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暴名

  昭明殿里。

  英国公领着何满,见到了皇帝陛下,何满双膝跪地,叩首行礼。

  英国公深深弯腰,抱拳道:“陛下,关中司司正何满到了,臣带他过来回话。”

  皇帝“嗯”了一声,对着刘博招了招手。

  刘博这才近前,走到皇帝旁边,皇帝把手里的文书,递给刘博。

  “京兆司送来的,太子对于西北战事的看法。”

  刘博接了过去,却没有直接看,而是问道:“太子殿下怎么说?”

  “自然是给秦王说好话。”

  皇帝一点也不意外,淡淡的说道:“东宫那么多属官,朝廷里还有个姚居中,他只要能听得进去劝,这会儿一定是给他兄弟说好话的。”

  皇帝低头看了看这份文书,继续说道:“还说什么,洛阳百姓听闻此事,都大呼痛快,奔走相庆。”

  刘博展开文书看了看,然后放下文书,开口说道:“这应该是真的,毕竟秦王殿下杀的多是胡人。”

  李云沉默了一会儿,又继续说道:“郑王送信来说,东宫交代他,把西北的事情刊印在了大唐官报上,即将颁布天下。”

  刘博一怔,随即开口说道:“陛下,九司有应急的飞鸽,别的地方不好说,送信到洛阳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如果陛下有不同的想法,一两天就能送到洛阳去。”

  信鸽这种东西,只能是应急的通信手段,毕竟这玩意儿不太保险,而且条件苛刻。

  比如说要往洛阳通信,必须要在洛阳养信鸽,等信鸽认笼之后,再把它们带出洛阳,需要送信的时候,就绑在腿上,放飞回去。

  如刘博所说,其他大城市这么通信不太保稳,但是洛阳是国都,九司也已经经营多年,往洛阳传信,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李云抬头看了看刘博,微微摇头:“让他监国理政了,在洛阳,他就是代行天子之权,他想做什么都由得他。”

  “这个时候,我不能拂他的面子,否则后面,他这个太子就不太好当了。”

  刘博应了一声,没有说话了。

  如今,大唐官报已经相当火爆,而且还处于垄断阶段,再加上这种信息载体前所未有,有时事新闻,还有诗词文章,这会儿每一期的官报,其实已经不会亏什么钱了。

  也就是说,影响力正在与日俱增。

  如果西北的事情,刊印在邸报上,秦王之名,大抵要遍传天下。

  但是,秦王屠城的事迹,多半也会人所共知,这样一来,秦王基本上就失去了即位的可能性。

  从武周的显德年间,再到章武初年天下初定,中间隔了二三十年时间,尤其是武周末年那十年时间,天下动乱太甚。

  这个时候,少有人想要继续打仗。

  那么,新唐第二任皇帝,就需要是个仁德的君主,最好…能是个与民休息的守成之君。

  动辄屠城的秦王,可能会在武人之中赢得名声,但是士族阶层,基本上不太可能支持秦王了。

  皇帝跟刘博说了好一会话,才低头看着依旧跪在地上的何满,他闷哼了一声:“起身。”

  何满从地上爬了起来,低头道:“陛下,卑职…”

  皇帝瞥了他一眼,开口道:“两千里,你能这么快赶来,算你有诚心。”

  “说一说,秦王之国之后。”

  皇帝敲了敲桌子,沉声道:“你都瞒了朕什么事。”

  何满再一次跪在地上,低头叩首道:“陛下明鉴。”

  “臣当年,是陛下还有司正,一手拔擢起来的,到如今在九司当差,已经二十多年,臣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隐瞒什么事情,更不敢欺君。”

  他跪地道:“秦王殿下就藩长安之后,并没有什么出格的事情,至多就是偶有微服离开王府的时候,会与当地人生出一些冲突。”

  “有一回,秦王殿下在街上打了个人,致人重伤,地方衙门与我们九司,都过去查看了前因后果,最后才知道,这人在酒馆里吹嘘前朝,说前朝时长安城如何如何,如今又如何如何。”

  “吹捧前朝,贬损我朝。”

  “这才恼了殿下,于是殿下当即就动了手。”

  何满跪在地上,见天子不说话,他才深呼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再有就是,臣曾经几次听闻,秦王府里死了几个人,因是王府家仆,地方衙门不曾过问,九司自然也不敢过问。”

  “这种消息,若是上报,有离间天家父子之嫌。”

  他低头道:“臣就没有敢报上去…”

  皇帝皱了皱眉头,问道:“几次听闻?到底是几次?”

