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71章 挤挤就不冷了

第171章挤挤就不冷了  在大众女司机和普拉多一家的眼里,姜宁和冯雪是一对怪异的组合,姐姐是哑巴,不愿跟陌生人接触,至于姜宁嘛,刚开始大家以为是有钱人家的少爷。

  二十多岁,开着只有一线城市才能见到的大奔。

  这个年纪,不靠家里有几个买的起这种车。

  但接触的久了,又觉的不对。

  二代和一代区别很大的。

  而且这对姐弟似乎也不像亲姐弟那么亲密。

  所以才会觉的怪异。

  只是萍水相逢,别人就算好奇也不好打探。

  一头牦牛被货车司机们分完,还剩了不少,屠夫给姜宁又送来了几斤牦牛肉,还有几斤排骨,姜宁就炖了个排骨汤,冯雪起来喝了一碗汤,啃了块排骨。

  吃的胃口大开,又用排骨汤泡了一桶泡面吃了。

  人看着精神了不少。

  天黑之后,困在路上的纷纷钻进车里。

  货车司机常年跑车,准备都比较充分。

  要么抱着手机追剧,要么看网文。

  出来游玩的游客们可就惨了。

  简直度日如年。

  睡觉之前,冯雪比划着,让姜宁去后面睡。

  她去驾驶座将就一晚上。

  驾驶座就那么大点地方,不用想也知道睡不好,姜宁已经将就了两晚,等路修通,睡不好的话开车也不太安全,冯雪就想自己去驾驶座将就一晚。

  让姜宁好好睡一觉。

  姜宁摇头:“你感冒还没好,哪受得了这个罪,你睡你的,我睡前面就行。”

  冯雪还在比划。

  姜宁就道:“不用担心,这点苦对我来说算不了什么。”

  冯雪无奈,只得继续睡后面。

  但问题很快就来了。

  即使没有下雨,晚上的高原气温也依旧在零度左右。

  昨晚车没熄火,怠速转了一晚上。

  平时怠速状态下显示油耗也就2l左右/小时,到了高原上,直接飙到了3l,加上白天启动,原本加满的油下去了超过三分之一,今晚再怠速一晚上。

  明天要是路没修通,油量就得告急了。

  因此把车里烧热后,姜宁就熄火。

  可熄火不到半小时,车里就开始冷了。

  冯雪把头钻进被窝,缩成了一团。

  姜宁那个无奈,只得又把车打着。

  过了一会,车里渐渐热起来。

  冯雪钻出被窝,先拍了下驾驶座靠背。

  等姜宁回头看过来,才往边上靠了靠,拍了下旁边。

  让他过去躺旁边睡。

  姜宁有些犹豫:“两个人太挤了。”

  冯雪又往边上挪了一下。

  整个人面朝外侧躺。

  姜宁犹豫半天,还是从了心。

  把车熄火,爬过去躺在旁边。

  躺平的那一刻,舒服的骨头都在呻吟。

  三天两夜没有躺平睡觉,他就算比牛强壮。

  也会累的。

  冯雪背对着他,扒拉着被子让他盖上。

  右边堆着东西,后面太挤了。

  冯雪侧躺,他平躺。

  身子都没完全躺平,一半还在拉杆箱上空悬着。

  加上衣服穿的太厚,那叫一个挤。

  姜宁抓了起来,把衣服脱掉。

  就穿了条短袖和薄秋裤,然后背对着冯雪侧着躺下。

  总算宽松了些。

  拉过被子盖上,舒展了一下筋骨。

  还是被窝里舒服啊!

