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301章 海船

  齐子修被贬一事,在江南官场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震动。

  沿着京杭大运河,贾家有可能停留的所有码头,所有府县城镇,几乎进入了一线戒备状态。

  衙门和卫所的官兵,这几天都忙得特别厉害。

  其实,别人不知道境内隐藏的倭人,他们是知道点的。

  以前看在他们身后某些人的面子上,再加上那些倭人也确实没做什么,大家睁着一只眼,闭着一只眼,拿点孝敬银子就算了,但现在嘛……

  为防意外,为防自己再步齐子修后尘,各方从上到下,很干了一些事。

  “老爷!”

  扬州巡盐御史衙门,管家林山冲着下衙的林如海满脸喜色,“算着时间,今个晚上,舅太太大概就会路过扬州。”

  “派人去了吗?”

  “派了派了。”

  为防错过,他已经连派了两天,今天都是第三天了。

  老管家对他们老爷这个岳家,如今是一百个满意。

  尤其去年,太太和姑娘、少爷进京,听说还是这位舅太太感觉不对,才接二连三派人接应。

  “老爷,明儿个就是四月初八,表姑娘一周岁的生日,您看……”

  “抓周的东西全都备上。”

  儿子女儿都不在身边,难得来一个女儿说她看着长大的小姑娘。

  林如海看到女儿在信中那样说的时候,笑得肚子都疼了。

  他的小姑娘自己才多大?

  居然就说,她看着长大。

  林如海和京城常有书信往来,早就发现,一双儿女到了岳家之后,不仅身子好了,性子都活泼了些。

  虽说这大半年的,岳家也出了不少事,但都是往好的地方发展。

  林如海自己在这边经历了一次毒杀之后,对远在京城的妻儿牵挂更重。

  他也怕贾敏跟他似的报喜不报忧,还特别找了人看着。

  “替太太、姑娘和长安也都各备一件礼物。”

  说着,林如海还解了腰间常挂的玉佩,“回头,把这个也放上。”

  他一边往回走,一边吩咐,“一定要往好了备。”

  “诶诶,老奴都记下了。”

  林山朝下面的人一摆手,示意去办的时候,就见街头一匹快马往这边来,“老爷,舅太太他们的船到了。”

  什么?

  林如海惊喜,“快,去码头。”

  此时,扬州知府也收到了贾家船队到了的消息。

  他忍不住就叹了一口气。

  别处,贾家可能过一夜就走,可他这边有林家啊!

  瞅林家在码头守了几天的样,他就怀疑,人家要在扬州停几天。

  这真的不好搞。

  齐子修被贬官了,不服气,结果他老娘那样一闹,被骂得狗血淋头。

  扬州知府霍伯陵感觉沈夫人那尸位素餐的话,若是传到京里,他连泸州那边的小县官都干不长。

  “让下面的人都给老爷我看紧了,谁敢在这时候掉链子,老爷我倒霉一分,他们就得掉上半条命。”

  “老爷放心,大家的皮都紧着呢。”

  师爷安慰,“您没看最近牢里的偷儿都多了几个吗?”

  去年扬州被李家带着倭寇那么一弄,官场就经历了一场大换血。

  这场大换血,涉及到方方面面,连衙役都流放了好几个。

  如今谁不谨慎?

  谁敢不谨慎。

  他们老爷上任这几个月,可是安安稳稳的。

  其实要师爷说,只要上面的太上皇和皇上稳当了,那些王爷们也不作妖,地方上的官员好当的很。

  “贾家那边还有上百精兵保护,那些倭人再不甘心,都只有放手一途。”

  师爷道:“属下倒是觉得,他们没法朝人动手后,最大的可能是朝船或者马车动手。”

  霍伯陵深觉有理,“让人看紧他们的船。”

  反正在他的辖地,绝对不能有事。

  扬州离金陵已经不远。

  接下来是从京杭大运河转长江走,还是直接就是坐车,都有可能。

  霍伯陵的心略有些突突,“来人,备车!”

  “老爷,您是要……”

  “走一趟吧!”

