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天龙可是全程看着董志超如何和李龙讨价还价的。或者说,他也是头一回看李龙这么和别人做生意。
有点委屈。
如果不是董志超所在的这家炒货厂老板和贾天龙关系也非常不错,他当时还真就帮李龙说话了。
但双方都关系不浅,贾天龙也不想因为自己的话坏了交情,所以当时啥也没说。
李龙也理解,这事就揭过了。
其实贾天龙也想着等产品出来,销路上去了,炒货厂应该能看出来究竟,然后再去和李龙合作。
毕竟利益就在眼前,如果机会抓不住,那真就是和钱过不去了。
但贾天龙偏偏就没见到炒货厂那边再过来人。
他也给李龙打过电话,李龙那边很正常,也没人联络,他也不做这打瓜籽的生意了。
李龙是明说,划不来。
这次来找贾天龙的名叫白修名,陕省另外一家食品公司的经理,说是食品公司,其实也是从炒货厂起家的。只不过后来发现做零食还是很赚钱的,于是就开始开发其他小食品,当然炒货的这个本行没丢。
能快速扩大生产,这家公司的领导层眼光还是很敏锐的。他们在发现市面上有新的炒瓜籽反响很好,而且是竞争方出货的,立刻就开始分析,现在找到原因,找到主之后,就准备搞个竞争。
正好加上董志超他们这边就只生产了一批,没有利用这么好的机会占据市场,给了他们一个好的机会。
贾天龙挺为李龙高兴的,毕竟白修名过来,说明李龙提供的打瓜籽是有市场需求的。
不过他觉得他也有必要给董志超说一声,毕竟那边的交情更好一些。
这边白修名也是很有诚意,托人过来,请了吃饭,还给贾天龙带了礼物,主要是带着一套小孩子的玩具。
贾天龙现在留在老家这边一个很大的原因,也是自己的媳妇肚子大了,他也不能老往外跑。
别人要给他送礼物,他倒还无所谓,这些年收的东西不少了。
但给孩子送礼物,那贾天龙就很高兴。人家投其所好,他也就把李龙的事情给说了一下。没说电话,是让白修名自己去找去谈。
白修名已经很高兴了——至少找到地方了。
这时候还没有人想着自己把打瓜籽收来加工成平的,哪怕再过二十年都没人能想起来。
没办法,有些事情,思维定式了就很难改过来。
所以白修名他们还没想着这些打瓜籽是人为压出来的,还在想着李龙那边有特殊的种植方法,或者其他什么原因。
反正本地的打瓜种植户是没这个想法,也觉得这不可能。
这就是时代的局限性——就这么一层不厚的窗户纸,二十年,没人捅——没人想着捅。
李龙提前给捅破了。
当然,可能再过两三年或者三五年就会有人反应过来,加入到这个市场里来。
不过,李龙也不在意,本身打瓜籽这个事就是一手闲棋,能搞得好自然好,但董志超这些人不识货,他也就不打算搞了。
白修名从贾天龙这里得到了李龙的消息之后,马不停蹄的坐火车往北疆赶去——他和董志超不一样,董志超在北疆呆过,没什么畏惧心理,算故地重游。
白修名头一回去北疆,觉得这苦寒之地呆着肯定很麻烦,但为了生意,也就豁出去了,颇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壮烈。
贾天龙在白修名离开后,专门去找了一趟董志超,把有人要去找李龙的消息给说了。
董志超并不怎么在意这件事情。他摆摆手对贾天龙说道:
“没事,那平口瓜子虽然的确让我们家的炒货销量有所上涨,但大部分原因还是我们搞了促销活动,铺货及时。至于是不是平口,我觉得并不是很重要,磕到嘴里的东西,不是平口也就多磕两下,不费啥。”
炒货厂这次销量大增,销售那边的确出了力,本身就有促销活动,他们把功劳揽在了自己身上。目前虽然有人催发上一批货,但还没形成规模,销售那边和现在董志超是一样的心态,觉得销量增长和平口瓜子的关系并不大。
贾天龙看董志超这样的心态,也就不管了,他算是仁至义尽了。
李安国那边把李龙好好招待了一下,并且说了,暑假的时候会让陈丽蓉带着两个丫头到四小队住段时间,让孩子们亲近亲近。
李龙自然是笑着说欢迎。李强他们这一代对于亲情还是很重视的,亲戚彼此之类的关系也很不错。
回到玛县后,李龙去收购站的时候发现收割机已经卸下来在东边院墙根那里摆好,少了两台,应该是已经卖出去了。
其实以李龙目前的实力,买台联合收割机也不算啥,但他觉得没必要。一来收割机已经够用了,二来现在大部份农户还没奢侈到用联合收割机的地步。
用普通的收割机一亩地收两块,联合收割机一亩地收十块,算算划不来的。
收割机拉来,李龙的任务完成,也就没在收购站多呆,回院子去了。
安静的过了三天,李龙就被孙家强叫到了收购站。
白修名过来了。
听说是来买打瓜籽的,李龙也有些意外。
把白修名请到了收购站的会客室里,孙家强端来茶水后离开,李龙便直接问道:
“你是从口里来的?”
