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正讨论得热火朝天,话题逐渐聚焦在奖励机制上。王禹翔作为系统架构的负责人,敏锐地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关键性。他忽然想起四师姐蔡紫华前几天发来的信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句话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他心中的迷雾。
“难道积分就是流水?”王禹翔眉头微蹙,筷子无意识地敲击着砂锅粥锅,发出叮叮的清脆声音。他越想越觉得两者之间有着某种隐秘的联系,渐渐明白了四师姐的深意——要让积分流动起来,而不是成为一潭死水。然而,具体如何操作,他却毫无头绪。
他拿起手机看了看时间,提议道:“时间还早,咱们再深入聊聊。刚才讨论的各种玩法都涉及奖励机制,给玩家和加盟商的奖励范围挺广的。那么,这些积分奖励能不能兑换和流通呢?”
“兑换?流通?绝对不行!”陆静立刻打断,语气斩钉截铁,“国家有明确规定,游戏币不能在市场上流通,更不能兑换成现金。只能兑换自己平台的商品和服务,连跨平台兑换都不允许。”
“这么严格?”赵不琼有些惊讶。她平时很少接触游戏,对这些行业规定一无所知,“如果充值后没有回报,玩家怎么会愿意参与?岂不是很难调动积极性?”
“不是不行,而是需要变通。”陆静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比如通过线下的玩具手办,就能实现流通变现。有一家连锁公司专门做这类产品的盲盒公司,把塑料小人当古董炒,竟然还上市了,市场反响非常火爆。”
王禹翔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设计一套虚拟积分与实体商品挂钩的机制,让玩家通过积分兑换手办或其他实物,间接实现变现?”
“没错。”陆静打了个响指,语气中带着几分得意,“这样一来,既规避了政策风险,又能满足玩家的需求。积分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奖励,不过,这有个前提条件,能够有响亮的IP,这就很难了!”
陆静提出的问题非常现实,初创公司别说自己有没有IP了,连拉个稍微有名的网红帮忙站台都困难。一想到网红贪婪的眼神,赵不琼就不禁打了个寒颤——公司哪能请得起网红,更不用说去弄有名的IP了。这条路,还是算了吧。
“小师姐,你这话可就有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王禹翔却不以为然,“咱们虽然请不起大网红,但可以从小众IP入手啊。比如,找一些有潜力的新人作者,设计一个‘IP孵化计划’,或者跟一些独立工作室合作。他们的作品虽然名气不大,但胜在创意独特,成本也低。”
陆静指了指赵不琼,一脸戏谑地说道:“小师弟,这个你要问问四师姐能弄来多少钱。如果按照现在公司的规划,初创公司搞IP?那是要饭的想住总统套房,别说孵化小众IP了,拜访客户吃几顿饭就把四师姐那些钱吃光了!”
张金枇若有所思地插话:“小师妹,什么样的积分,才可以自由流动?”
“我不知道!”陆静道,“反正游戏圈子里面是不行的。”
赵不琼眼前一亮,“那在游戏圈子外呢?”
“这个我也不知道。”陆静摊了摊手,“我只知道游戏圈子的事儿,其他圈子不要问我啊。”
王禹翔眼中一亮,他咧嘴哈哈笑了起来,笑得众人莫名其妙,纷纷盯着他看。王禹翔摆出一个酷酷的姿势,甩了甩头,信心十足地说:“我知道谁懂这事情!要不咱们开个视频电话会议,把五师姐也叫上,一起商量商量?”
赵不琼瞥了一眼手机屏幕上的时间,眉头轻轻一皱,“都快十点了,还是先问问五师妹睡了没有吧。”
见赵不琼没反对,王禹翔也不管蔡紫华是否已经就寝,急忙掏出手机,拨通了蔡紫华的视频电话,然后把手机立在桌号牌上,让大伙儿都能看见屏幕。不一会儿,手机里就出现身穿睡袍的蔡紫华:“大师姐好!四师姐好!……”屏幕里的蔡紫华笑眯眯地跟大家打招呼。
赵不琼微笑着向屏幕里的蔡紫华挥了挥手,“五师妹,晚上好啊!我们正在吃砂锅粥呢,你宵夜吃了没?要不要给你点份外卖尝尝鲜?”
蔡紫华甜甜一笑,声音温柔得像春风拂面,“谢谢四师姐,京城可不像广州,能随便出去吃宵夜。现在外面冷得要命,你们慢慢吃,不急。哎,小师弟,你身边那位可爱的小美女,不会就是传说中的思思吧?”
思思听到蔡紫华提到自己,便凑近了些,看着屏幕里的蔡紫华,甜甜地笑道:“阿紫姐好!”
王禹翔见大家已经寒暄完毕,便迫不及待地插话道:“五师姐,正讨论一个问题……”他把众人的讨论一五一十地给蔡紫华简单扼要地介绍了一遍,最后请教道:“积分要怎么样才能够流动起来,变成能赚钱的利器?”
