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十二章 又是一年浴佛节

  袁文绍看着自己怀中正因为自己答应她去放风筝就觉得高兴的女儿,觉得自己对她有所亏欠,虽然周岁礼物和满月礼物都提早备好了。

  但是自己终究还是没能陪在她身边。

  “庄姐儿,过两日爹爹带你出去踏青好不好。”

  “踏青是什么啊爹爹是带我出去玩吗?”

  “对,我们庄姐儿真聪明,就是带着你出去玩。”袁文绍刮了刮她的小翘鼻道。

  “好耶,好耶。”庄姐儿鼓掌道。

  三月末,董琳和袁文绍留下的十个亲兵还有长安卖的十来个小厮押着七八辆马车进了京。

  华兰虽然早就知道了董琳的存在。

  不过袁文绍还是没把她安排进忠勤伯爵府,而是让她带着那七八辆马车的东西住进了袁文绍在马行街的院子里。

  过几日他们就要搬家了,和忠勤伯爵府这里相比,马行街的院子距离新宅更近,只有六七里的路程。

  这就免得来回搬了。

  四月初八又是一年一度的浴佛节。

  袁文绍带着女儿媳妇逛着庙会,由于大佛寺距离忠勤伯爵府不是很远。华兰对这几年浴佛节的塞车是深恶痛绝,和袁文绍商议索性走过去算了。

  袁文绍架供着女儿。

“娘亲怎么还不出来啊?”骑在袁文绍脖子上的庄姐儿道  “那要不咱们进去催催你娘亲快点。”

  “好。”

  “到了西跨院的主屋之中,华兰正在已经穿好了外套,拿起短帷帽戴在头顶。”

  “哇,一下子看不见娘亲的脸了,我也要,我也要。”

  “好,好,好。”袁文绍走上前挑了一个最短惟帽给庄姐带上。

  打扮好了后,一家子出了府邸,袁文绍带了刘武仁,华兰带着翠婵,便直奔着南面的大佛寺而去。

  其实要是去显宁寺也就和忠勤伯爵府隔了一条街,最为方便适宜,去大佛寺里的就稍微远一点了。

  庄姐儿一路上对什么都感兴趣,问东问西的。

  袁文绍则停下来耐心的和她解释道。

  大佛寺距离忠勤伯爵府不到两公里,没一会就到了。

  三人一起去拜了佛,然后又一起去偏殿拜了拜。

  “信女华兰特来还愿,信女先前向佛祖许愿郎君是可托付一生的良人,如今信女得偿所愿觅得佳婿。信女依誓来为我佛重塑金身。”华兰心中默念道。

  拜完佛祖后,华兰拿出了一千两银子递给了守在功德箱跟前的僧人,同时交代了这是给佛祖重塑金身用的。

  “你怎么好端端的就要给佛祖重塑金身”当时袁文绍就在旁边看着,不过他也没多说什么,一千两银子还是人家华兰自己的嫁妆,她乐意怎么花怎么花。

  “当时许的愿望,如今愿望成真了,当然要来还愿了。”华兰对着袁文绍解释道。

  “许的什么愿”袁文绍追问道。

  “不告诉你。”华兰悄悄的凑到袁文绍耳边说道。

  “等我晚上回去再好好拷问你。”袁文绍放下狠话。

  从大佛寺回来后,二人又带着庄姐儿去了一趟班楼。

  班楼外袁文绍挤进人群中看着张贴的节目表。

  说起来袁文绍都怀疑是不是有人比自己更早穿越了,这大周不止单有外卖服务,就连这营销噱头都现代感满满,最早是樊楼,每天只要是开业前几个去消费的,都能得到一面金旗,一下子给樊楼的名气打出去了。

  每个勾栏瓦子外面都会放上一个今天表演的节目单,用来吸引顾客。

  除此之外还有和离,夜市早市等等。

  “呦,来的早不如来的巧,今个正赶上了。”袁文绍看完节目单,出来后对着一旁的抱着庄姐儿的华兰说道。

  “赶上什么了”华兰好奇的问道。

  “今个有泉州来的唱梨园戏的戏班子,前几天你不还念叨当初在泉州的日子”

  “那还真是凑巧了,这在东京遇上还真是挺难得的”华兰嘴上说着,心里美滋滋的,自己随口一说,袁文绍都放在了心上。

  “那走着,咱们进去吧,我看这场戏还挺早的,咱们赶紧进去定桌子。”袁文绍催促道,班楼由于在几个佛寺正中,今儿人应该挺多的。

  班楼也是东京七十二家正店之一,楼内的名酒琼波也是名满汴京的名酒。不过却比不得樊楼,有三层,班楼只有两层在东京七十二家酒楼之中也只能排到中上层。

  当然了这里的消费也不到樊楼的一半。

  但是也有着自己的特色,除去饭菜有自己独特的滋味外。班楼的天井是直接打通的,到了十五这日在这里赏月是最合适不过的,亦或是下雨天,来喝酒听雨,也别有一番滋味。

  东京七十二家正店除了酿酒权外,都是各有自己的特色。樊楼的富丽堂皇,千春楼的全鱼宴,张宅园子的幽静,还有城南的清风楼,最适合夏天饮酒,清风徐徐,能吹散人因为夏天闷热带来的烦躁。。。。。。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如今正好也是新酒开始的时候。汴京七十二家正店都开始出售新熟的美酒。可谓是老饕的天堂。