“是的,陕省。”白修名的普通话里还略带着点方言,能听出来。
“你们那边的兵马俑很好看。”李龙顺嘴说一句,“陕博的那个玛瑙杯也很漂亮。”上一世六十岁左右的时候,村里组织老年人出去旅游,故宫、长城、兵马俑、西湖等都转了一圈,他很有印象。
当时村里还专门有人想在长城上刻了到此一游,李龙当时笑话对方说刻这个没用,这些长城上的砖都是新烧的,不是原来的,所以就是刻了也不是好汉一条。
当然是笑话。
“李龙同志见过兵马俑?去过陕博?”白修名就有些吃惊了,这年头虽然兵马俑、三星堆的青铜神树之类的早就已经出现,但知道的人并不多。
所以后来有人在某笔记里看到神树,再后来三星堆全国出名,还以为作者是提前预知的——只能说有些人见识是真的浅薄。
和说白居易、李清照抄某网红歌曲歌词的粉丝一样,简直了。
“嘿嘿,见识过。”李龙含糊的说了一句,然后换了话题,“白同志是过来买打瓜籽?”
“是的。”白修名其实是有点怀疑的,他觉得李龙这么年轻,不一定能搞出来平口打瓜籽的,再怎么说,能搞出来也应该是有经验的老农民,或者农学院的教授一类的吧?
李龙看出来他的表情了,站起来去端了一盘炒打瓜籽过来。
“上一次我们的十吨瓜籽让别人收了,这是我们备的炒货。有一段时间了,不过这夏天没发潮,这打瓜籽也有点好处,不像葵花籽那么容易变质,油份没那么高,你尝尝。”
白修名抓了一把瓜子看了看,立刻就看出来,这瓜子的确一个个都是平口的。
想想贾天龙的身份,再想想李龙开着这么一家收购站,应该是不会有问题的,白修名便说道:
“我就要这种打瓜籽,你有多少?”
“有多少?”李龙笑笑,“目前有个几十吨吧。”
一听有几十吨,白修名一下子觉得稳了,如果李龙能把这几十吨都卖给他的话,他觉得肯定能占据市场,把自己家的食品公司炒货市场的占有率提到一个新高度。
李龙也没想到董志超没来,倒是来了一个陌生人。
不过卖给谁不是卖呢?董志超明显是不想提高价格,两块七毛五的价格,李龙也不想再搞,毕竟这玩意儿,费工费时,很麻烦,赚的钱并没有多少。
划不来。
现在就看这个白修名出多少钱了。
“三块。”白修名竖起三根手指头说道,“如果都是这种品质的,我一公斤三块钱收,怎么样?”
三块?
李龙觉得可以做了。如果当时董志超给三块钱,现在李龙恐怕已经从州供销社那边把打瓜籽都拉回来了。
就为了这两毛五分钱吗?
当然不全是,为的还是一个面子问题。
别说李龙现在已经脱离了原来的层次,哪怕再往高点层次,他骨子里还是那个小农民,有些时候面子问题,真的很重要。
他觉得董志超是真没看得起他,也没打算继续做这生意。
现在白修名来了,李龙觉得,终究还是有识货的。
就跟观音拿的三件宝贝一样,终究是要卖给识货人的。
“不过有个要求。”白修名能看出来李龙意动了,急忙补充一条,说道:“只能卖给我家。”
他也打听过了,董志超采购价是两块七毛五,他提了价,就想的是要个独家。
李龙笑了,说道:
“你知道吗?去年我的打瓜籽,卖给本地炒货厂,出货价是三块五,非独家。”
白修名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道:
“此一时彼一时嘛。这样吧,三块五,独家。”
“限五十吨。”李龙说道,“我觉得这样就可以了。”
五十吨的话,白修名想了想说道:“可以,如果五十吨之后我们还需要,那么有优先权。”
李龙觉得这才是谈生意的,有诚意,有拉扯,必要的时候会让步,而且能看得长远。
他喜欢和这样的人打交道。
“可以,不过得三五天后再来拉货,目前东西不在我手上。”李龙说道。
白修名愣了一下,有些意外。
现在没有现货?需要收货?
他有点意动,想着自己是不是可以直接越过李龙去源头收货?
想想还是算了,没那个本事,在别人的地头上,还是别干这事比较好。
虽然到了这边后,发现这“苦寒之地”和自己想像的不一样,没有碰到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但还是不要试探的好。
“行,正好我也想感受一下这北疆的风土人情。”白修名笑着说,“打算在附近的城市转转,小李同志有什么推荐的吗?”
