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那我们这个项目之外如果缺点什么材料的话……”游总工还是很善于抓住一切机会的。
防工委这边差点乐死,你倒是懂得打蛇随棍上的。
高振东倒是不以为意,这本来就是他的目的之一。
“如果是钢铁材料的话,你们等等就会有系统的解决方案,钢铁之外的,我们可以商量。”
“那就好,那就好……”对于游总工来说,这个消息甚至不亚于在这个合作型号上的收获。
不过他不知道的是,如果按照原本的轨迹的话,几十年内,在他退休之前,都不用考虑这件事情。
但是高振东绝不会让这件事情在这条线上发生,就算是和高卢人的合作出了问题,他也要寻找一切机会,改变这条轨迹。
高卢人没了有老毛子,老毛子不行有花旗佬,花旗佬不行,像是亚马逊那边也不是不能考虑。
高振东很清楚,这件事情其实并不是完全是技术问题,他不认为国内的技术比亚马逊那边差多少,哪怕是按照原本的历史走向,我们的技术也没差到那个地步,多多少少,还有一些技术外的原因。
亚马逊的自有市场不大,都能生存下来一个EMB,我们难道就活不下来一个C什么什么?
“除了材料之外,大的方向还有两个。一个是飞机的飞控系统。”
“飞控系统?”说实话,对于这些技术细节,民航委几乎一无所知。
“对,控制和执行飞机到底该怎么飞的系统。”
“这方面,高卢人的经验应该比我们丰富吧?”
高振东摇摇头:“不见得,飞机这东西诞生到现在,也就几十年,他们有多少先发优势不好说,但是至少在飞控这件事情上,我们是有后发优势的。现在我们的作战飞机正在搞一种新型飞控系统——电传操纵系统,在这方面,我可以断言,高卢人绝对不如我们。如果合作,我们可以提供最新的电传操纵系统,这种系统在可靠性、易维护、低成本、运行经济性上,有绝对的优势。”
严格说来,客机的电传操纵和战斗机的不太一样,战斗机的电传操纵可以用电动机,但是客机还是液压更好一些,因为液压能提供的操纵力矩更大,在当前这个技术环境下,液压比电机更合适。
但是这至少可以解决一件事情——操纵通道的电子化,到时候通过一个小电机带动液压机构,依然能实现客机的电传操纵,相比机械操纵,至少不用在空中开健身房。
空客早期的拿手绝活之一,就是电传操纵,而花旗佬的科技因为路径依赖和不愿意付出更多成本进行改进,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在这方面是落后于空客的。
“这真的能行?”游总工这个问题,源于他对客机相关细节技术的一无所知。
高振东很是淡定:“放心吧,到时候我们给你写个东西,你放到谈判或者交流文件里面去,高卢人绝对会动心。”
不动心才怪了,空客在电传操纵里的领先,这里面高卢人的原因是主要的,高卢人的产品很有意思,往往有非常反人类的地方,但是往往也有让人爱不释手的方面。
他们的车子就是典型,在21世纪初在我们这边曾经主推长得像个鸡蛋似的两厢毕加索,价格是三厢车的价格,不得不说他们是真的敢想。
此时,只要有人负责踩刹车,把那些实在是反人类的成分从他们的产品里去掉,那他们的产品就是完美的了。
基于高卢人的这个习惯,高振东相信电传操纵这项技术,对于高卢人的吸引力绝对是够的,他们10年后能搞出基于电传操纵的客机,不等于他们现在就能搞出来。
“他们会不会听了我们的话之后,自己悄悄去搞电传操纵?”游总工这话才是说到点子上了,白皮什么时候老实过?
