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笙猛地将张柏芷扑倒在水泥柱后,
子弹打在他们刚才站立的地方,水泥地被“炸”出一个个小坑。
这些坑是道具组提前用冲击钻钻好的,铺上伪装材料,拍摄时远程控制炸开,真实感拉满。
杜笙拉着张柏芷蜷缩在角落,感受着场地炸裂的震动。
他知道不能坐以待毙,余光瞥见旁边有个消防栓,突然有了主意。
“我数到三,你就往左边的通风口跑!”
杜笙摸出最后一颗道具手雷,拔掉保险栓:
“一!二!三!”
他猛地将手雷扔向火神炮,同时推着张芷向通风口冲去。
手雷在火神炮旁爆炸,虽然没伤到渡边太郎,却让他的射击停顿了一秒。
就是这一秒,杜笙转身扑向渡边太郎,一脚踢向火神炮管,右手的匕首刺向他的小腹。
渡边太郎惨叫一声,却死死扣着扳机,火神炮的枪口偏离方向,子弹打在仓库的顶棚上,水泥块纷纷落下。
杜笙咬牙发力,将他按在钢架上,眼神里的怒火几乎要溢出屏幕。
“卡!完美!”
林超贤终于露出笑容,走到片场中央,拍了拍杜笙的肩膀:
“最后那个眼神绝了,就是我要的感觉!”
杜笙松了口气,后背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浸透,他看向有点惊魂未定的张柏芷,对方笑着说:
“刚才几百斤的钢架倒塌时,我真以为要砸到你,太真实了!”
片场工作人员开始收拾道具,灯光师关掉聚光灯,周围光线渐渐暗下来。
杜笙闲谈几句,坐在钢渣地上,喝了口温水,回想着刚才的拍摄。
等后期加上特效和配乐,这场“巢穴对决”,多半会成为《特工3》里最让观众热血沸腾的片段。
这天,《大宗师》在国内全面下画,最终票房定格在3.62亿。
虽然不及《飓风营救》,但在竞争激烈的暑假档,还有5部好莱坞大片夹击的情况下,这数据算是相当不错了。
另外,北美欧洲加起来也有8217万美元。
算下来,全球票房肯定是超过10亿的。
这天,《大宗师》也在霓虹下画,票房收账19.8亿霓虹币。
东映社为了答谢粉丝们的热爱,特邀在这边拍戏的杜笙到场,开几场粉丝酬谢会。
想要稳固粉丝,这种活动偶尔参加几次是很有必要的。
毕竟他三两个月才过来一次,要是一直神隐不亮相,哪怕多高的人气都得掉没。
说起《大宗师》这部片子,明面上是华夏功夫片,骨子里却是一部“暗藏火药”的抗曰题材。
片子里把当年罗刹国、霓虹国这些列强干的那些缺德事儿,一条条扒出来。
哪件拎出来不是血泪账?
拍的时候,杜笙压根没指望在霓虹能大卖,甚至做好了“掉粉”的准备。
毕竟题材敏感,粉丝闹情绪也正常。
谁能想到,他之前都没怎么去霓虹宣传,这会儿只是答谢会,现场还是人山人海!
连东京的主干道都堵得一塌糊涂,交通瘫痪。
杜笙在霓虹的人气,简直离谱。
走到哪儿都是尖叫和欢呼,阵仗比顶流偶像还夸张。
更离谱的是,连黒幇都来捧场。
霓虹的黒幇是合法社団,这帮人最崇拜的就是能打的狠人。
杜笙那身手,在他们眼里就是“神”。
杜氏八极拳实战性又强,网上那些“杜氏八极”教学视频,早被不少黒幇成员当教材练。
这下好了,黒幇直接成了杜笙的“铁粉团”,场场活动都来站台,场面一度像黒道大会。
其实杜笙在霓虹的粉丝,那叫一个五花八门。
有追K1赛事的拳迷,觉得他打拳够狠。
有听歌的歌迷,手机里全是他的专辑。
有追剧的影迷,从《杀破狼》到《飓风营救》一部不落。
有痴迷功夫的武痴,把他当武学宗师。
还有纯看脸的“颜值粉”、看身材的“禸体粉”,追得不要命。
最离谱的,还有一群“苼殖崇拜粉”。
杜笙那方面的能力,全球闻名。
而霓虹这地方,对“苼殖力”的崇拜特别浓,每年各地还有专门的祭祀活动。
这么一结合,不少信这个的当地人,直接把杜笙当“神明”供着,这个群体还不小。
各路粉丝一锅炖,直接把杜笙在霓虹的人气推到“独一档”。
结果《大宗师》的票房,就这么超预期!
