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要拍一部电影。
不单止拍一部电影这么简单。
《广岛怪物》在香江做完一轮宣发,文联工作的夏濛又联系到翟远。
“我联系过施楠生小姐以后,才知道你近期在东洋。”
电话里,夏濛阿姨跟翟远寒暄两句,问了问他在异国他乡的近况。
接着进入正题。
夏濛在电话里说:“你知道的,内地过去的电影市场,一直是东洋的电影占比最大。香江电影涉及到一些客观原因,通常不会在这边发行……”
“这边?”翟远插嘴问:“濛姐现在在内地?”
“嗯,马上又到国庆,来内地筹备几个节目,本来还想请你过来……”
夏濛半开玩笑道:“总之具体情况见面再聊,咱们在电话里尽量长话短说,给你打个国际长途我得用电话局的机器,后面还有不少人在排队。”
翟远想了下排队打电话的场面,会心一笑:“好啊,濛姐你继续讲。”
夏濛的声音伴随着沙沙电流再次响起。
打这个国际长途过来,是受到内地电影界的委托,希望用便宜的价格让《广岛怪物》能登陆内地院线。
“今年开始,北美的不少娱乐片进入内地市场,固然很受欢迎,但引进价格比东洋电影更贵,现在我们的外汇储备有限,北美电影引进不了太多,东洋也拿不出优秀的商业片填补,所以电影界对你这部《广岛怪物》比较感兴趣。”
话说的还是挺委婉。
实际上,七八十年代正是东洋电影在内地的黄金时期,顶流高仓健为首的影星受到全国人民追捧。
最近五年时间里,内地一共上映了29部东洋电影。
不过几乎全部是文艺剧情片。
所以当好莱坞的商业片,今年刚尝试进入内地电影市场后,瞬间击穿了东洋电影。
只是商业片价格太贵,轻易动用外汇储备根本负担不起。
于是内地电影界先找了东洋电影公司,希望多引进一些‘好莱坞式的东洋动作片’。
时间紧任务重,东洋仔只好先拿出几部旧作给内地电影院应急,比如1967年田宫二郎主演的《快枪手》,以及1969年石原裕次郎主演的《暴风勇士》之类(实际上映内地的时间有一两年的偏差)。
虽然当时的吉永小百合美到爆镜,可惜时隔十几年的旧作到了内地,依旧被好莱坞大片轻松碾压。
“明白濛姐你的意思。”
翟远琢磨了片刻,冲听筒笑着回应一句。
对内地电影界来讲,此时引进好莱坞大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太贵,除此之外,免不了也有更深层次的考量。
恰好九一娱乐也在拍特效大片,所以要提前预定《广岛怪物》。
“濛姐,《广岛怪物》做特效比较麻烦,成片至少要在一年以后。”
翟远沉吟片刻道:“如果内地缺商业片,可以先在九一娱乐挑一批能过审查的电影,照着引进东洋电影的价格来就好。”
“其实我们引进东洋电影,通常也不会有太高价格。”
夏濛在电话里说了个确实很低的数字,解释道:“目前内地电影界在东洋的合作商,主要是一间叫德间的集团,社长德间康快是好朋友,经常用亏损的价格向内地引进东洋电影。”
翟远听到德间康快这个名字愣了下。
大映电影株式会社的老板,投资拍摄《菊豆》《敦煌》,后来还捧出来宫崎骏为首的一堆卡通片导演。
那确实是好朋友。
翟远笑道:“东洋仔都肯亏钱引进电影,我当然更没问题啦。濛姐,总之以后这种事你找施楠生沟通就好,无谓亲自打这么远的电话过来。”
如今九一娱乐上映过的电影拷贝,全都储存在元朗的一间货仓里,反正搁在那儿也是落灰,倒不如去内地二轮放映。
把九一的电影引进去内地。
这件事翟远倒觉得无所吊谓,反倒让夏濛阿姨有些不好意思。
本来只想聊聊那部《广岛怪物》,没曾想翟老板如此豪爽。
“东洋仔抗不住好莱坞的冲击,倒在了黎明前,不知我顶不顶得住。”
翟远挂断电话。
回想起刚才夏濛提到的内地、东洋、好莱坞三个地区的电影市场,感觉东洋电影其实也挺不容易。
与内地、南韩不同的是,东洋电影市场对本土电影没有兜底保护措施。
所以理论上,好莱坞电影可以彻底击穿东洋市场 事实也差不多如此。
自1975年一部《大白鲨》横空出世,好莱坞首次在东洋电影市场占有率达到55以上。
