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七百四十八章 耍大牌

  杨思帷点进评论区一看,全是激动的粉丝在刷屏。

  “我靠!这真的是国产车?

  这也太帅了吧!

  我以为这是哪个国外品牌的高端新车!”

  “笙哥牛牪犇逼啊!突然就搞出了这么拉风的车。”

  “泪目,国产汽车终于也有这种级别的作品了!”

  “笙哥大额投资动漫圈后,现在又杀进了汽车行业,真是哪里不行就干哪里!”

  “现在的国产车大多都是合资品牌,核心技术都在别人手里。

  但看笙哥说的,幻影这辆车的核心技术全是自研,专利还一大堆,太硬气了!”

  “汽车可是核心工业的支柱,代表着一个国家最顶尖的制造水平。

  虽然只是公布样车,但这一步真的太重要了,绝对是国产汽车的一束光!”

  “我们在燃油车落后几十年,想追很难。

  笙哥这次选对路了,直接换赛道,搞电动车,大家重新起跑,机会来了。”

  “这车看着就贵气,参数也很顶,就是不知道量产的时候能不能保留这些配置。”

  “笙哥也在外网发布了视频,定价8万美元一台,在欧洲卖6万欧元,算下来比国内贵多了。”

  “第一次觉得身为东方人挺自豪的,虽然我也买不起,但我骄傲!”

  “笙哥这波操作太狠了,国外卖那么贵,明显是照顾自己人嘛!

  我决定跟上一波,已经去官网下了定金!”

  看到这些热情洋溢的留言,杨思帷忍不住也发了一条:

  “力撑笙哥,已预定,截图附上。”

  她把自己预购成功的页面截了个图,发到网上后立刻被顶上热评。

  网友纷纷调侃:

  “哇!内部员工都下手了,说明真靠谱!”

  “这不是公司福利内购吧?”

  “姐你买了记得借我摸一下过过瘾~”

  她一边回复一边笑,互动得不亦乐乎。

  当然,也不是所有声音都是夸的。

  网络上还是有不少质疑甚至攻击的声音。

  有人是真的不看好,也有人明显是同行花钱请来的黑子。

  这类言论在博客尤其多。

  毕竟网上匿名性强,发言自由,有些人嘴就没个把门的。

  “现在什么人都能造车了?

  杜笙就发了几张照片,做个组装车就敢吹国产之光?

  39万的价格,我看他是飘了。”

  “那些无脑粉也太好骗了,看到幻影发布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

  不就是一辆电动车吗?

  城市里充电都难,要是跑远一点,怕不是要推着回家。”

  “人家国外车企积累了几十年,我们就该虚心学习。

  别整天想着弯道超车,搞得全世界都烦我们。”

  “幻影这车最多值2万。

  杜笙一开口就39万?

  这不是收割镰刀,直接化身收割机了!”

  “奥迪A6L新出的,39万就能落地,谁会买他的国产电车?”

  “这是庞氏诈骗!想要了解真相的,可以去看我在外网发布的深度分析。”

  面对这些争议,杨思帷倒是看得开。

  她知道,越是重磅的消息,越容易引发讨论。

  而只要有热度,就有关注度。

  有关注度,宣传的目的就达到了。

  她合上电脑,心里默默期待。

  等幻影正式上市那天,一定会让所有人闭嘴。

  国产汽车的梦想,也许就从这一台概念车开始!

  说起来,这年代电动车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个新鲜玩意儿。

  概念并不普及,算是走在潮流尖端的产品。

  再加上奇迹汽车给幻影定的39万元高价,不引发广泛争议才怪。

  其实这种反应也很正常。

  毕竟奇迹汽车在宣传上砸了不少钱。

  加上奇迹集团旗下多个平台的流量加持。

  比如游戏广告、人人网主题、论坛热搜、TVING等平台推荐,还有星际传媒旗下众多明星帮忙转发推广等。

  特别是最近在泱视和凤凰卫视连播的电视剧《岁月风云》。

  剧情主线就是围绕奇迹汽车的发展历程展开,无形中也为幻影吸引了大批粉丝。

  这一切让幻影的概念车发布得到了极大的暴光量,同时也放大争议。

  钟甄和杜笙注意到了网上的讨论,但他们并没有太在意。

  有争议才会有热度,大家争得越凶,幻影就越有名。

  这天上午,奇迹汽车官方正式揭晓预定数量。

  自幻影发布以来的三天内,国内官网预购数量达到了2289台。

  收到预购定金总额超过1.1亿元!

