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百八十五章 (番外)刘备我是眼花了吗?

  “寒冬今已去,初春又重还……人生难逢再少年啊!”

  雒阳内城的北宫里,垂暮之年的刘备负手而立,望见宫殿外边的春雨,忍不住感慨系之。

  别的不说,自打年过六旬,每逢阴雨天气,浑身上下就疼痛不已。

  太医看过了都摇头表示没有根治办法,只能略微用草药缓解,剩下全靠硬撑。

  刘备亲冒矢石陷阵多次,创伤还高过关羽和张飞,只能用多泡温泉,来缓解骨头疼痛。

  见皇后与蔡氏、甘氏、环氏、管氏常因他身上伤痛而暗自垂泪,刘备也笑着安慰,痛是胜者的功勋,败者连感受痛都是一种奢侈,早早作了土。

  “如今春雨如绵,陛下应该多注重身体。”

  皇后阴珺不知何时来到刘备的身后,将氅衣披在他的身上,仔细温柔帮他系好。

  时光流失,岁月飞逝,阴氏脸上也有了许多皱纹,不复当年姣好容貌。

  每当刘备想亲吻她时,阴珺亦会像新妇一样慌乱,又面带羞涩。

  刘备不由啧啧称奇,到底是皇后深知他的心思,没让夫妻之间的情趣消散,两人彼此心知肚明,却仍然看破不说破。

  “细君,备不过一时感慨罢了,文若与公达数年前相继故去,我便身体不如从前多矣,而今日深感疲惫。”

  “当年有孟德赋诗激励,让朕一扫颓靡重整吏治,还降服了扶余、高句丽与三韩,遣海船立碑于邪马台和夷州。”

  “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可惜孟德亦病逝三年……”

  刘备想起荀彧和荀攸在病重时,也紧抓着他的手,热泪盈眶说此生不能再翼辅汉室了,生逢明主,死复何求。

  文若更是临终举荐一直疏远的诸葛孔明任尚书令,那时刘备问其故,荀彧答道:“臣观诸多后进之辈,如高文惠、司马仲达、庞士元、法孝直、诸葛孔明、刘子扬等人,惟有孔明德才兼备,宽宏大度,以法治人,心性更是淡泊明志,无铺张浪费。”

  “臣亦担心孔明如王莽、袁绍之徒,于是对其疏远,暗中观察数载,见他始终言行一致,表里相应,遇事坦然,便得知为治世之才也。”

  “陛下操劳天下事,不可不暂设尚书令与中书令,然此二令权柄甚重,两朝过后必要废除,否则将酿成大祸,还望国家察之。”

  “臣生则尽力,死则尽忧,当瞑目矣。”

  刘备没承想,荀彧最后一次为他举荐人才,就是举荐诸葛孔明来代替他的位置。

  而荀彧也知道刘备是非常器重诸葛亮,如果没有他的举荐,想必日后也会擢用其为尚书令,可这样一来,资历问题定会引起仇怨,反误了国家大事。

  还不如让他再举荐一次,把这恶名给背了,让他把谩骂带到地下去。

  和陛下相知三十二年,每日兢兢业业,数十年如一日,又岂全是为了富贵与青史留名?

  荀彧与刘备不仅是君臣,更多是志同道合的挚友,士为知己者死,哪怕会招人非议,他也甘之如饴。

  那时荀彧苍老的脸,露出一丝笑意,对天子眨了眨眼皮。

  还是刘备在温和儒雅的荀文若身上,首次看到这副模样。

  “文若啊,文若……”

  刘备回过神来,不觉失笑摇头。

  原来荀彧的性格也是闷骚,装了这么多年,终究是露出马脚。

  他就说嘛,能和郭奉孝交成好友,还日日佩带香料去味的人,还能忍受他刘玄德游侠作风,从不劝诫的人,定是和他臭味相投。

  还有荀公达亦如此,善于用兵谋划,又怎会受拘于常理。

  再加上宪和、子经、云长、益德、子龙一干人与他齐心协力,这才修改了汉制,压制住了世家大族,不至于被虚名的士族往沟里带。

  就在这时,一阵脚步声响起,宫人快步进来行礼说道:“禀陛下,尚书令诸葛亮求见。”

