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对待学者、大能的态度,表面上相差无几,骨子里却如同阴阳两极般对立。无问僧对此有着独到的见解:“西方的观念中,学者、大能一旦得证真理,便是永恒的真理——所谓‘一证永证、一得永得’,于是就有了终身教授这样的头衔。而华夏文明的传统观念中,‘证道’永远在路上——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根本不存在什么‘一证永证、一得永得’的说法。一切成就都是过往云烟,哪怕位列仙班也不例外。若不能不断前行,终有一天也会被时代轰下神坛。”
学生们闻言纷纷请教:“那么,什么是永恒不变、能够‘一证永证、一得永得’的呢?”
无问僧微微一笑:“死亡。”他缓缓道,“死亡才是唯一永恒不变的存在。追求永生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在追求死亡的过程。”
这句话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学生心中激起层层涟漪。那些真正明悟此理的学生,后来都踏上了证道真仙的道路;而未能参透的学生,则注定在滚滚红尘中沉浮一世。
张金枇怀着一颗虔诚的求道之心匆匆赶来,她的急切并非空穴来风——自然角色理论体系,正是她心目中属于自己的“道”。任何“道”都要符合天道、地道、人道三大原则,才能真正成为一条可行之路。此刻,她满怀期待地望着无问僧,等待老师给予点拨。
无问僧将记录纸轻轻递回给她,开始了他的布道:“枇杷啊,人不会无缘无故地选择走天道或人道的路。多数情况下,人们要么被外界的因素推动,要么被内心的欲望驱使。财富与权力往往像磁石般吸引人们沿着人道的轨迹前行——因为它们能带来即时的满足感;而名声与荣耀则更多地引领人们向天道靠拢。尽管这两种追求都能带来获得感,但本质上并无二致——都是人性中对‘得’的执念在作祟。”
张金枇眉头微蹙,眼中闪过一丝困惑:“老师,那为何社会上会有那么多人仇视富人呢?现在官二代、富二代中不乏败家子,炫富害己的事例比比皆是。”
无问僧端起茶杯,轻啜一口,嘴角微微上扬:“人们仇视的并非财富本身,而是富人的行为。我们不妨做个假设——若有一个虚拟的数字人,擅长炒股,因而成为世界首富,但因它只是数字存在,赚来的钱一分未花,是个妥妥的守财奴。人们会仇视它吗?”
张金枇思索片刻,摇了摇头:“恐怕大家只会觉得它可笑吧?赚那么多钱,却不能用,有何意义!”
“正因如此,”无问僧点头道,“我们需要摒弃对财富、权力、名声等元素的固有善恶观念,才能正确认识天道与人道的本质。道因人的存在而显现,道本身并无善恶。环境不断变化,道不会善意地帮助人适应环境,也不会判断哪个方向是对是错、有利还是有害。因此,道的显现必然包含所有可能性的维度——发现并找到它,这便是创新。然而,人虽生活在多维空间中,但在具体时刻,人的行为只能是一维的——即不能同时既向前又向后,既向左又向右。所以,无论道有多少维度,人在当下,只能用一维的方式去理解道,这便是天道与人道。天道与人道无善恶,无好坏,创新也是如此。”
张金枇听得有些懵懂,苦笑道:“老师,您的话还是有些深奥,我暂时还难以完全理解。”
无问僧摸了摸光秃秃的头,擦了擦汗,似乎一时找不到更简单的表述方式。他想了想,问道:“首先,你要扔掉好坏观、善恶观。你知道人会得癌症吧?那你认为,得了癌症是好还是坏呢?”
张金枇不假思索地回答:“那当然是不好了,老师您不会说癌症也不分好坏吧?”
无问僧笑道:“嘿,你还真说对了!其实,我们人类每天身体里都会产生癌细胞,大约六千个左右,而人体的免疫系统每天都在清除这些癌细胞,周而复始,循环不息。如果能活到一百二十岁,理论上大多数人都会得癌症。那你知不知道,这些癌细胞起什么作用呢?”
张金枇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想了想,说:“是训练免疫系统吗?”
