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93回 模式争锋定圭臬,文明融火淬真章

  周婷似乎并未察觉到在场几人之间那微妙的气氛变化。她轻轻理了理衣裙,重新落座,脸上带着一抹俏皮的笑意,看向李一杲说道:“哎呀,李先生对咱们沧美集团的评价可真不低呢,说我们‘引领1.0’,倒也确实名不虚传。连锁协会一直都把咱们当作广东传统连锁十大经典范式的典型案例呢。不过,这‘通晓2.0’,我们可实在不敢当。虽说我们的转介绍推送模式已经推行了一阵子,也积累了些经验,但还处于摸索阶段,独创的玩法都还没成型,所以啊,实在称不上通晓2.0。不知道你们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经验能分享分享?我们可是很乐意学习的。”

  在李一杲心里,连锁企业配备ERP、SCM、CRM、POS等八大软件系统,那不过是最基础的标配。听周婷这话,他觉得对方似乎有些自视甚高,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无奈。

  其实,这是李一杲犯了个认知错误,错把连锁超市的系统标准,套用到了其他连锁行业。他在一楼展厅参观时,特意问过瑶瑶关于沧美集团软件管理系统的情况。据了解,沧美集团那两千多家连锁门店,别说是能实现线上线下统一结算的会员系统了,就连最基本的门店POS系统都还没完善,普及率还不到五分之一,而且只是偶尔使用。

  所以,李一杲才觉得自己给出“引领1.0”的评价,已经算是高看了。然而,沧美集团是造型连锁企业,并非零售企业,对信息化的要求相对低很多,POS、ERP这些并非必不可少。周婷并非故意谦虚,实际上是在有力地反驳“通晓2.0”这种纸上谈兵的说法。

  李一杲心里明白,再反驳下去就是不给对方面子了,于是赶忙点头,一脸谦逊地说道:“哎呀,婷姐,我们就是些死读书的人,哪有什么实战经验呀,刚刚也就是信口胡诌,你们才是真正的行业专家呢。”

  徐沧海饶有兴致地看着周婷与李一杲,表面上像是在讨论问题,可每句话里都暗藏机锋,几轮交锋下来,他觉得火候差不多了,便开口道:“李总,来来来,你给咱们周秘书详细讲讲,关于连锁2.0模式,书里是怎么描述的呢?”

  李一杲心中猛地一紧,徐沧海这话可大有深意。不称呼“小李”而是叫“李总”,显然是将他置于创业者的位置,而非仅仅看作赵雄的女婿。再者,刚才赵雄说他不过是多背了些书,只会掉书袋。要是他连基本概念和定义都记不住,那前面一大通辩驳就如同空中楼阁,毫无根基;可要是他倒背如流,岂不是坐实了赵雄所言,只是个死记书本的书呆子,那还有什么好辩论的呢?

  赵不琼之前所说的定义,已经表明是自创的。李一杲确实不知道教科书上是如何定义的,一时间进退维谷,额头上不禁冒出细密的汗珠。好在赵不琼早有准备,赶忙抢话,一脸讨教地说道:“徐叔叔,我之前说过我们的定义,那是我自己想出来的。您作为连锁行业的权威,您又是怎么界定连锁模式划分的呢?”

  李一杲顿时松了一口气,心里暗自赞叹老婆这一招巧妙,给自己解了围。如此一来,大家都抛开教科书的定义,对他这个并非商科出身的人而言,多少公平了些。赵不琼的回答,既化解了他无论怎么答都会被徐沧海拿捏的困境,又把徐沧海高高捧起。徐沧海身为上位者,自然不好再刻意打压他了。

  徐沧海在连锁行业摸爬滚打一辈子,对于连锁业的代际发展历程自然了如指掌,不过,行业里其实并没有明确的1.0、2.0之类的概念和说法。他心里也清楚,什么样的年轻人值得投资,项目创始人自然是越有能耐越好。要是遇到的只是唯唯诺诺、任他摆布的人,那最多只能成为他公司的执行人,他哪敢放心做投资人呢?

