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八百七十九章 坊间对李龙的评价

  把打瓜籽分完,然后和家里人说完这件事情后李龙并没有回县里。

  这段时间东奔西跑的,好不容易又回队里来了,他打算弄点鲫鱼回去吃——想吃鱼了。

  临时下网时间是不够了,他便拿着撒网准备去小海子。现在小海子北坝没被冲垮,所以里面的鱼也没跑掉,虽然年年有人下网逮,但根子没断,所以里面大鱼小鱼还很多。

  李青侠一听儿子要去小海子,他自然也要去。有几天没逮鱼了,陶建设现在忙着,也没空约他。李青侠逮来的鱼吃不完,县里卖不掉,跑石城又太远,干脆就在家里晒了鱼干。

  现在鱼干都好几麻袋了,不能再晒了,放不下。

  这时候苍蝇虫子还没后来那么多,鱼干也好晒,抹点盐就行。

  再过二十年,晒鱼干就只能用那种晒菜的网,不然的话必须抹重盐,抹轻了苍蝇往上爬,都不带怕的。而且就算抹了重盐也不一定能行,有种甲虫还不怕抹了盐的,依然会钻鱼干里啃食,麻烦的很。

  还好有晒笼,不然的话,真就吃不到本地鱼干了。

  李青侠和李龙一起去小海子,为的也不是说吃鱼,而就是玩。

  李龙有些日子没到小海子来了,到了地方之后,看着小海子里面芦苇依然很茂密,最近在浇地,水位不是很深。

  他对附近的情况还算了解,知道哪里撒网不挂底。

  找到位置后,他就开撒。

  虽然有些日子没来了,但撒网的技术还没丢,头一网撒了个大半圆,网“刷”的一下落水,笼罩着十来个平方的水面,能看到有小窜条从网边水下窜起来然后入水。

  鱼是不少。

  水挺深,绿绿的,李龙等网全部落下后,才缓缓收网。

  李青侠笑着说:

  “这一网肯定有鱼——我都看着了。”

  李龙也能感觉到有网撞网,网在手里不住的晃动着。

  “这小海子里的鱼可不少。”李龙应了一句,“也不知道现在有没有下网抓鱼的。”

  正说话间,就看到北面有人扛着轮胎,背着口袋上了坝,那人看到李龙后停了一下,然后就往小海子西面绕去。

  李龙和他爹在东面,看来这人是不想和李龙他们照面。

  是队里的人,李龙没看出来是谁,不过也不用管那么多——队里虽然已经说了小海子他承包了,但李龙没禁着逮鱼,那别人想吃鱼或想卖鱼,过来也正常。

  最终把网拉了上来,七八条鱼活蹦乱跳的在网里扑腾,却钻不出去。

  最大一条是五道黑,有一公斤多,剩下的都是鲫鱼,大的有一筷子长,小的巴掌大,还挺不错,很漂亮。

  “行哩,就这些鱼就够吃一顿了。”李龙很满足。

  “那哪能行?”李青侠从李龙手里接过网来,“你把鱼收了,我来理网,咋也得多撒几网,吃不完晒干、送人嘛。”

  李青侠也是手上有瘾,这都到水边了,网在手里,不撒两下就回?那哪能行?

  李青侠也不换地方,就在李龙原来撒的位置站定,把网理好,一拧腰一甩手,那网就撒了出去——撒的比李龙远、而且还圆。

  李龙撒的位置比较靠岸边,这一片水较清,李龙觉得小鲫鱼应该喜欢往这里来。

  在往里一些,有一片水草,本地人叫鸭洼草,长的很茂盛,从水皮子长到水底下。

  再往里,靠岸有五六米的地方,有一大片水面比较清,看不到水草,李青侠就把网撒在了这里。

  网刷的入了水,缓缓沉了下去,李青侠便放心了——是真的没水草。

  撒网的绳子有十来米长,这点距离还是够的。他一直等到网完全沉底才开始往外拉。

  这时候入网的鱼被铅坠子束着,想跑也跑不掉,往回拉哪怕是经过水草,也不妨碍了。

  “嘿,有大鱼。”李青侠突然喊了一声,更加用力的拉了起来,他感觉到了鱼撞鱼网的那种动静,可不是一般鱼能搞出来的。

  李龙也看到水下水花翻涌,有大鱼在网里搅动着,想要逃出来。

  李青侠脚下很稳,那大鱼虽然在水里力气不小,但限制在撒网里,空间有限,连拍几尾巴都没能把鱼网拍开,最终让李青侠慢慢拉到了岸边。

  李龙这回看得真切,这条大鱼是花鲢,足有一米多长,肥得很,有十来公斤重的样子。

  他急忙过去帮着老爹把鱼弄了上来。

  跟着花鲫一起在网里的还有几条小鲫鱼,在李龙把网弄上来的时候,小鲫鱼从网底窜了出来逃掉了。

  小鱼自然是顾不上了,李龙手塞进了花鲢的鱼鳃盖里把鱼给提了起来,真是大块头!