  早知道买个房车了,想怎么睡就怎么睡。

  胡思乱想一阵。

  感觉到冯雪在拉扯被子。

  两人背对着对,后边脖子里冷气不停的灌进来。

  冷嗖嗖的。

  姜宁也帮着扯了下,把被子压紧。

  可被子不够大,这条被子是冯雨姑姑用给做的手工被子,没有买的蚕丝被大,两个人盖着本就有点小,中间堆多了,人不有点盖不住。

  姜宁身上就搭了个被角。

  大半个身子露在了外面。

  想着别把冯雪冻着,就拉了条衣服盖身上。

  侧着躺了一阵,半边身子压的有点麻。

  干脆翻身躺平,把冯雪挤的紧紧贴在了车厢上。

  姜宁只好继续翻身,面对着冯雪的背侧躺。

  两个人紧紧挤在一起确实不冷了。

  就是太挤了点。

  三天两夜没有睡个好觉。

  姜宁确实也挺疲惫,不一会就睡着了。

  一觉醒来,天已经亮了。

  舒展了下筋骨,侧着身子爬起来去看冯雪。

  冯雪也被他惊醒了,本来是平躺着的。

  这会翻了个身,继续背对他。

  姜宁喊了一声:“姐?”

  冯雪扭头看了过来,用眼神询问。

  姜宁坐了起来,拉扯了两下被子给她盖好,说:“我起来去转转,你多睡会。”

  冯雪比个手语。

  姜宁就翻去了前面,先把车打着。

  早上太冷,两个人挤着好还一些。

  不觉的冷。

  冯雪一个人睡着可就太冷了。

  得把车里给烧热点。

  然后清理了下东西,穿上衣裤和鞋子。

  下车吸了口清晨的青藏高原寒流,先到路下排了排废水,就看到路下蹲着好几个白的大屁股,那些女士也不怕给人看到,提裤子都提的慢条斯理的。

  清晨的高原上笼罩着一层淡淡的雾气。

  远山朦胧,不知道藏着多少故事。

  姜宁去前面转了转,全都在睡觉。

  这个点太早了,没有人起来活动。

  只有那头被拴在挂车上的牦牛时不时的叫两声。

  姜宁转了一圈,感觉没意思。

  站在路边远眺一阵,忽然就想去远处的雪山上瞧瞧。

  于是四下瞅瞅,走到一辆挂车前。

  遁地而入。

  这里属于死角,前面车上的人看不到。

  后面车上的人也看不到。

  况且车上的人都还在睡觉呢。

  靠两条腿走路太快,地行可就快多了。

  时速能有四十公里,走直线过去。

  不过十几分钟,就站在了一座雪山的顶上。

  没有什么遗世而独立的错觉,只觉的环境恶劣。

  这些雪山终年不化,实在太冷了。

  看着是雪,其实都是结成块的冰。

  从高处往下望,看到的风景又自不同。

  顺着公路,大车小车排成了一条长龙,一直堵到了十几公里外的山后面,这里并不是最高点,能看到的风景也有限,不过大约二十多公里外竟然有炊烟升起。

  显然那里有人居住。

  很可能是牧民。

  姜宁看了一阵风景,觉的无聊了。

  就地行离开了。

  回程时还到地下深处看了看,地下水到是挺丰富的,还有好多矿产资源,姜宁甚至还发现了一座金矿,可惜他对挖金子兴趣不大,那太费劲了。

  还是去mlc的仓库捡现成的轻松省事。

  还看到了一条巨大的裂缝带。

  也不知道是怎么形成的。

  这玩意儿要是塌了,地震级数不会比汶川大地震小。

  姜宁不是地质学家,也看不出来地壳结构稳不稳定。

  不过一直没塌,那应当是稳定的。

  地行一阵,半路遁出地表走回去。

  即使是半程路,也走了一个小时才到路上。

  太阳已经升起,只是被厚厚的云层遮挡住。

  看着就像一个昏黄的大灯炮。

  司机们已经起来了,都在洗脸做饭呢!

  姜宁回到车前,冯雪刚起来。

  正在叠被子收拾东西呢!

  煮了锅牛肉汤,吃了顿早饭。

  前面的普拉多一家又来蹭吃蹭喝。

  大众女司机却没见人影。

  普拉多车主的老婆过去看了一下,才发现女司机起不来了。

  躺在车里发高烧呢!

