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六百七十四章 落幕的传奇

  “真的三百万美元?”

  “不会再变了?”

  杨洁这时候迟疑的问道。

  李长河则是沉思了一下:“您要是觉得少,其实还可以再加点。”

  “我自己是有把握开到五百万美元的,您要是觉得合适,我可以跟他们谈,我觉得问题不大。”

  反正外汇都是给国家,三百万五百万的,对他来说,都是小钱。

  “五百万?”

  “这长河,咱们可不兴狮子大开口啊,我觉得三百万美元就挺多的了,咱们这电视剧还没拍呢。”

  一旁的王老师这时候一听这个报价,急忙伸出手连连摆手。

  万一这要价把港岛那边激怒了,到手的美元再飞了,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我觉得也是,可别让人家港岛电视台那边觉得咱们太贪心,贪得无厌的张嘴,我觉得三百万美元就挺好的,已经超i出台里的预期了。”

  “北影厂那边一部电影据说也就卖几十万美元,咱们这一部电视剧卖三百万,我听的都跟做梦一样。”

  杨洁这时候也跟着应声说道,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与其赌人家抬高价格,不如接受对方的报价,反正这个三百万美元是对方报的,肯定不太会反悔。

  一旁的朱琳闻言,忍不住偷偷笑了笑。

  三百万还是五百万,不都是李长河一句话的事嘛。

  “那也成,这样,我让他们再加两台摄影机什么的,到时候交给咱们剧组。”

  李长河可是知道的很清楚,原本历史上,整个《西游记》剧组就一台摄影机,全靠王崇秋老师扛着各种拍摄,既辛苦,拍摄效率也低。

  现在李长河来了,别的不说,多给点摄影机还是没问题的。

  “这这能谈下来?”

  王崇秋一听,眼神一亮。

  对他来说,摄影机那可是他吃饭的家伙,可是电视台那台摄影机有些年岁了,跟如今最先进的设备比起来差了不少。

  国家倒是有时候会采购一些摄影器材,可是电影厂那边第一时间就分了,就算央视拿到手,也有很多其他部门要用,电视剧部门不是最优先的。

  现如今央视给剧组那边,就调配了一台摄影机,这如果能多加几台,那拍摄的难度,可就大幅度降低了啊。

  “一点摄影器材还是没问题的。”、

  “您二位不知道,港岛那边很多公司,现在都想着跟咱们做生意,打好关系,所以很多公司姿态都放的很低。”

  “既然咱们不涨价,那单纯的让他们附赠点设备,完全不是什么大事。”

  “之前北影厂那边,不就给了摄影机,还给了两台车呢。”

  “其实为的就是打开魔都那边的影视城项目的口子,后续不就谈成功了。”

  “所以这点事我觉得完全不是事。”

  李长河微笑着说道。

  杨洁跟王崇秋一听,相互对视了一眼,觉得这事听起来似乎很容易的样子。

  “这样,我去找老阮和老戴商量一下,我觉得这个条件,已经很好了。”

  杨洁这时候沉声说道,她说的正是央视的两个副台长,也是推动四大名著改编的核心人物。

  “成,杨老师,那你们确定了,给我家里打个电话,我给港岛那边说一声,让他们派人来跟咱们电视台接洽,也算是走个形式。”

  “这样我跟琳琳就先回去了。”

  李长河随后起身,准备跟朱琳先走。

  而杨洁看着朱琳,本来还想说些什么,不过想了想还是没开口。

  待李长河和朱琳离开之后,王崇秋看着杨洁,笑着说道:“你刚才是想跟他俩说角色的事情?怎么没开口?”

  “我还没想好呢,再说琳琳现在也演不了,还怀着孩子。”

  “等她生完孩子再说吧,反正一时半会的还拍不到那里。”

  杨洁摇摇头,无奈的说道。

  主要是她也没什么把握,那个角色,改的略大胆了一些。

  另一边,李长河和朱琳出来之后,朱琳则是笑着冲李长河说道:“你刚才咋不报一千万美元呢,瞧把老师他们惊的。”

  “我就随口那么一说,其实三百万五百万的,对我关系都不大。”

  “赶明儿个,我得再去跟国家商量一下,再来个十亿八亿美元的大投资。”

  李长河这时候则是笑着说道。

  “十亿八亿美元?这么多?”

