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318章 纷至沓来

  “那肯定,一下子都累在一年的话,部里恐怕发奖都要发不起了。”总工轻笑起来,嘴上说着发不起,脸上的笑容却是无比的耀眼。

  发不起是不可能的,不过集中在一起,会涉及到整个系统的人事和职称安排问题,某种程度上来说的确是有点麻烦。

  不过这些都是小事,主要还是考虑到工作需要时间,太快了也不是什么好事,还是要把事情做扎实才好。

  特别是这两个课题,都是那种可以全行业推广的大课题,而且对行业影响深远,不催、不赶,充分尊重科学规律,自然落地是最好的。

  说实话,在十七机部看来,有高振东在,这件事情已经不怎么科学了,除了他之外,还是科学一点好,速度已经够快,收获已经够多。

  对于十七机部总工来说,今天其实就没他啥事儿,他就是来感受一下其他部委的情绪的,这种感觉好极了,而且他也习惯了,从DJS59开始就是这样,这么几年了从来没变过。

  他其实很想给高振东说,你的位置可能要动一动,至少上头已经同意了,只是时间不确定。但是这个事情不小,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级别的人事安排,已经够得上保密级别了,想想还是忍住了,只是忍得非常辛苦。

  会议开到最后,高振东还是说了几句,尽了尽地主之谊,而且是以非常实在的方式:“考虑到今天参会的领导专家,各方同志,对于这种新型器件都有一定的需求,所以在开会之前,我们三分厂的半导体实验室这条试验线马力全开,尽全力生产了一批EP64芯片,EP6404和EP6432都有,供同志们前期研究使用。也请同志们在使用过程中,多多提意见。当然,这个意见我们是不听的,那是1274厂的同志们的事情,我们就偷懒了。”

  同志们都笑了起来,高委员还真诙谐!

  高振东这一手,就好像几十年后手机什么的开发布会,参会媒体大多能收到一台测评装一样。

  这让同志们开心不已,他们很清楚,这一批芯片过后,想要再拿到EP64系列的片子,那就得等1274厂的同志投产成功才行了。

  让三分厂的实验线继续给你生产?想什么呢?多大脸呐。

  不用想都知道,人三分厂的半导体试验室接下来肯定是要配合高总工,承担更重要的研究任务的,哪儿有那功夫给你生产。

  可以说,这一批芯片,应该是在1274厂正式投产之前,唯一的一批了。

  这特殊待遇,让参会的同志们喜笑颜开,来得值!仅仅是带回这批芯片,就能让他们在同志们面前脸上有光。别看这里还有部委总工,可是总工也是有手下的同志要照顾的,他们下面的同志也需要新元件开展工作,而且他们很清楚,这东西他们也没法叫三分厂给他们生产,哪怕是十七机部这边都不见得能轻易办到。

  迅哥儿说得好:三轧厂的分厂,与别处的分厂是不同的。

  高振东:也不至于,大漠那边要的话,要多少我生产多少,直到1274投产为止。

  《激光》漂洋过海的速度并不太快,这毕竟是一份来自落后国家的期刊,就算在行业内地位再重要,也不见得有人对这种偏向理论的期刊感兴趣到要动用空运的地步,除了白熊和花旗有这手笔,其他国家大抵是不成的。

  而这两家里面,又只有白熊有这个条件,但是白熊对于激光在通信上的应用嘛,暂时只能说是如有。

  所以现在就形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局面:拿得到的还没反应过来,能反应过来的还没拿到,毕竟花旗佬和这边没有直接的渠道,得等港岛、约翰牛、高卢鸡这些渠道弯弯绕绕的弄过去。

  正当最新一期的《激光》还在海上飘的时候,国内的同志手脚快的,已经赶到高振东这里了。

  军通所的同志。

  他们就一个想法,怎么把光纤通信应用到军事通信上。

  这东西容量大、重量轻,而且光信号不像电信号,非接触方式下都可能偷得到,哪怕是有线电信号,也可以使用非接触方式监测电磁场变化窃取。

  但是有线的光信号就没这么容易窃取了,是必须要有物理接触才行,而且这种物理接触比电线上的物理接触要困难得多。

  这些东西不需要高振东说,大家都能想得到,这也是军通所的同志这么急切的最大原因。

  这东西在骨干传输上,比电线好使多了!

  得知他们的来意,高振东想了想,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激光应用于军事通信这件事情,我倒是建议你们不要着急……”

  军通所的同志大感意外,这不像是高总工的习惯啊,往常有什么好事,他不都是先紧着部队来的嘛。

  看见他们的表情,高振东笑了起来:“我知道你们很急,但你们先别急,因为有同志比你们还急。”

  这是什么意思?

  “高总工,您的意思是?”

  “邮通委的通信设计院,我估计他们比你们急。而且在这方面,尤其是激光通信的基础设施设备方面,他们比你们有更好的理论基础和更多的实践经验,所以我的建议是,你们等一等,让通信设计院的同志们来完成基础设施设备的研究,然后你们在这个基础上展开更上层的应用研究。”

  基础设施设备已经算是应用了,但是对于军通所来说,他们实际上更感兴趣的是更上层的应用。

  军通所的同志也不是傻子:“啊……我明白了。高总工,这就好像您给的那个标准七层网络模型一样,他们搞好更底层的东西,我们只需要用就行了。”

  高振东点点头:“对,而且这样,你们也能节约时间节约钱节约人嘛。”