  “客官您要点什么今儿浴佛节我们班楼的羹汤不限量,全部免费。”一个小厮迎了上来对着袁文绍五人道。

  “你们这二楼还有地方没”

  “有。”

  “去雅间。”

  “哎,好嘞,二楼雅间五位。”小二唱着号带着袁文绍五人上了二楼雅间。

  “要一个水果盘,近来时兴的都切片一样来一点就行,一个干果盘你多弄点瓜子花生,蜜饯的话要一份雕花金橘。果子再要一份白缠桃条。一份樱桃煎。正菜的话一个清蒸鲈鱼,一个槽鸭掌,一碗羊肉泡馍,再要一个清蒸螃蟹。和你们店里的八个招牌菜。”到了雅间之中坐定袁文绍对着小二道。

  “娘子你看你还有什么想吃的。”袁文绍对着小儿说完扭头问向华兰道。

  “你点的就可以。”

  “那就这样,另外再加两壶琼波,两份软酪。”

  “哎,得嘞,二楼雅间五位,清蒸鲈鱼。。。。”小二报着菜名下去了。

  “你们俩要吃什么自己去点,我就不替你们做主了。”袁文绍对着刘武仁和翠婵说道。

  “是。”刘武仁和翠婵下去了。

  如今下面表演的是如今在汴京能排进前三的琵琶手莫兰芳。

  琵琶声声如玉剑藏金匣,铿锵有力,荡气回肠。

  袁文绍闭目摇头晃脑的听了一会。

  在他一旁的庄姐儿也跟着摇头晃脑。

  袁文绍睁开眼睛看着这一幕,不由得觉得。

  “我的宝贝儿,你听的懂吗?”袁文绍问道。

  “好听。”庄姐儿回答道。

  袁文绍和华兰被她给可爱到了。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白乐天这首琵琶行形容此情此景再合适不过了。”袁文绍对着华兰道。

  “白乐天是谁啊?”庄姐儿好奇的问道。

  “你还记得娘亲教你的观刈麦吗?”华兰问道。

  “记得,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这首诗就是白乐天写的。”

  “不对啊,当时娘亲明明说的是白文公的诗。”庄姐儿扭头纠正着华兰。

  华兰只得耐下心来给庄姐儿普及着知识。

  庄姐儿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行了,她才多大啊,我当时弄清楚这些的时候都到了快十岁了吧。”袁文绍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

  “我知道,白居易,白文公,白乐天是一个人,就跟我叫庄姐儿又叫袁君凝一样。”庄姐儿一脸的求表扬。

  听过琵琶曲,看过梨园戏后,袁文绍一家在班楼待到了天黑,然后又逛了夜市,吃了小吃。

  期间累了就找家店铺或者茶水摊子或者茶店酒楼进去歇着,吃过饭再逛,一直等到亥时初刻(晚上十点)。

  汴京的交通变得通畅起来。袁文绍才让刘武仁去牛马行租了一辆牛车。带着早已经沉沉睡过去的庄姐儿回了家。

  离京三年,袁文绍才知道汴京的好。

  就是街边的一处小吃也远胜边境的饭店。在银州的时候,袁文绍很难能吃上什么好吃的,就连盐都很难得到充足的供应。想吃上好的就得自己亲自动手。

  回去的路上,华兰抱着庄姐儿和袁文绍坐在牛车外边的软垫上,刘武仁在前头牵着牛。

  “给薄帅的礼物单子我都准备好了,你回去看一眼。”华兰对着袁文绍轻声说道。

  “不用,你办事向来妥帖。”袁文绍摆了摆手。

  华兰是做大娘子的一把好手,管家理事,人情往来不会让人挑出半点毛病来。

  回到了忠勤伯爵府,刚一进内院。便听见了忠宣堂的响动了。

  “这是怎么了?”袁文绍伸手拦着了一个女使问道。

  “二公子,不知道怎么了,今儿伯爷刚进忠宣堂,太夫人就闹了起来。”侍女低下头道。

  “你先带着孩子回去,我去看看。”袁文绍将怀里睡着的庄姐儿交给华兰道。

  “爹爹,到家了吗?”庄姐儿迷迷瞪瞪的睁开了眼睛问道。

  “到家了,爹爹去处理点事,你先跟你娘回去好不好。”袁文绍耐心的哄道。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