  阴珺见尚书令求见定有要事,于是告辞屏退。

  而刘备则目送她离去,回过头对宫人摆手道:“让孔明进来罢。”

  没过一会儿,快年近五旬的诸葛亮,趋步进宫殿,立即对天子躬身行礼:“臣诸葛亮,拜见陛下!”

  见孔明身上氅衣有被雨水打湿的痕迹,刘备遂吩咐宫人取一件新氅衣过来赠给尚书令,接着他才笑问道:“孔明为何事而来?”

  “多谢陛下赐袍!”诸葛亮先是作揖答谢,然后整理了思绪,复道:“容臣回禀陛下,此次前来乃为三事,一是西域都护府传来文书,波斯国欲与大汉结盟,共抗迁徙至波斯北部的匈奴人。”

  “二是雁门、代郡、上谷、渔阳、右北平五地七城已陆续修建完成,可遏制各处险要,日后若有胡人策马南下,则可阻挡。”

  “三为荆、扬、交三州如今已开垦六十七万四千三百八十六顷耕田,扰收粟麦六百二十三万二千八百二十二斛。”

  刘备接过诸葛亮递过来的文书,仔细地看了一下,笑起来说道:“三十年之功,能有如此进展,备已心满意足,若非群臣助力,焉能有今日?”

  他的注意力放在了后面两件事上,至于和波斯人结盟对抗北匈奴,除非对方能将钱财和粮草给足。

  不然就算从草原出兵以战养战,这么长的距离也够汉军骑兵喝一壶了。

  西域驻军还要用来防范与威慑贵霜,不可轻易调动,所以波斯人自求多福吧。

  说罢,刘备望着诸葛亮,轻拍了他的肩膀,叮嘱道:“孔明,你与太子亦知交多年,太子虽然聪慧过人,却待人以宽,易遇到居心叵测之辈,还要你多为他把关啊!”

  “勿重蹈孝惠、孝元之事……”

  “陛下,臣必当竭尽全力,以报天子提拔厚恩!”诸葛亮准备跪下叩首,却被刘备用手拉住了。

  “孔明,无需多礼了,这么多年难道还不清楚我的脾气吗?”

  刘备笑了笑说道。

  “今日深感乏力,若无其他要事,就先退下吧,我要小憩一会儿。”

  诸葛亮闻言,抬头看了刘备,他可从来没听天子会说自己处政疲惫的话,今日不知为何……

  但他也没多想,立马拱手回礼道:“陛下好好歇息,臣这就告退。”

  “去罢!”刘备摆手说道。

  待孔明也离去后,刘备则前往偏殿小憩了会,一睡便睡到了天色渐黑,才从睡梦中醒来。

  他抬头望见宫殿烛火通明,立即问道:“现在是什么时辰?”

  “回禀陛下,现在是辰时!”宫人恭敬地拱手答道。

  刘备望了眼宫殿外,不由皱眉说道:“我不是让大家都退下了吗?怎还有这么多人站立在大殿门口?”

  话刚说完,刘备便发现这些人的衣服好像有些不对劲,身上袍服望着格外眼熟,就像是他祭祀时穿的那套冕服。

  干他娘的,谁敢这么大胆,不怕诛灭三族?

  而且有些人怎么那么像……

  “禀陛下,殿门口除了守卫的军士,便再无他人了。”中书台属吏见状,赶紧回答。

  不仅宫人迷惑不解,连昂首挺胸站立的军士也不知所以,彼此互相张望。

  这时只听见天子忽然张嘴,怒骂喊道:“你们……高祖……光武……狗日桓、灵,竟有脸来见我!”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