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仿佛英雄气

  章武十五年,腊月二十八。

  距离年关,只剩下两天时间。

  此时本就天寒,西北则是更见寒冷,灵州城里,一身甲胄的秦王李铮,卸下身上的甲胄,领着兄弟李统一起,进了灵州刺史府的正堂。

  此时,他已经知道了陈大将军,就在这刺史府里,一路进了正堂之后,秦王殿下笑着抱拳行礼。

  “陈叔,西北之叛已经平定了!”

  肃王李统也跟着抱拳行礼,口称叔父。

  陈大站了起来,一一抱拳还礼:“见过秦王殿下,肃王殿下。”

  秦王毕竟年长,为人处事也更老成一些,他拉着陈大将军的衣袖,两个人一起坐了下来,然后他才看了看肃王,笑着说道:“老四,你也坐。”

  三个人这才各自落座。

  坐下来之后,秦王殿下还是目光兴奋,他开口说道:“陈叔没有见到,被我们追的,那些叛贼惶惶如丧家之犬,一路往北逃了几百里。”

  “追了这许久时间,这才终于把他们的主力灭杀,只剩下大猫小猫三两只,作鸟兽散了。”

  陈大将军看了看两个皇子,脸上挤出来一个笑容。

  “两位殿下一路追敌,终于建此大功,可喜可贺。”

  秦王看到了陈大有些勉强的表情,他摸了摸下巴,回头看了看肃王,笑着说道:“老四,一路辛苦,你先去歇息,晚一会儿哥哥去找你吃酒。”

  肃王想了想,应了一声,起身对着陈大抱拳行礼:“陈叔与二哥聊,我先去了。”

  陈大连忙起身,抱拳还礼。

  “殿下慢行。”

  肃王殿下也没有磨蹭,直接退了出去,等他离开之后,秦王才看着陈大,给陈大倒了杯茶水,笑着说道:“是不是父皇跟陈叔说什么了?还是朝廷对这一次西北平叛,有什么不满?”

  陈大看了看秦王,叹了口气:“朝廷的国力在这里,关中也有朝廷的驻军,西北的叛乱,迟早可以平定,殿下何必要打的这么着急?”

  秦王殿下满不在意,自己喝了口茶水,开口说道:“那不一样。”

  “打到现在平定了西北叛乱,当初陈叔给我的一万将士,连带着重伤的,也不过一千八百多人。”

  “如果按部就班的去打,拖个一年半载,说不定要死掉一半。”

  秦王微微昂着头,目光带了几分狂野。

  “能少死几个兄弟,自然要这么打,这个事,说到哪里去我也是这个说法,便是到了父皇面前,我也是这么说。”

  陈大怔了怔,问道:“殿下便不顾忌个人的名声吗?”

  秦王放下茶杯,笑着说道:“我又不去争储,名声不名声的,不甚要紧。”

  他看着陈大,开口说道:“陈叔,这一次西北这些胡人,加在一起怕是死了两三万,他们一定吃痛了。”

  “往后十几二十年,西北都不会再乱,我四弟将来到了肃州之后,也有时间一点点建立肃藩,而不至于左支右绌。”

  “哪怕是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也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

  他拍了拍胸脯说道:“便是再来一次,我还是会这么打。”

  见陈大还要说话,秦王殿下笑着说道:“我知道,父皇的想法跟我有些不一样,父皇太过怀仁了。”

  秦王殿下淡淡的说道:“这些胡人,畏威而不怀德,朝廷给他们的好处,他们是记不住的,他们只记得住刀枪,记得住火药。”

  陈大这才有些动容,他顿了顿,从怀里取出一份刚发行的大唐官报,递到了秦王面前。

  “殿下在西北的事情,已经见诸官报了。”

  秦王接过去大致看了一遍,然后摇头笑道:“我可没有这么神勇,老三办的这官报,还是吹嘘我了。”

  陈大将军看了看李铮,没有说话。

  秦王殿下也反应了过来,自嘲一笑:“是了,父皇东巡,去金陵了,洛阳如今是我大兄在做主,大兄不点头,老三多半不敢自己这么干。”

  说着,他看向陈大,继续说道:“陈叔,我不觉得这是坏事。”

  “我这个人,没有什么太大的心思。”

  他神色平静:“便是从前有,就藩之后,种种心思也就慢慢熄了。”

  “我既然不争储,那么名声好坏其实就不怎么要紧,从前少年时候,我喜好武事,老想着从军报国,这才跟着孟大将军在军中厮混了一段时间。”

  “我知道,当时军中不少长辈,说我像父皇。”

  他看着陈大,笑着说道:“这事我都能知道,多半也传到了我那大兄耳中,所以才有了我就藩长安的事情。”

  “这事并不怪谁,更不怪父皇。”

  他开口说道:“我能到长安来做这个秦王,多半还是靠着我母亲的颜面。”

  “如今,西北一场仗打完,我替国家平定了叛乱,给四弟扫清了障碍,也彻底绝了大兄的猜忌之心。”

  他仰头喝茶,看着陈大,笑道:“岂不是好?”