虽然比不上《飓风营救》那种商业大片(题材限制,上限摆着),但能卖成这样,已经算爆冷门。
更让人意外的是,口碑还贼好。
在霓虹最大的影视评分网站Filmarks上,《大宗师》居然拿了4.47分(满分5分)。
这分数,妥妥的高档水准。
杜笙闲着刷了刷评论,差点笑出声,画风清奇得很:
“杜君太猛了!这战斗力简直是‘帝国凶煞神’!
打赢我们霓虹人,很河狸!”
“霓虹人谁能打得过他,被虐不是天经地义吗?”
“杜君的打戏太完美!动作比程龙还强,《新宿事件》都得靠边站!”
“杜君身材绝了!好想和他过一夜啊!”
“电影看完,我家墙上的海报必须换成杜君!”
“原来我们国家当年真搞过细箘实验……必须说声对不起。”
“错不在我们这代,但先人犯的错,得认!”
“对!我要多刷几遍,带家人一起看,也算赎罪。”
当然,也有杠精:
“全是瞎编!这片子就是黑我们大霓虹帝国!必须抵制!”
“脑残粉醒醒!别忘了你自己也是小黑子!”
“华夏功夫都是花架子!空手道才是王道!
细箘实验根本不存在,别被杜笙骗了!”
杜笙看完这些,心里也明白了。
霓虹人这心态,复杂得很。
但你要是够强,哪怕踩他们脸上,他们也能对你点头哈腰。
难怪这地方能搞出“NTR”这种文化。
除了电影本身,霓虹网友对刘施诗和她接下来的剧也讨论得火热:
“说实话,《大宗师》就一个缺点。
两位女主戏份太少了!”
“唐嫣那身侠女装太飒了!我女神啊,根本看不够!”
“还好有彩蛋,看着像《大宗师2》预告,她们肯定还会出场,必须二刷!”
刘施诗和唐鄢因为档期太赶,只在霓虹露了两场《大宗师》的见面会,第二天就火速飞走了。
杜笙倒是还能多待两天,把霓虹五大城市跑了个遍,
做宣传、上节目,偶尔还能抽空跟由川樱子、深田恭子、北川景子她们吃顿饭、聊聊天,轻松一下。
宣传一收尾,他立马赶回剧组,接着拍《特工3》。
又花了一周,把霓虹这边剩下的街头戏、特写镜头全搞定,剧组这才打包撤回横店。
可刚落地,手机就响了。
领导来电,说让见面聊聊。
10月22号上午,杜笙带着叶瀞芷,一起去了领导办公室。
领导亲自泡茶,笑呵呵地说:
“先恭喜两位,《大宗师》全球卖得这么火,又给咱们华夏电影争了脸。
以后啊,还得靠阿笙你多撑着点场面。”
顿了顿,话锋一转:
“不过有件事,得提个醒。
以后像‘档期撞车’这种,你们最好提前沟通一下。
就算有竞争,也得是良性竞争,别把同行逼得太狠。”
杜笙心里透亮。
这两年只要他电影一上,同期的国产片基本都得凉。
华谊好几次被撞得七荤八素,香江那几位大导演也私下抱怨不断。
连带着倌方都被喷“偏心”,还专门发声明解释过。
杜笙端起茶喝了一口,点头道:
“这点是我们有欠周善,下次一定提前协调。”
领导也就是点到为止,没真想责怪他。
很快话头一转:
“今天找你们来,主要是上面开了会,有几件事要通个气。”
“明年大方向,还是稳定、团结、发展。
香江那边有些矛盾,就别再深挖了。
吴羽森的《赤壁2》后面会上映,但会尽量避开内斗,院线这边也会给些排片补偿……”
杜笙一听就明白了。
他现在不只是明星,还是企业家,一举一动都带着“标杆”意味。
之前他跟港圈的暗里竞争,本来是娱乐圈正常现象,
可架不住他太火,舆论一放大,就有人觉得是“倌方在背后支持他打压”。
这跟“团结一切力量搞发展”的大战略,明显对不上。
倌方想的是“潜移默化”,慢慢让内地占上风,不是这么硬刚。
杜笙赶紧解释:
