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盘根错节

  就这样,当天晚上,四个人就在寨子里住下。

  到了天黑下来的时候,晋王李正点起篝火,烤上了羽林卫送上来的羊腿,等吃完了肉,几个人又坐在一起吃酒。

  几轮酒之后,喝多了的晋王爷,围着篝火又蹦又跳,就连摔伤了的英国公,也站了起来,跟着蹦了两下。

  李皇帝大马金刀的坐在一边,大口吃肉,然后猛灌一口酒,扭头看着杜谦,咧嘴笑道:“真是痛快!”

  生性比较文静的杜谦,也坐在李云旁边,喝了一会儿之后,起身打着拍子,与晋王一起,围着篝火踏歌相和。

  而此时,有差不多两三千羽林卫,在杨喜的带领下,守住了苍山所有有可能上山的道路,保证了皇帝陛下,以及晋王爷还有两位国公的周全。

  这场酒一直喝到半夜,四个人都有些醉了,这才各自睡下。

  这苍山上的房子都没有收拾,而且太多年,有些已经是危房了,皇帝身边的人不可能让皇帝再住进去,于是众人在苍山大寨的空地上,搭建了皇帐,以及其他几个帐篷。

  当爷,李云等人就在大寨里的帐篷里睡下。

  因为这一觉睡得太香,第二天皇帝陛下醒来的时候,薛皇后已经带着四公主,还有十五皇子,以及同行的周必等其他人一起上了苍山。

  等李云睁开眼睛,薛皇后已经带着一儿一女进了皇帐,四公主走到李云床边,然后用袖子挥了挥酒气,嗔怪道:“阿爹,您又喝酒了。”

  李皇帝坐了起来,只是笑了笑,然后对薛皇后问道:“怎么一大早就过来了?”

  “还早呢?”

  薛皇后摇头道:“都快中午了。”

  “杨喜过来汇报说,夫君昨天带着杜相公,还有两个叔叔,四个人都喝的人事不省。”

  薛皇后看着李云,叹了口气:“都这么大岁数了,怎么还不知道分寸?”

  “别的不说。”

  薛皇后摇头道:“你们四个人,有一个出了事,对于国家来说,都是了不得的大事。”

  “出不了事。”

  皇帝起身,摸了摸四公主的脑袋,对着薛皇后笑着说道:“杨喜带人把山都围上了,谁也上不来,再说了,便是有人能上来。”

  李皇帝神色平静:“在这苍山里,生死搏杀,少有人是你家夫君的对手,便是裴庄那样的人也不成。”

  这些年,刘博跟李正,身手都落下了不少,但是李云却没有怎么落下,他的确没有年轻时候的锐气以及生猛了,可能气力也要差上一些,但是在苍山这种地方。

  他还真是谁都不怕。

  只是很可惜,这个世界上已经很难找到一个能跟他交手,敢跟他交手的人了。

  见李云这个模样,薛皇后愣了愣神,竟然有些失神,过了一会儿,她才无奈道:“就你道理多。”

  李皇帝笑了笑,对着四公主笑着说道:“走,彩妹,阿爹带你去看看,阿爹跟你娘亲成婚的地方。”

  四公主欢呼了一声,拉着李云的衣袖,笑着说道:“路上就听母后说起,女儿早就想看看了。”

  站在旁边,还只有三四岁的十五皇子,有些懵懵懂懂,被四公主彩妹牵着手,笑着说道:“小十五,走,阿姊带你一起去看。”

  她弯身,把十五皇子抱了起来,跟着父母,一起离开了皇帐。

  周必这会儿就在外面等着,见到李云之后,立刻迎了上来,抱拳道:“陛下。”

  李云瞥了他一眼,笑骂道:“到了这里了,还叫陛下?”

