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731章 磨刀霍霍

  鸿途客车订单量大增,这是钢城汽车厂没有预料到的,李学武也是一样。

  之所以把产能控制在每个月交付6台,就是觉得这台车的受众有限。

  你想吧,这年月一台212吉普车也才三万多块钱,钢城汽车给鸿途客车开价8万到13万。

  从去年7月份红星厂送给周先生第一台鸿途金标客车以来订单量增长确实可控。

  月交付3台的情况下,未完成订单量基本上保持在3个月以内。

  也就是说每一次交付,手里都会有9台车的订单,特种车辆制备厂发展的不慌不忙。

  今年的6月份,钢城汽车考虑到订单量有所增加,便上报扩充产能至6台,整整翻了一倍。

  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特种车辆制备厂产能翻倍的时候,订单量却翻了三倍不止。

  订单的主要来源分别是联合企业、府办中办、部办委办,以及各外事馆和外企。

  如果产能不变的前提下,现有订单已经够特种车辆制备厂忙到明年3月份去了。

  而一些单位和部门已经在催了,希望能尽快拿到现车。

  这台车有如何的魔力,能让这么多单位趋之若鹜,疯狂追求?

  李学武思考过,无非是两个原因: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

  红星钢铁集团汽车工业总设计师是谁?

  有人说是车辆工程研究所所长、总设计师王志,但大家都知道,看职务是不作数的。

  前后参与了多款摩托车和汽车设计工作的集团秘书长李学武才是大家公认的总设计师。

  为什么?

  明明没有设计能力,更没有相关的设计经验,李学武为啥会被这些技术人员所追捧?

  道理很简单,按照秘书长所提意见设计的汽车无论是从外观还是内在,都承受住了市场的考验。

  你说内部市场没得选,狗设计的汽车都能卖脱销,那对外贸易呢?

  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红星羚羊汽车出口超过了3万台,彗星摩托车出口了超过10万台。

  一七厂也不敢说有这样的数据吧,红星钢铁集团汽车工业真的在吊打全国同行业了。

  在这份成绩单上,外人可能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也会当笑话听。

  但是,设计和研发部门确实认真听取了秘书长李学武的意见,这才有了疯狂抢占市场的汽车工业发展现状。

  在开发鸿途汽车的时候,李学武就接连否了不下十六个外观设计稿件。

  他给出了几个设计要求:大气,沉稳,高档,简洁。

  尤其是色彩不宜艳丽,整体外观要巧用支线和曲线,尤其要注意风阻的设计规范。

  前前后后修改了超过三十几个版本,终于让秘书长满意了,这才有了今天鸿途的成功。

  早在这个项目立项的时候,李学武就曾经断言过,这台车会越卖越好,越卖越多。

  这也是回答了当时的一些质疑,大家普遍觉得这样华贵的汽车缺乏必要的市场。

  现在市场已经给出了答案。

  从订单来源上看,省办的采购量在增加,尤其是北方各省,前期订购一台的,纷纷后悔当初为什么太谨慎了,这一次加购都超过了3台。

  四套班子各得有一台备用吧,省里采购了,使用了,市里也看出了这台车的好。

  特别考虑到了这年月公路的状况不佳,鸿途汽车的底盘是经过调校和升级的,以应对复杂多样的路况。

  真要把调研考察的领导撂在了路上,这台车的名声也就毁了。

  你要说鸿途做的这么好,订单量这么多,这个项目赚钱了吗?

  很遗憾,李学武是能看见财务状况的,特种车辆制备厂没有盈利,反而在亏损状态。

  就算鸿途客车卖出了平均10万元的售价,可从整体上来说,工期长、手工作业、技术要求高等情况,造成了相关项目无法盈利的尴尬状况。

  特种车辆制备厂几乎所有的项目都处于亏损状态,这其中就包括信号灯信息指挥车、草原虎轻甲巡逻车、剑齿虎重甲执勤车、金刚消防挖掘车、蓝海消防水炮车、9座宏运救护车等等。

  现在最烧钱的还不是这些已经投产运营的项目,而是被李学武寄予厚望,圈钱无数的坦途汽车,以及陆地巡洋舰。

  那么有人要问了,既然特种车辆制备厂的每生产一台产品都要亏损,那为什么还要经营呢?