  霍伯陵去年调到扬州,得林如海几次照顾,“不说其他,宁国府贾敬那里,本官该去上柱香。”

  扬州是各方势力都想争夺之地。

  去年扬州出事,听到他要调过来,霍伯陵以为自己小命休矣。

  不说盘踞江南的甄家,就是京里的各个王府,随便跺个脚,他都要病上好几天。

  他战战兢兢的,以为自己哪天会被他们活活撕了,却没想,贾敬被逼到死路后,会选择和前太子一样的死法。

  他的死,结束了二龙在朝的所有纷争,朝堂一下子就安稳了,霍伯陵再不用担心,哪天他被某些人生吞活剥了。

  对于明明退位,却还抓权不放的太上皇,霍伯陵真是一百个看不上。

  老头子只顾自己,都不想想儿孙,想想大昭。

  他倒了,他高兴的在这边,都多给菩萨上了几柱香。

  霍伯陵去了,林如海去了,扬州上下的士绅也早在这几天紧张的氛围里嗅到点什么,当然也紧紧跟上。

  贾敬死后哀荣,还被封了二品官。

  事实上一路行来,贾家固然低调,但和金牧川一样有心的也不是没有,只是哪里都不像扬州这样,惊动所有,连十大盐商都跟着送了礼。

  沈柠有些头疼。

  盐商送礼,哪怕中规中矩呢,贾家的身份在这摆着,只奠金一项,就收了八千多两银子。

  而陆续的还有人来。

  毕竟扬州可不止是十大盐商。

  “扬州知府如何?”

  “听姑父说,是个很稳的官儿。”

  送走所有人后,天已太晚,林如海不好再进后宅,只派身边的嬷嬷过来行了礼,说了几句闲话,就走了。

  但贾珍知道他娘肯定要因为那些银子问问他,道:“他祭拜父亲时,甚为恭敬。”

  到底是恭敬,还是敷衍了事,仔细点,做为儿子的贾珍还是能看出来的。

  “那些奠金,您若是觉得不妥,明儿我们走时,让姑父帮我们送还就是。”

  送还?

  那不是便宜他们了?

  满身都是银子的盐商不会在乎这千儿八百的银子。

  沈柠想了又想,“还什么?今天过来祭拜你父亲的还有金山学院的山长?”

  “是!”

  贾珍想了一下,“那位山长站在人后,好像也送了二十两奠金。”

  “把今日所有收到的银钱,全都捐到金山学院。”

  贾珍略有些呆。

  今天人太多,他都没和那位山长说上话。

  “按我们家学堂的标准,每年给七位品学兼优的学子,给予二十两的奖金,另外,他们学院每年再选出三位家境贫寒,却一心上进的学子各五十两的补助。”

  沈柠道:“珍儿,你别忘了,贾家族学在这边有祭田。”

  林如海总会被调进京的。

  “与其把银子再还给那些盐商,还不如捐出去,办实事。”

  “……是!儿子明白了。”

  贾珍对他娘佩服得五体投地。

  沈柠摆摆手,“明儿你妹妹生日,扬州这个样子,万不可张扬。”

  本来在孝期,女儿的生日一家人,一起吃个长寿面就成了。

  但听林如海的意思,还得抓个周。

  他把什么都备好了,不抓个周……,沈柠瞄了一眼已经睡着的女儿,感觉不抓个周,都对不起她。

  “是!”

  于是,四月初八一大早,林如海就过来陪着吃了一碗长寿面。

  抱一抱小寿星,让她薅了好几根胡子。

  哎呀,他都忘了,小孩子的手快。

  林如海在痛中,想起了当初的一双儿女,那真是又心酸又欣慰。

  长长的桌子上,摆满了各种东西。

  从玩具到首饰、胭脂、笔墨纸砚等,就连他书房的舆图,都被沈柠要了来,让她女儿选。

  沈柠自己可能没法游遍这个世界了,但感觉女儿可以。

  只要大昭强盛,只要她身边的武力足够,虽是女孩子,也未必不能行走天下。

  小姑娘‘咯咯’笑着在桌上爬,先是拿起一块雕成葫芦的田黄小印章,又拿起一只笔,一个甚为漂亮的玉梳,朝她娘叫,“给!”

  “给我?”