  周必低着头,犹豫了一下,才开口说道:“二哥。”

  皇帝陛下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道:“你在这里等着我,一会儿我跟孩子们看完了老家,带你去见老九去。”

  皇帝哈哈笑道:“你是没有见到,这厮昨天上山,一脚踏空,直接栽进了坡里,差点命也没了。”

  周必有些诧异,开口道:“那臣先去看一看九哥。”

  皇帝绷着脸,摆手道:“不成不成,一会儿我带你去,你就在这里,哪里也不要去。”

  周必应了一声,站在了原地。

  等皇帝陛下带着家里人,“参观”了旧居之后,这才回来,领着周必一起去见了刘博,周必见到刘博,刚想上去关心几句,这位英国公老脸通红,硬是从床上起身,一瘸一拐的跑了出去。

  惹得皇帝与晋王,又是好一通大笑。

  一行人,在苍山上住了四五天时间,一直到天气又冷了下来,皇帝才带着众人下了山,在苍山附近修整了一天之后,李云一行人正式离开青阳府,赶往金陵。

  对于李云以及晋王等人来说,苍山是他们的老家,但是对于曾经江东集团的老人来说,金陵才是更多人的共同记忆。

  比如说,皇太子李元,他就基本上没有任何关于青阳县的记忆,他自小,就是在金陵长大。

  而金陵,自然也是李云这一次东巡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只要他离开洛阳,往东来,总是要来金陵看一看的。

  实际上,如果不是金陵这个地方,实在是太不适合做皇都,当年金陵就应该是大唐的国都,而不是现在的洛阳。

  对于“新”李云来说,他的记忆,更多也是在金陵,他在金陵的时间,要比他在青阳县要长,而且长得多。

  一行人从青阳府离开之后,又走了七八天时间,等到进入章武十五年的腊月,他们才终于进入金陵府境界,刚进金陵府,金陵府的一众官员就已经跪在官道两旁,迎接皇驾的到来。

  而跪在众人之前的,不是别人,正是皇帝陛下派到江南来巡视地方的御史中丞张遂。

  张遂虽然挂职御史台,名义上是宪台的官,但是实际上,他拿着皇帝的御旨,在地方上指导新政,见官大一级,与钦差无异。

  此时,这位张御史跪在地上,叩首行礼:“臣御史中丞张遂,叩见陛下。”

  “臣金陵尹费廉,叩见陛下。”

  皇帝陛下闻言,从龙辇里探出脑袋,看了看两个人以及他们身后的一众官员。

  “都起来罢。”

  等众人平身之后,皇帝看了看新上任不久的金陵尹,对着他招了招手:“费令尹,上前来。”

  费廉连忙低着头,一路来到了龙辇前,低头道:“陛下。”

  皇帝看了看他,笑着说道:“到金陵大半年了罢,干的怎么样?”

  当初张遂卸任金陵尹,做了巡抚之后,继任的金陵尹叫作陈浩,如今陈浩已经被朝廷,调去淮南道任淮南道布政使,主持淮南道新政去了。

  刚到任不久的新任金陵尹,就是费廉了。

  这位费令尹…跟李云是亲家。

  准确来说,他的大哥跟李云是亲家。

  费廉是朝廷原刑部尚书费宣之子,也是费家这一代里,比较有出息的儿子,有希望接过费尚书的事业。

  而李云家里的老二秦王李铮,就是娶了费尚书的孙女,也就是这位费令尹的侄女为妻。

  因此相对来说,费令尹跟李云还是沾点亲戚关系的。

  听李云这么问,费令尹连忙低头道:“回陛下,臣春天到的金陵,大半年时间,总算是适应了这个差事,到目前来说,自觉勉强能够胜任。”

  皇帝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道:“能胜任就好,等朕还有皇后安顿了下来,再找你说话。”

  说着,皇帝又叫来张遂,问了几句话,便吩咐让队伍继续前进,赶往金陵城了。

  队伍重新开动之后,张遂在队伍里,寻到了杜相公的马车,小心翼翼的上了马车,对着马车里的杜相公低头道:“恩师,没想到您真的跟来了。”

  杜谦看了看他,笑着说道:“老夫不能来吗?”

  “那倒不是,学生原以为,恩师还是要继续坐镇朝廷…”

  杜相公摇了摇头:“你这个词用得不妥。”

  “只有陛下,才能坐镇朝廷。”

  张遂低头,应了声是,他看了看杜谦,开口道:“恩师,听闻师弟明年也要到江南道来任事?”

  他说的师弟,是杜谦的儿子,今年三十来岁,马上也要外派为官了。

  杜相公神色平静:“他是要来江南道,但不是江南东道,而是江南西道。”

  “江南西道,就不用功达你操心了。”

  张遂想了想,随即明白了过来:“陛下的新政,要从东往西推进了…”

  “也不一定。”

  杜相公闭上眼睛。

  “陛下这一趟东巡,就是来看江东成果的。”

  “一切后续,都要等陛下看到了江东成果之后,才能尘埃落定。”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