  后世有人也就这个问题问过雷总,他自己也说小米每卖出一台宿妻都是亏钱的。

  雷总的宿妻是怎么亏的李学武不知道,但他支持特种车辆制备厂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

  有些产品不能单纯地以是否盈利为评判优劣的标准,特种车辆制备厂的一些产品本身就是该行业和领域的标准。

  这个道理一些人可能不懂。

  换个说法,现在特种车辆制备厂的部分产品还处于半流水线半手工作业的现状,很大原因是缺乏足够大的市场潜力。

  但这并不妨碍红星汽车在各个专业领域圈地,树立品牌和行业标准。

  一旦市场培养起来,首先受益的一定是红星汽车,半手工作业随时都能转化为流水线作业。

  所以,一些项目看似赔钱,实则是养精蓄锐,打磨技术,以待时机。

  特种车辆制备厂还承担着车辆工程研究所的实验和测试功能,更能从实践的角度给研发部门以反馈。

  在产品属性日趋成熟的时候,就会选择一些项目进行投产和上马。

  近期钢城汽车有看到鸿途项目的发展,便萌生了加速研发小型客车的工作。

  在7座宏运面包车逐渐畅销的基础上,研发和探索9座宏运客车的更多可能性。

  既然9座宏运能开发出救护车的功能,那为什么不能兼顾鸿途客车的舒适属性呢?

  这个意见可不是李学武提出来的,纯粹是车研所那些大学生们想出来的。

  真得说路划好了,谁都知道怎么走。

  李学武看到项目计划书的时候眼前一亮,这不就是商务车的路子嘛。

  后世就有7座商务车和9座商务车,李学武并没有对项目规划指手画脚,只是多填了一个意见:要研究9座商务车,也可以研究7座商务车。

  开天眼的李学武就是红星钢铁集团立于不败之地的最大保障。

  “集团的三批次公务用车采购申请到你那了吧,有什么意见没有。”

  李怀德下楼吃午饭,见到李学武从办公室里出来,便招手一起往楼下走了。

  路上他扯了几句,便问到了这个情况。

  李学武迟疑了一下,试着问道:“增加两台鸿途没有问题,采购魔都轿车是为了……?”

  “嗯,我就知道你会有所疑问。”李怀德点点头,一边下楼一边解释道:“辽东三个工业区,连带着津门以及京城,都需要高级轿车。”

  “你此前跟我提过,想要再等等。”他看向李学武笑了笑,问道:“我看咱们厂的汽车工业暂时还达不到轿车的设计和研发水准吧。”

  “二汽那边已经立项了。”李学武道出了心里的想法,“古力同想要同咱们一起合作。”

  “我知道,可他一个人说了不算。”

  李怀德微微摇头否定道:“你可能不知道,付占东近期要动一动,二汽的项目会暂时搁置。”

  “即便是没有这档子事,等他们的轿车设计生产出来,不也是猴年马月了。”

  他看出了李学武的犹豫,主动拍了拍他的胳膊安慰道:“我明白,你对咱们厂的汽车工业是有感情的,对汽车工业的未来是有希望的。”

  “但有些事不能全知全占了,总得给别人一些活路。”

  “魔都汽车来找您求饶了?”

  李学武听出了李怀德话里的意思,不见遗憾和懊恼,眉毛一挑,打趣道:“感受如何?”

  “哈哈哈哈——”李怀德大笑,看得出来,心情很好,“你呀,你呀,这嘴就是不饶人。”

  爽朗的笑声过后,李怀德长出了一口气,讲道:“什么求饶不求饶的,车研所那边现在真能拿的出来研发和生产计划,我是不管不顾的。”

  “但是吧,今年时间过半,有些项目和投资是该收一收了。”他用手背轻轻拍了拍李学武的胸口,小声提醒道:“景副主任找我发火了。”

  “财务状况堪忧,长期投资占用了太多的预算,今年的报告会很不好看。”

  李怀德冲李学武眨了眨眼睛,无奈地说道:“你是知道她的,她要发火,我也没奈何。”

  “我太知道了——”李学武扯了扯嘴角,故作淡漠地说道:“财务就是拴在业务脖子上的绳索,业务跑得快了,自然要紧一紧的。”

  “哎——”李怀德拍了拍他的胳膊,虽然不愿意让他的抱怨,可还是没舍得说他什么。

  “8月份了,距离年底还有四个月,是该扫尾和收拾的时候了。”

  他迈步走进大厅,也没在意身边不时经过的职工,同李学武讲起了下半年的安排。

  “亮马河生态工业区这边陆陆续续的有工程完工,轧钢厂和部分机关可以完成疏解了。”

  李怀德手指虚点了几下,问道:“医院那边的情况如何,你了解吗?”

