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320章 终于联系上了

  高振东很清楚,在当前条件下,急着去搞光纤陀螺其实意义并不是很大,原因很简单——现在有东西用!

  激光陀螺仪的出现,在这条路上已经打出了足够的提前量,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在激光陀螺仪这条路上深耕下去,把激光陀螺仪的功能、性能和潜力发挥到最大。

  至于光纤陀螺仪,可以先试着搞一搞,研究研究,但是不用着急,也不用大力投入,毕竟现在的资源和资金还都是有限的,能省则省。

  路子可以指出来,节奏可以慢慢来。

  “所以对于光陀螺,我的建议是按照改进现有光陀螺为主,对光纤激光陀螺这一类新型陀螺适当展开预验来搞,既然有了很好的,那就把很好的先用好。”

  改进一代,预验一代,这事儿高振东熟。

  原研所的同志听了高振东的话,点了点头。

  “嗯,我们明白了,这个东西我们回去和所里说一声,就按照您说的这个节奏来开展工作。”可以说,搞激光陀螺的同志们,往后一二十年的工作都在高振东这一番话里给安排好了。

  可以说是既没有急于追新,保证了现有技术的应用和改进,同时又保留了对更新技术的追赶和预研。

  当归省北方某城市,一位在不久前港岛之行“痛失”爱子的密调局中校,在一处安全屋里迎来了一位陌生的客人。

  确切的说,这位客人并不是人,而是一件东西。

  当看见这件东西的时候,他人有点发懵。

  并不是这东西来得古怪或者太过新奇让他发懵,作为做这方面工作的老手,任何古怪的事情他都能镇定得下来。

  而这东西看起来的确很新奇很先进,但是他一眼就能看得出来,这东西应该是个通信设备,主要是和手持电台看起来实在是很像,虽然相比起传统电台来,这东西的体积要小巧得多。

  这么小能起到什么作用?难道附近还有其他同志?这是他心里的第一想法。电子设备的基本规律他还是知道的,体积重量几乎能彻底决定性能,而眼前这东西的体积重量看起来明显不是能传太远的样子。

  这除了在附近某些不为人知的位置还有同志接应转接之外,他想不出第二个理由来。

  这一处安全屋,是他让他“痛失”在港岛之旅的那位儿子带回去的联络方式之一,他甚至都不知道这个方式能不能真的奏效。

  毕竟就算是知道这处安全屋,现在家里那边还能不能组织得起同志来联络自己,都尚在未定之天,这边的组织被破坏得实在太严重了。

  但是现在看来,这个方式奏效了,而且家里的同志非常小心。他现在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缺乏可靠、安全的渠道与家里沟通。

  这个通信设备边上还有一张纸,纸上除了简简单单的“同志,一切安好,勿忧”之外,其他全是这个设备怎么使用的说明。

  里面完全没提到他的儿子,但是他知道自己的儿子任务完成得很好,现在也被妥善安排。

  他眼泪直接掉了下来。

  作为历经风雨磨难,组织受到严重破坏都毫不动摇,在想尽一切办法重新联络家里的铮铮铁汉,他在危难之时都未曾有太多动容,但是此刻,他忍不住了。

  儿子安全他没有太多激动,这件事情他早有所闻,在收音机里听见的。这种单向联络方式虽然传递不了太多信息,但是还是足够家里在第一时间把相关消息送给他。

  他掉泪的是,这么多年了,终于又重新联系上了家里!

  这可太难了!

  无声的哭泣是最难受的,安全屋虽然叫安全屋,但是不代表着有了奇怪的动静之后依然安全。

  委屈、难受、激动种种情绪在一瞬间不停的从他脑海中翻滚而过,但是最终又都消失无踪,之后只剩下一种——坚定。

  他伸手在脸上抹了一把,既然有办法重新联系上家里,那现在他要做的事情,就是尽量收拾心情,想办法组织力量,把丢下的工作重新做起来。

  哪怕是只有他一个人,他也要把工作做下去!

  他再次拿起那张说明书,仔细的研究起来。新式装备必定有新的用法,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然而让他惊喜的是,这个东西的用法不是很难,甚至可以说是自动的,只是唯一要注意的,是要有片顶上没有遮挡的天空,还有注意时间。

  只要满足以上条件,这个东西甚至在任何地方都能用,根本不用顾忌是不是处在通信有效范围内。

  这难道是……卫星?

  作为一个暗中时刻都在关心家中发展的同志,至少我们发射的第一颗卫星他是很清楚的,当时还偷着乐了好几天。

  他抬起头看了看正在转晴的天空,心中满是惊喜。

  看来家里发展得很好啊,居然有了这么先进的装备。

  卫星不只是试验,甚至现在能直接用起来,不知道家里的其他同志,用的都是什么先进设备和武器了,反正他知道,最近几年这边可是没少在这方面吃亏。

  虽然需要定时定点才能进行通信,但是对他来说,这简直就是神器!和以前任何联络手段相比,这种方式就连时间上那点儿限制都完全不是问题,以前的联络手段受到的何止是时间限制,简直是全方位受限。

  坐在安全屋里,开始艰难的摸索起怎么输入。

  九宫格输入法他没用过!而且他还得研究一下汉语拼音,因为这东西他没学过,在这边,给汉字注音用的是小鬼子的片假名。

  他艰难的摸索了很久,终于在待发信息里输入了自己的代号、身份确认暗语,以及简单但是意义重大的四个字“等待指示”。

  就这简简单单的一点内容,几乎耗费了他所有的精力,主要是实在不怎么熟悉这种方式,还有激动的心情作祟,让他的输入总是有些错误,不得不反复修改。

  他激动的按下了“存储待发”按钮,将卫星通信终端连上供电线,用黑布包起来,挂在了房顶一处隐蔽的地方。然后他抽掉了屋顶上的两块瓦,换成了半透明塑料布,看起来仿佛是为透光留的窗口。

  对于他来说,这个窗口送来的,真的是光!

