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32回 触点织网构生态,三性烹鲜破局筹

  赵不琼对无问僧的场景生态商业模式分析法有着直白又干脆的理解:寻找场景、打造生态、链接商业,简简单单十二个字,却道出了这套模式的精髓——触点。在他看来,无论是场景里、生态中,还是商业活动中,触点都如繁星点点,遍布各处。而这些触点,需要一套完善的IT系统来串联,让一切井然有序,这正是这套模式的灵魂所在。

  这套IT系统,软硬件兼备,仿佛是为李一杲量身定制的盔甲,让他和赵不琼这对夫妻兴奋不已,仿佛看到了商业战场上的无限可能。

  说起这分析法,其中还藏着一个小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名叫夏雨荷的初中女孩,她第一次面对月经与痛经的来临,显得有些手足无措。那一天,她与母亲、女老师、女同学、网友、女校医、服务员、促销员,还有卫生巾厂家的,进行了一场关于成长的对话。她所经历的每一个场景,都是理解成长的触点。比如,卫生巾厂家送的小玩具里藏着的知识,校医背后的生理图,这些都成为了她理解这一过程的契机。

  用系统将这些场景中的触点与企业的商业活动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在这个小故事里,触点无处不在,仅仅一天的时间,就提炼出了上百个触点。三个主要的卫生巾品牌对触点的理解各不相同,触达的方式也五花八门,最终形成了三种截然不同的商业生态,走向了三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然而,全场景、全触达、全生态并非易事,这更像是天方夜谭。但无问僧的场景生态商业模式分析法却给出了一个最优解。特别是当AI软件系统加入后,这个最优解更是如虎添翼,让场景生态爆发出惊人的合力。

  赵不琼在深入研究这套分析法时,突然灵光一闪,觉得商品三属性可以用来补充“场景”部分的不足。于是,他和李一杲在今天早上,将商品属性划分得明明白白,这才算是真正完成了他们的商业模式设计。

  听到赵雄颇感兴趣的探问,赵不琼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神色,笑道:“嘿,老爸,也有你未曾听过的商业妙论呐。这可是我们老师的独门创见哦。‘商品三属性’,即个人属性、家庭属性、社交属性。此论以为,商品因禀赋不同属性,于市场中的定位与推广之策,自是千差万别。譬如说,那主打家庭属性的商品,推广时便得愈发注重家庭场景下的使用体验与情感共鸣,性价比与炫耀皆需退居其次,唯有全家认可,方为上策。譬如SUV车型广受热捧,皆因其恰适一家老小共赴自驾游之乐选。”

  赵雄颔首,若有所思地道:“哦,原是无问兄的高明之见啊。那你可否再为我细细剖析一番,这三大属性之深层奥秘?”

  赵不琼嘴角微扬,缓缓道来:“商品三属性之精髓,分别对应着性价比、共识与场景。先说个人属性之商品,其核心乃性价比。最典型者,莫过于一人独享早餐之时,味美价廉,自然生意兴隆。”

  “再论家庭属性之商品,有那专营酸菜鱼之餐馆,只接待一家四口光临。其酸菜鱼虽非天下至味,却老少咸宜,此乃‘共识’也。同理,家庭装修之选、家中电视之择、一家出行之车,皆需全家共商共议。此类商品,必得易于全家达成共识,方能畅销。”

  “至于社交属性,其最要之特征,乃需契合社交场合之‘场景’。譬如那用以彰显身份之商品,需有逼格;用以炫耀之物,需有噱头;参加中学同学聚会之装扮,需有少年之感;赴海外大学同学聚会,着一套宋制汉服,显瘦效果极佳,即便微胖之小姐姐穿上,亦显温文尔雅,格外出众……”

  赵不琼总结道:“老爸,我们还将这个人属性之性价比、家庭属性之共识性、社交属性之场景性,编成了一首打油诗呢,你且听听:‘个人重性价,细选不慌张;家庭求共识,共商定主张。社交看场景,场合要妥当;三性各不同,策略需变样。市场定位异,经营有方向;把握此要诀,商海任飞翔。’老爸,你看这首打油诗如何?可还算贴切?”