  何满低头道:“四次。”

  李皇帝眯了眯眼睛:“他到长安不过两三年时间,也就是差不多每半年就要打杀一个府上的下人。”

  皇帝怒声道:“在洛阳的时候,怎么不见他这么大的脾气?”

  何满跪在地上,战战兢兢。

  李皇帝扭头看了看刘博,问道:“你说话。”

  这话就是在问刘博,应该怎么处理眼前这位何司正。

  刘博认真考虑了一番,低声道:“要不然,免去他的关中司司正的差事,罚俸三年,让他退了罢。”

  皇帝皱了皱眉头,问道:“关中司有人能顶上来吗?”

  刘博低头道:“九司当年为了成型,升的都太快了,导致开国后许多人都职位,十几年一动不动,如今能够独当一面的人,其实很多。”

  皇帝陛下沉默了片刻,还是摇了摇头:“我儿子犯了错,还没有惩罚事主,没有迁怒旁人的道理,何满依旧任关中司的司正,再给你三年时间,三年之后,许你以四品官致仕还乡,三年之内,你要挑好关中司司正的人选。”

  “保证以后的关中司,运转正常。”

  皇帝沉默了片刻,才继续说道:“这一次,是念在咱们多年情分,再加上天家父子,你们的确不敢插手,我才饶了你。”

  “往后,秦王府一切情形,事无巨细,俱要禀报上来。”

  何满跪在地上,额头触地。

  “卑职多谢陛下恩典。”

  他这句话,倒是真心实意。

  九司开创,已经二十多年了,这二十多年里,自然不可能人人忠心,也会有吃里扒外之人。

  这些人,有些是勾结地方官员士绅,欺上瞒下。

  更有甚者,还会借九司的名义,在地方上作恶,欺压官民。

  最恶劣的是,有九司之人,里通外国。

  这些人,只要是查实的,下场都很凄惨,不管是皇帝陛下还是英国公,从来不会手软。

  而这一次,皇帝陛下对于何满,明显是手软了,只是让他用三年时间,从一线退下去。

  这里头,自然有何满二十多年的苦劳。

  但更多的,还是因为皇帝陛下理亏。

  毕竟,是你自己的儿子犯事,没有道理强行迁怒到别人头上。

  更何况,关中司的出发点,其实是为了维护“老板”的儿子。

  所以这个事,才轻拿轻放了。

  皇帝给了刘博一个眼色,刘博走到何满面前,将他搀扶了起来,开口说道:“这几天,你就待在金陵,详细跟我说说,秦王府这两年的事情。”

  何满低头道:“属下遵命。”

  李皇帝自己低头,翻看了一番洛阳送来的一众文书,过了一会儿,他才看向刘博,默默说道:“老二还把老四,也带到战场上去了。”

  刘博回到皇帝附近,想了想,开口说道:“四殿下将来要出镇西北,跟着学一学,不是坏事。”

  “肃藩将来,一定是要狠的,不然镇不住人。”

  李皇帝想了想,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开口说道:“给西北去信,让秦王打完仗之后,回到长安老老实实的待着,哪里也不要去了。”

  “等我处理完东南新政的事情,差不多会明年春夏之交动身离开金陵,到时候我还要跟杜相,一起去关中看一看。”

  皇帝闷哼了一声。

  “到时候我要好好看一看。”

  “他现在,到底是多大的脾气。”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