蒂芬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这些导演执导的特效电影,以及史泰龙、施瓦辛格这些肌肉发达的超级明星主演的动作片席卷本土院线。
自此就开始了好莱坞对东洋电影市场长达数十年的统治。
于是东洋的电影人将目标瞄准内地市场,自掏腰包不计盈利的出口影片,席卷了内地电影市场二十年左右。
终于等到内地经济开放,可以大展身手的时候。
结果好莱坞这个搅屎棍又来了,依旧一击必杀,东洋电影在内地经营多年的口碑人气,最后被人连锅都端走。
“我前段时间去美利坚参加一个电影讲座,有个鬼佬教授告诉大家,好莱坞凭借其庞大的资本和技术支持,以及顶级的造星能力,已经成为电影界的钢铁巨兽,将来在世界范围内绝对不可能被战胜。”
翟远就内地电影市场,现在正面临好莱坞大片冲击的消息,跟徐勀和王金聊了几句。
老徐听完深以为然的点点头,讲完美利坚见闻,又说:“目前内地市场的情况我不太了解,不过东洋现在盈利的电影,基本只剩下面向中老年观众的剑戟片,香江的院线如果全面引进西片,本土电影恐怕很快也会被打垮。”
眼下谈到好莱坞,世界各地的电影人都差不多同一悲观想法。
根本打不过。
巅峰时期的香江电影,号称东方好莱坞,但实际上电影流通市场也仅仅围绕东南亚地区。
多少有点辱好莱坞了。
除了少数几个演员,鲜有人能进一步覆盖到东洋和南韩,更遑论进军欧美。
强如周星池,在巅峰期依旧只绕着东南亚打转,而其他演员能在本土有票房号召力,已经能算一线大咖。
“我觉得还是类型单一的问题。”
王金从商业角度给了个观点:“我始终觉得特效电影不会长久,当年的《如来神掌》也算特效大片了吧?以如今的眼光来看跟喜剧片没什么分别,再过些年年轻观众看《星球大战》或许也是同样想法。我觉得香江目前的演员里面,最有希望打进好莱坞的反而是不用特效的陈仕龙。点解?因为动作片是全球通用的语言,你做其他类型好莱坞根本不缺,就算做到影帝照旧很难在北美揾食。”
徐勀显然不认可,摇头说:“特效会不断进步嘛,动作片拍的太多观众同样会审美疲劳,但是特效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至少生命周期会更长。”
两人很快就动作片和特效片展开一场辩论。
一旁翟远见状,抱起肩膀看戏,笑着摇摇头。
有什么好争,掺在一起做撒尿牛丸啊笨!
其实徐勀和王金说的都没问题,只是有各自的眼光局限性。
翟远能稍稍看的长远一些。
华语电影想在这个年代打赢好莱坞基本上没什么希望,能做的是尽量别被对方搞死。
在这个前提下,再进一步拓展新的类型片打响名气,外加快播光盘的优势抢占其他地区份额。
但最后势必还是要用到白人演员,方才有机会跟对方掰掰手腕。
“我觉得你们这样吵来吵去没什么意义,不如出去单挑来的实际。”
翟远敲敲桌子,笑着提醒道:“陈仕龙他们明天就到东洋,打完以后记得想想怎么拍这部《广岛怪物》。东洋没有本土电影保护措施,不出意外这里将来会是九一娱乐和荷里活的新战场,如果能在这里打赢荷里活的大片,可以试着往北美发展一下。”
导演和特效导演默默收声。
打赢荷里活大片,好陌生的语言。
徐勀欲言又止,本想用专业知识给翟总科普一下双方电影工业实力的差距,最后还是没敢开口坏老板兴致。
“翟先生。”
王金笑容痴肥,才不管老板有什么雄心壮志,只挂记自己手里的这个项目。
他提醒翟远说:“《广岛怪物》除了陈仕龙、钟濋红、梁嘉辉和秦沛这几个演员,主演里还缺一个细路女,戏份同样很重,有没有人选?”
王金提到的小女孩演员,算是《广岛怪物》里的麦格芬。
因为她被怪物掳走,进而激发了主角团的冒险成长。
“当然有啦。”翟远笑笑,指了指楼上的TokyoHot事务所:“约好今天见面,差不多也快到了,一起上去认识一下。”
陈仕龙的阿龙,梁嘉辉的阿辉,钟濋红的阿红,秦沛的沛爸。
电影里五口之家凑齐四个。
剩下最小的演员,阿龙的女儿叫法子。
酒井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