  “你又从哪赚钱了?”

  朱琳一听这数额,虽然早就免疫了,但是还是有些吃惊。

  这怎么隔了这一段时间,李长河又有这么多钱了?

  “这次可不是我的钱,是德士古公司的钱,就米国一家石油公司,在这次石油危机之中赚了大钱,没地花,非要投我手下的风投机构。”

  “他们给了二十亿,我打算拿一半出来,给国内这边投资,看看投资个石化项目!”

  李长河微笑着说道。

  “这能成吗?”

  “而且你不是风投嘛,风投不是投资公司嘛,这能投国内?”

  在知晓了李长河的身家之后,朱琳现在闲来无事也看看一些财经方面的书,懂一些财经知识。

  按照她的话来说,起码知道自己家到底有什么产业啊,别到时候李长河一说两眼一抹黑,啥都不懂。

  虽然她没有参与的兴趣,但是一些基础知识起码得知道一些,了解了解,尤其是现在马上有孩子了。

  “理论上来说肯定是不行,但是这玩意儿有招啊!”

  “你还记不记得我在新加坡那边,设立了一个石油公司!”

  “新加坡面积小,所有的项目肯定施展不开,只要国内同意,我可以用新加坡那边的公司为主体,跟国内合作。”

  “新加坡那边以炼油为主,而国内可以以石化为主,变相的分开。”

  “而风投机构,到时候购买的就是新加坡那边公司的股份。”

  “实际上就相当于新加坡那边的公司在国内创办个分公司,而我投资了新加坡的石油公司。”

  李长河轻声的冲着朱琳解释说道,朱琳听完,则是摇了摇头。

  “太繁琐了,算了,反正我也不懂。”

  “你看着谈吧。”

  朱琳摇摇头,无奈的说道。

  李长河也叹了口气:“这恐怕是我最后一次利用这个身份跟国内谈合作了。”

  “再往后,就得用包泽阳那个身份,光明正大的跟国家接触了!”

  伴随着82年的到来,上面的一些改革也开始逐步展开,首先就算一部分老人退位。

  这些人退位给李长河带来的的最直观的影响,就是他那些关系网,都要下来了。

  不管是廖老,还是卢局长,亦或者张广年他们,都要退下来了。

  虽然影响力还在,但是毫无疑问,不工作在第一线,也就不会再直接的插手业务。

  而按照廖老的说法,李长河如今大势已成,其实很多合作,不需要再私下里跟国内沟通了,直接以港方身份来谈就是了。

  上面自然会对他格外优待,如此也更能长远的跟包泽阳合作,对这个身份进行保护。

  李长河之前也决定了如此,不过哪里料到现在突然有这么个机会,那绝对是不容错过的。

  因为这不仅可以带来大额外汇,还能带来一定的石化技术。

  而石化技术,可是如今工业发展的基础之一。

  次日,卢局长家里,当听到李长河的计划之后,卢局长忍不住摇摇头。

  “长河,你这还真的是是不是的就给我们惊喜呢。”

  “十亿美元的投资,还是石化产业,你这确实给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要知道石化产业可是如今国家极其稀缺,大力发展的产业,毕竟石化产品不光对重工业,对轻工业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别的不说,就说涤纶,做衣服的材料,就算石化产品之一。

