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宗书虽然是文官,但武力值不下于诸葛神侯。
顾惜朝与戚少商联手才能对付他。
最终,傅宗书被顾惜朝的神哭小斧削掉了脑袋。
傅宗书的家人被流放,这多亏了铁手的求情。
顾惜朝更是赦免了傅晚晴,将她赐婚给铁手。
戚少商被顾惜朝封为将军,连云寨的一群人也有了正规编制。
一众人回到连云寨,成为了大宋的正规军,合法对抗辽军。
有了朝廷的补给,连云寨壮大,由最开始只能抵抗辽军进攻变成了可以反攻。
最终,辽国被大宋给灭了。
燕云十六州回归了。
金国想趁机拣便宜,但顾惜朝得到了东方不败的提醒,对金国十分防备,早就做了安排。
金国大军被戚少商和赫连春水带领的军队打得节节败退,丢盔弃甲。
方应看与金国勾结的罪证被追命和冷血找了出来,方应看被关进大牢。
他的义父想要将人从劳中救出来。
这位武功高强的“大侠”表示:方应看这次做错了,但毕竟年轻,犯点儿错误正常,改了就好。他现在就将人带回去好好管教。
顾惜朝:呵呵。
顾惜朝请出自家师傅,好好教训了那位“大侠”一顿。
教主对于这种所谓的“大侠”十分看不惯,让他想起五岳剑派的那群所谓的“正义人士”。
教主下手不留情,虽然留了“大侠”一条命,却废了“大侠”的武功。
没有了武功,“大侠”还能高高在上,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
这人只能灰溜溜地离开了京城。
这还是顾惜朝放他一马。
否则治他一个擅闯皇宫的罪名,他连小命都保不住。
这位“大侠”在江湖中十分有名,武功也是巅峰那一批的存在。
他的被废震慑住了江湖中许多仗着身份与武功不将朝廷放在眼里的人。
有些人明明跟赵家皇室没有被任何关系,非要自称“王爷”。
但现在,“王爷”这个称呼是不敢再用了,就怕皇帝哪一天找上门,将他们全家都灭了。
却不知道人家顾惜朝忙着治理天下忙着提升民生,根本没有心思去管他们这些江湖中人。
在顾惜朝看来,这些人跟那个“大侠”一样,不过是跳梁小丑。
若这些人识相还好,若是不识相,他就请自家师傅去找那些人“聊天”。
教主给顾惜朝的资料很多,所幸顾惜朝十分聪明,不但全部看完了这些资料,还全都吸收理解了。
顾惜朝的脑海中对大宋的未来有了清晰的计划。
他一步一步地实行这些计划。
有些计划在别人看起来十分荒谬,好些朝堂官员反对,但顾惜朝十分强势地非要实行。
庆幸无情这位首辅以及诸葛神侯这位太师都是站在顾惜朝这边的,全力支持顾惜朝的任何措施。
无情比其他人看得远,能够看出那些措施实施后的一部分好处。
只是受时代限制,全部好处是看不出来的。
再加上戚少商这个知己将军也全心支持顾惜朝。
即便其他人反对,他发布下去的政令也得到了很好的实施。
事实证明,顾惜朝发布的这些政令全都是正确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政令带来的好处一一展现。
众人方明白了顾惜朝这位皇帝是多么有先见之明。
自此后,朝堂上再没有反对的声音。
顾惜朝做皇帝三十年,将大宋推上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金国没有几年就被大宋给灭了,蒙古根本就没有机会崛起。
顾惜朝让戚少商按照成吉思汗西进的路线,打到了欧洲,占领了许多的土地。
他派出的船队又发现了美洲和大洋洲。
开疆拓土方向,顾惜朝的功绩可谓古今第一人了。
大宋百姓本就富裕,现如今的生活更好了。
高产粮种让百姓基本不再会有饿死的事情发生。
只是,生活太好了,一些不安分的人开始闹幺蛾子了。
嗯,说的就是江湖中的那群人。
主要是东方教主很久都没有出现了,江湖中的人忘记了他的可怕。
但就是没有东方教主,顾惜朝和白云飞这些人也不是吃素的。
顾惜朝将江湖交给白愁飞整顿。
白愁飞这个心黑手辣的,将整个江湖犁了一遍又一遍。
最终,整个江湖都落入白愁飞的手中。
白愁飞的野心不小,他不是没有对那个位置起过心思。
但顾惜朝的心计与他不分伯仲,武功比他更高。
白愁飞识时务,知晓自己不是顾惜朝的对手,因此也就歇了那份心思。
而且,他对于顾惜朝的施政纲领是佩服的。
顾惜朝发布的那些政令,他可无法想出来。
因此,白愁飞选择做一个忠心的臣子。
当然,如果皇位上的人换了,他说不得就会反了。
顾惜朝将皇位让出去后,带着几个知己好友一起在山中的行宫隐居,一起研究武功。
顾惜朝亲眼见到师傅师叔破碎虚空而去,从而知晓了武道的尽头是可以破碎虚空,前往其他世界的。
顾惜朝也想去其他世界,见识更多的风景。
他的朋友们跟他一样的心思。
这些人都是天资出众的人,又一起集思广益,收获自然是大大的。
最终,他们也都破碎虚空了。
东方不败和柳柊已经来到了新世界。
第这个世界是大唐年间,此时是唐玄宗做皇帝。
东方不败帮助过两个皇帝,得到了两个世界的功德馈赠。
他感受到了功德的好处,便想着在新世界也继续获得功德。
但是,在进入皇宫看到了如今的唐玄宗后,东方不败便歇了心思。
如今这个唐玄宗跟宋徽宗一个德性,都是昏庸的老色鬼。
东方不败皱眉:“唐玄宗不是明君吗?”
柳柊:“啊?如果他早死二十年,确实可以说是明君。但这不是老糊涂了吗?”
东方不败:“确实。连儿媳妇都抢,哪里还算明君?”
柳柊:“唐高宗还娶了自己的小妈呢,不还是被称颂的明君?皇帝不管私德如何,最主要的是对百姓好,对国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