  估计昨晚冻感冒了。

  普拉多车主老婆把人喊起来,给端了碗牛肉汤,勉强喝了几口,女司机吃了退烧药和感冒药,就躺在车里后座继续睡觉,冯雪觉的女司机可怜,还让姜宁给送了点吃的。

  她感冒了还有姜宁照顾。

  相比之下,女司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要不是发现的及时,一觉睡过去都有可能。

  吃过早饭,姜宁又去转悠了一圈。

  打探消息。

  快十点的时候,陆续过来了一些货车司机。

  都是早起从十公里以外赶过来的,车上准备的吃的不太够,已经没米下锅了,听说有老板买了两头牦牛请大伙吃肉,早起赶过来弄点吃的。

  还有一头牦牛。

  姜宁让他们自己动手审了去分肉。

  等牛宰掉,他取了四五斤肉。

  剩下的让远道而来的司机们分了。

  到了中午,消息传过来。

  路修好了,但今天没法通车。

  明天恢复通行。

  有了确切消息,堵在路上的人都松了口气。

  再等一天不是问题、

  最怕不是不知道等多久。

  下午,大众女司机爬了起来。

  摇摇摆摆的下了路,也不管会不会有人看到了。

  扒下裤子就蹲在路边尿。

  以前这女人可是非常讲究的,上厕所都跑的远远的。

  现在估计是因为感冒的原因,也顾不上讲究了。

  下午吃饭时女司机自己爬了起来,蹭了顿吃喝,回到车上吃了一把乱七八糟的药,就躺在后座继续睡,姜宁还好心提醒了下,让她把车窗开一条缝。

  别时间长了缺氧睡过去。

  等到天黑下来,准备睡觉时。

  冯雪指了指右边的东西,让他搬到前面去。

  不然也太挤了。

  姜宁从善如流,把东西全都搬到前面。

  座椅上放不下,就往中控台上放。把前面堆了个满满当当,人都不过去。

  后面可算是清空了。

  昨晚是真累了,躺下不久后就睡着了。

  今天不怎么累,姜宁就有点睡不着了。

  而且他还发现一个问题,空间宽敞了虽然躺的舒服,但也有坏处,空间小的时候,两人只能紧紧挤在一起,被子还够用,现在空音宽敞了,他也不好挤冯雪。

  稍微离的远些,被子却不够用了。

  不想半个身子露在外面,只能继续挤冯雪。

  冯雪被挤的受不了,爬起来抗议,让他往旁边去下。

  姜宁很是无奈:“被子太小,离的远了我盖不住啊!”

  冯雪就把被子多让给他一些,自己半个身子露外面。

  拿了两件衣服盖上。

  姜宁挑挑被子,给她盖严实,说:“你这快好了别再着凉,我冻一下没关系。”

  冯雪就往后靠了靠,靠在他身上。

  扯了两下被子,让他盖严实。

  姜宁睡不着觉,想了会天上神仙,悟了会人生真谛,实在无聊,就翻了个身,侧着身子支起脑袋,问冯雪:“听冯雨说,你小时候特别调皮,才从床上摔下去,是不是真的?”

  冯雪没有吭声。

  姜宁又问:“说啊,你别不吭气。”

  冯雪就拿手机给他写字:“她在瞎说。”

  这语气带着一点点不满。

  姜宁乐了,就问她:“那你怎么会从床上摔下去?”

  冯雪写字:“睡觉滚下去的。”

  姜宁就来了劲:“冯雨明明说你在床上乱爬掉下去的。”

  冯雪:“她在瞎说。”

