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94章 乔院士真会玩

  网络上有种说法,西大人是不喜欢拍马屁的。或者说西大文化传承中,就没有拍马屁的生存空间。

  毫无疑问,这属于绝对属于对西方人的刻板印象。事实上六年前这种说法就在网络上完全没有了市场。

  因为六年前,西大终于有了属于自家的太阳!

  如果从此时往回看,就会发现那时让人难以评价的西大,竟然是往后六年最为辉煌最鼎盛的一段时期。

  半点不夸张,毕竟那个时候还能用赢学叙事,但到了现在甚至非必要连win这个字大家都懒得说了。

  这一点甚至能从许多细节看出来。

  比如那个时代在这里办公的老人肯定不需要十点还得加班熬夜看直播。

  就算真要熬夜看,旁边陪同的人员也不敢用如此不客气的语气跟他说话。

  那个时候人们在做汇报时,是要字斟句酌的,首先要肯定贡献才对。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难以理解,不过才短短六年时间,哪怕放到人一生的尺度上都不算漫长,但这个世界却已经癫到了所有人都已经看不懂的地步。

  如果照专家的说法就是,这是生产力跳跃式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实历史上也有过这种时期,比如蒸汽机刚发明的时候。

  诸如此类还有电气时代的来临跟计算机被创造出来。而且如果仔细研究地球的科技跟工业发展史就会发现,随着难度的提升,每次工业革命迭代,带来的改变都是呈指数上升的。

  简单来说,科技越往后发展难度越大,同样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改变也越大,这属于发展规律。

  所以现在这种情况是正常的,没有什么外力介入,就是正常的科技发展迭代。唯一让人遗憾的是,这次率先突破的是华夏。

  甚至华夏率先突破也是正常的。因为根据历史经验,不管是工业革命还是科技革命,往往会率先在工业强国发生。

  所以之前大佬的想法是对的,要让工业重新回到西大这片土地上,只是另一边太坏了。

  他们为了基本盘的金融业,背地里使坏阻挠工业化回流进程,才导致了现在这种尴尬的情况。

  只能说西大的专家也是会说话的。如果只有前半部分可就客观发展规律论述,大佬大概根本懒得理会。

  但加入了后半段,那么一切就都顺理成章了,成了完全是可以写进教科书的内容。

  有些人锐意进取,一心只想要挽救一个腐朽的国度于水火;但有些虫豸却只为了一己之私,不顾绝大多数人利益,只想趴在这个国家上吸血。

  偏偏虫豸的群体如此庞大,华夏趁这个机会抢占了先机。

  不是他们不努力,纯粹就是对面拖后腿!等到盖棺定论的那天,那些人就应该永远被钉在美利坚的耻辱柱上!

  是的,看着视频中那个年轻人,短短几十秒,老人的脑子里转过了诸多念头,最后换成了一句提问:“所以我们该怎么办?”

  刚刚侃侃而谈的官员也紧紧闭上了嘴巴。

  这是个好问题,关键是没人知道现在该怎么办?又或者说没人敢于承担起那个责任。

  “该死的,我需要你们说些什么!如果你们给不出合理化建议,也许我应该考虑换一批人了!”老人不满的说道。

  于是办公室里沉默了很久,直到老人明显不耐烦了,才有人涩着声音说道:“不如先等这次发布会完结之后再讨论吧?也许接下来我们能看出一些华夏的态度。”

  听起来很有道理,老人再次不爽的看向了视频中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

  现场观众厅参与者的热情终于开始渐渐冷却了下来。

  乔喻也终于可以再次对着镜头说话:“我知道大家此时最想看到的是什么。但非常遗憾的是,在这场产品发布会之前,我们没能跟一些金融领域的服务商,达成测试协议。

  所以在今天的产品发布会上我不能现场给大家演示太极电脑是如何去测试金融市场安全性的,毕竟可能造成的后果比较麻烦!

  但不要紧,因为接下来我们会用另外的方式去证明这一点。比如当量子模拟计算机出现之后,我们有哪些不可或缺的工业软件是可以替代的!

  等大家看完之后就会明白,事实上能够测试金融系统的安全性,只是太极系列电脑在我们的发展进程中能够做的一点点非常微不足道的工作。

  或者说之前我所演示的所有工作都只是大众日常对于一台趁手电脑的期待。太极电脑颠覆性的创新,以及对科技发展的贡献,才刚刚开始。

  我之所以把那些简单的功能放在前面跟大家讲述,是因为以上我所说的功能,都是在太极入门级天启系列上,都能完美使用的功能。

  接下来我要说的是,只在太极高端配置上的一些功能。首先我们要淘汰的是这几款软件,VASP、Gaussian、MaterialsStudio等等,对于针对材料科学的计算模拟类软件。

  在跟大家介绍太极计算机高端系列的这款功能时,请允许我再啰嗦两句。看过四年面前那场直播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我成立了一家叫细雨科技的公司。

  当年这个公司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各大材料实验室,以及我们的登月项目提供计算服务的。当年我们还在使用的非常简陋的电子计算产品时,提供的计算就已经超越整个行业。

  但当时的我们其实依然受限于一些技术上的困境,比如在计算材料电子结构时,依然要面临指数级计算复杂度,在设计新材料实验的时候,那些强关联体系,依然让人头疼。

  又比如在材料领域经常需要用到的催化剂设计,非常依赖试错法,经常耗时数月甚至数年,且所有软件都难以模拟真实微观效应。

  但现在当我们拥有了一台太极系列高端计算机,比如现在正在为大家展示的至尊系列,情况就不一样了。

  接下来我将现场为大家比对一下太极计算机相关功能实现跟使用传统类软件,VASP、Gaussian做同样工作的区别。当然接下来的演示专业性比较强……

  所以我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看得懂两者的区别,只能尽量让大家能感受到两者之间的差距。当然我也知道可能许多朋友会对接下来的展示没什么兴趣,但如果想要离场,请尽量保持安静。”