  如今国家也在大力发展石化产业,可是这行业想做,难度很大,一来国家缺少合适的人才,二来跟西方公司的合作也得慎重。

  这属于国家大型项目,不是随便选个公司就能做的。

  李长河玩这一首偷梁换柱,对国家来说,起码在信任上,是能增加两个台阶的。

  毕竟德士古的钱是放在了风投,而风投投进了李长河在新加坡的亚洲石油,亚洲石油再用这笔钱扩张,本身又可以向德士古买技术。

  埃克森的炼油技术,德士古的石化技术,幕后都可以算作是洛克菲勒的支持,但是明面上又绕开了洛克菲勒的直接参与。

  这其实变相的就是降低了国家的成本,毕竟高层如果直接跟洛克菲勒谈,付出的代价肯定不止这些。

  而现在,这些代价,由李长河在海外帮忙承担了,国家不需要额外付出,那就是巨大的利好。

  “也是恰好有这个机会,我都没想到,德士古会一口气在我那里放二十亿美元,这笔钱不花白不花。”

  “而且据我所知,德士古接下来也会大肆并购,他们的技术恐怕也会突飞猛进,这样拿一部分即将淘汰的技术卖给我,也不算违规。”

  李长河笑着说道。

  “行,这件事我帮你跑一趟,跟上面聊聊,看看把项目具体放在哪里。”

  “你自己有什么想法没?”

  卢局长这时候又好奇的问道。

  像这种石化合作,不太可能是另建新厂,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原有的石化企业跟李长河的石化企业合作,成立分公司,然后算作合资。

  但是国内的石化企业可不少,从东北到两广,沿途都有自己的石化产业,这种好事,想要分一杯羹的企业肯定是不少的。

  “嗯,我记得宁海那边就有一家石化公司来着,不行的话,放在那边吧。”

  “包泽阳的身份是宁海人,回馈家乡也说得过去。”

  李长河笑着说道。

  他回来之后做过简单的调查,宁海那边他记得后世有个镇海石化还是很厉害的,说明那里有土壤。

  “那倒也是,现在港商回来投资,基本上第一选择都是回报家乡,这个说辞倒也说的过去。”

  “这样,我去跟上面聊一聊,你等我消息。”

  卢局长也是宁海人,李长河把这么大的企业放在那边,他也很支持。

  别的不说,光带来的就业岗位,就足以让其他地方眼红。

  有了卢局长出面,李长河也没再多管,而是回到了家里。

  刚到家,朱琳就笑着看向了他。

  “刚才老师来电话了,三百万美元打包购买海外版权,央视同意了。”

  “不过央视那边也有条件,那就是要对你有监管权,如果你们对电视剧进行了抹黑或者说影响了国内的形象,他们有权收回版权。”

  李长河点点头:“这种谨慎挺对的,我这边肯定没问题。”

  “这样的话,过几天我回港岛一趟,安排下这件事。”

  李长河想了想,冲着朱琳说道。

  这种回去属于很快,来回几天就可以了,并不影响朱琳的生产。

  “嗯,对了,你的毕业证,刚才咱妈给你带过来了,双林给送到家属院去了,咱妈正好给你带来。”

  “除了毕业证,还有一张你同学们的合照,顺便大家还给你写了一份毕业寄语,都一并给你带过来了。”

  李长河听到自家媳妇儿的话之后,走到了一旁的桌子上,然后看到桌子上的毕业证书,以及照片,还有那厚厚的一本毕业寄语,叹了口气。

  坐在沙发上,随后李长河拿起那本毕业寄语看了起来。

  上面留下语录的人很多,除了他政经系的同学之外,包括很多跟他玩的好的,比如说法律系的,中文系的很多人,都在上面有留言。

  就连林毅夫,都在上面给他写了一段话,表达了对两人共住几天的怀念。

  想到这里,李长河一阵汗颜。

  张老师把他调去跟林毅夫一个宿舍,本来想让他帮人家的,结果李长河没住几天就走了,算下来,其实反倒是林毅夫帮他比较多。

  看着上面一个个情深意切的寄语,李长河摇了摇头,随后慢慢的把它合上。

  这份寄语,算是他这个身份,最后的辉煌了。

  昙花一现,而又如流星一般坠落,也许再过几十年,在他身份未曾曝光之际,他还会是众人口中的北大传奇。

  一个落幕的传奇!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