  “嗯,前天去看过,进度很快。”李学武介绍道:“厂医院这边最迟10月底就能完成全部搬迁,所有医疗救援队都能完成撤回和整编。”

  “各科室在完成基础建设和整顿队伍之后,才会再根据实际情况派出支援队伍。”

  “人事压力大不大?”李怀德较为关心地问道:“那么大的医院支撑起来,人手一定需要很多吧?”

  “确实,劳服公司已经完成了前期的进驻和各项工作的适应调整。”李学武介绍道:“医务人员和设备管理这边,厂医院还能应付得过来。”

  “这主要得力于自三年前开始,您对医疗建设工作的大力支持。”

  他微微点头,肯定了李怀德曾经的决策,老李是真做了一些好事的。

  时局维艰,在三年前老李能舍得拿出钱来建设医疗体系,不断地接收和招纳医务人员。

  不得不说,他有魄力。

  红星厂为什么敢建设如此庞大,科室齐全的综合型医院,一次性满足10万人的医疗需要,就是靠的这份信心。

  红星厂的医疗救护力量一直处于超饱和的状态,人员多的用不过来,只能以支援队的形式,配给给各个分厂和分公司。

  医生也是人,南丁格尔不是神,没有患者,时间长了他们的技术也就废了。

  这一次联合医院组建,试营业期间不断地有志愿队规建,组建各科室。

  虽然来这边就医的患者还很少,可正是需要这样的状态来让各科室慢慢地运转起来。

  京城最大的综合型医院,从目前来看,也是医务工作者最多的医院,甚至可以说优秀医务工作者最多最全面的医院了。

  红星广播最近一直在做相关的宣传,红星钢铁集团联合工业第一医院(京城院区)面向所有集团职工、联合单位职工、贸易单位职工及家属开放医疗优惠的政策。

  普通市民也可以到这里就医,提供完备的医疗救治手续,支持相关的报销流程。

  有了联合医院,厂医院是否还会保留?

  这个问题早就讨论过了,今天在去吃饭的路上,李怀德同李学武两人又提起了。

  别看厂医院的医生逐渐在往联合医院调动,但要知道联合医院和厂医院是两个性质。

  红星厂医院是厂区的福利保障机构,厂职工就医是足额报销,只需要营养费和部分药费。

  部分药费主要是报销清单以外的特殊药品或者进口药品,这方面厂职工都了解。

  联合医院是集团创建,面向所有患者开放的营利型医疗机构,也可以看做是分公司。

  就像联合学校一样,厂职工子女上学一样要缴纳学费、学杂费。

  今年的四月份,红星钢铁集团委托联合储蓄银行,向全体职工和联合单位的职工提供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多种保险服务。

  目前还是自愿购买的状态,大部分厂职工还在观望状态。

  但联合医院的组建和运营,彻底改变了医疗福利的结构,联合医院不提供免费医疗。

  也就是说,厂职工在厂医院享受的全面医疗保障并没有带到联合医院。

  所以,在组建联合医院以后,厂医院还在运营当中,只是会大幅度削减医疗力量。

  发烧感冒肚子疼的都还好,厂医院领几片药,或者打点滴也就过去了。

  手术一类的,或者是疑难杂症,厂医院会逐渐推荐职工患者前往联合医院进行救治。

  而在联合医院,厂职工以及同红星钢铁集团有关联关系的企业职工和家属都能享受到福利优惠政策,可也不是免费医疗政策。

  这就是在引导厂职工和其他联合企业职工主动购买医疗保险,在联合医院,医疗保险才是主要的报销途径。

  结合优惠福利政策,综合报销比例能达到90,且这里的医疗资源更丰富,更先进。

  兜这么大一个圈子,为什么要逼着厂职工从全面报销,转为保险核销?

