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当天,
洛杉矶政务署门口早就被笙fans们围得水泄不通。
粉丝们穿着红衣服、举着灯牌,把整个大厅变成红色海洋,场面比电影首映还热闹。
不少媒体记者到场时发现自己的坐位都被挤占了。
他们只能站在后排或者干脆靠墙站着。
现场气氛火热到爆,仿佛不是来听新闻,而是来看演唱会。
这场发布会由索尼电视台和政务署联合策划,全美同步直播;
合众国际社LME平台也拿下了网络直播权,提前架好摄像机,生怕错过任何一个镜头。
发布会一开始,热度就冲上热搜第一。
首先登场的是洛城警署副署长莱恩特。
他先是客套了一番,然后话锋一转,把重点全都放在杜笙身上。
他激情澎湃地说道:
“杜笙虽然是一位国际巨星,但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洛杉矶人——什么是真正的强者精神!
无论你面对多大的困难,只要你挺直脊梁,勇敢面对,努力拼搏,最后你就能赢!”
只有把场面搞大,袭击事件闹得人尽皆知,他们这些人才能捞到足够的政治资本和好处。
所以今天莱恩特这番话,完全是发自肺腑。
现场掌声雷动,热烈程度远超他晋职上台演讲现场数倍不止。
不得不说,这位亚洲人的北美知名度彻底打开了。
哪怕是与昔日巅峰期的程龙相比,也不逞多让。
等掌声稍微平息,莱恩特继续说道:
“杜笙这次挽救成百上千人,对洛杉矶的意义非凡。
他的勇气、他的坚持、他在文化与艺术领域的成就,都是这座城市宝贵的财富。
为了表彰他对洛杉矶的杰出贡献,我们决定授予他‘洛杉矶荣誉市民’称号!”
话音刚落,全场再次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掌声。
粉丝们激动得几乎跳起来:
“他是我们的!他是我们的!”
因为这一刻起,意味着偶像算是半个自己人了。
莱恩特笑着宣布:
“下面有请杜笙!”
随着这句话响起,聚光灯打在后台,
杜笙从幕后走上舞台,一边走一边向观众席挥手致意。
掌声如惊雷炸响,震得整个政务署都在颤动。
坐在前排的合众国际社记者正低头记笔记,突然感觉额头一凉。
她抬头一看,天花板因为掌声震动,居然簌簌往下掉尘埃。
杜笙一上台,莱恩特立刻热情地迎上去:
“你是当之无愧的英雄,值得我们铭记!”
这位政坛老将也是演技派高手,拥抱、握手、感动流畅自然。
杜笙也很配合,脸上挂着标志性的微笑,频频向观众挥手示意。
随后,莱恩特郑重其事地递上一把金色钥匙和一份证书,正式授予他“荣誉市民”身份。
杜笙双手接过,高高举起,在镜头前展示得清清楚楚。
这一刻,作为一个外国明星,他在这座城市的认可度已经达到前所未有。
接着,杜笙走到麦克风前,语气真挚地说道:
“洛杉矶是一座充满自甴皿煮与活力的城市,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
一套场面话说完,鞠了个躬,又赢得一片欢呼。
接下来几天,即使杜笙已经重新进组,但关于他的各种报道仍旧火热。
媒体不断翻炒这次袭击事件及新闻发布,争着吃完鱼尾流量。
而杜笙的公关团队也没有闲着,《孤胆特工》剧组在全力配合,持续为冲击威尼斯最佳男演员奖造势。
海报、采访、专题报道轮番轰炸,热度只增不减。
这场“荣誉流量”的双重攻势,正在悄然改变国际娱乐圈的游戏规则。
这一天,姐妹旅游团在北美玩了大半个月,一个个神采奕奕、心满意足的回国了。
她们走后,杜笙开始忙碌起来。
周一到周五拍戏,周末到奇迹影业,开始给即将上映的英文版《飓风营救》配音。
午饭后,杜笙来到了华纳制片厂。
他身边跟着马姚伟和另一名保镖,
三人一起朝《盗梦空间》剧组所在的摄影棚走去。
路过《钢铁侠》的拍摄棚时,杜笙忍不住停下脚步多看了几眼。
毕竟,《钢铁侠》可是当下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话题之作。
不说别的,光是那超过两亿美元的预算就足够吸引所有人的眼球。
更何况,这部电影还是漫威电影宇宙的开篇之作,
且由小罗伯特·唐尼和格温妮斯·帕特洛领衔主演。
这时期漫威影业与华纳兄弟还有合作关系,所以在这里拍摄并不奇怪。
只见摄影棚门口站着两名安保人员,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样子,
虽然今天是周末,但从门口守卫森严的情况来看,估计里面正在紧锣密鼓地拍摄中。
不知道小罗伯特·唐尼这条‘毐虫’打造的浪子回头,能否凭借这部影片成功转型?