  说实话,当乔喻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电子爱好者来说,其实是颇为失望的。

  毕竟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这种专用性极强的工业软件距离他们的生活稍微有些远了。

  正如乔喻说的那样,越是专业性强的东西,对于绝大数普通人来说,越没有兴趣。

  就好像绝大多数人用了一辈子电脑,也没听说过诸如SynopsysVCS、CadenceGenus、CadenceInnovus、ModelSim等等设计芯片产品必备软件。

  这也是乔喻将这些最重要的功能放在后面展示的原因。毕竟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他怕大家看得打瞌睡。

  现在已经把大家的兴趣都吊起来了,接下来是时候给对面科技界一些小小的华夏震撼了。

  “小太,第一个任务,阅读近两年国内外相关领域国际顶级Q1所有期刊上所有关于制氢新技术的论文。

  并对这些论文相关内容进行验证跟计算,挑选出其中最优制氢技术,并对论文中的内容给出进一步优化的方法。然后把整个过程以论文格式呈现出来。”

  话音落下,这次现场又有许多人开始激动了。

  不一定是做相关研究的,大部分是其实是学生跟教授群体。

  刚刚乔喻说的好像是直接让电脑阅读论文,然后自行进行验证?

  这是否意味着一些不太有价值的论文会直接被太极电脑排序?换言之一些作假的论文可能直接被电脑挑出来?

  虽然乔喻在发布会上让太极电脑读取的都是一区期刊上的论文,跟大部分普通教授跟研究员都没什么关系。

  但等到这种计算机开卖之后,拥有者可是有大把的时间去做各种验证的。到时候如果从一区扩展到二区,甚至三区怎么办?

  乔喻既然演示了这种功能,肯定是有些无聊的人会做这种事情的。移动互联时代早已经让大家见识到了人种的多样性。

  当然,这些是教授或者研究员们关心的情况,对于普通学生来说,更关心的大概是乔喻最后那句话——以论文的形式呈现出来。

  如果一句话就能做到这些的话,那有一台太极高端产品,未来写毕业论文岂不是能方便很多?

  理论上让计算机直接把近几年相关论文读一遍,然后都不需要最优的论文,基本上随便一篇论文做一些优化,只要可行毕业肯定没问题的。

  毕竟能在一区发文章的可大都是领域内的大佬,又或者那些业内比较知名的实验室。

  这岂不是意味着未来起码硕士毕业难度能大大降低?

  要知道硕士论文答辩可不像博士毕业那么困难,起码一般院校不会还要邀请外面的教授来做审核委员会成员。

  而且就算是博士其实也能很好的利用这项技术,比如在做选题跟方向的时候,能够做一个有效的参考。

  只要方向是正确的,起码不会陷入研究了几年做不出结果而无法毕业的窘境。

  然而这还没完,显然不管是自行寻找、阅读论文,还是给论文排序,以及对其中内容做优化,都需要时间。

  此时台上用于展示的显示屏上已经开始了运作。

  主显示器跟扩展出的三个副显示器,同步开始了工作,其中三个副显示器已经开始快速的搜索,也不知道用的什么检索系统,一篇篇论文在快速的出现,然后消失。

  主显示器上则出现了一个文档页面,一篇篇论文的标题以发表时间为序,自动开始在文档内填充。

  后面还跟了作者跟发表的期刊名称。

  不到两分钟的时间,文档上的序号就显示已经列出了总计378篇论文。

  不过这还没完,当数字定格之后,主显示器上的文档突然一分为二,另一边原本的时间排序,变成了综合排序。

  甚至表格里直接开始通过各个维度给论文打起了分。

  创新度、可信度、方法学质量、复现度、数据质量。

  五个维度,每个维度都有一个分数,378论文开始自动根据这个五个维度的综合评分排序。

  此时台下彻底安静了,但直播的弹幕上却热闹起来……

  很反常识的是,此时的热闹程度甚至比刚才乔喻演示那些大众化功能的时候更高。

  理论上来说,现在应该有很多人已经不再关心,走了才对,但实际情况却是直播间的人数竟然再次开始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而且从弹幕上的截图能看出,此时无数网友已经进入看热闹的状态。

  “哦豁,知道我想到了什么吗?这玩意儿开卖了,学术界是不是要开始大清洗了?”

  “笑死!乔神果然是会整活的,你们以为他这是在演示新技术?错!他这是在告诉学术界,以后谁水论文,过了编辑那关都没用,还得过太极那关!想水,得先给太极计算机交保护费!”

  “我相信已经有很多教授后悔最近发表论文了!我预言,未来太极高端计算机正式开卖之时,会迎来一波大的论文下架潮!而且还是作者主动要求下架的!”

  “抽象,太特么抽象了!我本以为这场报告会当乔喻提到金融测试的时候,乔院士是打算把刀挥向金融界的,像四年前那样,给对面一点小小的安全震撼,但谁能想到第一刀先斩同行了!哇哈哈哈……”

  “同行是冤家的完美诠释!这玩意儿要是真准的话,未来学术大佬们发论文要小心了!小心被同行拿来用太极做测评啊!”

  “我靠,意思是哪怕我啥都不懂,只要狠狠心,买一台高端太极电脑,就能点评顶级科学大佬的论文了?我艹?这玩意儿卖多少钱?前面我没心动,现在我砸锅卖铁都想买一台啊……”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