  无论如何,军通所的总体力量是不如通信研究院的,从两者的名称就能看出来,一般来说院比所大。

  而且综合性来说,军通所也拍马难及通信院。

  虽然通信院的同志还没来找自己,但是高振东相信就快来了,这东西的吸引力,对通信院的同志来说是天生的。

  搞程控交换机的同志们是吃饱了,但是通信院可不只是有搞程控的,别的同志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做嘛。

  借鸡下蛋么这不是,军通所的同志喜笑颜开,高总工还是照顾我们啊。

  不过高振东话风一转,提了一个他们想都想不到的事情。

  “不过我倒是建议你们搞一个事情。”

  “什么事情?”同志们马上提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

  “你们研究一下怎么在较大的带宽里,稳定的传输图像的事情。现在没有激光通信设备没关系,你们可以用局域网设备先模拟出激光的通信带宽,把应用层面的事情先搞起来,到时候只要直接换上激光通信设备就行。”

  “这好像是现成的吧?现在的图像所需带宽,在光纤通信里就不算个事儿。”1GHz的容量啊,别说完全实现,就算是实现一部分,对于任何图像的传输来说都是绰绰有余。

  高振东摇摇头:“这可不见得,你们把图像传输所需要的带宽想得简单了。我建议你们搞两个方向的研究。”

  高总工说有问题,那就肯定有问题,军通所的同志们二话不说就打开了笔记本。

  “第一个是在单根光纤的情况下,距离要尽量远,但是图像质量嘛,能尽量看清、画面的动态帧率足够就行,不用特别特别清楚。这一个的关键,在于光纤要尽可能的细、轻、结实……”

  高振东已经说得这么明显了,军通所的同志哪儿还能不知道他打的什么主意。

  导弹的光纤制导!

  毕竟在两年前对身毒作战的时候,大放异彩的赤剑61就是类似的制导方式,只是那是简单的指令制导,而且是电线。

  而光纤用于导弹制导的话,能做的事情可就多了。

  那相当于是把导弹看到的画面,直接传给导弹射手,这种情况下,别说加上辅助自动制导系统了,就算是纯手操,都能打出非常好的效果来。

  “这好是好,但是到底光纤撑得住不?”这是他们唯一的担心,赤剑61的速度可是不算太快的那种,就这,听说搞赤剑61的同志都花了不少心思。

  高振东:你猜他们的心思是怎么花出来的?

  他笑道:“这个你们不用担心,10公里以上没问题。”

  “10公里?”同志们大感诧异,说实话,在这个年头的人们的印象里来说,一根细细的的线在空中拖10公里,实在是一件非常难以想象的事情。

  ——人总是很难想象自己没见过的东西,所以科幻才如此让人着迷。

  “嗯,10公里没问题,更远也有可能,但是先紧着10公里来吧。”高振东非常笃定,上辈子他又不是没见过20公里的报道。

  不过他还是给军通所的同志们减了减压:“不用担心,这个事情,你们可以和长剑机械厂联合起来搞嘛,线导导弹,他们有经验,图像通信,你们有能力,取长补短,正好。”

  过日子的话,志同道合可以,性格、能力互补也可以,但是联合搞研究,那往往是能力互补更合适一些。

  “我们明白了!回头我们就通过防工委,和长剑机械厂的同志好好规划一下这个事情。”就算是这个导弹暂时不用,但是这个技术也是极好的,搞出来储备也很不错。

  “嗯,这个事情你们张罗,如果有什么问题,我们再一起研究,好吧?”

  诶,你早说这话不就没那么多担心了,军通所的同志们彻底放心。有件事情他们可没忘记——面前这位才是线导反坦克导弹赤剑61的总师。

  三方合力,要理论高度有理论高度,要技术广度有技术广度,要资源深度有资源深度,何愁大事不成!

  “至于第二个,反其道而行之,距离不用远,就几米几十米的距离,但是这个对图像质量的要求恰好相反,要分辨率尽可能高,成像质量尽可能好,对比度、动态范围、亮度、锐度等图像指标都要尽可能的好!总之就是追求极致的图像质量!”

  两个极端,但是同志们实在是想象不到这东西拿来干嘛用,这么近的距离,追求极致的图像质量做什么?走到跟前儿看两眼不就得了?

  “这个的用途我们好像有点不是太明白……”

  高振东这回却什么都没说:“暂时不用太明白,反正这东西有用就行了。其实这件事情和你们关系已经不大了,你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提供足够大的带宽和足够可靠的设备。”

  关键是足够可靠,足够大的带宽其实是通信院的同志们要解决的问题。

  他这话说得云山雾罩的,但是同志们却是没有问下去,懂的都懂,能告诉我们的,高总工一定不会隐藏,但是他没说的,也绝对不能多问。

  倒不是高振东故作神秘,主要是这东西牵连到另外一家单位,而且按规定没有相关的手续和铺垫,还真不能说。光纤用在这里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但却是最好的解决方案,高振东准备一步到位。

  回头还得给他们打个电话,这件事情如果高振东自己不说,对方大概率是绝对考虑不到的。这个事情还得他们自己来抓总,军通所或者其他可能的参与单位,都只是配合方而已。

  军通所的同志刚走,原研所的同志就来了。

  或者说得准确一点,原研所的同志们在这里已经等了一段时间了,只是前者捷足先登,他们不得不等待。负责的工作不一样,没法一勺烩。

  “高委员,你可是好久没去院里了。”原研所的同志一来就半开玩笑半抱怨的道。

  科学委员们常驻科技院的非常少,都是各行各业的翘楚,有自己的基本盘,只有本来就在科技院下属单位工作的同志才可能那样,例如原研所。

  高振东笑了起来,他大概知道对方的来意,而这本来也是他要做的事情,没想到他们很敏锐的察觉到,并且主动过来了。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