无问僧语气低沉而富有深意地说道:“一部分原因确实如此,但更深层次的,是在探寻方向。我们不妨将癌细胞视为不分好坏的创新尝试,免疫系统虽扼杀了大多数,却也有少数有益的创新被保留下来。古人故事中常有提及,老来得子往往聪慧,家中幼子也常被认为更为机敏——尽管现代科学对此尚无定论,但生命的必然性意味着它不会做无用功。对我们而言,每个人是一个生命体;而对体内那近六十万亿个细胞来说,它们每一个也都是独立的生命。当这些生命个体协同运作时,引领它们的,必是天道与人道和谐共生的力量。”
“因此,创新是生存的本能,而非可有可无,或仅属于某个个体的特质。现在,回到你们团队的话题——创新道正传实则探讨的是创新如何依循天道与人道的轨迹运行。简而言之,累进代偿增强,属于人道范畴;累进代偿减弱,则是天道的体现。记住这句话,日后慢慢体悟。再给你一点提示:个人或组织的创新能力,必然呈现累进代偿减弱的趋势——即激励越多,创新效果却可能递减。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需你们团队自行思索,找出对策。你在团队中不是被誉为玄武尊号吗?玄武非龟非蛇,也非二者简单相加,它拥有两个头,象征两个方向;玄武主水,水汇成河,便有上下游,有顺逆流。水,又意味着什么呢?你自己好好琢磨吧。”
张金枇眼帘微垂,嘴角泛起一抹苦笑。她感觉自己仿佛被投入了一个错综复杂的迷宫,头晕目眩,找不到出路。无问僧的话语深邃玄妙,如同一个个难解的谜题,让她的心绪不断盘旋,却始终难以触及真谛。
多年之后,在她那间小小的木屋里,张金枇终于明悟了创新道正传的隐喻解构。这个题目,是对中国式创新哲学的“道统正名”——将东方“道”的深邃与西方“创新”的实践融为一体,暗藏三重核心隐喻。它是对“道”的体系化重构,将“道”从“玄之又玄”的虚无中显化出来,通过故事将“道”具象为可操作的创新系统。
“原来,根本不存在‘得道飞升’的神话。所谓的‘道果’,不过是集体创新智慧的迭代产物——一个源于集体心念共振的群体性智慧超体而已。”明悟的一刻,她在笔记本上这样写道。
此时此刻,正当张金枇闭目沉思时,默默喝茶的无问僧察觉到一缕动静。他眼角余光瞥见一个小身影正悄悄靠近——是小悦。他立刻站起身,脸上洋溢着宠溺的笑容:“悦悦,作文写好了吗?”
小悦的小脸蛋上洋溢着得意的神情,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她喜滋滋地说道:“嘿,师公,我跟太师娘试了好多种酥饼呢!最后我挑了奶酥——又松又软又糯,太好吃了!奶酥的作文我已经搞定了。不过呢,太师娘刚才又给我讲了个广红樱三角梅的故事,也很感人呢!我也想写写看。可是明天只需要交一篇作文就行……我纠结不知道该选哪个,所以就来找师公您给支支招!”
无问僧闻言,爽朗一笑,伸手轻轻揉了揉小悦的小脑袋:“悦悦呀,你写作文是只想完成作业呢,还是有别的什么小目标?”
小悦眨着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认真思考了片刻,然后斩钉截铁地回答:“我既要完成作业,也想让老师夸我;还想让爸妈看到,让他们知道我在学校多努力;而且我自己也喜欢写作文——写出来觉得好,心里就特开心!”
无问僧微笑着点头,温柔地说:“悦悦啊,其实你的这几个目标加起来都是一个——那就是今天的悦悦要比昨天的悦悦更棒,对不对?你看啊,能写出两篇好作文的悦悦,是不是比只写一篇的更厉害?心里也会更美滋滋呢!”
