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39回 解谜人性思乡路,破局还需科技谋

  李一杲直愣愣地望着王禹翔和思思,眼神有些发怔,仿佛被胶水黏在了他们身上。赵不琼和陆静之间那你来我往的手语交流,在他眼里就像空气一样,压根没引起他一丝注意;王禹翔那一瞬间的恍然大悟,他也全然没放在心上,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

  此刻,他的脑袋里就像有一团乱麻,反复缠绕着一个问题:思思家里就算穷得叮当响,可如今人家大学毕业,在大医院有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怎么还对家乡有着这般深入骨髓的思念呢?又为啥说自己回不去了呢?现在交通这么便利,飞机高铁四通八达,这世上还有去不了的地方?这到底是为啥呢?难道仅仅是因为钱的问题?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难道仅仅因为生活环境的改变,就变得遥不可及了?现在的思思,真的和过去判若两人了吗?

  李一杲的脑海中,这些问题像鞭炮一样噼里啪啦炸响。不过很快,他就像个执着的解谜者,在混乱的思绪里找到了线头:想来想去,那些常见的理由似乎都站不住脚。问题的关键在于,随着环境的变化,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出现了巨大的鸿沟。就像思思和她家乡的家人,已经活在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认知世界里。

  李一杲可不是没听说过那些家庭里的狗血事儿,甚至亲眼目睹过有些儿女把父母的家底掏空,也见过父母把女儿当成摇钱树。这么一联想,他觉得思思大概率就是那个被父母、弟弟视为可随意压榨的对象。在这种状况下,她怎么可能毫无负担地回到家乡呢?说不定她连自己住在哪里都不敢让父母知晓,每个月给家里寄点钱,恐怕就是维系他们之间关系的唯一纽带了。

  就在大家还沉浸在思思的故事带来的触动中,心里对创业计划重新燃起炽热的幻想时,李一杲冷不丁地“咦”了一声,眉头紧紧皱在一起,皱得像起伏的小山丘。他满脸好奇地看向思思,问道:“嘿,大师妹是福建人啊,怎么会认识大凉山的思思呢?”这突如其来的一嗓子,就像一颗巨石狠狠砸进平静的湖面,瞬间把大家的沉思搅得支离破碎。

  赵不琼无奈地伸手轻轻揪了揪他的耳朵,假装生气地嗔怪道:“你这榆木疙瘩脑袋,这有啥难理解的?思思肯定是大师姐的扶贫对象。我估摸着啊,思思当初能‘逃离’家乡,这路费十有八九是大师姐悄悄资助的。”

  李一杲微微眯起眼睛,在心里默默计算着,思思大概十二年前上初中,十二年前张金枇确实已经参加工作了,这么一算,还真有这种可能。他颇有感慨地点点头,像是在给自己确认:“那时间上推算,应该是大师妹大学毕业没多久,就开始参与希望工程了,是不是参加了一对一帮扶活动?”

  “咦?大师兄还知道一对一帮扶啊?”陆静见李一杲一副神情恍惚的样子,心里也猜到他一门心思都在琢磨思思的事情,根本没留意自己和赵不琼刚刚关于创业的建议。于是,她干脆把目光转向思思,笑着问道:“思思,要不你讲讲,你和大师姐之间的故事呗?”

  陷入回忆的思思,听到“张金枇”这个名字时,眼眶微微发热。她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指,轻声开口:“是的,我是琵琶姐一对一帮扶的扶贫对象。那时候我还在上初中,家里人觉得读书没用,决定让我辍学务农。我实在不甘心,就写信给琵琶姐求助。她很快就回信了,坚定地支持我继续读书。可是......”她的声音有些哽咽,“家里人不同意,甚至威胁要把我锁在家里。我只能想办法偷偷离开。”

  思思抬起头,目光中带着一丝苦涩:“那天是暑假结束前的一个傍晚,我跟家里人说要去邻村的亲戚家住几天。到了亲戚家后,我借故说要回来看看,其实是在第二天凌晨悄悄出发的。我走了整整两天山路,才终于到达谷哈乡的邮局。那是琵琶姐寄钱给我的地方。”

  说到这里,她的语气变得轻快了一些:“拿到钱后,我坐了一天的班车才到县城,又转乘高铁去广州。虽然一路上很累,但想到能继续读书,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李一杲听得入神,不禁感叹道:“天呐!这也太折腾了吧!现在不是可以直接用微信转账吗?或者支付宝?何必这么辛苦?”

