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10章 想买啥买啥

第110章想买啥买啥  冯雨觉的姜宁太现实了。

  谈心意的时候,却非要谈钱。

  搞的一身铜臭,让人有点不适应。

  吐槽了他两句,姜宁倒也没反驳。

  他这种被现实教育过的人当然很现实,除了亲情需要无条件付出以外,其他东西在他看来都是能量化的,当然了,现实归现实,陆航的心意他还是领了。

  下午沈立明和张欣请客。

  地方有点偏僻,在城北的一条巷子里。

  姜宁没来过这一片,找了半天才找到。

  小馆子为了搞出点特色,也真是拼了,搞成了农家特色,主打柴火灶,做法是东北铁锅炖,也不知道地道不地道,有炖鸡,也有炖兔子,用的还是他农场的兔子。

  可惜农场兔子断供,现在吃不到。

  只能吃鸡。

  装修的很简单,一看就是为了省钱随便搞了下。

  但挺有特色的,用木头做的假炕。

  盘腿往上一坐,别说还真有些农村的味道。

  一口大铁锅架在炉子上,里面烧的还真是木头,不过排烟和通风做的很好,木头燃烧产生的烟不会跑出来呛到人,看看包厢都满客,就知道生意挺好的。

  北安人虽然穷,但非常爱吃。

  再穷也不能穷了嘴。

  所以县城最多的也是各种大大小小的餐馆。

  只要不是太差,生意都不错。

  夏天没人,生意普遍都不好,人都出去打工了,到了冬天正是赚钱的时候,外出打工的人都背着钱回家消费,这个时候不赚钱,什么时候赚钱?

  锅里炖着鸡块,老板说是仙灵农场的土鸡。

  姜宁都懵逼了,农场哪来的土鸡。

  他这老板都不知道。

  都是普通的鸡,只不过放出去散养了。

  怎么还变成土鸡了?

  老板吹完牛逼,见四人笑容古怪。

  也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说了句慢用,就出去忙活了。

  沈立明道:“农场出产的东西现在是名声在外啊,谁都知道农场的东西好吃,现在连这种小饭馆都开始冒充了,不过用的虽然不是农场的鸡,但这家味道还是不错的。”

  姜宁尝了一块鸡肉,还可以,不如冯雪做的大盘鸡好,但比其他餐馆的鸡做的确实有特色,有一种独特的烟火味,也不知道是不是用了柴火的原因。

  冯雨尝了一下,也说好。

  姜宁边吃边问:“孩子怎么没带?”

  沈立明说:“爷爷奶奶来了,带着去他姑姑家了。”

  张欣从带来的纸袋里取出酒,准备开酒瓶。

  姜宁一看就头疼了:“吃个便饭,就别喝酒了吧?”

  沈立明接过酒瓶道:“咱俩随便喝点,多少随意。”

  姜宁只能点头,作为九零后,他是真的不喜欢白酒这东西。

  喝了头疼,还难受。

  即使他有五行之源,能御水,但喝在肚子里,渗进血液里的酒精他也没奈何啊,即使身体素质再好,酒量也不差,但该头疼一样还是会头疼,该受受一样难受。

  纸袋看着毫不起眼,是那种牛皮纸袋。

  看着像是上世纪的东西。

  酒瓶子也很土,是那种土黄色的陶瓷小罐子。

  一看就知道很有年头了。

  姜宁就问:“这玩意哪来的,时间不短了吧?”

  沈立明说:“一个老板送的,说是从老酒厂弄的存货,就两瓶,我也没喝过,正好今天尝尝,看看那厮是不是在糊弄我。”

  姜宁点头,也没问哪个老板送的。

  张欣和冯雨不喝酒,就倒了两杯。

  两人碰了一个,尝了一小杯。

  酒挺不错,有一股浓浓的麦烧味,也不像现在的白酒那么辣,喝在嘴里像刀子一样刮的嗓子疼,反而清清凉凉的,实话讲,比茅台好喝多了。

  喝着老酒,吃着肉。

  冯雨和张欣小声聊着学校的事情。

  姜宁和沈立明则聊着男人的事情。

  沈立明履新三个月,却看不出来意气风发。

  姜宁就问:“怎么看你还不如以前舒服了。”

  沈立明就叹气:“二把手不好干啊,想做点事太难了。”

  姜宁就道:“混工资就完了,沙坝那种穷地方你还能干什么!”

  沈立明顺着话头道:“是啊,你也知道沙坝穷,给我搞个项目呗!”

  姜宁没有拒绝,道:“我只会往土地里种东西,做不来生意,搞再多的项目,土地里长再多东西,卖不出去也白搭,就像农场的树,明年都不一定能全部消化完。”

  “这确实是个问题!”

  沈立明给他倒上酒,两人又碰了个,说:“我听园区那边说,县里谈了几个项目,年后就要落地,市里也有几个项目在谈,如果都能落地,应该能消化完。”

  姜宁道:“希望吧,能快点消化完最好了,明年我还能再种一批。”

  吃吃喝喝聊了一阵。

  张欣也倒了一杯酒,跟姜宁喝了杯:“大老板,谢谢你了啊!”

