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又下了两天,整个金陵城变成了一片厚厚的白色,好在金陵府发动衙差以及百姓,很快把主要的干道清理了出来。
大雪覆盖之中,金陵将军邓阳,还有副将薛圭,带着妻儿一路进了宫里。
昨天,皇帝陛下在金陵城里设宴,与金陵军都尉以上的将官一起吃了顿酒,联络了一番感情。
今日,皇帝陛下带着皇后娘娘一起,请邓阳还有薛圭二人,以及他们的家里人,进宫赴宴。
两家人进了宫之后,分成了两拨,邓阳以及薛圭的夫人领着女儿们,去与薛皇后一道吃饭。
而他们二人则是各自领着儿子,去与皇帝陛下一起吃饭。
宴会快要开始的时候,薛圭以及邓阳的诸子,都上前对着皇帝陛下磕头行礼,李皇帝看了看邓阳的这几个儿子,感慨道:“不知不觉二十多年过去,你如今也成家立业,子孙满堂了。”
邓阳低头道:“这都是托陛下的福分,否则臣这一辈子,恐怕想要讨个婆娘都是奢望。”
皇帝摆了摆手,然后看了看他这几个儿子,笑着说道:“都成婚了没有?在哪里做事?”
“回陛下,臣前三个儿子都已经成婚了,如今老三还没有差事,老大老二都在金陵军中,老大任校尉,老二还是旅帅。”
皇帝看了看这几个邓家的儿子,笑着说道:“明年回洛阳,一道带上罢,可以让他们进羽林卫当差。”
邓阳低头道:“陛下,臣一家都要搬到洛阳去,但是大郎想要留在金陵。”
说罢,他给了自己大儿子一个眼色,大儿子邓灿立刻出列,跪在了皇帝陛下面前,低头道:“陛下,臣父虽然是金陵将军,但臣是以卒兵进的金陵军,到今天,已经在金陵军快三年时间了,臣这个校尉的职位,亦非父荫。”
“臣在金陵待得久了,想要继续留在金陵军中任事。”
他叩首道:“臣的些许微薄功劳,俱是自己亲挣的,往后也是如此,请陛下许臣,继续留在金陵军中。”
遴选亲信的儿子们进入自己的亲军,是历代皇帝常见的做法,因为从动机上来说,这帮子人绝对是最忠心皇帝的群体,几乎没有之一。
毕竟利益绑定在一起,他们没有任何理由,去跟皇帝陛下作对。
任谁想要动皇帝陛下一根汗毛,他们都会冲上去,将这人给砍成臊子。
因此,邓阳进入洛阳之后,他的儿子理所应当,就应该进入羽林卫。
至于这个邓灿…应该就是属于二代之中,比较有骨气的一类了。
开国初年,皇帝身边的开国功臣,哪怕最开始籍籍无名,跟着皇帝这么许多年,此时多多少少,也跟着沾染到了一些英雄气概。
更何况,邓阳最初那几年,也是辛苦拼杀出来的。
老子英雄儿未必一定是好汉,但是许多儿子之中,一定会有一两个继承了老子的英雄气概。
因此,一个国家的第二代人里,尤其是被推出来做事的第二代人,往往都是有真材实料的。
邓灿敢在皇帝面前,说自己的功劳,就说明这些功劳大概率的确是他辛苦挣到的,经得起九司查验。
当然了,皇帝陛下也没有这么无聊,去较这个真。
真要较真的话,这个世界上其实并不缺少有能力的人,真正稀缺的是展现能力的机会,这些二代们获得机会的难度,本来就要远远低于常人。
皇帝眯了眯眼睛,看向邓阳,邓阳低头道:“陛下,臣是江东人。”
“将来迟早有一天,是要落叶归根的。”
他低着头说道:“犬子留在江东,就当是有个守家业的长子在家里,将来臣告老之后,还是要回到故土,埋在这里的。”
“至于犬子的差事,臣想让他在金陵自己挣去,他能挣的出来,是他的本事,挣不出来,就当是长子守家了。”
皇帝看了他一眼,哑然道:“你小子,也奸滑了。”
邓阳还要在金陵将军的位置上两年多,不出意外的话,他之后的金陵将军就是薛圭,而两三年之后的薛圭,可以说是邓阳一手带出来的。
到了那个时候,如何能不照顾老上司的儿子?