  而在海外,预购量也达到1668台,定金约为1600万美元。

  这样的海外销量成绩,主要得益于宣传策略的成功。

  杜笙邀请了平台上知名博主,以及全球汽车媒体到奇迹汽车厂试驾体验。

  这些媒体人被幻影的外观设计、内饰质感及驾驶感受深深打动,

  再加上奇迹汽车赞助的资金阔绰,他们自然会大力宣传。

  此外,李伊馨和阿曼达的帮助也让幻影这个新品牌迅速与科幻感、电动豪车、性价比等词汇联系在一起。

  杜笙还亲自为幻影站台,吸引了大量国外有钱人的关注并直接下单购买。

  尤其是某位莎特王子一口气预定了16辆车。

  当幻影的销量数据公布后,许多国内网友坐不住了。

  要是说国内两千多台的预定量,可以被某些黒子嘲讽,但看到海外销量也爆发,这些人就无话可说了。

  毕竟这是“洋大人”们的认可。

  在此之前,华夏压根没有独立品牌的汽车能够成功出口国外。

  而奇迹幻影的预售成绩,无疑证明了这一点。

  尽管有些黒子仍然挑刺,声称这些海外预售数据是假的,

  但舆论风向,不知不觉已经偏向了。

  网友们开始调侃这些黒子:

  “有些人浑身骨头是软的,就张嘴是硬的。”

  “一边夸灯塔自甴皿煮,一边又质疑奇迹汽车,难道黑子们不知道灯塔国的税收监管很严吗。”

  “架个梯子出去看看不难吧,外网清一色好评啊。”

  “看看这位中东王子的采访,他预定16辆幻影,一是觉得车科技感十足,二是相信杜笙。”

  “就连泱视都采了一期专访,正式肯定了奇迹汽车的地位。”

  随着幻影的大火,原本低调的钟甄也开始进入公众视野。

  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她的背景,她那出众的外形和卓越的履历让她赢得了大量粉丝。

  在奇迹汽车厂里,刘施诗看完网友的评论后把它们拿给钟甄看,并笑着说道:

  “甄姐,你现在名气堪比一线啊,粉丝数暴增,我和杨蜜都要被你比下去啦。”

  钟甄脸上露出一丝苦笑,轻声说道:

  “这次是我疏忽了,不该接受泱视专访的。”

  “幻影发布之后反馈太好,我一时高兴过头,没控制住情绪。

  现在名声大了,反而有点压力山大。”

  她顿了顿,语气略显无奈地补充道:

  “以后一举一动都被人盯着,连出门都要考虑穿什么才不会被拍到。”

  杜笙听了,点了点头:

  “你这个情况,记得带上保镖,安全最重要。”

  钟甄笑了笑,道:

  “明白的,你先跟施诗去拍广告片吧,这边的事我处理就行。”

