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和韩章曾公亮两位宰相还有六位执政讨论神卫军还有江南诸军的善后抚恤问题,邕兖二王在一旁旁听朝政。
如今宰相两位,执政七人因着欧阳修还在处理江南善后事宜,所以并未回来。
自从三月富弼丁忧后,八月初韩章加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成为大周首相。
曾公亮自枢密副使加集贤殿大学士,吏部侍郎,加同平章事,成为末相。
毕竟赵祯也不希望朝堂之上呈现一家独大的事情,所以扶持曾公亮分走韩章的权利。
正商议着各级官员该如何赏赐,有人报袁文绍又上了折子说是有军情。
赵祯皱着眉头拿起了折子看。
一共两份折子,一个是皇城司副使郭恺的折子,一份是袁文绍的请罪折子。
赵祯略过袁文绍请罪的套话,直接看内容。
“陛下可是江南生了变故,可要臣等准备。”薄鼎臣开口询问道。
“算不得是什么大事,是些叛军余孽提前盘踞在了福建路,皇城司也是刚得了消息,所以请旨处理。另外据拷问到的消息,南方的土司有些异动,询问要不要顺手震慑。”赵祯摆了摆手,说着将一份已经看完的折子示意传给诸位宰执。
“依臣看,一些余孽只怕也不成气候,不如让当地驻军剿了就是,正好南方的驻军久不经战阵正好锻炼锻炼。”末相曾公亮开口道。
“之前不也是想着地方军队剿匪,结果越剿越多,该花的钱不能省。能一次解决的事就不要再拖第二次。”赵祯摆了摆手。
曾公亮的想法他知道,曾公亮管着户部,还有三司的事袁文绍的大军每动一天就是一天的开支。
“南方禁军回头轮换让他们到西北去,谁给安排的十次里八次是北疆。”赵祯皱着眉头说道 商议完,众宰相散去。赵祯给袁文绍的批到,“前奏及本折俱已阅览过,参酌郭恺奏议,卿之“即刻进军直驱而入”应当可行,南方军情卿自决议,朕甚嘉尔果断敢勇而亦于军事利钝不无疑虑。卿奏中所云“所谓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决事不迟,疑事不为,时至不疑”足见少壮大将军溃敌气概。然兵凶战危,此以石击卵之役,既侥幸于万一之心亦不当存之,望尔慎之,戒之,勉之。既已行之,朕切望早有回音。全胜即全胜,全败即全败,不胜不败即不胜不败,不可有丝毫隐瞒。甘正德之殷鉴不远,宁不惧哉!”
赵祯写完,让人将这封折子送回。
曾公亮是最后离开的,等他到了政事堂,正好碰见了邕王,韩章还有兖王三人正在商谈事情。
邕王对他招手示意他过来。
近些日子赵祯给了邕王不少封赏,很多本应该是赵祯出面的场合也都由邕王出面。虽然兖王得到的好处也不少,但是明眼人都知道兖王失势就在眼前了。眼下更是传闻赵祯有意让邕王主持祭祀,眼瞅着继承大位有望。
见到邕王叫他,曾公亮加快步伐小跑两步走了过来。
和众人打着招呼。
“眼下陛下让你我四人负责南方之事。我们还得让你这个财神爷掏钱呢。”邕王笑着说道。
“王爷这说的是哪里的话,都是国家的钱,我可不是什么财神爷。”曾公亮笑着摆了摆手道。
“永叔昨日上了折子说第三批的五十万贯要加紧发放,可有什么难处”韩章开口询问道。
“这事早都议过了,三司也都备下了。袁侯劳军要用拨的一百万贯也都预备下了。该采买的物件也都准备的差不多了。”曾公亮开口道。
“不是一百万贯,一百万贯是官面上的,平昌侯前些日子给薄相公来信,另要了十万贯,这事你知道不”邕王又说道,同时看着一旁兖王面色铁青的脸色,忍不住嘴角勾起。
如今的他可谓是春风得意,上有皇帝看重,下面韩章薄鼎臣这个朝堂之上最大的派系已经开始向他释放善意了。
“王爷,这十万贯是什么用场。”曾公亮疑惑的询问道。
“好像是先头攻击的立下了大功,悬赏了每人一百两。”邕王说道,“一百万是三军普赏,这笔钱不算在里面。”
兖王看到曾公亮有些为难开口帮他解围道,“兄长也只是说说,再添加是要请旨的。咱们这位袁大侯爷也太阔绰了,这么着不心疼库钱,敢情不花他侯府的。”