蔡紫华忽然探身向前,屏幕里的睡袍褶皱泛着冷光,像极了博物馆里褪色的织锦画。“小师弟,你知道一气化三清么?”她不等回答便自问自答,“一气化三清有两个说法,正宗的叫道化三清,大道无形,化成具象的三个法体,我们才能够理解他是什么;另一个不正宗的,是指具体的东西,例如一个人的神通法术,变化出三个自己出来,分别有不同的本事,互相配合就比一个人强得多了。那你知道,一气化三清在商业理论中,叫什么吗?”
王禹翔正用筷子戳着粥里泡发的瑶柱,闻言手一抖,瑶柱跌回砂锅溅起几点油星:“五师姐,我这种代码民工哪懂这些玄乎玩意儿?您就别拿我当礼拜天过——”
“好吧……”蔡紫华无奈地道,“叫做三体移库理论。”
王禹翔突然拍案大笑,惊飞了桌角的绿头蝇:“三体?五师姐,您该不会要搞什么降维打击吧?”他故意挤眉弄眼,活像戏台上的丑角,“我这就去给光头老师发消息,问他是不是要改行写科幻小说了!”
“胡闹!”蔡紫华的笑骂里裹着三分真恼,屏幕里的手指戳向镜头,指甲盖上的珠光在暗夜里忽明忽暗,“这是老师十年前提出的商业理论,当年在投行圈可是掀起过腥风血雨的。”
王禹翔一脸懊恼的表情,假装生气地哀嚎道:“不公平啊!那时候我还在读书呢,光头怎么就没告诉我这个!”
张金枇见状,笑着拍了拍王禹翔的肩膀,安慰道:“小师弟,别急,我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个理论。五师妹已经把相关文档发过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
她低头看着手机,轻声念道:“这个理论说的是,当一个或一类物品被命名为可用于交易的商品时,它会天然地分裂为三个法体:物理生命体、价值交换体、信息衍生体。这三个法体都不具备独立的完整性和确定性,只有当商品的这三个法体的完整性和确定性统一时,商品的本体才能完全呈现。商业的本质就是这三个法体的移库过程,而商业的进化方向则是让商品本体变得极致简单,法体变得极致复杂,并且从单一渠道向多元渠道发展.....。”
“停停停!”不等张金枇念完原文,王禹翔突然把手机扣在油腻的桌面上,震得生蚝壳叮当乱响,他凑近屏幕,对蔡紫华道:“五师姐,咱们这些俗人听不懂天书,劳您给翻译成人话?”
“好。”蔡紫华点点头,解释道,“第一步,你们要分清楚物品和商品是不同的……”解释完物理交换体后,她举了举手上戴着金手镯,“你们应该听过纸黄金吧?如果我仓库里面有许多黄金,拿去交易的时候,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是把商品的交换价值拆分出来,就像纸黄金一样,就是一个很纯粹的价值交换体。”
“如果不仅仅是一坨黄金,而是像我手腕上的这个金手镯——是我结婚的时候老公送的——这个金手镯就又有了不一样的信息衍生出来。比如这个手镯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饰品,它还承载着我和丈夫的美好回忆。这就是信息衍生体。”
王禹翔听得入神,筷子不自觉地戳着碗边:“这么说来,商品就像一个人分成了三个人?一个是它本身,一个是它的价值,还有一个是关于它的故事,这样有什么意义呢?”
蔡紫华的目光穿过屏幕,盯着赵不琼,笑着问道:“你说,交易是当场完成好,还是延时完成,对那些狡猾的商人更有利呢?”
众人一脸茫然,不明白他这话是什么意思。蔡紫华沉吟了片刻,开始给大家讲起了一个故事。
张山,是张家村的族长。张家村坐落在大山深处的半山腰,土地贫瘠,全是沙土,不过种大番薯还行,勉强能填饱肚子,也能养猪养鸡。而李斯,是李家村的族长。李家村在大山的山脚下,水源充足,还有冲积平原,能种水稻,水资源丰富,桑基鱼塘,养鱼养鸭养鹅,还能养蚕。
张家村和李家村之间,隔着一道长长的连绵岩石山岗,那山岗上光秃秃的,连根草都不长。
有一天,一个外乡人马骥,逃难逃到了李家村,遇到了李斯。李斯收留了他几天,发现他根本不会干农活,觉得不能白养一个闲人,就建议他往大山上去,说那里有个张家村,也许适合他。
马骥告别了李斯,爬过了岩石山岗,来到了张家村。张家村的张山接待了他。张山发现,马骥既不会种大番薯,也不会养猪养鸡。招待了几天,就打算让他离开了。
马骥眼看自己走投无路,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想了一个晚上,他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原来,他发现张家村和李家村之间,每逢初一,张家村的村民就会带着大番薯、鸡、猪还有棉麻布料,去李家村卖。而每逢十五,李家村的村民就会带着大米、鸭、鹅还有丝绸布料,去张家村卖。但是,两家往往都不能全部卖出去,交易效率很低。
他算了一下时间,翻过岩石山岗需要半天。于是,他打算带上张家村的货物,早上出发,中午就能到李家村。然后第二天早上,再带上李家村的货物,中午就能回到张家村。这样,两个村子的村民就不用浪费时间在路上,可以经常交换货物了。
张山担心交易的时候,要给马骥支付报酬,村民会不乐意。又怕给了货物马骥会跑路。马骥说:“张山族长,我妻子儿女都在你家这里寄住,就当是人质了。你不用担心我跑路。另外,交换的东西,你们都写好要什么,按照过去的规矩来就行。我不收你们的费用。”张山觉得这样也不错,就答应了。
马骥拿出一叠纸,让村民拿什么出来换什么,都逐条记录下来,写好欠条给村民。第二天一大早,就带上村民的东西前往李家村。到了李家村之后,拿出货物给李家村的人交换。交换完之后,他又跟李斯族长说了一遍同样的话,然后留下一锭银子做抵押,给李家村的村民打了欠条,带上张家村的村民要交换的货物,回到了张家村。
看到马骥回来,张山非常高兴。从此之后,马骥每天两边奔波,开始为张家村和李家村的贸易往来忙碌。
一年之后,马骥一家有了一些积蓄,在岩石山岗上盖了自己的房子。新房落成那天,马骥的妻子问他:“老公,你又不收取张家村和李家村的村民交易的佣金,你是怎么赚到这房子的钱的呢?”