  沈柠惊喜,耳边嬷嬷的祝祷声,好像远在天边,她被自个女儿萌坏了,心里眼里,一时只有她了。

  京城,宁国府。

  小寿星虽然不在家,但贾母做为福、、寿俱全的老太太,还是一早就过来,陪着尤氏等吃了一碗长寿面。

  “大奶奶,宫里来人了。”

  丫环笑着进来,“皇后娘娘给我们家小县主赐福呢。”

  于是一行人,又忙到正厅磕头行礼。

  这些天,沈柠虽不在家,但皇后还时不时的让人往这边送点东西。

  虽然大都是御膳房的点心、吃食等物,却也足以让别人知道,宁国府是她罩着的。

  就是秦可卿都被皇后叫进宫两次。

  别人不知她身份,贾母和尤氏是知道的。

  两个人对此都喜闻乐见。

  “大爷也真是的,说好了,今天差不多会有一封家信到家。”

  不能陪小姑子过生日,尤氏也很遗憾。

  送走宫里的人,又让丫环们把皇后赏的首饰等物登记造册,这才抱怨了一句,“二弟妹,等琏二弟回府,你可得帮我问问。”

  “一定!”

  王熙凤怎敢不答应?

  她朝迎春等管宁国府的小姑子们偷偷竖了个大拇指。

  西府那边,她管住了,东府这边,尤氏到现在啥都不知,只能是小姑子们的功劳。

  “就是吧,他这几天也比较忙。”

  王熙凤满脸是笑,“信这东西吧……,走军队这边的路子,也不能保证,说哪天到,就真的能哪天到。”

  “我知道,我也没说,一定要今天看。”

  尤氏笑笑。

  如今她们妯娌三个,只王熙凤还没有孩子。

  虽然西府老太太和邢婶子对凤丫头也都还好,但王家那个样子,这人跟她一样也没个娘家倚靠,尤氏就感觉,她应该早点要个孩子。

  只是这话,她当嫂子的却不好说。

  贾琏近来太忙了。

  “老太太您看看,她好像生怕我怪罪琏二弟似的。”

  “哈哈哈”

  贾母笑,“你怪罪她也是该的,今天玥儿过生日,她哥哥人不到,礼物还该到的。”

  “老太太”

  王熙凤一副震惊样子,“我不是送了一副金璎珞?”

  “你是你的,琏二弟是琏二弟的。”

  尤氏笑着伸手,“快点,再回家补一份去。”

  “没有没有,我们夫妻一体。”

  王熙凤在她的手上打了一下,“好嫂子,玥儿是你妹妹,我也是你妹妹呢,再加上琏二,就是弟弟妹妹,我们两个加一起怎么着也比玥儿重一点吧?”

  “……好像是重点。”尤氏笑着打量她,“不对,重很多。”

  贾家分散两地,笑给贾玥过周岁生日,却不知道,两艘海船,正在往天津的港口来。

  看到上面的挂的旗子,天津卫官兵当场戒严。

  与此同时,两匹快马,一往城里去,一往京城去。

  借着千里镜,两国的代表团都看到了。

  石井一郎放下千里镜的时候,眉头深锁。

  “大人,金田君的行动,大概是成功了。”

  边的侍从道:“大昭对我们,似乎很是戒备。”

  石井一郎并未说话。

  贾家在军中很有些关系。

  宁国府的那位沈氏,也甚有脑子。

  若扶灵回乡的一家人,全都死了……,此行,他们恐怕还要受些气。

  不过,他当时说的清楚,不能全杀,至少得留一个小孩子来被他们营救。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打开大昭的大门。

  尤其贾家在军中的大门。

  哪怕这个大门只为他们开一条缝呢,弄到他们新制的火铳也是值得的。

  “也有可能是失败!”

  旁边的侍从接过千里镜,又多观察了一会,“失败了,大昭对我们也会戒备。”

  石井一郎看了他一眼,略有不喜。

  他对金田昭二等还是有些信心的。

  在偷袭的情况下,贾家的护卫再好,也会死上一些人。

  “你不相信金田君?”

  “这跟我信不信没关系,贾家几遭刺杀,不可能没有防备的。”

  “你……”

  “行了!”

  石井一郎阻止两人的争吵,“是与不是,到岸就知道了。”

  他长吸一口气,“在这里争吵毫无意义。”

  石井一郎揉了揉脸,又整了整衣服,“都严肃点,马上到岸。”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