“往东是乌城,你首府,可以看看。往西十五公里是石城,兵团城市,来自全国各地的汉族人都有,可以感受一下兵团对于边疆的建设。”李龙给了两个地方,“当然,可以再往西,伊犁,塞外江南,不过有点远,坐车要很久。”
“那可以,我还需要做什么?”白修名问道。
“定金。”李龙说道,“我要把东西收来了,你要不要了那就麻烦了,所以我需要定金。”
这是应该的。白修名点点头,问道:
“要多少?”
“那要看你这一次要拿走多少货了?”
“二十吨吧。”第一批,白修名也没想着全拉走,拉回去看看效果,还要避免路上发生意外。
“七万块钱的全额……你付三千块钱吧。”李龙说道。
“行。”白修名痛快的交钱。
李龙给他写了条子,现在收购站还没搞正式的字据,不过这时候大环境就这样。李龙有收购站,有贾天龙给介绍,白修名倒也不怕他赖账。
而且玛县还有陕省会馆,他也不是没有关系的。
把白修名送走后,李龙立刻给顾博远说了一声,然后去运输公司雇了两台卡车,开着车去往北庭了。
到北庭的时候已经是中午,李龙带着卡车司机在食堂吃了饭之后,然后进了州供销联社。
他进去的时候,钱主任他们也刚到,李龙便在院子里拦下了钱主任,把这事给说了。
“你是说,这回别人订了二十吨?”钱主任有些意外,“长期合同?价格还是原来那个价格吗?”
“提价了。”李龙笑了笑说,“不是原来那一家,应该是咱们的原料拉过去后,市场反响不错,有其他厂家看中了这个前景,就过来找我了。”
“不错不错啊。”钱主任边往办公室里走边笑着说,“柳暗花明啊。”
“是的。所以这次我过来是想拉二十一吨打瓜籽回去加工一下。下一拨可能会把剩下的都拉走。”
要二十一吨的原因,就是加工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损耗。队里那些干活的,干的过程中会帮着除杂、去瘪籽,这是好事。
“行啊。不过这价格就不能是原价了……”
“明白明白。”李龙笑着说,“再原价的话,我也没脸要了。”
“嗯,有这个觉悟就好。”钱主任笑着说道,“当然,为了能把销往口里的路子打开,咱们州联社也不给你加太多,一公斤加五毛钱,二十一吨,社里赚一万多块,剩下你能赚多少,看你自己的本事了。”
这已经是给了李龙很大的优惠了。
主任发话,李龙也没再说啥,去办手续,交钱拉货。
从杜厂长那里订的机器还没到,李龙就只能把这些打瓜籽再次拉到四小队。
先前李龙说不搞了,李建国他们信了,现在李龙又拉来这么多打瓜籽,家里人自然意外。
李龙先招呼人把车卸了,打算后面再详细说。
对门陆家人也过来帮忙,这回比上次多一倍,麻袋卸了一院子,就连前院也放了不少。
“小龙,还像上次一样?”陆大嫂很兴奋,可以赚钱了啊。
农民从开春种地开始到现在,几乎都在投入,分毛不回。如果不是今年编抬把子还赚些钱,真就啥进项也没有。
有些人还能搞点副业,有些老实巴交的人,连搞事业都不太敢。
所以现在李龙搞来这些打瓜籽,在家里就能干,赚的钱还不少,这能不兴奋吗?
“是的,还是那个价,一麻袋十块。”李龙笑着说道,“陆大嫂,咋样,你家拉几麻袋?”
“多少天出来?”陆大嫂也没被冲昏头脑,问道,“要是能有五天,我就拉二十麻袋回去!”
赚钱可不怕苦,晚上都干,也不叫加班。
这时候,劳力算什么呢?能赚钱就行!
怕有些时候出力还赚不到钱的。
“行,那就拉吧,五天以内交货。”李龙笑了,“不过还得称。”
“那肯定的,放心,规矩我们都懂。”
这次的时限略长,所以李龙和李建国依然是叫了那几家。不过许海军等人也过来了,希望能加入进来。
有人主动,那也不好拒绝,一家分了几袋出去。
规矩什么的都说好,怕后面有啥麻烦。
很快,院子里的麻袋拉光了。
这时候李龙才有机会和家里详细说事情。
“还是有识货的啊。”李青侠感慨着,“这活能做……这么说的话,那秋里队里的打瓜籽是不是咱们家里能收了?”
“到时再看吧。”李龙不想直接收,得让这些人自己去卖,看卖的结果。
毕竟当初自己一家可是全力劝阻着不让种的,当时自己也没能想到,会有这样的转折。
他心里也是有打算的,如果那些种打瓜的把打瓜籽卖出去了,那他自然啥也不说。如果卖不出去求到他这里来收,他给的价不会高于两块。
队里不少人跟着自己的建议种了花葵,花葵的价格他打听过,同样是不高于两块。好在花葵的产量要高一些。粮食局那边对于花葵的收购价不超过一块五,那么就要看看这个白修名,能不能收一些花葵了。
请: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