  这句话刚出口,陆静就忍不住笑出了声:“大师兄,你这脑回路也太现代了吧!那时候微信还没普及呢!别说贫困村了,就连很多县城都未必有稳定的信号。至于快递?更是想都别想!我跟你说啊,咱们国家‘村村通电话’的工程才完成没多久了,何况是山寨,那可是村都不算呢!”

  思思也点点头:“那时候我们村连手机信号都没有,我也没办法跟琵琶姐通话。所有的联系都是靠写信,而且我们寨子里连个邮局都没有,寄钱、取钱都要跑到乡里去。琵琶姐特别细心,在信里还详细写了怎么从谷哈乡到广州南站的路线图,不然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走呢。”

  李一杲若有所思地摸了摸下巴,心里回忆起扶贫攻坚的新闻报道,总算明白过来:“原来如此......现在想想新闻里那些脱贫攻坚的报道,全国实现‘村村通电话’‘村村通公路’也就这两年的事儿吧?像大凉山这种偏远地区,十几年前肯定更艰苦了。像思思这样一个人走那么远的路,真的不容易。”

  他有些窘迫地挠挠头,下意识地想去拉赵不琼的手求点安慰,结果赵不琼毫不客气地把他的手拍开了,没好气地说道:“你送小师弟和思思去深圳北站吧,我和小师妹还有些话要聊,你一会儿回来接我。”

  王禹翔和思思原本打算吃完饭就坐高铁回广州,听赵不琼这么一说,王禹翔拿起手机看了眼时间,都已经过了二十一点了,只能无奈地摇摇头:“现在赶高铁怕是来不及喽,不过最后一班动车还有一个多小时才开。大师兄,你不用管我们,我刚瞧见这餐厅旁边就有地铁2号线,换乘一次就能直达深圳北站,还不堵车,比你开车快多了。你们继续聊,我和思思就先撤啦。”

  王禹翔站起身,随手抄起桌上的点餐单。思思见状,也连忙跟着起身。赵不琼眼疾手快,一把从他手中夺过点餐单,笑眯眯地说:“你们赶紧撤吧!今儿这顿饭我请了,别跟我客气!”

  王禹翔也不推辞,爽快地应了声“谢了”,随即与众人一一挥手告别。他转身时,自然而然地牵起了思思的手,两人便像一对形影不离的连体婴儿般走出餐厅。

  夜色渐深,城市的喧嚣如同热情过头的老友,扑面而来。霓虹灯在高楼间闪烁,像是在夜空眨动的眼睛;车流穿梭不息,像织布机上的梭子来回穿梭;人潮涌动,此起彼伏的交谈声、脚步声编织成一幅热闹的画卷。然而,在这繁华的都市中,王禹翔和思思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他们十指相扣,脚步轻快而坚定,身影在路灯下被拉得老长,宛如爱情电影里最经典的浪漫桥段。

  他们的笑声清脆悦耳,谈话声温柔绵长,仿佛一首动听的夜曲,在这座钢筋水泥的城市上空轻轻飘荡。每一句话都像是对未来的一次甜蜜承诺,每一个眼神都像是对彼此的一次深情告白。他们就这样手牵着手,在人行道上缓缓前行,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对方。

  餐厅的玻璃门在他们身后轻轻合上,像是一道无形的帷幕,将他们与室内的欢声笑语隔开。赵不琼倚在门边,目送着这对年轻人渐渐消失在夜色中。她的目光中饱含着温暖和祝福,仿佛透过夜色看到了他们未来幸福的模样。