“其实我们一直都有交流,就是娱乐圈太能炒,一点动静就被放大了。
良性搭台肯定是应该的。
我们公司现在签了叶炜信和鞠珏亮等香江导演,拍《宝贝计划》也跟香江合作过,
《杀破狼》《导火线》寰亚也投了资,合作都挺愉快的。”
领导听了,满意点头,又给他续了茶:
“现在星际传媒不只是两岸三地的领头羊,在全亚洲都是知名的,放到全球也能排得上档次。
你们但凡风吹草动,影响太大了,甚至能影响国际舆论。”
“所以啊,有些事得多沟通,没必要为了一点小事稚气。
我们双方合作过《特工》系列,也算熟,但又没利益牵扯,所以上面才让我来跟你对接。”
喝了口茶,领导语气更缓了:
“你的付出,我们都心知肚明。
暑假那部《大宗师》,虽然是加工创作,但很多情节是基于事实的,把罗刹国、霓虹当年的恶行都摆出来了。
这影响不小。
欧美、中亚不少人,都是看了这片才知道霓虹在咱们这儿搞大屠和细箘实验。
昨天联盒国开会,还有国家代表看完电影,专门提这事,说霓虹的认错态度,比徳囯差远了。”
“这就是文化输出的力量,是你立的功,国家都得谢谢你。”
杜笙没接话,只是微笑喝茶。
他太懂这种谈话套路了。
先把你捧上天,后面肯定跟着“但是”。
果然,领导话锋一转:
“你爱国,这我们清楚。
《大宗师》里对叶问的那些隐喻,我们也理解。
但有时候,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考虑的层面也不同。”
“拿飞将军来说,他战绩其实一般,要不是出身名门,汉武帝早收拾他了。
可为啥他的事迹能成典故,飞将军的名声传这么久?
因为文人需要一个‘怀才不遇’的符号,来抒发自己的情绪。
至于李广到底多利害,没人真去较真。”
领导顿了顿,继续说:
“要是没你这部《大宗师》,我们本来是打算支持甄梓丹他们拍叶问系列的。
关于咏春拳的后续安排,也有计划。
羊城和佛城想申遗,我们会驳回。
最后会让其他地区来申,主要是为了平衡各地拳种归属的牵扯。”
杜笙一听就懂了。
这是在平衡各方利益。
《大宗师》里的叶问形象不好,香江那边要拍这个题材心里七上八落。
但王佳卫那部片早就立项,不可能半途而废。
杜笙没急着表态,转头看了眼叶瀞芷,她轻轻点头。
这种事,跟着倌方走最稳妥。
杜笙放下茶杯,语气诚恳:
“我明白领导的意思,也理解上面的考量。
以后不管是拍戏还是搞项目,我们都会多沟通,配合大局,绝不添乱。”
领导笑了:
“我就知道你是个明白人。
咱们都是为了把华夏文化做好,把行业搞上去。
以后有想法、有困难,随时来找我聊。”
领导跟杜笙这顿聊,态度那是真敞亮,有啥说啥,不绕弯子。
其实也正常,站的位置不一样,看问题自然不一样。
领导得操心大局,讲究的是稳定、团结、往前走。
至于谁家电影票房高点低点、谁被撞了,反倒不是重点。
杜笙心里跟明镜似的,他不觉得领导想得不对,也不觉得自己有错。
他的念头就俩:一是拍真事,二是自己有本事把《大宗师》拍好,把叶问题材的是是非非补上。
至于对港圈的那点冲击?
他压根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有些港圏人早就飘了,一味忍让只会让他们更傲然自得。
不如直接掀桌子,打破那层“高人一等”的幻觉,把资源腾出来,好好培养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