  赵雄望着赵不琼那满是兴奋的脸庞,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恍惚,究竟该不该否决李一杲和赵不琼的这个项目呢?他心中犹豫不定。他不得不从心底里佩服无问僧在商业理论上的深厚造诣,竟能指引他们在海鲜预制菜这条路上走得更远。然而,也正是这个无问僧,一边推动着他们前行,一边却又让自己来拆台,这不是给自己出了个天大的难题吗?

  “我该如何开口,才能让他们主动放弃呢?”赵雄感到头大如斗,内心挣扎不已。他生怕自己一不小心说错话,就会让这两个年轻人的精神瞬间崩溃,“要不,我干脆不听无问僧的,直接拍板他们做海鲜预制菜算了?”

  如果没有无问僧之前提到的那个“儿童化妆品”的例子,赵雄此刻也许已经动摇了。但赵雄是个极其爱惜自己羽毛的人,尤其是在眼下的这种不利于资本的舆论环境,他最担心的稍有风吹草动,会影响到自己的星美集团和星美投资,尤其是那些以抹黑谋生的黑子们,最让他感到胆战心惊,生怕自己晚节不保。

  他沉思了一会儿,觉得一下子把李一杲打倒也不是个好办法,还是得换个路子。要不,先顺着他们探一探,看看他们在海鲜预制菜上到底已经筹谋到什么程度了再说?

  想到这里,他点了点头,称赞道:“小李,不琼说的这个商品场景三属性的观点,确实挺有新意的。不过,这跟你们的海鲜预制菜项目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李一杲见赵雄问起这个问题,顿时来了精神:“关系?那关系可密切了!在上一个版本的商业计划书中,我们设计的海鲜预制菜主要是针对单身人群的,想着方便他们做菜,也就是相当于个人属性的商品。可是,这样的商品规划其实是有问题的,因为这样一来,我们的产品就跟楼下的生鲜便利店、附近的菜市场海鲜档都成了竞争对手,在性价比上我们根本占不到便宜,个人属性商品做起来太难了!现在,我们可是发现了社交属性这个新的突破口!”

  一说到突破口,李一杲的声音就越来越激动,脸上洋溢着兴奋和自豪:“我们发现了具有社交属性的海鲜预制菜!社交属性看重的是场景,而不是性价比!这正是我们把劣势变成优势的关键所在!可以说,最新版本的商业计划书所设计的路径,是一片蓝海市场!”

  “社交属性的海鲜预制菜?”赵雄微微挑起眉头,脸上露出了好奇的神色,“会有人买海鲜去参加社交活动吗?你能给我详细说说吗?”

  李一杲指了指周围的环境,又指了指楼下,一脸得意地说道:“爸,你看这一栋小别墅,如果在小区里就是家用住宅别墅,但在这里却是温泉度假村的商务接待别墅。同样,在家里吃饭和在外面吃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区别?”

  赵雄隐隐约约知道李一杲接下来要说什么了,但他没有吭声,只是躺了下来,等待着李一杲的下文。

  李一杲接着问道:“那你在家吃饭的时候,是不是通常都吃得很快?可是有时候约朋友去农庄吃饭,为什么经常会选择打边炉而不是炒菜呢?”

  赵雄再度点了点头,脸庞上浮现出一抹怀旧的神色,仿佛穿越回了那段与挚友欢聚畅谈的时光。他笑道:“吃饭嘛,一个多小时就搞定了,可是打边炉却得耗上两三个钟头,多出来的时间全都用来聊天了。再说,菜一上桌,聊几句就凉了,还是得趁热吃。打边炉就不一样了,想怎么聊都不怕菜变凉。”

  李一杲与赵不琼交换了一个眼神,眼中闪烁着发现宝藏般的喜悦。赵不琼迫不及待地问道:“老爸,我记得小时候我常去你农庄打边炉,那时候好多叔叔阿姨都拎着自家新鲜食材来凑热闹,是不是这样?”

  赵雄正要应和,却猛然一顿,两眼放光,像是突然悟出了什么,惊问道:“你们俩,莫非是想搞那种适合打边炉、具有社交属性的海鲜预制菜?”