  这个设备甚至可以不用自己值守,在卫星到来的时候,自动发送自己存储的信息,并且接收卫星专门下发的消息,等待自己输入密码后查看。

  先进,方便!

  这让他大大的降低了风险。

  他很清楚,现在自己的首要任务,是先保护好自己。对于设备,想来家里是不在意的,设备损失不损失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别损失。设备损失了,家里既然能送来第一台,那就有办法送来第二台,狡兔三窟的道理他还是知道的,等到自己熟悉设备使用方法了,就把另外两个安全屋的情况发过去。

  做好这一切,他按照惯例仔细观察了四周之后,小心的离开了安全屋。

  接下来的任务可能会很艰巨,很危险,也很困难,但是他一定要坚决的走下去。

  一边走,他一边想着自己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回家之后,自己得弄一本汉语拼音字典好好学学,否则有的字他是真的拼不出来。这对他来说倒不是什么难事,作为密调局的中校,他有完全正大光明的理由使用家里那边的字典,别问,问就是调查案子需要。

  而且还得提升一下自己发电报时编报文的本事。

  这个设备一次性可以传输的文量有限,这让他不得不绞尽脑汁,尽可能在最少的里涵盖最多的内容,这和普通人发电报差不多。

  作为密调局的中校,发电报时从来没考虑过的问题,没想到现在居然还得把这本事给捡起来,他心里没忍住笑了起来。

  真好!

  他在心里算了算卫星的星历,七个小时之后,家里就能收到自己的消息了!而且发送消息的时候,自己压根不在场,就算是那一瞬间的电波被通信管制的人收到,也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

  七个小时之后,悬挂的黑布里隐隐一阵绿光一闪,屏幕上出现了“发送成功”几个字。

  “来了来了!”卫星飞得很快,没多久之后,这道从当归省发出的电波,承载着同志们的希望和期盼,被转发到了京城某部。

  一直有人24小时负责值守的某个特殊数据中心里,一位同志高兴的站了起来。一些特殊的数据会被地面接收设备直接分流到这个地方来,再由这个数据中心自行完成解密。

  旁边一位一直在等待的同志站起身,来到数据显示屏旁,看着屏幕上那道特殊的身份确认暗语,与手上的对比了一下,高兴的一拍手:“对了!就是他!!”

  看着屏幕上报文内容里简简单单的“等候指示”四个字,这个特殊的数据中心里一片欢笑声,他们等了这么久,这是第一条回答。

  他将报文内容打印出来,装进密封袋里,熟练的写上编号封好口子:“我去汇报这个喜讯!”

  大漠深处,一辆解放CA10在沙地上艰难行进,在车上,放着一个圆滚滚的宝贝。

  就在不久前,这个宝贝还在数百公里高的太空中飞行,而此时,整个表面被空气摩擦烧得乌黑的它,已经安安静静的躺在了这CA10大卡车上面。

  这是我们的返回式卫星,技术是从白熊那儿弄回来的。不得不说,他们有时候那是真给,这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资料没有给我们带来任何麻烦,同志们本着“能造的造,不能造的暂时买”的原则,很快就把我们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打上了天。

  在线照相和返回式照相,小孩子才做选择,大人当然是全都要。照相什么的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返回。

  而今天,就是它回来的日子。

  同志们把它的落点算得非常准确,在预定着陆场找到了它的身影,虽然乌漆抹黑的,但是看起来一切都正常。

  同志们兴高采烈的把它弄上车,在两台最新的京城越野车的护送下向基地前进。

  沙漠里的沙子非常松软,车队行进得有些困难,虽然已经给轮胎放了气增大触地面积,但是对于此时汽车的动力来说,这种方式就显得更加的雪上加霜。

  触地面积是大了,但是阻力也大了。

  这让整个车队的行进都有些步履蹒跚,白熊这个返回式卫星哪儿哪儿都挺好,唯一的问题是这货是用载人宇宙飞船改的,重量有些不合时宜的大,当然高情商的说法,发展潜力也很大,有足够的体格安装各种各样的设备。

  “又脱圈了!”CA10咆哮两声,停了下来。

  汽车胎压不足的时候,车胎有可能从钢圈上脱离,哪怕这还是传统的内外胎结构形式的轮胎,依然可能发生脱圈。而为了在沙子上行进放过气的轮胎,在这方面可谓是雪上加霜。

  这让急着回去报喜,并对返回舱展开检查的同志们来说,简直是兜头一盆凉水浇下来。

  “赶紧修赶紧修!”两边的越野车上下来一帮人,大家一起忙活起来。

  两个小时之后,指挥中心的同志们才收到汇报。

  “返回舱已经取回!初步检查一切正常,正在对辐射育种室里携带的种子进行分装。”

  天上已经有照相卫星的我们,在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载荷选择上并没有选择常见的相机载荷,而是将目光放在了辐照育种上面,虽然这方面也是刚起步,也许不一定有什么结果,但是做点儿什么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指挥中心的总指挥这才长舒一口气,一切都很好,唯一的问题就是这个从降落场到基地的转运过程有些折腾。幸亏是育种,而不是那种对时效性、温湿度环境有严格要求的载荷,否则光是这趟折腾,可能就已经让试验失败的风险陡然上升很多倍。

  “我们去防工委,有的事情得和他们商量商量!”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