如果一切顺利,《钢铁侠》或许会成为他的翻身之作。
由于与华纳影业关系密切,杜笙之前看过《钢铁侠》的最终剧本,虽然具体细节记不太清了,但大致情节和他记忆中的版本相差无几。
“希望这部片子搞砸了。”
杜笙心里默默祝福一句。
都是差不多时期拍摄,差不多时候上映,死道友不死贫道了。
事实上,即便这部电影失败,对华纳来说也只是个小挫折。
毕竟他们只投了几千万美元。
但对于小罗伯特·唐尼而言,情况就不一样。
尽管大部分剩余预算由派拉蒙和ConcordeFilmverleih承担,但唐尼自己也投入了不少资金,
甚至抵押了一些别墅与经营资产来获得贷款。
在摄影棚外驻足观察片刻,杜笙摇摇头继续向前走去。
马姚伟和另一名保镖始终紧跟其后。
对于安全问题,杜笙现在倒没那么担心了。
自从袭击事件发生以来,已经过去近半个月,
警方和FBI针对洛杉矶的黒幇和毒贩展开了多次行动。
虽然没能彻底清除所有威胁,但那些犯罪分子已经成了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
根据FBI的分析,策划此次袭击的主要人物基本都被一网打尽。
这么长时间过去,杜笙也没再遇到任何实质性的威胁,足以证明目前的安全措施是有效的。
“第二场,第四镜,第五条,Action!”
华纳制片厂的摄影棚里灯光昏暗,气氛沉静。
杜笙背对着主摄像机站在操作台前,正低头摆弄着什么。
这时,布莱克饰演的角色阿德里安——也就是“筑梦师”助手,缓缓走进镜头范围,
她刚好站在画面边缘,好奇地望着杜笙的背影,然后慢慢朝他走了过去。
“柯布,你在干嘛?”
她开口问,语气中带着点奇怪:
“你打算独自进梦境?”
被突然打断,仿佛秘密被人撞破了一样,杜笙下意识眯起眼:
“当然不是。”
他语气随意,说道:
“我只是在做点测试,没想到实验室还在运作……”
杜笙看向布莱克那张略带疑惑的小脸,
在昏暗的灯光下,她的眼睛格外亮,眨了几下,显得有些紧张。
“你怎么来了?”
布莱克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抱歉啊……其实我刚才在弄我的图腾。”
说着,她晃了晃手里的小玩意。
就在这时,头顶的灯光忽然又亮了一些,照得杜笙下意识地眨了下眼睛,但还是装作若无其事地往前走了几步:
“梦境图腾?让我看看。”
布莱克却迅速把手藏回口袋里,脸上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
“你说过的,有些东西只能自己珍藏。”
杜笙停住脚步,嘴角一扬:
“脑筋急急转挺快嘛。”
两人对站着,杜笙身形挺拔,布莱克则显得娇俏可爱,像一只刚闯入狼群的小兔子。
她模仿起杜笙的动作,却只能踮起脚:
“这种区分梦境和真实的方法真的很酷,是你想出来的吗?”
杜笙的表情微微一暗,声音低了下来:
“是梅尔的想法。”
说完,他拿出一个小小陀螺,轻轻放在掌心,抬起来递到布莱克面前:
“这个陀螺一旦开始转,如果它一直不停,说明我们在梦里。”
布莱克睁大眼睛,伸手想去拿,但又犹豫了一下,把手缩了回来。
杜笙没在意,走到桌边,轻轻一拨,陀螺开始旋转。
布莱克眼神中充满好奇,轻声问:
“听亚瑟说,梅尔……去世了?”
