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年过了年关,皇帝陛下与杜相公一起,重新梳理了一些新政的具体项目,到了二月份,由张遂开始,往江南西道以及淮南道开始推进。
期间,杜相公的长子也到任江南西道,就任江南西道布政使。
大唐的新政,在开国十六年之后,终于开始轰轰烈烈的推进开来。
这种事情,哪怕是李皇帝本人,也只能牵个头,然后大致掌握方向,他很难干预到方方面面之中。
不过不管怎么样,他付诸了多年心血的新政,眼下终于开始大规模铺开。
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但是究竟能不能开花结果,到最后是良政还是恶政,恐怕还很难说。
毕竟,政策需要服务于实际,一个看起来合理的政策,但是未必会适合这个时代。
好在,皇帝陛下依旧正当年。
他亲自开的头,他还有很长的时间,一点一点去看着这棵种子长起来。
将来有一天,如果这些政策真的成了恶政,作为开国皇帝,未来的大唐太祖高皇帝,他也有足够的能力把这个政策给按下去。
总之,能推行下去,就是一件好事。
至于李云百年之后,他花费心血推行下去的新政,到底会不会人亡政息…
这个事情,曾经的李云还是相当在意的,甚至一度因为这个事情,去想方设法的培养太子,考校太子。
但是现在,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哪怕只有他章武一朝,只要尽力做了就已经足够了,他能够看到的事情他要去管,等看不到的那天。
其实,也就无所谓了。
这看起来似乎是一种妥协,但是实际上,是一种放下,否则这个执念越来越深,等李云将来年岁大了,必然因此入魔,到最后,父子反目都是轻的。
弄不好,会搞得血流成河,白骨满地。
年关以后,李云与杜谦一起,忙碌了三个多月,期间,两个人还一起去看了金陵府境内,还有姑苏城附近的一些新兴的工场。
这些工场…工作环境相当糟糕。
不过,有一份差事的工人们,都还是相当高兴的,毕竟这些差事的的确确能够补贴家用,让他们的生活变得好起来。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三月中,距离皇帝陛下离开江南的时间已经越来越近,这天,皇帝带着杜相公一起,到市舶司转了一圈。
此时,市舶司港口的商船,不能说船满为患,但是往来商船,已经可以说得上络绎不绝。
也就是说,不管李云将来的新政能不能成,他立起来的这个市舶司,已经相当成功了,这种来钱的机构,将来一定会被保留下来。
两个人看了一会儿,李云回头对着杜谦开口笑道:“这几天,我在这码头附近,已经见到不少外国来人了。”
杜相公点头道:“臣也见到不少,从前,长安城里的胡人,多是从西域那条线过来的,这些从海上过来的,还是少数。”
皇帝点了点头:“这个世间,大的很哩。”
“我大唐,连十一都不到。”
杜谦看着李云,目光中露出询问的意味,皇帝陛下扭头看了看他一眼,哑然道:“有人量过。”
杜相公这才点了点头,开口道:“臣相信陛下。”
他的目光看向远处,感慨道:“臣原以为,咱们天朝上邦,已经是极大极大了。”
“不知道那些更远的地方,是个什么模样。”
“也没有什么好的。”
李皇帝笑着说道:“到底,还是咱们这块土地待的舒坦。”
二人闲聊了一阵,李云才开口说道:“这一趟出门,已经半年有余,差不多该赶回去了,咱们还要去关中,要是再不动弹,到年底都未必能回洛阳。”
杜谦低头道:“是,臣与晋王,已经商议妥当了,只要陛下下令,我们随时可以动身。”
皇帝陛下“嗯”了一声。
“那明天,把费廉耿雍叫来,再交待他们几句,三天之后,我们就动身离开金陵。”
杜相公点头,问道:“陛下,是先回洛阳休整,还是直接去关中?”
皇帝想了想,笑着说道:“等到了中原,让皇后还有晋王他们,先回洛阳,咱们两个人,带着另一部分人去关中,人少了,也就不必这么兴师动众了。”
杜谦点头道:“臣遵命。”
皇帝背着手,默默说道:“等咱们走完这一趟回到洛阳,如果太子没有犯什么大错,往后政事就慢慢交给他去做罢。”
让渡政权,只掌兵权,是李云已经想了很久的事情了。
一来,他往后可以轻快一些。
二来,让太子接触政事,接触新政,等将来政权顺递的时候,就会顺畅很多,如果能够让政令持续,那自然是更好了。
主要,这样一来,基本上就不会有什么矛盾爆发了。
毕竟太子的心性并不坏,这么多年父子,李云是瞧得出来的。
而且,手握兵权,太子即便有什么想法,也不敢胡来。
杜相公闻言,先是变了变脸色,他低头道:“陛下,臣觉得,现在还太早了。”
“至少再过十年二十年…”
李云看着他,笑着说道:“又不是说一下子都交给他了,一点点让他去做嘛,这大半年你我不在朝廷里,朝廷不是一样运转了?”
“放心,出不了事。”
李皇帝神色镇静:“有我在呢。”
杜相公低着头,在心里默默叹了口气。
他很不理解李云的想法,毕竟古往今来,少有天子愿意放弃自己手上至高无上的权柄。
更何况,如今的天子还正当年,并没有老。
想到这里,他抬头看了看李云,又低下头。
皇帝陛下如今,只是个中年人模样,再过几年,跟太子站在一起,不知道的,多半以为是兄弟。
在这个年纪激流勇退。
杜相公深呼吸了一口气,在心里生出来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恐怕…恐怕太子殿下,不一定能熬得过…
这个念头到这里,杜谦连忙摇了摇头,把这个想法抛诸脑后。
不管怎么样,他尊重皇帝陛下的决定。
不管将来如何,只要皇帝陛下还在,这个朝廷就出不了乱子,而且如果太子有了什么乱政。
皇帝陛下也能及时纠正。
念及此处,杜相公看了看李云,问道:“陛下若是不再亲自处理政事,又准备做什么呢?”
皇帝左右看了看,笑着说道:“我觉得现在这样就不错。”
“偶尔可以出来走动走动,或者躲在深宫里,打打拳,练练枪,就当是养老了。”
说到这里,李云笑着说道:“既免去了父子矛盾,我也得几年自在,岂不是好?”
说着,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本来,我是打算直接退位给他的。”
“这一两年想想,又担心最后弄得家国不宁,万一生出乱子,惹得后人耻笑。”
“所以,退位就算了。”
皇帝默默说道:“让他以太子身份持国理政罢。”
杜相公深深低头:“陛下圣明。”
“不过陛下即便是让出政权,这个过程也不能太快。”
“臣以为,五到十年为佳…”
“这个等回洛阳之后再说。”
皇帝陛下伸了个懒腰,淡淡的说道:“现在不去想这些,等离了江南,咱们老哥俩一起去一趟关中,受益兄你回老家去看一看。”
“我一来是看一看西北的局面,看一看现在的关中如何了。”
“二来,是要去见一见我那个儿子。”
皇帝陛下眯了眯眼睛,闷哼了一声:“看看他现在,到底是个什么德行。”
杜相公低下头,拱手道:“陛下,西北是大捷…”
“我知道。”
皇帝陛下背着手说道:“这事跟西北没有关系了。”
他摆了摆手:“先不提这个,等到了长安之后再说,过几天就要动身,恐怕要准备的事情很多,受益兄先去忙罢。”
“到时候有什么事,我们路上再说。”
杜谦低头道。
“臣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