  目送王禹翔和思思离开后,赵不琼的心情格外畅快。她回到座位上,轻轻抿了一口冰水,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的笑意。随后,她向服务员招了招手,示意清理桌面。接着,她从包里翻出纸和笔,打开手机上的“场景生态商业模式分析法”,一边对照着屏幕上的内容,一边认真地记录下自己的思路。

  搞定后,她把写满密密麻麻笔记的纸递给了陆静,笑眯眯地说:“小师妹,这是我根据老师教的方法整理的项目规划,你看看怎么样?要不要一起探讨探讨?”她的语气中带着几分得意和期待。

  陆静昨天晚上还在跟王禹翔合计如何用“夺宝奇兵”的方式“骗取”赵不琼手中的另一半秘籍,结果一整天都在为拍片忙得脚不沾地,把这茬给忘了。此刻听到赵不琼提起这件事,她这才猛然想起,连忙接过赵不琼递来的纸张。与此同时,她从包里掏出自己准备已久的另一叠“场景生态商业模式分析法”,往赵不琼面前一放,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四师姐,你是不是也藏着一份?能不能让我参考参考?”

  赵不琼接过陆静递来的那叠皱巴巴的纸张,只扫了一眼,就发现上面密密麻麻全是程序员常用的术语和复杂的数学公式。她眉头微微一蹙,随即笑着将这叠纸递给了旁边的李一杲:“大师兄是搞技术的,说不定他能看懂。”

  李一杲接过那叠纸,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他匆匆浏览了几行,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兴奋的笑容。随后,他从口袋里掏出自己的那份“场景生态商业模式分析法”,递给了陆静。陆静接过一看,上面写满了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场景描述,字里行间还透着一股暗黑的哲理意味。她读了几页后,忍不住兴奋地叫了起来:“哇!讲故事的!这才是适合我看的啊!”

  与此同时,李一杲的目光依然停留在陆静递来的那叠皱巴巴的纸上。他的手指在纸张边缘轻轻摩挲,眼神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这份文档里全都是他熟悉的编程术语和系统架构图,每一个细节都让他感到无比亲切。他兴奋地喊道:“哇塞!哈哈哈……竟然有两份!这份才是我的最爱!太棒了!简直不可思议!”

  李一杲可不是真傻,赵不琼和陆静一开始用手语交流,聊起创业项目新思路时,他立马就察觉到了。只是这事儿对他来说,就像嚼过的口香糖,没什么吸引力,所以后面她们说了些什么,他压根儿没往耳朵里去。

  李一杲的创业理念一向简单而执着:必须与自己擅长的软件和硬件科技紧密结合,尤其是人工智能和芯片领域。对他而言,创业不是为了盲目跟风,而是要在技术上实现突破,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他第一次创业选择了“海霸自助餐”的自动计量计价系统——从硬件到软件,这套系统整合了当下科技领域的上百种技术,力求做到精准、高效、智能化。

  就说刚刚被赵雄否掉的海鲜预制菜项目吧,里面融合的软件和硬件科技更是多得很。毕竟,要保证 4度冷链无缝衔接,没点真本事可不行。

  这个项目的核心在于软件和硬件科技的高度融合,尤其是如何实现4度冷链的无缝衔接。李一杲深知,4度保鲜是生鲜领域最好的保鲜模式之一。相比冷冻保鲜,4度保鲜虽然保鲜期稍短,但食材的新鲜度却能达到最佳状态,尤其是海鲜类产品,一旦被冻成冰块,即使立即解冻,味道也会大打折扣。而保持在4度的恒温环境下,海鲜可以在两三天内依然保持着“刚刚宰杀”的新鲜口感。

  然而,4度生鲜冷链的最大难题在于“过库失温”。从出库装车、运输途中、到店入库、再到货架陈列,任何一个环节的温度波动都可能导致食材升温至七八度甚至十几度,这无疑会对海鲜的品质造成毁灭性打击。正是这一痛点,激发了李一杲再次萌生创业的想法。他想要用技术手段彻底解决这一行业难题。