  “嘿,老爹,这你网撒的真好,这条鱼,快成鱼王了!”

  “嘿嘿,这回运气好。”李青侠也很激动,不说鱼好吃不好吃吧,至少这么大的鱼少见,看着也开心。

  放后世,能弄到这么大的鱼,咋也得放车后面绕城三圈再说。

  “就这一条,就差不多了。”李龙把鱼装进袋子对李青侠说,“老爹,不撒了吧?”

  “再撒一网再撒一网。”李青侠刚撒到这么大的鱼,兴致正高,怎么可能停下来,他一边理网一边说,“这鱼呆会儿你带回去,鱼肉咋弄都好说,把那头剁下来熬汤,可鲜了!”

  正撒的时候,李龙看到有人过来了。

  许成军?

  队长过来干嘛?

  许成军看到李家父子两个后,立刻就走了过来。

  “这口袋里是鱼?弄这么大条?不错啊。”许成军走到跟前,看着那袋子笑着问道。

  “没事撒几网弄到回家吃。”李龙解释了一句,“队长拿回去几条?”

  “不了不了。”许成军急忙摆手,“明娃他妈做鱼不好吃,我就不拿了。我过来是有事和你说一说。”

  “行。”李龙示意老爹继续撒网,他跟着许成军往一边走过去。

  沿着东坝线走个二三十米,李龙突然听到水里扑腾一下,他看了过去,是一只水老鼠从岸边的草丛中钻入到水里,快速的往距离岸边十来米的芦苇丛游过去。

  水老鼠在岸上很笨拙,一进水却又非常敏捷。

  “这玩意儿还有啊。”许成军看着那只水老鼠感叹着,“开春的时候队里有人抓,说一张皮子十几块。当时这边挖掉不少,一窝有好几个,我都以为挖绝掉了。”

  “这家伙在水里生活,有小海子,可不容易弄绝。”李龙说了一句。

  “那倒是。”许成军附和一声后,问起了正事,“今天我听说你又弄回来好多打瓜籽,是不是说这打瓜籽还能种?”

  “这是州里给我的任务。”李龙还是那个解释,“去年州里从兵团和其他地方收的打瓜籽,到现在都没卖完。库房里还有几十吨呢,而且去年他们的收购价可不高。”

  “不高?多少?”许成军问道。

  “一公斤两块。”李龙说了实话,“这还是扶持年的价,今年种打瓜的人比去年多的多,就光咱们队就有好几百亩,收个三四十吨不成问题,你说这三十十吨,卖给谁?”

  李龙一个反问把许成军给问愣了。

  他过来找李龙,其实也就是想求证一下,去年李龙所说的不种打瓜,算不算数。

  毕竟这两次李龙拉回来的打瓜籽就有三十吨了,这么大的量需要处理,他们猜测李龙应该是有销售打瓜籽的渠道的。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为什么不让种呢?

  但如果真是像李龙所说,今年种的打瓜太多了,瓜籽没地方卖,那必然降价。

  一公斤两块的话,估计大家勉强能接受——其实比粮食作物已经好太多了。

  但一来去年往前,卖价都是一公斤三块五,现在一下子降这么多,所以说只能是勉强接受,二来也是因为队里还有种花葵的。花葵一亩地好的话也能收个两百公斤。

  北疆光照好,花葵长的个大饱满,品相非常好。如果卖的话,也能卖个和打瓜籽差不多的亩价。

  而且种花葵省了不少的人工,不需要压籽压平,只要把头牵回来,晒干敲掉籽然后扬场弄干净就行,省事多了。

  如果每亩地的收入差不多,那队里人八成都愿意种花葵——还有一个原因,是花葵好卖,在北疆,吃花葵的人比吃打瓜籽的人多的多。

  打瓜籽种的多了,最终还是要销往口里去的。

  李龙解释完,许成军也就明白了,随即他就有点愁起来,这打瓜籽卖不上价,今年队里不少人估计又要骂娘了。

  “小龙,你看到时这打瓜籽要卖不掉的话,你能不能联系一下供销社帮着卖一卖?咱队里人好不容易有点好日子,总不能这下子种了东西卖不出去,那就就赔大了嘛?”