  这个道理,赵雄懂,赵不琼也懂,偏偏李一杲还没悟透。

  徐沧海和赵雄对于独立项目的创业者,不怕他们本事大,就怕他们没本事。哪怕被顶撞了有点尴尬,他也没往心里去,反而还挺欣赏这种有主见的年轻人。

  徐沧海感觉是时候自己一锤定音了,他伸手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棒状物,轻轻放到鼻尖嗅了嗅,深深吸了一口气。这是他的习惯性动作,也是他的提神神器,自从戒烟后,这已经成了他做决策前的标准前奏。

  “得稍微敲打敲打这两个目无尊长的小年轻,看看他们的抗压能力咋样。”徐沧海闭着眼,享受着吸入的烟雾带来的快感,心里已然做出决定。

  他缓缓睁开眼,目光如炬地看向李一杲和赵不琼,缓缓说道:“连锁业最初主要是直营连锁经营模式,大西洋与太平洋茶叶公司(A&P)作为世界上第一家连锁企业,于1859年成立,那可是在你我父辈出生前一百多年的事儿了。到了20世纪中叶,这家公司已经发展到一万五千家门店,所以,直营连锁可看作第一代连锁模式。后来,特许加盟连锁模式横空出世,像7 - 11、麦当劳、肯德基等,如今咱们看到的大多数连锁企业都属于这种类型,可以称之为第二代连锁模式。大约十年前,国内兴起了联营托管连锁模式,名创优品就属于这种,这便是第三代连锁经营模式。”

  徐沧海发言的时候,见李一杲和赵不琼都一脸认真的态度,侧耳倾听,心里总算感觉了一丝满意,他继续讲解道:“直营连锁模式,由总部直接投资与运营;加盟连锁模式,加盟商负责投资与运营门店,总部则统筹商品供应,承担品牌与市场运营责任;而联营托管连锁模式,作为目前连锁企业中最先进的商业模式,由加盟商负责投资,总部全面负责经营。以投资和加盟两个维度划分代际,这是目前全球连锁商业模式不同时代的划分规则,是经过实践验证、被连锁行业公认的。”

  徐沧海这一番话,等同于以权威的姿态,发表了某种“标准”的言论。众人心知肚明,所谓标准,代表的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规范。最好的东西各有各的好,但若不遵从统一的规范,再好也会被边缘化。标准之争,便是终极之争——“强者制定标准,弱者遵守标准”。对此,李一杲和赵不琼既无反驳的能力,也无反驳的地位。唯一能稍稍提出异议的,或许只有赵雄了。

  赵雄并未与徐沧海抬杠,他边听边点头,待徐沧海说完,便摆出一副严肃的面孔,对李一杲和赵不琼沉声教训道:“听到没有?你们俩的学习态度可不够端正,也不够深入。连锁行业毕竟是开店的,你们不要在网上听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所谓理论,就自以为是,懂么?联营托管连锁才是最新的模式,这个概念,你们听说过吗?”

  赵不琼看着父亲那装出来的严肃表情,差点没忍住笑出声来。她迅速调整情绪,换上一副诚恳而谦逊的神态,点头回应道:“知道知道!这个名词我听说过,但确实了解不多。徐叔叔,能不能麻烦您给我们详细讲解一下呢?”

  李一杲也急忙神色认真地虚心检讨:“直营连锁、加盟连锁、托管连锁这三个时代的划分确实很有高度,我们听了都受益匪浅。从投资和经营这两个维度来看,这种划分方式既清晰又易于理解。”他稍作停顿,很诚恳地向徐沧海请教:“徐董,不知我们沧美集团是不是有意向发展托管连锁呢?”

  有些话,不能说得太透,但听的人需“闻香知雅意”。徐沧海给连锁下了标准定义,等于为这场讨论盖棺定论。然而,只要符合他的标准,其他都可以谈。无问七子团队最初也打算采用托管模式,只是被无问僧提出的要求,没办法实施而已。李一杲的询问,一来想知道徐沧海是否对托管模式感兴趣,二来也想从这位连锁行业行尊的口中,多了解一些托管模式的见解,为自己将来公司开张多一些参考。

  当然,李一杲从赵雄的话语中听出,徐沧海对联营托管模式是感兴趣的。

  实际上,徐沧海何止是感兴趣,他不仅早就尝试过,而且直至今日,仍在这条路上探寻着适合沧美集团的方案。

  好几年前,招商总监向徐沧海递交了一份类似辞职报告的辞职报告。招商总监解释道:“徐董,我实在没法招到加盟商了。他们愿意出钱参股咱们公司,可前提是咱们能上市;他们也愿意出资投资门店,但要求咱们负责经营门店并保证盈利。他们还说,一来没能力管理门店,二来员工也难招!”