  至于后来在无问僧的指导下提出的“新鲜度指数”,不过是将这一技术成果转化为消费者能够理解的语言罢了。真正关键的,是如何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技术手段,实现冷链运输中温度的精准控制和实时监测,确保食材始终处于最佳保鲜状态。

  在李一杲看来,“创业”二字绝非简单的商机炒作或信息不对称下的捞金行为。那些靠信息差赚快钱的人,在他眼里不过是些投机倒把的商人,与真正的创业者根本沾不上边。真正的创业者,应当是无问僧所说的“手握创业火种的人”,是那个敢于点燃星星之火、照亮前行之路的开拓者,而不是躲在暗处默默捡钱的路人甲乙丙丁。

  “无科技,不创业!”这是李一杲的执念,也是他的人生信条。在他看来,创业必须建立在扎实的技术基础上,必须解决实际问题,必须推动社会进步。只有这样,创业才能真正被称为一种事业,而不仅仅是追逐利益的工具。

  然而,当陆静递给他另一份场景生态商业模式分析法时,他的反应简直可以用“如获至宝”来形容。这份文件中密密麻麻的技术细节和逻辑框架,仿佛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他思维的大门。他的眼神瞬间亮了起来,手指在纸张上飞快地划动,仿佛在演奏一首无声的交响乐。

  “噼里啪啦!”键盘声打破了餐厅的宁静。李一杲抱着笔记本电脑冲进餐厅时,整个人已经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他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和代码不断刷新,仿佛在诉说着他对技术的无限热爱和执着追求。

  赵不琼看着这个跟打了鸡血似的老公,她深知老公的脾气——一旦进入技术的世界,就完全忘了周遭的一切。她叹了口气,无奈地摇了摇头,那眼神仿佛在说:“这家伙,又开始犯魔怔了。”

  好在陆静看了一阵,终于把那几个故事读完,也算是弄明白了场景、触点、生态这些概念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才抬起头来,终于有时间和赵不琼接着探讨项目的事儿了。

  赵不琼和陆静压低声音,交流了一会儿项目思路。突然,赵不琼像是想起了什么,脸色微微一变,忧心忡忡地说道:“小师妹,你说咱们新琢磨出来的这个项目,会不会也搞成重资产了?”

  陆静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师姐,你说的重资产,是教科书里那种定义,还是老师自己独特的说法呀?”

  赵不琼一脸好奇,追问道:“这两种说法,难道还有啥不一样的地方?”

  陆静似乎对无问僧的理论有着异乎寻常的记忆力。她将无问僧关于“轻资产”“重资产”“时效资产”“时机资产”等一系列高深莫测的概念一股脑儿发给了赵不琼和李一杲。赵不琼轻轻推了推正在电脑前忙碌的李一杲,示意他暂时停下手中的工作。李一杲虽有些不舍,但还是乖乖停下了敲击键盘的动作,与赵不琼一起仔细研究起陆静发来的资料。

  两人看了好一会儿,仍觉得有些云里雾里。李一杲忍不住又缠着陆静详细解释了一番,这才算是勉强弄清楚了其中的奥秘。原来无问僧之前提到的“重资产”与他们想象中的完全不同!这个发现着实让他们吃了一惊。

  往日里,无问僧每提出一个新概念,都会耐心地讲解到他们彻底理解为止。可上次讨论海鲜预制菜的时候,“重资产”这个词被提了不知多少遍,却始终没有得到详细的解释。害得他们还以为这词的意思跟教科书上说的差不太多呢!

  然而更让李一杲感到不可思议的是陆静的表现。他惊讶地问道:“小师妹,你怎么能记得这么多?你以前不是过目就忘的吗?”

  不仅是李一杲感到惊讶,赵不琼也早已看傻了眼。往日里那个一遇到问题就犯迷糊、撒娇卖萌说自己“好笨”的小师妹,今天怎么忽然开了窍似的?这简直就像是换了一个人!