  其实从厂职工的角度考虑,购买保险在联合医院就医,与原来的厂医院就医花费相差无几。

  红星厂医院的情况同其他企业单位的厂医院基本类似,都是部分专科还可以,整体表现一般。

  不是哪个企业都有魄力,利用这个时间疯狂吸纳医疗资源和力量的。

  招的进来,养不起。

  厂职工虽然要自行购买医疗保险,但销售到了更全面的医疗保障服务,多出来的10到底是亏了还是赚了,各自心里都有一杆秤。

  再一个,红星钢铁集团并没有完全取消厂医院的编制,只是会逐渐改制。

  全面报销的制度还是会存在,只是能提供的医疗服务会削减。

  削减到什么程度呢?

  李学武给出的意见是,厂医院会化整为零,在亮马河生态工业区几个主要居住区和商业区建设社区医疗体系,来满足日常医疗需要。

  也就是说,厂医院的工作职能和全面报销的福利体系会转移到社区诊所的身上。

  体量更小,距离职工和家属更近,更有力地做好保护和服务工作。

  回过头来看联合医院的建设和医疗保险的推动,红星钢铁集团是在下一盘大棋。

  首先,全面医疗改制医疗保险,红星钢铁集团每年至少能节约几百万的医疗花费。

  这一部分主要是以医疗支出和保险费用上缴组成。前文提到过,无论厂职工有没有就医,每年都要向总工会缴纳15的保险费用的。

  现在就是要打破这一制度,红星钢铁集团要利用联合医院的盈利,减少这一部分的支出。

  变花钱为省钱,为赚钱。

  全四九城的医疗体系比一比,除了那几个特别的医疗服务机构,哪个能比得上联合医院。

  协和、友好也是不成的。

  老李在意的厂医院要疏解出去,联合储蓄银行也已经搬进了新的办公楼,劳服公司、销售总公司等企业也要陆陆续续地往外搬迁。

  红星轧钢厂厂区明显的能看出人员有所减少,部门有所建设。

  就连从去年开始日益紧张的办公环境都有所缓解,有的办公室甚至都搬空了。

  办公区五座办公楼,一年前大家还挤破脑袋地拼抢办公位置,现在没人抢了。

  机关办公人员暴增之后,红星厂开始了机关人事变革,分厂和分公司等一级、二级、三级分支机构的机关逐渐成立,相应人员下调充任。

  钢城轧钢厂机关成立以后,红星轧钢厂机关逐渐向集团机关过渡。

  还留在这里的机关干部主要分成了三批次。

  首先是已经确定要归纳到集团机关的干部和干事,其次是暂时驻留负责轧钢业务的干部和干事,最后则是为新京一轧钢厂培养的干部职工。

  集团干部职工会在明年年底,或者后年的年初直接搬去集团办公大楼。

  轧钢厂驻留干部职工则会随轧钢厂职工一起搬去钢城,这些人有部分人员是挂着钢城轧钢厂干部职务的,过去就直接上岗了。

  为新京一轧钢厂培养的干部职工,则会随同现有红星轧钢厂的设备一起调去属于京城工业的新轧钢厂。

  三股分流,这里的办公楼真就会人去楼空了。

  其实从今年开始,红星轧钢厂厂区就已经陆陆续续关闭了一些车间,调走了一些干部职工。

  钢城工业整合了五金工业、电子工业、冶金工业等等,轧钢厂需要的配套工业都可以从钢城完成生产和加工,就算加上运输成本也比这边低。

  搬迁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关闭的车间,调整的部门,调走的人员,都在整体规划方案之中。

  但表现出来的状况就是,红星厂逐渐的空了,虽然这种空是相对的。

  李学武刚到红星厂的时候厂职工人数也才一万多,现在就算逐渐搬迁,也还有将近3万人在厂区。

  轧钢工业三班倒,是要在两年之内超额完成一些任务,做好搬迁期间的计划储备。

  老李为什么会在意职工和部门的疏解工作?

  很简单,无论是部门动,还是人动,就等于人事动,这两年他一直都在做这件事。

  你当老李只会喊接着奏乐接着舞?