  徐沧海听后,一脸不悦,训斥道:“那是你找错人了!你可以去找那些想自主创业的年轻人,或者那些有一定积蓄却失业,一心想开个小店的中年人……”

  然而,招商总监并未听从徐沧海的建议,毅然决然地辞职了。入职另一家公司后,他对沧美集团上下其手,短短一年时间,就挖走了八百个加盟商。这可把徐沧海气得大发雷霆,当即召开会议,商讨应对之策。

  “徐董,流失的加盟商大多经营不善。他们走后,剩下的加盟商质量反而更高了,店均产值也终于摆脱了低位,提升了15%……”新的招商总监给出了看似充分的理由,试图证明自己还是有所成绩的。

  “要是把所有穷人都饿死,只剩下世界十大首富,那你也能跻身世界十大富豪了。”徐沧海冷冷地讽刺道,“你该解释的不是店均业绩提高了多少,而是咱们的门店为什么会流失那么多。”

  招商总监听后,满头大汗,一咬牙,还是道出了实情:“那些经营不善的门店,对方承诺托管经营并兜底业绩,换做哪个亏钱的店,都很难抵挡这种诱惑。”

  “别跟我解释!既然知道原因,就赶紧找解决办法!既然对手能做到,咱们为啥不赶紧学?”徐沧海一阵咆哮,集团随即动员起来,搞了几家托管经营的试点,结果却是喜忧参半。

  “徐董,门店经营倒是盈利了,加盟商也很满意。不过,”负责托管经营的运营总监一脸担忧地说道,“店员要求八小时工作制,双休,对咱们十二小时六天的工作制极为不满。最近人员流动率已经超过百分百,人资部门没能及时给我们提供足够的人手,好多门店都出现人手短缺的情况了。”

  “咱们是股份制企业,得合规经营,”人资总监赶忙举手反驳,“不然以后上市资格都可能被质疑。我们人资部门已经全员总动员,每天都在面试,可现在的年轻人根本不听咱们那套,对工作时间和休假看得很重……”

  扯皮,无休止的扯皮,这让徐沧海也无计可施,这便是他对联营托管经营又爱又恨的缘由。

  徐沧海从回忆中回过神来,目光落在李一杲身上,轻轻叹了口气说道:“联营托管模式啊,对总部的经营管理能力要求实在太高了。沧美集团之前也尝试过,最多的时候有五百多家托管门店,可到现在还在摸索。这种模式,公司得上市成功后才好操作。没上市的公司,想搞联营托管,那可太难了!”

  周婷似乎察觉到徐沧海神色略有不佳,赶忙插话解释道:“我们徐董提出了第四代连锁模式,就是用上市公司股权置换联营托管模式。这种模式需要公司上市之后,拿出上市公司一定比例的股权,与托管企业的资产收益率绑定。这全新的第四代连锁模式,也是我们集团当下努力的大方向。”

  赵不琼心中暗暗叫苦,这话题聊到这儿,稍有差池,就可能把天给聊死。她暗自琢磨,该如何打破这略显尴尬的局面。

  徐沧海给连锁模式定下了标准,周婷又适时补台,进一步巩固徐沧海的标准,这场争论算是有了定论。赢家自然是徐沧海,里子面子他都占全了。

  赵不琼原本要讲的第三代连锁的核心,是场景化、游戏化,摒弃传统统一的特许加盟模式,打造千店千面的个性化门店,这相当于废除第一代连锁明面上的三统一,转而采用基于线上线下系统体系的三统一,变化不可谓不大。她本担心徐沧海一时难以接受,所以想先通过讨论第三代连锁模式切入,再提出这些想法,会显得自然些。

  赵不琼原本打算,借与徐沧海探讨第三代连锁模式的契机,顺势推出场景化、游戏化理念,进而推介滴水岩公司的真我余影项目,这必然涉及第三代连锁模式的创新。可如今,讨论的方向和路径都被徐沧海定了调,此路不通了。

  怎么办?