“你可以暗示一下,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们的单片机和计算机芯片可能在供货上产生一定影响。”诶,这感觉,那真是倍儿爽。
其实高振东倒是不是非常担心,没别的原因,因为三角公司钱不够,完成水星100非常勉强,到了想搞水星200的时候直接就挂了。
能有人分担技术研究工作,只要是靠谱的,他们其实非常的愿意,不是他们不想搞小动作,而是他们搞不起小动作。
“嗯,三角飞机公司现在主力设计用计算机就是我们提供的C6132,芯片断供对他们来说还是有一定威慑力的。”防工委领导对这件事情非常清楚。
按照工业设计软件合作时的条件,我们在严格控制用途的情况下按照承诺向三角飞机公司提供了C6132为核心的计算机,超额完成了“比DJS59/60至少快10倍”的承诺。
对于高卢人来说,C6132用起来爽是爽,但是他们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这套工业软件真的是按照这个速度基准来优化的,而且底层代码完全脱离不开DJS系列计算机,毕竟这种大型工业软件,这年头可没有那么多性能挥霍,想要优化都是从底层开始。
这套软件想要用到其他机器上,完全不可能,一是底层代码不兼容,压根没法用。
二是速度跟不上,用起来会非常痛苦,计算机有个特点,那就是1/5性能的计算机用起来的感受,可能只剩1/10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就放心了。”如果其他部门愿意在这方面提供协助,那这件事情就没有太值得担心的地方。
“还有一个是什么?”
高振东笑道:“双人制玻璃化驾驶舱。”
别说游总工,就连防工委这边都感觉有点难绷。
座舱里坐两个人还是三个人,那不就是布置个座位的事情,这东西都能称之为技术?
“振东,这个是不是意义不大?”不太好说没有意义,只好说“意义不大”。
高振东摇摇头:“实际上,座舱里只坐两个人是结果,但是为什么座舱里可以只坐两个人,这才是最主要的。”
当前大型飞机的主流,是3人制,正副机长、飞行机械师(技术员),其中飞行机械师负责飞行过程中故障的发现、排查、处理,监控飞机飞行状态等工作。
当然,老毛子的五人制驾驶舱,那就更难绷一些,主要是在这方面,老毛子的自动化能力差得可以。
而两人制驾驶舱,实际上就是用自动系统替代飞行机械师的工作,这样一来是机舱结构简单,第二个,则是能省钱,为航空公司省钱,一是少一个人的薪酬,二是能多出来至少一排空间布置载荷,可别小看这一点点区别。
理论上来说,驾驶舱里人越多,驾驶舱资源管理起来就越容易,毕竟资源多了。
但是在有自动系统加持的情况下,这事儿就不太好说,反正驾驶舱也不是人越多越好,比如一整个驾驶舱的人都在修灯泡这种事情,虽然是系统引发的,但是更抽象的却是一整个驾驶舱的人。
从航空公司的角度出发,他们肯定是更愿意两人制驾驶舱,说一千道一万,他们最看重的还是省钱。
在高振东的解释下,同志们这才知道这个两人驾驶舱到底代表了什么,那不是简简单单的增减一个座位的事情,而是背后需要一整套自动控制系统加持的,而自动控制系统硬件哪家强?这个事情就不用说了。
“嗯,还是通过硬件控制他们?”游总工感觉自己已经明白了高振东的套路。
高振东摇了摇头:“不不不,这东西更多是传感器和编程人员的事情,传感器现在还是他们强一些,但是编程人员嘛,还得是我们,尤其是在DJS系列计算机的基础上编程,他们的人绝对没有我们多,没有我们熟悉。”
飞机上的自动控制系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这可不是随便拉几个人就能搞好的,毕竟别人不像他能开挂。
高振东相信在工业设计软件上尝过甜头的高卢人和三角飞机公司,是不大愿意放弃我们这边价廉质优的软件人员的,毕竟这边的人能力强不说,工资还低!
“那玻璃化座舱是什么?座舱上不是有玻璃的么?”
高振东刚才说了双人制玻璃化座舱,这个玻璃化甚至比双人制还难懂。
高振东笑了起来:“这个怪我没说清楚,这个‘玻璃化’,和飞机上那几块窗玻璃没关系,这里说的玻璃化座舱,是指将飞机上的大量仪表,集中到显示器上来。就算是用CRT显示器,一台显示器能显示的信息,也能同时替代掉比它重得多、大得多的大量仪表,并且能够定制化显示,显示灵活性、内容丰富程度要高得多。而且在这里,我们还可以搭配LED、LCD显示器,让飞机的仪表台变得更加简洁、易用,降低航司培训成本。”
原来是这么个玻璃化。
“难道高卢人的显示器技术还不如我们?”
游总工语气里满是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