  李学武同他配合工作了两年多,对李怀德再了解不过,包括他的这些动作。

  李怀德全面接手红星厂的工作也才两年多一点点,此前从未重视过人事培养工作。

  至少没有现在这般重视。

  你不能说他熊瞎子掰苞米,他以前倒是想插手人事工作了,可杨凤山和杨元松能给他这个机会?

  一个管后勤工作的副厂长,能把后勤、服务和保卫几个部门的人事盯紧了就不错了。

  其实说起来,从现在往回看,老李手底下这些人还是很能打的。

  当然了,三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接连折戟沉沙,最后只跟着他走出来一个董文学。

  这还得说董文学有个好妻子,好学生,否则他在去钢城的第一年就折了。

  仕途这条路真是危险重重,没有一定能力的人绝不要硬逼着自己往前奔,害人害己。

  “李主任找你谈什么了?”

  景玉农坐在梳妆台前的凳子上,扯了毛巾擦着头发,从镜子里看了身后躺在床上的李学武。

  这坏蛋对她愈发的放肆了,明明说好的有事去招待所的,他却非要来家里。

  难道男人都这么庸俗吗?

  主卧虽然不比客厅,挂放了那么多相框,可在床头也是有她的全家福。

  李学武也就这点恶趣味了,非要压着她似是有意无意地对着相框,她都要气死了。

  还有,既然来了家里,又哄着她穿了平时上班才穿的衣服,又在床上叫她景副主任……

  这混蛋!就花花肠子。

  “扯东扯西的,谁知道呢。”李学武躺在床上微微眯着眼睛,打量着梳妆台前的人7。

  “你当我是傻的?”景玉农不满地转回头,看了李学武,“别说你们净扯闲蛋了。”

  “还真让你说着了。”

  李学武掀开薄被,从床上下来,站起身甩哒甩哒地往卫生间走,嘴里没在意地说道:“他贯会遮遮掩掩,故弄玄虚的,你还不知道他?”

  “哼——”景玉农稍显不满地瞪了他的背影,道:“你们俩是一丘之貉,半斤对八两。”

  “您高抬我了,论扯叽霸蛋,我可比不上李主任的能耐。”李学武的声音断断续续地从卫生间里传来,还伴有哗哗声,“他跟我说,想要把打麻将放在今年的秋季运动会项目里呢。”

  “你们在一起就说些这个?”

  景玉农擦着手里的化妆品动作一顿,侧耳倾听卫生间里的动静,问道:“就没说工作上的事?”

  “说了,说你跟他发火了。”

  李学武似乎是在洗澡,噗噜噗噜地回了她道:“是关于今年财政预算和费用支出使用进度的事,他让我暂停一些项目的开发和推进工作。”

  这么解释着,他好像想起了什么似的,从卫生间门口探出头问道:“你真跟他发火了?”

  “正常的态度表达罢了。”景玉农漫不经心地说道:“不发火不足以表达财务的状况。”

  “嗯,我就说的嘛,您除了能跟我发火,怎么可能跟老李来劲呢。”

  他这话说完,人又闪回了卫生间继续洗澡去了,可没见着景玉农嗔怪地瞪向了他。

  自己现在机关里的形象都怨谁啊?

  还不是配合李学武的表演,才让她这位财务副总成了母夜叉的形象。

  可恨可恼的是,李学武还玩上瘾了,是要她一直这样下去,塑造成一个冷面正直的形象。

  在单位是这样,在床上……算了,不说了。

  “你是怎么考虑的?”涂抹完了护肤霜,她便来到了卫生间门前,抱着胳膊看了光条条的李学武,问:“关于李怀德,关于班子里的这些人。”

  “我怎么考虑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怎么考虑的。”李学武看了看架子上的洗浴用品,回头问道:“你爱人平时用什么洗头?”

  “跟你说正经的呢!”景玉农瞪了他一眼,见他无语的模样,还是进去给他找了香皂。

  当然不是她爱人的,是她自己用的。

  “我说的也是正经的。”李学武一边洗着头发,一边说道:“现在的情况是宜静不宜动。”

  “这段时间老苏的动作你都知道了吧。”他抬起头看了门口的景玉农讲道:“别以为老李要稳定局面,就任由他上窜下跳的。”

  “你知道苏维德求的是什么吗?”