  姜宁又问她上学的事情。

  冯雪背对着他,拿手机写字。

  就这么聊了半个多小时。

  又没什么好聊的了。

  姜宁干脆找了本电子书,看网文。

  看了几个小时,感觉有点困。

  就把手机一扔,睡觉了。

  第二天起来又煮了顿牛肉汤,喝完早汤后,就开始收拾车里,普拉多上的一家四口也在收拾,大众女司机也起来了,精神萎靡的收拾东西。

  垃圾装了几个袋子,不能随便扔路边。

  就放车里,等到了镇上再扔。

  姜宁收拾完后,又去了前面打探消息。

  货车司机消息灵通,第一时间传来了最新消息。

  前方正在最后检查新搭的桥,没问题就能恢复通车。

  一直等到快十一点,前面的货车终于动了。

  所有人都长长松了口气。

  一时国道上车辆启动时的马达声不绝于耳。

  姜宁也打着车,脱掉外套扔后面。

  就穿着个短袖开车。

  等了一阵,等前面的车运了之后,才慢慢跟上。

  扫了眼后视镜,大众也跟了上来。

  女司机还不错,生命力挺顽强的。

  还能开车上路。

  排着队墨迹了半个小时,驶过一处山口时。

  对向车道也有车过来了,同样排着一条长长的长龙。

  两边各行其道,没有人超车。

  现在这个情况,超车只会制造又一起交通事故。

  只能排着队慢慢走。

  墨迹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了桥被冲塌的路段。

  冲段的桥还没修复,那不是简单工程。

  旁边新避了一条路,用工程机械临时推出来的,坑坑洼洼凹凸不平,越野车还好,轿车就难受了,没走多远就有一辆轿车趴在了路边,和个人站在车前一脸的愁容。

  地上一滩油渍,看着像是漏油了。

  龟速行驶三四百米,来到了一条河边。

  河宽有十几米,临时架的桥墩子,上面铺了预制板。

  勉强可以通行,但只能过一辆车。

  于是两边交替通行,对面过十辆,这边过十辆。

  现场有人负责指挥交通。

  停下等了约莫半个小时,总算过了桥。

  姜宁长长吐了口气,真特喵不容易啊!

  又走了五六百米的土路,总算回到公路上。

  前面的大车在提速。

  姜宁也踩了脚油门,顺便和冯雪商量:“你感觉咋样,在唐古拉山镇休息太早了,离唐古拉山口也有点远,你要没问题,咱们就到雁石坪镇休息过夜吧!”

  冯雪比着手语,表示没问题。

  已经好的差不多了,除了伤风没其他问题。

  姜宁就道:“那就到雁石砰镇休息吧!”

  跑了一个小时,到了唐古拉山镇。

  已经过了中午,停车吃了一顿迟来的午饭。

  又上了个厕所,把垃圾扔掉。

  然后去参观了下长江源头沱沱河,才重新启程上路。

  前面的普拉多早就跑没影了。

  后面的大众也没跟上来,女司机到了镇上就住下了。

  看样子暂时不打算走了。

  旅途上的过客,虽然一起抱团取暖了几天。

  但其实连名字都不知道。

  路不好走,下午快六点到了雁石坪镇。

  找了一家宾馆住下,姜宁就开始联系几个货车司机。

  借了人家的氧气瓶,总得给人还回去。

  总共借了七瓶氧气,五个司机准备连夜翻唐古拉山,送货是有时效性的,在路上堵了四天耽搁的时间太长,司机们等不起了,这一路到ls都不准备再停车。

  只有一个时间不太紧的,准备在雁石砰镇休息一晚。

  还有一个宝马x5车主,住在唐古拉山镇没过来。

  姜宁订了饭菜,又打电话给司机说好。

  准备连夜翻山的过来停下吃顿饭,然后再上路。

  他买了氧气瓶,到时要给还回来。

  一个打算在小镇过夜的,姜宁给订了宾馆。

  晚上八点,送走最后一辆要连夜翻唐古拉山的挂车。

  姜宁问第一个借氧气瓶给他的中原的挂车司机夫妇:“老哥送完货打算跑哪里?”

  司机说:“哪里有货就往哪跑,这个说不准。”

  姜宁就道:“要是拉上河西的货,到河西给我打电话,我那里有货。”

  司机问道:“什么货,用挂车吗?”

  姜宁点头:“木材,货不少,你来就有。”

  司机应下,到了宾馆各自回房间休息。

  翌日一早。

  姜宁和冯雪起来出发时,挂车早就离开了。

  一路游完,下午六点多到了那曲。

  歇了一晚,第二天上了高速,总算不用再跑烂路了。

  两个小时到了当雄,先去看了看号称天湖的纳木措。

  跑了两个小时烂路,一路也没看到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风景,到了地头,停留了不到半小时,就赶紧上车走人,要不是买了门票,还以为看的是野景呢!