  对于奇迹幻影在海外的预售成绩,两人其实都有点讶然。

  虽然他们在海外市场投入了不少宣发,但没想到效果如此炸裂。

  原本他们的布局是稳扎稳打,逐步打开国际市场,没想到直接起飞。

  这波热度来得太猛,也太突然。

  接下来几天,杜笙抓紧最后一点时间,把幻影的广告视频剪辑好。

  至于网络上的各种评论,他压根没空关注。

  因为他得赶飞机去灯塔,准备《盗梦空间》的拍摄工作。

  这部电影前后已经筹备两个月,也该起航了。

  按照李伊馨的说法,剧本既然是杜笙提供的,署名权必须排第一。

  杜笙想了想,也没反对。

  在前世,《盗梦空间》能获得近9亿美元票房,自然是十分经典的。

  它以“梦境窃取”为核心设定,融合烧脑剧情、视觉奇观与哲学思考,成为影史标杆。

  影片中那些标志性场景。

  比如360度旋转走廊打斗、雪山堡垒爆破、巴黎街道折迭等,全都采用实拍机械装置的方式完成,拒绝过度依赖CGI,质感拉满。

  而“植入意念”的核心概念,更是将科幻与人性情感完美结合,升华了整部电影的主题。

  当然,再经典的电影也有它的短板。

  比如规则设定上存在一些逻辑漏洞。

  团队在多层梦境中行动时,需要精确同步“kick”的时机,但部分场景(如雪山段落)的时间差计算模糊,可能存在逻辑跳跃。

  男主角柯布在迷失域中老去后选择“自杀返回现实”,这点也和前期设定不太一致,引发观众争议。

  而亡妻梅尔更多是作为男主心魔存在,缺乏独立动机。

  至于女主角之一的“筑梦师”阿德里安,虽然能推动剧情,但人物成长线比较单薄。

  还有酒店那一段节奏偏慢,前后动作戏对比明显,有些观众觉得拖沓。

  所以,这次杜笙决定亲自操刀修改剧本,补全逻辑漏洞,让故事更完整。

  他重新设定了“迷失域”的概念:

  “它是所有梦境层的潜意识边缘,时间流速接近现实,但空间混乱无序。”

  结局也做了调整。

  原版中,亡妻梅尔是因为被植入意念误以为现实是梦境而自杀。

  新版中,梅尔在失去孩子后,主动构建了一个“完美家庭”世界,并邀请柯布加入。

  柯布无法接受虚假,偷偷植入了“现实才是真实”的意念,却被梅尔识破(她发现陀螺旋转异常),

  愤怒之下,她决定同归于尽,

  拉着柯布一起进入迷失域,在那里永远迷失。

  这一改,不仅强化了梅尔的主观动机,也让结局更具冲击力。

  有种“你不让我活,我也不会让你好受”的爽感。

  杜笙对这部电影的要求很明确。

  围绕“梦境窃取”的核心设定,融合烧脑叙事、动作场面和少量情感张力。

  烧脑部分是核心,占40;

  动作打斗是点缀,占30;

  像旋转走廊、雪山爆破、街道折迭这些场景,在紧张刺激的同时,也适当安排一些笑点,让整体节奏更轻松。

  最后一层,他还加点煽情元素,在嬉笑怒骂中,拍出人生的悲凉底色。

  让大家笑着进去,哭着出来,在爽过之后还能回味几句。

  抵达洛杉矶后,杜笙没有休息,直接带着崔雅怡赶往华纳影业。

  《盗梦空间》的主创团队已经提前到场。

  除了个别演员是李伊馨推荐的,导演和其他主要人员都是华纳那边选的。

  看到整个剧组的阵容和前世差不多,杜笙也没过多干涉。

  走进片场,他微笑着向大家打起招呼。

  这边办公楼正在整修,里面一堆纸箱、工具和电线,乱得像个仓库。

  导演克里斯托弗干脆拉着他在旁边坐下,两人旁若无人聊了起来。

  这里是华纳的拍摄区,一般人根本进不来。

  克里斯托弗笑着解释一句:

  “刚开新项目嘛,理解一下。”

  他指着身后那栋楼,道:

  “每次拍新片子都要单独成立一个工作室,总要折腾一阵子。”

  杜笙点点头,笑着问:

  “应该的,毕竟财务要两家核算。”

  克里斯托弗哈哈一笑,从公文包里抽出一沓厚厚的剧本递过去:

  “给你个好消息,角色剧本已经整理好了。”

  这其实是之前杜笙给的大纲。

  克里斯托弗拿回去后根据自己的风格做了调整,还细分出了更详细的分镜内容。

  杜笙接过剧本翻开一看:

  “黄昏,海浪翻滚。

  一个满脸迷茫的男人被冲上沙滩,静静躺着不动。

  一支枪管突然将他翻转过来,拿着枪的保安对着对讲机喊话。

  他们身后是一堵悬崖,上面矗立着一座城堡……”

  开头部分跟自己的剧本差不多,只是多了些细节描写,画面感更强了些。

  接着往下看第一幕的城堡情节,杜笙看得特别认真。

  剧本毕竟不像电影那样直观,读起来比较晦涩,

  他得一边看一边在脑子里过一遍镜头,对比脑海中的剧情是否一致,所以速度不快。

  但在克里斯托弗眼里,这就显得杜笙格外专业。

  哪怕前两部电影大卖,对方也一点没飘,依旧保持着极高的职业态度。

  相比之下,好莱坞演员‘耍大牌’现象频发,经常闹得整个剧组鸡飞狗跳。

  杜笙简直成了“靠谱能干”的代名词。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