  景玉农扯了架子上的毛巾挂在了浴室的扶手上,看了他一眼,提醒道:“你倒是要小心点。”

  “知道,我怎么能不知道。”李学武嘿嘿笑道:“他就差指着我鼻子骂街了,我还不知道他想要干什么?”

  “无非是工宣队的管理权限,他还是想要在这个领域做文章,毕竟是他最为熟悉的。”

  “你知道还忍着他?”景玉农微微挑起眉毛,似是撺掇地说道:“这可不像是你的脾气。”

  “我什么脾气,我现在相当的有涵养。”李学武抹索一把脸上的水,看向景玉农坏笑道:“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做一个老实人。”

  “呵呵——一点都不好笑。”景玉农咧咧嘴,转过身去说道:“你是要对付李怀德吧。”

  她走回主卧,扯了自己的浴巾回到门口,等着李学武出来。

  “别玩的太过火,李怀德在这个位置上,比换谁上去都强,包括谷维洁和董文学。”

  “你想多了,老李对我可不薄,我怎么可能算计他呢。”李学武走出来,接了她手里的粉色浴巾看了看,没在意地围在了身上,“江湖一点地说,我们可是手足兄弟至爱亲朋一般的感情啊。”

  “嗯,听你这么一说,我更加肯定了。”景玉农白了他一眼,回到主卧后靠在了梳妆台上,淡淡地说道:“我只是提醒你一句,别得意忘形。”

  “瞧,你还是不了解我。”李学武走到她身前挑起她的下巴认真地说道:“我就算得意,也不会忘形的,更不会忘了你。”

  “一边去——”景玉农受不了他的德行,拍开了他的手,嗔道:“你以后注意点,别……”

  别什么,她没好意思说出来,但嗔怪的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

  “得嘞,既然你不喜欢。”李学武笑着扯过自己的衣服穿了起来,“下次我准备地方,约你。”

  “还说不会得意忘形。”景玉农哼了一声,语气有些萧索地说道:“我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一错再错。”

  “唉——”听了她的话,李学武摇头叹气道:“我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都是我的错好吧,你千万不要承担这些压力,怨我怨我。”

  他站起身穿了裤子说道:“都是我浪荡不羁,贪图你的美色,诱惑你,勾引你……”

  “闭嘴吧你——”景玉农被他说的不好意思了,内心的一点愧疚和感慨消散一空。

  他最是能扯淡的,要不怎么能跟李怀德混在一块去。

  “你要是现在后悔还来得及。”李学武提上裤子就想不认人了,“悬崖勒马,尤未晚也。”

  “别用那种眼神看着我。”

  见景玉农眯起了眼睛盯着他,李学武扯了扯嘴角,穿上衬衣说道:“我对你可是认真的。”

  “满嘴屁话。”景玉农懒得再听他的忽悠,这人说十句话,有九句半都是假的,谁信他谁就是大傻子,“快走快走,我现在不想看见你。”

  “这话说的让我多伤心啊。”李学武穿戴整齐,冲着快要没耐心的人7挑了挑眉毛,坏笑道:“送你的衣服要穿啊,特意给你订做的。”

  “滚吧你,那么多废话呢。”

  赶了李学武出门,景玉农脸上的嗔怒化作了红晕,是想到了他送的那些礼物。

  这人没有正型的,连送礼物都带着玩闹的。

  真要穿他送的那些衣服,怕不是连门都不敢出,羞也要羞死人了。

  不过他也不是总没有正型,送的那些衣服是开玩笑故意逗她的,可手表首饰什么的,却是真金翡翠的,看着就价值不菲。

  景玉农为啥敢收他送的礼物,就连她自己也说不清楚。

  跟他的特殊关系,只用人到中年,夫妻似是兄弟来形容是不全面的,也许还有对平淡人生的反抗,想要寻求一些刺激。

  或者再直白一点,随着红星厂向集团迈进,组织生态愈加的复杂,她需要一个完全的助力。

  能从红星厂阶段坚持到集团,这压力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

  她也曾经抗争过,坚持过,不过都被现实击垮,证明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和阅历的她不足以独当一面。