  李一杲和赵不琼相视一笑,默契地碰了碰拳,仿佛共同见证了一个伟大的胜利。他们齐刷刷地转向赵雄,异口同声地说道:“宾果!”

  赵雄看着他们那股子兴高采烈的模样,心里五味杂陈。他本打算今天趁着气氛好,委婉地提议他们放弃预制菜项目,如果还想创业,就另辟蹊径做其他的。可谁曾想,他们俩这一晚上,竟然把预制菜项目往前推了一大截。他心里那个着急啊,暗想这可怎么办呢?不过,赵雄毕竟是老江湖,心里再怎么翻涌,脸上却一点也没露出来。此刻,他笑得那叫一个爽朗,连连点头,目光满含期待地看向李一杲,“来来来,说说你那打边炉的……呃……海鲜预制菜场景生态的宏伟蓝图?”

  “得嘞!”李一杲应了一声,又瞅了瞅一脸亢奋的赵不琼,“这故事,好像你来讲更带劲,咋样?”

  赵不琼欣然同意,“行,那我来。”她俏皮地瞟了眼赵雄,“老爸,我给你讲个故事呗,特好听,这可是根据真实情况改编的哦。”

无问斋志异·凡·第四篇·琼瑶鲜宴  华夏之地,尚礼好客,往来之间,礼尚往来之道盛行。历久弥坚,情谊得以长存。饮食文化,实为此风之首要体现,非独味蕾之享,亦情感交流、文化传承之重要途径。于华夏,无论家宴、商宴或国宴,每道菜皆含主人深情,每举杯皆寓诚挚祝福。餐具之精致,食物之色香味形,皆显主人之用心与尊重。饭桌之上,谈笑风生,情谊愈笃,人与人之情感,于品味间升华。此乃饮食所建之社交纽带,非独生活习惯,亦独特社交艺术,历久弥新,代代相传。

  赵雄者,华夏传统之笃信者也,商海浮沉多年,为保友朋之谊,于岭南番禺筑一农庄,专用于宴请。其女已及豆蔻之年,然学业不精,赵雄欲引其女见于友朋,冀能为学业带来转机。

  每逢周五,课业终了之时,赵雄皆驱车以待其女于校门之外。此日亦然,早早停车候之。赵雄之女,名曰不琼,师宣布课后,同窗皆匆匆归家,不琼亦不例外。收拾已毕,随众而出,遥见赵雄已不耐烦地踱步,不琼喜呼“老爸”,奔而往之。赵雄转身迎女,微有怨言:“汝今日何故迟归?”接女书包又言,“今日父领汝享美食也。”不琼随父而行,述及学校因学生成绩不佳,特作思想动员,故而稍延。言毕,已至附近地下车库,上车而去。

  一时辰后,夜色渐墨,星点灯火闪烁,黄昏已逝,月露半颜。赵雄之车,终抵番禺万顷沙之海边农庄。

  入农庄后,赵雄携女停车入室,乃见群朋已围坐于大木桌旁,桌上摆满各式食材与调料,静候赵雄打边炉。见赵雄父女至,众人皆起而问候,询其迟来之故。赵雄行至主座空位,安然坐下,又谓不琼:“不琼,汝寻一凳,坐于娟子阿姨之旁。”娟子阿姨,即赵雄欲使其女结交之友人也。

  桌中一中年妇人,急忙起身,挪椅让位,笑曰:“不琼,来,尔坐此,吾往取凳。”赵不琼乖巧摆手,速应之:“毋须也,娟姨安坐,吾自取之。”须臾,不琼搬凳而至,置于娟子所腾之隙,依娟而坐。

  中央火锅,热气腾腾,海鲜之香,扑鼻而来。赵雄望满桌食材,感慨系之,曰:“今日实乃托诸君之福,众皆携珍馐而来。吾之农庄虽小,然一蔬一菜,皆吾亲手所植,望诸君喜爱。”

  李坤指鲍鱼而夸曰:“此鲍鱼,吾于渔村数日寻觅而得,个头饱满,口感鲜嫩,绝非寻常。”赵普亦不甘后,示其大扇贝,自豪曰:“吾之扇贝,新鲜无比,观其色之鲜艳,肉质之饱满,便知非凡品!”