再加上邓阳在金陵多年,在整个军中威望也不会很低,他的这个儿子,单靠地方上的功劳,将来就能够到一个不低的位置。
而到了将来,朝廷要职空缺的时候,只要邓灿职位跟履历都够,朝廷当然会优先选择他。
这个,就是朝中有人好当官的道理了。
很多障碍,父辈已经先趟平了,只要自己能力不是太差,不出什么大错,官途就是一片坦途。
只是,上限不会特别特别高而已。
毕竟父辈给趟出来的路,终点一定低于父辈本身的位置,再想要往上爬,就要看各人的能力以及际遇了。
皇帝笑骂了一句邓阳之后,开口说道:“还有,咱们俩都是宣州,如今的青阳府人,你小子什么时候变成江东人了?”
邓阳笑着说道:“臣在金陵太久,说习惯了。”
皇帝摆了摆手,淡淡的说道:“那就按你的意思。”
“到时候,让你这大儿,继续留在金陵罢。”
“多谢陛下。”
皇帝又看了看薛圭。
薛圭刚到金陵半年时间,他的妻儿,还是跟着皇帝的仪仗一起到的金陵,见皇帝看着自己,薛圭咳嗽了一声,笑着说道:“陛下,我儿子可都还不大。”
“等再过几年,再让他们为朝廷出力。”
皇帝瞪了他一眼,笑骂道:“德行。”
他正要说话,大太监顾常一路小心翼翼走了进来,对皇帝低头道:“陛下,英国公求见。”
皇帝点了点头,开口道:“让人再搬一张桌子进来,给英国公也准备酒菜。”
皇帝请吃饭,自然不可能一张桌子,这会儿都是分餐,李云自己一张桌子,薛圭跟邓阳各自一张桌子,坐在他左右两边。
顾常应了一声,下去请英国公去了。
邓阳也听到了皇帝的话,就要起身带着家里人让出来上首的位置,皇帝按了按手,笑着说道:“你坐着。”
“薛圭,往后让一让。”
薛圭笑着站了起来:“好嘞。”
说罢,他带着家里人,往后面坐了坐,给英国公让出来了一个位置。
之所以这么安排,倒不是因为邓阳地位如何崇高,而是因为薛圭是李云的外侄,是自家人。
这种场合,自然是让自家人起来让位置。
英国公刘博很快走进了大殿,他对着皇帝低头行礼之后,从怀里取出文书,低头道:“陛下,九司从西北送来的急报。”
皇帝给了顾常一个眼色,顾常立刻会意,将文书接了过来,递给李云,李云一边展开,一边开口说道:“你也坐,一会儿给你上酒菜。”
这个时候,邓阳和薛圭才对着刘博抱拳行礼,都称英国公。
刘博笑着拱手还礼,然后看了看二人,自己在空位上坐下。
皇帝陛下展开文书,看了一眼之后,便怔住了。
他反复看了好几遍,才默默合上,闭上了眼睛,几个呼吸之后睁开眼睛,目光变得十分复杂。
文书的内容很简单。
秦王李铮受命之后,没有耽搁,立刻领兵北上,到了朔方之后,猛攻数日,才终于攻破一城。
城破之后,秦王下令屠城。
此战,长安军损耗四百余人,歼灭敌人三千有余,破城之后屠城,杀人近万。
皇帝合上文书,看向刘博。
刘博这会儿也在看着李云的表情,见李云看着自己,他沉默了一会儿,开口说道:“陛下,西北再三反叛,不得不下重手,臣以为,秦王此举虽然略有不妥,但是这雷霆手段却一定会见效。”
“甚至,西北战事可能会因为这个事,很快得到平定。”
皇帝陛下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然后又摇头道:“有利有弊罢。”
战场上下重手,李云也做过,不过他做的最过分的事情,是坑杀朔方军将士。
没有屠杀过百姓。
而这一次,秦王却的确屠城了。
虽然灵州当地的百姓,多是异族,非是汉民,但是此举,却是江东军以及唐军成军以来的头一回。
李云此时心情复杂。
他不能确定,是自己这些年,太过心慈手软,还是自己这个儿子…
太过凶残暴戾。
沉默了许久,一直到刘博面前的桌子摆上了酒菜,皇帝才回过神来,按了按手。
“吃饭,吃饭。”
三个人对视了一眼,都低头道。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