  被这样一问,陆静顿时慌了神:“我……我真的不知道啊!今天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脑子里就好像有一把火在烧,别人说什么我都能一下子记起来!哎呀,你们别这样盯着我啊!你们这样看着我,我真的好害怕嘛!”

  她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撒娇的意味,却又透着一丝真实的慌乱。

  尽管两人都觉得陆静今天的表现有些不太寻常,但他们并没有继续追问下去。毕竟,谁还没有点儿奇怪的时候呢?更重要的是,现在讨论项目才是正事。

  一旦明白了新项目与科技的高度关联性,李一杲的态度立刻发生了转变。他重新让赵不琼和陆静把商量好的思路复述了一遍,心中已经有了明确的计划:“按照老师的资产轻重定义来看,咱们这个项目甭管做得多大,都不可能是重资产!反而恰恰是典型的轻资产!特别是那线下门店的部分,跟小师妹之前提到的花店案例简直是一模一样的道理!”

  李一杲见赵不琼和陆静都瞪大眼睛盯着他,便解释道,“你们看,咱们线下门店,不管是直营店,还是加盟店,资产利用率都是很高的,既是网红打卡的景观,也是短片拍摄的场景,也是加盟店环境营造的氛围,一举多得;再说咱们线上那套多触点设计,每一个触点都是多点联动的,简直就是轻资产里‘边际投入成本递减、边际投入效率递增’的活生生的例子。”说完,他一把抓起赵不琼在白纸上涂鸦的商业计划脑图,一项项地给他们剖析。

  “短视频的APP不现在那些平台,而要我们自己开发!”李一杲理所当然的表达了自己最重要的差观点,否定了陆静和赵不琼原来的思路:“只有我们自己做APP,才能够把所有的触点都链接成生态,才能够我们自己做场景,才能够真正的成为轻资产的项目!”

  李一杲接着讲了,自己做APP的情况下,用户怎么使用、到门店怎么玩、怎么线上线下如何买单、如何提供给客户服务,这一套流程下来,赵不琼和陆静越听越激动,原来她们根本没有考虑过自己做线上平台,毕竟他们不懂技术,能够想到的也只能是利用当下的平台而已。

  赵不琼也赞同李一杲的分析,但心里还是有点儿忐忑,征求陆静的观点:“小师妹,你咋看?大师兄认为自己做线上平台,你感觉靠谱不?”

  陆静对自己做平台多少还是有些担心:“按照大师兄的规划,自己做平台,应该就符合轻资产的,但是自己搞平台很难成功,多少人创业栽在这上面了,更何况还要跟线下门店绑一块儿,难度系数可不小。”她顿了顿,又补充说,“不过,还有个关键问题,咱们这项目到底赚谁的钱?这也会影响资产的轻重。要是盯着企业和有钱人,很容易就陷进重资产的泥潭出不来了,资产一旦陷入泥淖中,就会形成负循环。”

  “负循环?”李一杲和赵不琼异口同声地问道,俩人都一脸懵圈,显然这是陆静新跑出来的概念。

  陆静被他们这突如其来的默契逗乐了,笑道,“你们俩真是绝配,心有灵犀一点通啊。我和我老公可没这待遇。”见他们俩还眼巴巴地看着自己,陆静又继续解释道,“没错,负循环。资产轻重这东西,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是动态的。只要是动态的,那就得有个循环,要么是越转越好,要么是越转越差,越转越好就是正循环,越转越差就是负循环。”

  “那你解释一下正循环和负循环这俩概念啊?”李一杲眉头紧锁,一副求知若渴的模样。

  陆静点了点头,笑道:“循环的过程中,收益累进递增,就是正循环;成本累进递增,就是负循环啊,大师兄,你怎么忽然比我还笨呢。”

  李一杲总算是明白过来,陆静说的这些话,显然不是她的理解,是她从无问僧那里听来,通过她转述给自己听的,其实就是用BI化的AI,预演未来的资产演变曲线,避免发生循环累进负增益。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