  这番话太过大胆,便是陈大也变了脸色,他站了起来,走到门口关上了房门,这才回到了原来的位置上,看向秦王,叹了口气:“如今,该称李大将军才对。”

  秦王一怔,随即点头:“是了,我一时口误了。”

  陈大将军也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之后,继续说道:“殿下在西北的这场仗,从结果上来说,是相当漂亮的,要是我来打这场仗,估计要明年才能收尾。”

  “我也不觉得殿下做错了,只是觉得殿下手段太激烈。”

  “不过。”

  他低声道:“陛下素来不喜军队屠戮百姓。”

  “我知道。”

  秦王神色平静:“大不了我被削爵,或者回到洛阳圈禁一段时间,真回洛阳了,我还能见见母亲还有妹妹。”

  他仰头喝茶,如饮烈酒一般。

  “反正,侄儿问心无愧。”

  他看着陈大,笑着说道:“陈叔这趟过来,该不会是来绑我的罢?”

  他伸出双手:“如果是父皇的意思,身为人子,我绝不反抗。”

  陈大摇了摇头,伸手拍了拍李铮的肩膀,叹了口气:“殿下身上的英雄气,但是像极了陛下,只是想法却大相径庭。”

  秦王收回双手,笑着说道:“我听晋王叔说,父皇年轻的时候,曾经开窍了一回,自那以后就大不一样了,我大概还没有开窍,所以想法同父皇大不一样。”

  “不过。”

  他拍了拍胸脯:“西北的事情,我俯仰无愧,不管是见父皇,还是见大兄,我都有话说。”

  “我生为皇子二十余年,到如今,也算是为国家,为父皇,做了点事了!”

  陈大拍了拍秦王的肩膀,默默说道:“陛下的意思是,让二郎结束西北战事之后,返回长安秦王府等着,过完年明年年中,陛下会亲自到长安来。”

  说到这里,陈大犹豫了一下,开口说道:“本来,明年年初我就要返回洛阳去,到朝廷报道,现在这个时局,我就在长安多留半年时间,等陛下到了之后再说。”

  “二郎你放心,到时候如果陛下因为西北战事责罚你,我一定替你说话。”

  此时,陈大的称呼也已经变了。

  秦王殿下站了起来,眼眶已经含着热泪,他对着陈大深深低头,抱拳道:“多谢叔父!”

  陈大站了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叹了口气。

  “二郎这脾性,往后还是要收敛收敛。”

  秦王殿下笑着说道:“侄儿遵命。”

  陈大将军摇了摇头,然后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开口道:“后天就过年了,我就在这灵州城,陪殿下过年罢,过完年,咱们一道返回长安,这朔方一带的摊子。”

  “交给贺钧去收拾罢,他是干后勤出身,做这些事拿手。”

  秦王殿下笑着点头。

  “好,我听陈叔的。”

  两日之后,除夕夜。

  洛阳城与金陵城,几乎是在同一时刻,亮起烟火,各种各样的烟花,在天空中炸开,点亮了夜空。

  洛阳的皇城上,太子殿下背着手,抬头打量着夜空中朵朵炸开的烟花。

  而在千里之外的金陵城,皇帝陛下同样站在皇城楼上,也在抬头,看着漫天的烟花绽放。

  在他的身边,是薛皇后以及二人的一儿一女。

  皇帝陛下看了一会儿,才回头看向薛皇后,感慨道:“夫人。”

  “时光真是快得很。”

  他拉着薛皇后的手,摇头道:“上回咱们夫妻同在金陵的时候,孩子们都还是小不点。”

  “如今,已有不少成人了。”

  薛皇后“嗯”了一声,看向李云。

  “孩子们都大了,咱们夫妻也慢慢老了。”

  她也轻声叹了口气,看向洛阳方向。

  “不知道元儿,在洛阳怎么样…”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