  张钊携大龙虾至,众皆眼前一亮,其笑曰:“此龙虾,吾精挑细选,观其体魄,察其钳力,便知非池中之物。”朱德刚亦示其大带子,神秘曰:“吾之带子,深海所捞,口感鲜美,诸君必尝之。”

  娟子笑曰:“吾带皇帝蟹来,此乃蟹中之王,今夜诸君必享之。”李子奎之海鲈、李志章之石斑鱼、德尔叔叔之鳕鱼亦相继呈现,众皆惊叹于食材之丰富。

  随火锅咕嘟之声,众开始烹煮而食,互夹菜肴,共享美食与欢笑。李坤之鲍鱼,于热汤中微卷,口感鲜嫩,令人陶醉;赵普之扇贝,肉质饱满,轻轻一咬,鲜美汁液溢出;张钊之龙虾,肉质鲜嫩,配火锅汤底,味道浓郁,难以忘怀;朱德刚之带子,咸鲜味十足,令人回味无穷;娟子之皇帝蟹,肉质丰满,每一口皆海洋之味。

  李子奎之海鲈、李志章之石斑鱼、德尔叔叔之鳕鱼,于火锅中烹煮得恰到好处,鱼肉鲜嫩,口感细腻。而赵雄农庄之大明虾与基围虾,更是鲜美可口,配赵雄亲手所植之有机蔬菜,众皆赞其鲜甜无比,美味无穷也。

  众人皆叹曰:“此次打边炉之食材,真乃丰盛至极,每一口皆如仙肴,令人回味无穷。”夜色渐浓,话题亦随之丰富,或言生活之趣事,或述美食之经历,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李坤自得而言:“吾之鲍鱼,今夜之头牌也,诸君须给吾面子,多食几口!”赵普不甘其后:“尔何足道,吾之扇贝,方为今夜之明星!”张钊大笑曰:“尔等休争,吾之龙虾,无懈可击,方为真味!”朱德刚则秘语曰:“尔等皆不懂,吾之带子,今夜之隐藏版主角也!”娟子笑而言曰:“诸君勿闹,吾之皇帝蟹,今夜之压轴大戏矣!”

  众人互颂美德,氛围炽热而怡悦。至亥时有余,乃一边剔齿,一边及于正务。盖赵雄今夜之约,实为共谋一彩妆造型连锁店之投资事宜。然赵雄胸有丘壑,欲使其女与娟子情谊笃厚,此番图谋,亦已如愿以偿。

  是夕,友情与珍馐相融,赵雄与挚友间,于投资项目迅速合意。而赵不琼与娟子,亦结深情厚谊,娟子且已启赵不琼以进学之法,赵雄心窃喜之。

  又闲话须臾,众人乃纷纷向赵雄辞行。赵雄忽忆,众人平日皆冗务缠身,此番相聚实为偶得之想,何来暇时筹备如此珍馐?遂不禁问曰:“诸君实告,此佳肴从何而来?”

  娟子忍俊不禁,大笑曰:“雄哥,吾等刚收汝之聚会通知,坤哥即言无需四处寻觅,告知吾等,有一专做高端海鲜预制菜之连锁店,吾等皆从彼处购得。”朱德刚亦接话曰:“然也然也,吾昔日于抖音曾见此店,乃至美团下单购得。”

  张钊点头曰:“吾识此店之老板,有宅急送至。出发来此,方唤宅急送,至时,佳肴已至矣。”

  “咦,竟有此事?那海鲜预制菜连锁,曰何名?”赵雄讶然问。

  众人相视而笑,指赵不琼而言曰:“名曰琼瑶海鲜预制菜连锁也!”言罢,皆大笑而去,留下赵雄一人,心中暗自思量,觉此事颇为诡异,然亦感欣慰,因女儿与娟子之关系已建,投资之事亦定,真乃一举两得也。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