兖王言语之间都是对曾公亮的拉拢。从邕王大大方方的说出袁文绍给薄鼎臣的信,中他嗅到了一丝不对,韩章一系的人只怕是已经向着邕王靠近了,纵然不会投诚,但韩章等人的倾向性已经很强了。
那么朝堂之上如今还能争取的就只剩下曾公亮的支持了。
“臣尽量腾挪就是了。”曾公亮装出一副无奈的样儿苦笑道。十万贯对他来说不算事,就是扫扫砖缝都能划出来,不过管钱的都是这幅德行,能哭穷就哭穷。
更何况韩章,邕王都是能花钱的主。
不过邕王和兖王这一对比就出来了,邕王到底是出身高贵些,做事大气,不像兖王,母亲李氏出身寒微,小户人家出身。这做事的气度就在这差着呢,也不知道这位王爷精干是怎么传出来的。
想到此处曾公亮对兖王更加的不屑,所以对他的所谓好意也就通通不接受。
“朝廷的进项多,出项也多,这就是个难!不过人家出兵放马,做的斩头洒学的勾当,又着实打了胜仗,流血咬牙,忍痛也得割放出来不是”曾公亮跟吃了苦药似的说道。
三人见到他这一脸苦样笑着联袂而去。
兖王一边和邕王虚与委蛇一边心中暗想着如何拉拢曾公亮。
福建路的事处理的不算艰难,前后绊了袁文绍不过一个月的时间。
张懋和杨文广带着五千神卫军还有福建路当地厢军禁军,势如破竹便在福建路剿了三家土司还有刘逢春弟弟刘逢阳的人马。
袁文绍这才总结了战报还有缴获,请旨销差回京。
八月十一日,袁文绍率着神卫军还有南方禁军厢军中立了功的将士回了京。人数大约有八千六七百人。
前一天宿在了汴京郊外三十里处,宫中天使带来了酒肉,并且宣读旨意,明日准备齐整进城劳军阅军。
袁文绍此战虽然不能封爵但是他胜的快,该有的排场,比之上次薄鼎臣的规格也只差一线。
神卫军只有万人,纵然战力强大,但是对于汴京这个屯集了十多万大军的军镇来说构不成威胁。
所以赵祯特旨,袁文绍带着有功士卒以及俘虏。进城游街夸耀,京中百官宣德门观礼。
第二日是邕王领着文武,六部,三司,三衙还有枢密院全部出动,文武官员三百余人,都迎出十里接官亭,汴京几十万百姓,豪绅,平民,沿途住户手捧香花醴酒,荷担牛羊也是披彩挂红,一齐出城夹道欢迎。
锣鼓秧歌,旱船高跷,百戏,莽式齐齐发动,数不清的万响爆竹燃起,震天撼地的响声中硝磺弥漫,烟腾雾绕,比汴京的正月初一,元宵还要热闹三分。
袁文绍风光体面,骑一匹枣骝大马,手挽御赐黄缰,瓜钺,斧,鞭都是御赐的仪仗,黄灿灿亮闪闪前呼后拥着向前行进,沿途百姓看着大马上那位威武的将军,欢呼雀跃,或锣鼓密集处,袁文绍不时的含笑招手致意,换来的是更为热情的欢呼。
“好汴京!好场面。”袁文绍对着身旁落后他一个马头的杨文广说道。
“你说什么。”欢呼声震耳欲聋,杨文广只看见了袁文绍的嘴巴在动。
这样的场面袁文绍是第二次了,不过上次他算是主演之一,这次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大军行进之间。
“陛下万岁!福如东海!”
“天兵所向,匪寇灰飞烟灭!”
“袁大将军,杨大将军福康!”
诸如此类的口号声呼啸震天,袁文绍带着队伍在汴京中间大道上缓缓行进,还要仪容齐整庄严肃穆,袁文绍带着人马俘虏足用了两个时辰才算入城。
在宣德门前献俘。
赵祯和宰执们在宣德门上注视着下面的一幕。
这也是刘逢春说的不给袁文绍全功的意思。
活捉匪首自然要比砍头来的功大,不过有了他和王炎的匪首,还有福建路两个土司和刘逢春的弟弟,以及叛军之中的几个顽固的头脑,倒也不显得很难看。
宣德门前一里,袁文绍带着有功将士下马步行。
夸耀游街是恩旨,但是袁文绍依旧保持着理智。
三声静鞭响起,赵祯率宰执出迎。
袁文绍跪行大礼。赵祯亲自扶起袁文绍,好一幅君臣相知的场景。
围观百姓见状,更是欢呼雀跃。
华兰带着儿子女儿,站在不远处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周遭家丁们将她们护在正中。
金吾,羽林不禁万姓观礼,瞻仰天兵威仪。。。种种热闹规矩都是礼部的人参酌后上奏了赵祯办理,并不逾矩,一日好事无半点差池,汴京城差一点没热闹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