小姑娘一听,眼睛顿时亮了起来,高兴得蹦了起来:“谢谢师公!我知道该怎么做了!”说完,她像只欢快的小兔子一样蹦蹦跳跳地回到了无问斋,开始专心致志地构思她的作文。
从翰杏园归来后,张金枇迅速为家人准备好了午餐。饭后,她将女儿哄去午睡,自己则马不停蹄地将上午与无问僧的讨论录音导出成文稿,连同录音文件一并发送给了李一杲两口子。随后,她在客厅的桌子上坐下,戴上耳机,开始反复聆听与老师的对话。
张金枇心中所求,是希望能从这些对话中找到具体落地的东西,要具体到钱上面,也就是给员工的报酬,包括金钱、晋升以及荣耀等等,最好是能够形成一个自动计算的系统。只有这样,创新才能够真正落地生根。“让天道和人道,成为触手可及的东西,创新才能够真正落地。”这是张金枇苦苦沉思、梦寐以求的。
起初,她眉头微蹙,眼神中透露出些许疑惑与思考,似乎在细细品味对话中的每一个细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面容逐渐放松,眼中闪烁的光芒也越来越亮,显然是对所听内容有了新的理解和见解。终于,她感觉自己已经有了成熟的思路和策略,可以与大师兄沟通了。
晚餐后,到了与李一杲约定的网络视频会议时间。她接通了李一杲的视频电话,屏幕那头,李一杲显然有些着急,他本想与张金枇讨论的是具体员工的薪酬问题,却没想到张金枇会依然围绕“创新”的事情不依不饶,追求更多的细节和答案,甚至还跑去找老师探讨。
李一杲匆匆浏览完张金枇发来的录音和文档,却茫然不知所云,心中暗自嘀咕:“这大师妹,真是越钻越深了。”但他转念一想,又给自己找了个充分的理由:“大师妹这么投入,那干脆员工薪酬的事情,也让大师妹一并解决吧。”这是李一杲在打通电话前,与赵不琼商量好的想法。
因此,接通电话后,他只是默默地听着张金枇讲解她的思路和策略,两口子都一言不发,只是频频点头,仿佛对张金枇的每一个想法都充满了期待和信任。
“我们公司的人力资源系统需要建立自己的创新激励机制。”张金枇的声音坚定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气势,“激发全体员工的创新动力,遵循人道规则,采用累进代偿增强。同时,任何人都要受到天道的自然衰减约束——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如果不是李一杲和赵不琼此前已经听过无问僧的录音、看过张金枇整理的文档,他们恐怕会对这番话一头雾水。此刻两人却频频点头,仿佛这句话道出了他们内心已久的想法。
赵不琼沉思片刻,开口问道:“大师姐,那你有没有具体的实施计划呢?”
“必须有!”张金枇毫不犹豫地答道,“在现有的‘血池’任务积分系统上,我们再搭建一个全新的创新积分体系。不管创新成果是惊艳还是平凡——只要创新成立,哪怕大家都觉得暂时没用的创新,也都一视同仁,全都给创新点子分。接着,根据实际情况的反馈,对创新所产生的效益给予超越正常的积分奖励——可以设定一定的杠杆比例,双倍、十倍、甚至百倍的杠杆给积分奖励。这就是人道的累进代偿增强——让好的创新能够得到更多回报。但是,任何人的积分都按照某种规则持续下降——就像石头会风化、雨总会落地一样自然。”
“大师姐,按照你的说法,那是不是对公司有很强破坏性的创新,也给创新积分奖励呢?”赵不琼有些迟疑地问道。
“对!”张金枇肯定地答道。她担心引起误会,立刻解释道:“这道理就像给自己树立一个假想敌——假想敌出招,就是破坏性的创新。如果连这些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了,是不是等于阴阳两面都看到了?”
“哇,这一招够阴险!”李一杲笑道,“不过很有道理。那具体怎么确定不同类别的创新的权重呢?我倒有个建议——早期人工审核为主,后期逐步过渡到AI审核。你看如何?”
“大师兄,这个问题我确实不太懂。”张金枇坦率地承认,“不过能用AI审核来协助当然是最好的了!”
“好!那这个创新积分奖励是纳入到‘血池’里面一并计算,还是另外单列一个池子?”李一杲继续征求张金枇的意见。
“既然创新是天道与人道的合流——要不干脆叫它‘天人血池’?”李一杲笑着提议。
“天道、人道之外,有没有地道呢?”赵不琼忽然插嘴问道。
“当然有啊!”张金枇笑着解释道,“资源就是地道。合伙人、玩家、客户、加盟商、供应商、服务商甚至地方政府——所有能够提供资源的都算地道。”她顿了顿,若有所思地补充道,“四师妹,你这话还真是提醒了我!只要能对创新做出贡献的,这些资源都可以拉进来——甚至玩家和用户、博主等等都可以!”