  李一杲和赵不琼都陷入了沉思,一段回忆,缓缓涌上两人心头。

  “华夏文明已经不是原来的华夏文明了!西方文明才是现代文明的方向。”李一杲第一次带赵不琼去翰杏园时,赵不琼如此争辩,她的理由十分充分。赵不琼说广府话,也就是白话,“白话”最初的含义是通用语,相当于古代人人都能听懂的普通话。然而如今,广府话虽仍被称作白话,却只是两广部分地区的方言。不仅语言如此,文化也一样,诸多外来文化,像印度、匈奴、阿拉伯、日本、欧洲等地的文化大量涌入,对龙国文化造成了巨大冲击。

  无问僧没有直接回应,而是带他们去了留耕堂。他指着留耕堂外的介绍牌匾和留耕堂,问赵不琼:“这里介绍留耕堂是宋代建造的,你觉得现在这个留耕堂,还是宋代的留耕堂吗?”

  “不是!”赵不琼看完介绍后,十分肯定地回答,“明朝和清朝都翻新过好几次,还有一次遭遇火灾几乎全毁后重建,显然已不是宋代的留耕堂了。”

  无问僧带着两人走进留耕堂,来到一块牌匾前,又问:“这块牌匾是明朝的,已经破旧,就拆下来了。你看头上那块,是不是跟这块几乎一模一样?只不过换了皇帝的题词。”他又走到其他几处地方,指给两人看,“这些,都是宋代、明代、清代重修时留下来的部分。还有,你们看这里,这是第一代何家祖先的族谱,以及历年历代翻新、维护、祭祀的记录,你们从中看到了什么?”

  “何家祖先有钱!”赵不琼再次肯定地说道。

  “你呢?”无问僧一脸无奈,转头问李一杲。

  “一脉相承的传承!”李一杲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你这么回答,可娶不到老婆哟....”无问僧哈哈大笑起来。那时李一杲和赵不琼还未结婚,被无问僧这么一怼,李一杲顿时一脸愧疚地看向赵不琼。赵不琼倒是没往心里去,她马上想到西方的那些教堂,说道:“我去过欧洲,看过很多石室教堂,很漂亮,很雄伟,而且真的几百年前建造,有几百年历史的。”

  “历史并非文明,只是文明的见证。”无问僧摇摇头,“这就是东西方文明的区别。西方文明追求不变的永恒,可这样的永恒只有神才能做到;华夏文明则是在变化中寻找永恒,这种永恒一直存在,”无问僧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两人,“存在于我们的血脉之中,只不过需要你们去唤醒它。”

  接着,他指着留耕堂说道,“这里的一柱一梁、一砖一瓦、一木一石,很多都已不是宋代建造时的材料。但建造留耕堂的材料并非留耕堂,留耕堂建好后的外观也不是留耕堂,建造者的精神才是留耕堂。他们谨遵祖训,在此耕种千年,才有了沙湾古镇,才有了后代的兴盛繁荣。千年前的精神血脉传承至今,留耕堂哪怕被烧毁多次、重建多次,只要后代尚存,就会重新修缮、重建。如此,这留耕堂又怎能说不是留耕堂呢?”

  “那华夏文明究竟是什么呢?”赵不琼仿佛捕捉到了一丝灵光,问出了一个直指核心的问题。

  无问僧在菜市场买了一斤禾虫,转手递给李一杲,说道:“不琼的这个问题,你来回答。这禾虫可好吃了,我教你做法,洗净禾虫后,得撒上一把盐……”

  李一杲看着那蠕动的禾虫,心里顿时涌起一阵强烈的恶心感。然而赵不琼却对此习以为常,她打小就钟情于禾虫蒸鸡蛋。此刻,她满脸欢喜地接过禾虫,头一回领着李一杲回了自家。她精心烹制了一顿禾虫蒸鸡蛋,还兴致盎然地给李一杲演示吃法:“禾虫蒸鸡蛋啊,得蘸着胡椒粉吃,那味道才叫一个绝。喏,就像这样,哇,简直美味极了!”

  吃完禾虫蒸鸡蛋,她一脸期待地问道李一杲:“现在能告诉我答案了吧?”

  “我们吃禾虫,并非要变成禾虫;吃鸡蛋,也不是为了变成鸡。华夏文明一直处于持续的破坏、重塑、融合、吸收、改变与适应的进化进程中。外在的一切都在变迁,每个生命都在奋力适应环境,唯一始终不变的,是……”李一杲轻柔地指了指自己的心脏,眼中满是柔情,缓缓说道:“是这颗心!”

  这段回忆如同一幅清晰的画卷,在脑海中徐徐展开。赵不琼瞬间眼前一亮,找到了破局的关键答案:“融合、重塑!”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