  “我只能说帮问一问,能不能收,我做不了主。”李龙没把话说死,许成军听着已经很高兴了。

  “那就好。”他家族里有好几位都种了打瓜,到时要处理不掉,最后麻烦的还是他。

  许成军离开的时候还是没要鱼,李龙和李青侠父子两个就提着鱼回了——李龙和许成军说事的时候,李青侠又撒了两网,撒到五六公斤的鲫鱼。

  这回是彻底够了。

  从收购站出来后,白修名并没有去乌城,也没去石城,而是去了食堂吃饭。

  食堂里人不少,改开好几年了,不少人手里有点闲钱,出来办事也不用着急赶回去,就在国营食堂里吃饭。

  白修名一边吃着一边听着这些人聊的事情,有些人聊着今年的天气,有些人聊着眼下新下来的西瓜的价钱,还有人聊着收成。

  有人吃完走了,有新人进来,聊着聊着,总算聊到了白修名感兴趣的话题——关于收购站老板李龙的事情。

  李龙给教育局捐了不少的课桌和凳子,这些课桌和凳子目前已经送到了偏远的山区中小学。

  来吃饭的有清水河村的,他们这边乡中学分到了一百套桌椅,两个毕业板的老旧桌子都换掉了。

  “我家娃娃回来说,那新桌子真好,没洞没眼,上面板子平平的,写卷了啥的再也不用铺本书垫着了。”

  那个年代上过学的都知道,老桌子桌面不平,坑坑洼洼的,用本子写作业还行,但要做卷子的话下面就得垫东西,不然铅笔一写卷子得被捅破。

  现在有新课桌了,最高兴的自然是学生娃娃。

  “这个李龙当了代表,是做了好事啊。”有人赞叹。

  “人家有钱嘛。”有人发酸,“捐了那么多……那他赚的更多吧?”

  “人家赚是人家有本事。五月份收贝母,就连北庭、呼县那边挖贝母的都来咱们县他的收购站卖贝母,外省的人过来收贝母是一车车往外拉的,皮子也是一车一车往外拉的,那能不挣钱……”

  “也是。听说这两年前他那边种打瓜,一亩地都能赚好几百……这人眼光真准,运气也真好。”

  “可不是运气。我一个朋友是他们队的,说他也下得了苦,最开始家里也没钱,人家大冬天零下三十多度砸冰窟窿抓鱼,天不亮拉扒犁子跑到石城去卖鱼,这活普通人干不了……有本事,人家也下了苦了。”

  这话说出来,大家都赞叹。想想自己,零下三十度逮鱼去卖?大冬天猫在家里不好吗?

  所以不是自己不赚钱,是自己下不了那个苦。想想说自己也能行,但真的能行吗?

  白修名原本还想着有意把一些话题引到李龙身上,现在听着,他也不用引了。看来李龙还是个名人,而且最近还捐了桌椅,这样看起来,应该不是会说谎或者骗钱的。

  放下心来,白修名继续吃着继续听着。

  这些人印象中李龙还是挺好的,有民族团结的先进个人,报纸上经常出来,他还卖收割机——这一点白修名知道,因为他进收购站的时候院子里就有收割机放着。

  这玩意儿他在口里没见过,知道名字还是当时等李龙的时候在院子里问别人才知道的。

  慢慢听着,白修名对李龙了解的更多了。这家伙还挺全面啊,而且机会抓的极好,一步步成长起来,还真就是努力加机遇。

  从陕省过来,一路看过来,白修名是觉得北疆这边是比较落后的,无论是设施建设还是人们的思维高度,都比陕省差。

  但人相对也纯朴,他想像中的那些敌视啥的都不存在。

  现在从这些人嘴里听到关于李龙发展的“历史”,白修名觉得,这边的人思维也并不那么守旧或者落后,像李龙这样的人多的话,发展同样会加快速度。

  不过不管怎么样,听了这些人的话,白修名算是放下心来,他相信,几天后李龙会给他提供足够的打瓜籽的。

  他也希望和李龙的合作会继续下去——如果这头一批打瓜籽拉回去,加工成炒货放到市场,反响很好的话,他肯定会继续订购的。

  请:m.llskw.org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