  姜宁捂着杯子,问:“你也喝了酒,一会谁开车呢?”

  沈立明道:“司机在外面呢。”

  姜宁这才跟张欣喝了杯,说:“我们家冯雨以后就靠张姐关照了。”

  于是气氛更加好了。

  冯雨一看张欣也喝酒了,就她一个没喝。

  多少有点不好意思,就准备倒杯酒意思一下。张欣没让她喝,让她端着茶意思了一下。

  酒足饭饱,出门下了楼。

  各回各家。

  沈立明有司机,姜宁却没有叫司机的习惯。

  喝了酒不开车,就让冯雨开。

  天早黑了,晚上光线不太好。

  冯雨开的小心翼翼,二十分钟才开到小区。

  刚进小区,一辆路虎就跟了进来。

  在后面按喇叭。

  姜宁就让冯雨靠边停下。

  路虎并了上来,副驾驶车窗降下,姜伟探着瞅了下,看到是冯雨开,离的太远,说话不太方便,就说了一声:“等等,我把车停下再说。”

  路虎开到前面,随便找了个位置停下。

  冯雨把车开了过去,停在了旁边。

  两人都没下车。

  姜宁降下车窗,和姜伟说话。

  姜伟鼻子抽抽,问:“喝酒去了?”

  姜宁嗯了一声。

  姜伟就道:“我打算元旦去棒子那边转转,你去不?”

  姜宁懒懒地道:“棒子那里有什么好转的,没兴趣。”

  姜伟极力怂恿:“听说那边挺不错的,有……”

  本来想说有美女的,可冯雨就在旁边,就及时刹住,给改成了:“有好多好玩的,而且蔬菜贼贵,我准备去考察下,看看有没有机会,三叔也种菜,咱俩一起去吧!”

  姜宁怀疑地看着他:“你有这么上进?”

  姜伟不爽地道:“咋说话的,我可是你哥!”

  姜宁兴致缺缺地挥挥手:“不去,还有没有别的事?”

  姜伟有点可惜,还准备拉个大款去买单呢,看样子没有机会了,问:“澳洲好不,什么时候再去澳洲,我也跟着过去开开眼界呗!”

  姜宁打个哈欠:“这个有空吃饭的时候再聊行不行,这也不是说话的地方啊!”

  姜伟就道:“那就找个地方坐会,我给姜泽打电话。”

  姜宁摆手:“算了算了,今天有点累,改天再约吧!”

  姜伟无奈,只能改天再说了。

  把车开到八号楼下,停好车上楼。

  冯雪没有搬砖,在给冯雨做嫁衣。

  这些东西本来是父母准备的,可父母已逝,只能姐姐给做。虽说没有也不要紧,但总会觉的不完美,冯雪就买了布料,自己学着做。

  大红色的嫁衣,看着就喜庆。

  上面一针一线,都是心血和汗水。

  姜宁喝了酒有点儿犯困,就横躺在沙发上,跟姐妹俩说话。

  快十点的时候,冯雪打了个哈欠。

  看看时间,也该睡觉了。

  才去对门301。

  翌日,本年度最后一天。

  农场接待了一波前来参观考察的。

  陆老板亲自陪着来,人不少,车只有一辆。

  姜宁也坐过县里那辆考斯特几次,以前没念想,现在觉的农场也需要一辆这种商务型的接待车,不管是用于接待,还是一家人组团出游,都挺好用。

  于是就和老杨商量:“咱们也买一辆考斯特如何?”

  老杨却道:“那车咱用不上,我觉的没多大必要。”

  姜宁:“……”

  老头又道:“不过农场有钱,你要想买那就买吧!”

  这才像话。

  姜宁就安排人询价,买备买一辆。

  反正农场有钱,想买啥买啥。

  去大爸大棚看了看,一堆人在忙,不过没有农场工人,现在农场的活也多,姜有信也不会为了自己的这点菜,耽误农场的事情,只有农场活不多的时候才抓人来干活。

  现在干活的全是外面找的临时工。

  农忙的时候一天两三天。

  这个时间点没活干,工价也不高。

  问了一下,一天130块,钓鱼台上随便喊。

  姜宁其实不喜欢这些临时工,别的地方不知道,北安人但凡想踏踏实实挣钱的,都会找个长期稳定的活,就算工资低一些,但干的长久,打零工虽然听起来工资挺高。

  赶上农忙,一天能挣三百多。

  可那些活能干几天?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到头来其实挣不到多少钱。

  而且钓鱼台上的那些人毛病不少,干活挑肥捡瘦的,这些都还小毛病,更多的则是惯会偷奸耍滑甚至偷鸡摸狗的,之前看到网上有人说,穷不是没有道理的。

  还不是太理解。

  用了几次这些人后,才深有体会。

  在姜爸的大棚转了一圈,又去旁边舅舅的大棚看了一下。

  到了下午,才去了新城酒店。

  准备参加农场年会。

  (本章完)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