这个问题让杜笙明显沉默了一下,他不想深谈,转移话题道:
“你的迷宫悬浮安排得怎么样?”
正当布莱克要回答时,导演克里斯托弗突然喊了一声:
“停!都先停下!”
现场演员和工作人员立刻停止动作。
克里斯托弗冲着灯光师那边喊:
“打光师!你过来一下!
刚刚给杜笙的眼神光怎么打得这么亮?!”
电影这行,可以说是一门光的艺术。
光线的把控极其讲究,虽然很多细节可以在后期调整,但拍摄现场的光源控制直接影响演员的状态和画面质感。
助理赶紧跑过来,给杜笙处理妆容。
杜笙指了指眼睛:
“刚刚被灯晃得有点不自然。”
直到助理轻轻帮他拭去眼角泪痕和水光,他这才感觉舒适不少。
布莱克知道不是自己的问题,关切跑过来:
“还好吗?”
杜笙眨眨眼,笑着回答:
“没事,只是灯光太刺眼了点。”
布莱克站在他身边,轻声吐槽:
“我还以为是因为我演得不好呢……这角色比拍青春剧《绯闻女孩》难多了。”
杜笙耸耸肩,没说话。
布莱克挠了挠头:
“这剧本太深奥,千层饼似的,我都快晕了,到现在都没搞懂行为逻辑。”
杜笙莞尔一笑:
“这是科幻烧脑片,初看是会看得迷迷糊糊。”
如果不是他之前看过原版电影,单靠看剧本的话,估计也抓狂。
毕竟,图像展示有时候比文字清晰得多,
当然,那些独立特行,故意将画面拍得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导演除外。
布莱克看着他:
“可你演起来很轻松啊,回来第一天就入戏了,有什么秘诀吗?”
杜笙轻轻摇了摇头,笑了笑:
“哪有什么诀窍。”
他顿了顿,像是在组织语言,然后认真地说:
“不去想整个故事到底讲了个什么,先看这场戏里角色想要表达什么。
每个角色都有他的动机和情绪,抓住这个,就容易多了。”
布莱克眨眨眼,继续追问:
“就这么简单?”
杜笙回过神来,笑着点头:
“当然前提是,我已经跟道姆·柯布建立了足够深的情感连接。”
看到布莱克一脸认真、求知若渴的样子,趁着导演克里斯托弗还在和灯光师讨论光线问题,杜笙干脆多说几句。
“譬如我这,先要搞清楚男主角柯布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他摊开双手:
“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任务,而是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动机。”
布莱克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我的角色,动机也不是金钱。”
杜笙笑了:
“你看过我的几部电影吧,还有那些经典影片角色,主角的驱动力从来都不是钱。
真正打动观众的,是情感。”
布莱克想了想,认真说道:
“好像真是这样。”
杜笙继续说:
“情感的力量远远超过金钱。
‘家’和‘孩子’这两个词,在全世界人心里都是很重的。
柯布最大的愿望,就是归家。
他要纠正自己的人生,与家人重拾旧时光。”
布莱克皱眉:
“听起来没什么特别。”
杜笙点头:
“是没什么特别。
但就是这种‘普通’,恰恰是人类最真实、最高级的情感纽带。”
不光是演员要理解角色,剧组也在为他量身打造。
就像克里斯托弗专门为柯布设计动作戏一样,
几位编剧也根据杜笙的表演风格、说话方式、甚至一些小习惯,调整了柯布的台词和行为。
这套“定制服务”,全剧组只有杜笙一个人享受得到。
说实话,克里斯托弗细化后的剧本,比他当年看过的原版电影还要复杂得多。
别说布莱克这些演员了,连克里斯托弗有时候都乱得晕头转向。
两人私底下聊得不少,杜笙对克里斯托弗的工作也了解很多。
据他说,拍这部片子时,克里斯托弗一度被剧情绕晕了。
他在白板上画满了密密麻麻的时间线、梦境层级图,试图理清转换点。
有段时间,克里斯托弗自己都打趣说:
“我感觉自己的脑细胞死了好几亿,比一个月的精子消耗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