  真的真的一言难尽。

  到当雄吃了顿晚饭,重新上高速前往ls。

  下午四点到了ls,在红山饭店住下。

  收拾了下东西,歇了会,去吃饭。

  吃过饭出去附近转了会,天黑之后回酒店休息。

  第二天起来去参观红山宫殿,去之前上网查了,一大堆注意事项,提前预约门票、只能参观一小时就算了,连着装都有要求,不能穿短裤短袖,总之露肉的最好别穿。

  不能拍照,不能大声喧哗什么的。

  总之一堆注意事项。

  陪着冯雪转了一圈,冯雪有点不喜欢。

  她喜欢路上的风景,不喜欢这些建筑。

  姜宁也不喜欢,转了不到半小时就离开了。

  去几个景点看了看,没什么看头,但没急着走,在周边转了转,休息了三天,让冯雪好好歇了歇,城市太小了,还没老家的地级市大,城建和基本设施也一言难尽。

  于是第四天踏上了归程。

  没走原路,从川藏线出。

  路过林芝时去看了看大峪谷,两人门票五百多。

  远不如自家农场有看头。

  坑到没办法说。

  不过路上的风景是着实不错,青藏线上实在太单调,一路除了高山还是高山,要么寸草不生,要么长点草,再不就是远方的雪山,看多了实在视觉疲劳。

  川藏线上的自然景观就丰富多了。

  山川河流森林草原多种多样。

  到了康定草原,还去骑了一下马。

  一路游山玩水,跑了一个星期到成都。

  十几天前在青藏高原冻感冒。

  到了成都,就仿佛从冬天来到了酷夏。

  简直热到怀疑人生。

  到了酒店住下,冯雪就再不想出门了。

  直接累倒了。

  旅行也是个体力活,就算身体扛的住。

  心灵也会疲惫。

  别说冯雪,姜宁也有些累了。

  身体不累,是心灵。

  开车跑了六千多公里路,而且大多是烂路。

  心是真累。

  不想再开两千公里,打了电话让司机过来开车。

  姜宁和冯雪在成都歇了三天,缓过劲来后,又去看了看成都的几个景点,有些景点去年来的时候去过,有些没去过,老实说,比高原上的景点强太多了。

  门票便宜,景区建设的也好。

  物有所值。

  关键吃的好啊!

  各种美食,除了面食挺糟糕,其他的想吃什么有什么。

  高原上的饭简直没法说。

  这辈子不想再吃了。

  想起小姨家的表姐邓小芸在成都上班,姜宁就打了个电话。

  约了下去一起吃饭。

  冯雪不想出门,姜宁就一个人去。

  路不熟开车太麻烦,叫了个滴滴过去。

  在一条小巷子门口等了半天,邓小芸才匆匆赶来。

  这个表姐是小姨家的大女儿,比他大一岁,和冯雪是同年,26岁了还不找对象,目测体重能有160,见了姜宁很有姐姐的派头,问:“大老板,你跑成都来干嘛?”

  姜宁也不纠正她的称呼,道:“带冯雨姐姐去雪区看了个大夫。”

  邓小芸很惊讶:“去雪区看大夫?”

  姜宁点头:“听说有个藏师看的挺好,就去看了看。”

  邓小芸问:“看的咋样?”

  姜宁摇头:“都是忽悠人的,没卵用。”

  邓小芸这才道:“你这分明就是病急乱投医嘛,我听我妈说,你们不是去美利坚看了说是能治嘛,怎么还跑去找江湖郎中,那些江湖郎中根本不靠谱。”

  姜宁点着头道:“看一下也就死心了,你咋样,还不找对象?”

  邓小芸气闷了一下:“你能不能问点别的?”

  姜宁道:“还问什么,别的也没什么好问的啊!”

  邓小芸不想说这个,一摆头:“走吧,先去吃个饭,吃完饭我有事问你。”

  姜宁就跟着她进了巷子,来到一家小饭馆。

  真的是小饭馆,很小很小的饭馆。

  (本章完)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