应及时,那位名叫“李戡”的军头,就要被当场斩杀。
李戡的二十个亲兵,有四个被贯穿身体,立即死掉,另有十人只是被血色刀气刮了一下,人就不行了。
仿佛喝醉了酒的癌症晚期病人,摇摇晃晃从马背上倒下去,再没爬起来。
而此时化血神刀是一条三丈长的鲜红匹练,纵横往来,杀伤范围太大了。
关键是它不受血煞之气影响,反而能吸收血气增强自身,杀人越多威力越强。
只有蒙毅和怀山侯等少数人仙军头能用“兵凶煞气”,挡住神刀的致命刀气,不让它祸害军阵中的普通将士。
“撤,撤退”
隔着老远,小羽都能听出蒙毅声音中的无奈和愤恨。
鸣金收兵之声响彻战场。
有蒙毅亲率大军殿后,匈奴人也不敢追。
“难怪要专门找仙人对付张元,这家伙的确能凭一己之力改变战局。”
如果是此战之前,小羽会觉得改变战局的是化血神刀。
现在她再不敢小瞧张元本人。
换成另一个人拿化血神刀,早在混战开始前,已经躺尸了,神刀也被夺走。
神兵法宝很重要,能完美驾驭它们的人,更加重要。
小羽朝匈奴大营方向看了一眼,悄无声息落地,躺在一众尸体中,成了一名脑袋被狼牙棒敲破的可怜战士。
而在她躺下去的同时,边上另一位匈奴战士,身下大地仿佛成了一头怪兽,张开无形的嘴巴,将他吞入地下十米深处。
这个匈奴战士,和“匈奴小羽”长得一模一样,受伤位置也相同——被秦人的狼牙棒敲碎了脑壳。
秦军撤回了雁门关,但战场上依旧留下了一千多人的秦兵。
匈奴人将他们当空气,完全不理睬。
他们也不理睬匈奴人,只收拾战场上的尸体。
匈奴人也在干同样的事儿。
等了大概半个时辰,匈奴战士小羽,被匈奴人抬回军营内。
很快就有一个“真·蒙古大夫”走过来,稍微检查一下她脑袋的伤势,包扎好后,又问了几个问题,得到的答案却始终只有一个,“阿塔”(匈奴语‘爹’)。
“唉,骨力浑的脑壳被秦人打坏了,成了个傻子。”蒙古大夫神色很平静,一点也没怀疑或者感到惊奇。
因为类似的病例,只今天就遇到了三个。
“不过将军也不用为他担心,为他找一匹良驹,他照样能披上铠甲,为左谷蠡王战斗。”
“如此,我便放心了。”听到大夫这么说,百夫长立即将“骨力浑”扔在帐篷里,去探望下一位受伤的“金雕铁卫”。
嗯,骨力浑的身份既普通又很不一般。
他的确是一名普通骑兵,甚至不是伍长。
可他率属左谷蠡王“金雕铁卫”。
金雕铁卫一共三千人,左谷蠡王出战时,一般只带一千六百人。
就是之前随他结成军阵,与蒙毅“单挑”的那一千六百匈奴精骑。
余下一千四百人为预备队。
百夫长过来探望骨力浑,就是为了确认他的情况,需不需要帮他找一位“替补”。
金雕铁卫可以牺牲,左谷蠡王身边的一千六百人卫队,一个也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