马骥把儿女也叫到跟前,才回答老婆的问题:“商品以物易物,那是商业的1.0阶段。交易双方都能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拿出什么物品来交易,想换对方的什么物品,这对双方来说都是透明的。但是,当我帮他们交易商品的时候,商品的信息传递就需要经过我这个中间人了。交易的价格虽然是他们自己确定的,但是价格的波动只有我清楚,他们不清楚。这个信息差,就是我赚钱的一部分。另外,货物都是用我的票据来记账的,大家都认可我的这个记账方式。这是第三部分,叫做记账信用。这就是我们能赚钱的秘密,这叫做商业的2.0时代。”
马骥的老婆喜滋滋地说:“老公,那我们全家都去帮他们带货交易,明年岂不是能赚更多的钱?”
马骥摇摇头说:“不行。我能赚第一波钱却不能再用同样的办法,赚第二波了,是因为村民里面有些游手好闲的也会跟着学。前几天已经有一些年轻人开始做了。所以,我才在这里盖了一个房子。你看,”马骥指着大门外的小广场和摊位,“那里是我准备给村民拿自己的货来交易的。这样两边往来的时间减半,两边都方便。”
果然,不消时日,张家村与李家村间,便有些机灵鬼开始了两头跑的货郎生涯。这些货郎啊,跑得腿都快断了,直嚷嚷这来回奔波实乃耗时耗力。恰此时,马骥的交易广场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且那摊位竟是白给的,分文不取,货郎们自是蜂拥而至,争着抢着要那摊位。
马骥呢,也非善茬,他与货郎们约法三章:其一,摊主交易,必得用他的记账信用作凭据,物以物换那一套,在此地可行不通;其二,商品交易,皆得在他这儿登记造册,一目了然;其三,实行末位淘汰,每周交易流水最差的三位货郎,只得卷铺盖走人,腾出地方给新来的。
这交易广场一开,货郎们是越来越多,渐渐形成了一条热闹非凡的小贸易街。周遭皆是马骥的商业版图,他美其名曰:商业3.0时代。
马骥心中盘算,这商业啊,还能再上一层楼。于是,他大手一挥,成立了商品订购与预售交易市场。村民们想要啥,只需交点定金,便可在市场上挂牌订购预售,到了约定时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方便快捷。
马骥将此称为商业4.0时代,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终有一日,马骥富得流油,可奇怪的是,他从未向村民货郎收过一分交易佣金。这钱,究竟从何而来?马骥心生退意,欲将生意交给儿子打理。他将儿子唤至身前,语重心长道:
“儿啊,你可知,任何商品,皆可拆解为三要素。这三要素的任意一要素的交易链路越长,信用风险便越大。此时,谁掌握了信用凭证,谁便掌握了财富之钥。你只需不断在这三要素中升级交易链路,财富便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儿子一脸懵懂,问:“爹,何为信用凭证?”
马骥笑道:“信用凭证啊,便是纸币、银钱、积分、贡献点,或是任何能作为信用标记之物。只要村民货郎皆信其可靠,它便是信用凭证。只要信用不贬,凭证贬了,那贬值的区间,便是你的囊中之物。”
儿子又问:“莫非只有商品价值,方能作信用凭证?”
马骥摇头晃脑:“非也非也!世间万物,皆可为信用。商品、信息、信用凭证本身,皆可。信用,无处不在。只要你能将其变为可交易之商品,且以信用凭证为交易之据,那可交易之商品,便如星辰大海,无穷无尽。”
儿子闻言,深感这样岂不是以信用奴役众生?看到他脸上大惊失色,欲言又止,马骥淡然一笑:“儿啊,你心中所想,为父已知。没错,正是如此。故你需牢记两点:其一,封闭系统方显安全,莫让欲望如野草般疯长;其二,诚信乃商业之基,亦是终结之石。若违诚信,必陷万劫不复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