“哇!这个池子就很大很大了!”李一杲喜滋滋地说道,“干脆就叫‘天地人大血池’吧!怎么样?”
三个人正聊得热火朝天时,张金枇的屏幕上突然冒出一个小女孩的身影。小女孩凑到张金枇耳边嘀咕了几句。张金枇一听,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笑啥呢?”李一杲好奇地问。
“我女儿说啊,”张金枇忍俊不禁地说,“这么大的血池应该叫‘血海’才对!”
李一杲一听就明白了小女孩的意思——这不比“血池”的“池”大了去了嘛!简直就是“海”了!他连忙点赞,并追问张金枇:“那小女孩叫啥名字?”
张金枇笑着把女儿拉到屏幕前:“这是我家悦悦。”接着,她指了指屏幕上的两人,对悦悦说:“宝贝,这是妈妈的四师妹和大师兄——他们还是一对夫妻呢!”
小女孩瞪着一双好奇的大眼睛,凑近屏幕仔细打量赵不琼和李一杲,声音甜得像蜜一样:“四小姨好!四姨爸好!”
李一杲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哈哈!大师妹,这‘四姨爸’是哪儿来的啊?不过听起来还真挺亲切的!”他凑近屏幕,脸几乎贴了上去:“嘿!大师妹,快让悦悦给我说一下,这‘四姨爸’是咋回事儿呢。”
小姑娘伸出小手,指着屏幕上的赵不琼,一本正经地解释说:“因为四小姨的老公,就是四姨爸呀!”说完,她咯咯笑着蹦蹦跳跳地跑开了。
张金枇望着女儿蹦跳的背影,眼神温柔得像春日的溪水。她转回屏幕前,嘴角噙着笑:“这孩子就是喜欢给人起些有趣的绰号。上次去老师家,她竟然管师娘叫‘太师娘’!把师娘都逗乐了。师娘好奇地问她为什么这么叫。”
李一杲的眼睛顿时亮得像铜铃:“那她是怎么说的呢?”
“她啊,”张金枇笑得眉眼弯弯,“神秘兮兮地说这是师公告诉她的秘密,还一本正经地告诫师娘,每个人的小秘密都不能随便说。”她模仿着女儿的模样,“师娘听了,就逗她说要不要也来个连师公都不知道的秘密。这小家伙点头如捣蒜,从那以后,每次去老师家,都黏着太师娘,活像个小尾巴。”
三人聊了一会儿悦悦的趣事,随后又将话题拉回到核心议题——“血海”,也就是那个创新积分体系的构思和落地实施。赵不琼依旧敏锐细腻,把实操层面的细节问题一一罗列出来;李一杲和张金枇也分别补充完善。终于,创新的大类、小类都被罗列得差不多了——创新衰减的规则、杠杆比例、权重配置也都有了基本的初步方案。
夕阳西下,傍晚时分,三人心满意足地结束了这场长达三个小时的视频会议。
创新积分系统上线的那天晚上,李一杲和赵不琼都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梦里,他们梦见公司初创“血海”很小,只是一个小水洼。随着时间流逝,“血海”渐渐扩大,最后成了一片望不到边际的血红海洋。在这片红海里,渔民们正在捕鱼。渔民们发现,他们捕捞上来的鱼有个奇怪的特点:放一会儿就会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大小。他们仔细一看这些鱼的名字——叫“创新”。渔民们给这个现象起了个名字——“半衰期”。除此之外,这些“创新鱼”还有一个神奇的特性:有些鱼在烹饪时会像爆米花一样膨胀起来,变成一条更大的鱼;而有的鱼虽小,却能喂饱一整村的人。自从渔民们发现了这个秘密后——再捞到“创新鱼”,都会赶紧吃掉,生怕它们变小了就不值钱了……
晨光熹微时,李一杲从梦中惊醒,发现枕边落着片鱼鳞状的纸屑——竟是昨夜讨论的衰减系数表。他望着镜中泛青的眼圈,忽然明白这“血海”哪是什么创新池,分明是照妖镜,把每个人的贪嗔痴照得纤毫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