  一个李学武,配合李怀德就能将她打的体无完肤,还说什么独当一面。

  所以打不过就加入,有过部委工作经验的她很容易就能找准自己的生存位置。

  同李学武在一起,她并没有吃亏,倒不是说身体上和精神上,主要是工作上。

  如此关系,帮助她快速确定了在组织生态中的地位,化解了来自后背的危机。

  能真切地感受到来自李怀德一方的态度,同时还不用承担李学武这一方的压力。

  所以跟他在一起的这一年以来,她在工作上表现的愈发如鱼得水,沉稳干练。

  要说她照顾李学武,倒不如说李学武帮助她,双方各有所得。

  李学武同多个班子成员有所牵扯,在集团内部关系网庞大,且有独特的人格魅力。

  很难讲到底是李怀德选择了他作为接班人来培养,还是李学武选择了李怀德做顶梁柱来支持。

  看似平静的集团生态,实则暗流涌动,苏维德搅起来的浪花只是表面,更深层次的,也许有外力在觊觎集团的利益。

  从年中开始,景玉农明显感觉到李学武有所布置,似乎是在针对李怀德。

  可从道理上又说不通,她不觉得自己能看清的局势,李学武会看不清。

  这个时候绝对不适合放倒李怀德,或者换任何一个人上去都不如李怀德。

  无论是谷维洁还是董文学,都不可能得到上面的信任,掌握红星钢铁集团。

  贸然行事的结果就是集团组织生态分崩离析,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但如果不是针对李怀德,那李学武看似针对李怀德的动作又是针对谁的呢?

  首先可以排除她,同李学武早就讨论过的,她实在不适合负责业务工作。

  李学武给她的建议是,放弃幻想,专注财务工作,就做集团的财神爷。

  其实做财务工作没什么不好的,真放弃了业务和正治方向,她倒是轻松了很多。

  更重要的是,发展前景明亮了,上面一定会看到她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能力。

  她自信不会跟李学武一系争抢什么,李学武应该能够信任她,所以先排除了她自己。

  谷维洁?董文学?

  这两人她是了解的,跟李学武牵扯着一定的关系,不可能有矛盾。

  薛直夫?程开元?

  这两人倒是有可能,程开元几次遭遇都有李学武的影子,难说现在的老程恨不恨李学武。

  机关里的事哪里说的清楚,就算是现在说不恨,一旦有了机会,谁知道他会不会变脸。

  至于说薛直夫,这个人她还真就看不懂,保守、孤立,在集团工作中是最为坚固的一方。

  就连李怀德都拿不下他,更不在组织生态中站队,最近同程开元走的非常近。

  也不能说同病相怜,但程开元确实得了他不少的支持和帮助,能快速恢复工作状态,离不开薛直夫的帮忙。

  除了这些人,就剩下新来的几个班子成员了。

  苏维德不用说了,李学武一定有所布置,高雅琴和张劲松呢?

  李学武虽然没有明说,但她也了解了不少,高雅琴应该是受李学武的邀请来的红星厂。

  或者说,就是两人谋划。

  高雅琴在集团中负责经济工作,正是她和李学武被李怀德分割出去的工作内容。

  不知道李怀德看没看得出高雅琴同李学武的关系,但即便是看出来了,景玉农相信老李也不会表态的。

  正治就是这样,买定离手,不能后悔。

  李学武能安排人接手他抛出去的工作,继续对集团的经济工作施加影响力,那是他的能耐。

  但老李分割他和景玉农的影响力也是一种能耐,这就是妥协的艺术了。

  张劲松这个人还是比较特殊的,从性格上就能看得出来,同班子成员都不怎么合群。

  老李似乎也曾经想过招揽他,却没见张劲松有什么表示,似乎仗着上面的关系,在集团里等待机遇,一飞冲天。

  这么一连串地思考下来,景玉农琢磨了好半天,都没想出来李学武到底要算计谁。

  总不能是病秧子熊本成吧,那位一年有360天是在厂医院里度过的,李学武犯不上如此。

  最有可能的是李学武即将去往钢城,一连串的动作和布局就是为了方便此后的工作。

  同时也在防备他去往钢城期间,董文学调动回京无法快速接手工作期间,老李或者其他人趁虚而入,有什么动作。

  所以,八月份了,李怀德选择什么时机调董文学回京,调李学武去钢城。

  很多人都在磨刀霍霍,等待时机呢。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