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835冰棍

  小伙子来去匆匆。

  大概半小时的模样,两个中暑的病号被架着送了过来,一同过来的还有苏庆祥。

  中暑的这两位,唐植桐不认识,但对他们有印象。

  一个是昨天抱怨被老师批评的初中生,另一位是部里下来的干部。

  两人有一个共同点,穿的都是深色的衣服,可能是他们都没想到天气会陡然热起来吧。

  苏庆祥将两个病号安顿到新搭建的棚子下面,又跑前跑后的给拎过去了一桶井水,可谓是关怀的无微不至。

  这还不算完,苏庆祥又来到了临时食堂这边。

  “曲师傅,我跟其他几位领导商量了一下,为了给大家伙防暑降温,后面给大家增加道绿豆汤,我待会给后勤打电话,让他们明天把绿豆送过来。”苏庆祥一过来就找上了曲毅。

  “好嘞!”曲毅答应下来,绿豆汤做起来不麻烦,无非是烧开水的时候多煮一会,煮好后,锅底的绿豆沙可是好东西,软软绵绵,要是再掺上些白糖,放井里冰一下,拿上来能馋掉小孩的舌头。

  “小唐,天太热,我和老方商量着,准备给大家伙买些冰棍。市局财务处这次没过来人,只能委托你回去一趟,从你们科拿些钱,去食品厂跑一趟,走押运处的帐。”苏庆祥跟曲毅交代完,又给唐植桐安排了一项新任务。

  “行!”唐植桐挠挠头,既然这也是方圆的意思,那自己就得接着。

  如果这事只是苏庆祥的意思,唐植桐琢摸着可能是他在拍领导的马屁,但拉上方圆就不一样了,以唐植桐对方圆的了解,方圆是真的担心再有人中暑。

  “时间上你自己安排,老方说了,晚上麦场值守的工作先放放。”苏庆祥见唐植桐答应下来,笑着说道。

  “应该不耽误,食品厂离农场不远,连付款拿货算在内,来回差不多两个小时,吃完饭去,正好能让同志们在最热的时候吃上冰棍。”唐植桐盘算着食品厂的位置,安乐林路正好在从押运处来农场的路上。

  “好!你看一箱能装多少,跑一趟不容易,争取能让每位同志都吃上一块,两块最好。”苏庆祥很满意唐植桐的态度,自己这边只是说了一个目标,他已经给出了可行性方案。

  “没问题,我那自行车抗造,大不了多用两个箱子。”唐植桐现在骑的这辆自行车是原来王老爷子骑的,是进口的锰钢自行车,拉个五六百斤不成问题,只不过体积太大不好装,说不定得用到做投递员时驮信报用的铁架子。

  “好,那就麻烦你了。”苏庆祥满意的点了点头。

  “为同志们服务嘛,没啥麻烦。不过,苏处,我听说从食品厂买雪糕得有他们颁发的证才行。”雪糕的数量、资金来源都谈好了,但还不一定能买到。

  前些日子请敬民的小伙伴吃冰棍的时候,唐植桐起了让妹妹们在暑假时卖冰棍体验生活,捎带用冰块给家里降温的念头。

  因为这事,他后来专门打听过,冰棍并不是谁想卖就能卖的,得走一个准入流程。

  流程不复杂,因为卖冰棍收入并不固定,卖不出去还容易亏钱,所以门槛也不算高。

  “还有这么档子事?”苏庆祥一听,眉头皱了起来,没想到还有道门槛,不过转念一想也释然了,从满清开始,经营冰窖就是需要颁发许可的,当时的冰窖除了供应爱新觉罗那一大家子外,也在外面零售,只不过售价不菲,离老百姓很远罢了。

  唐植桐在一旁点点头,没有言语。

  这事办起来也容易,只需要回押运处盖个章即可,但公章在方圆的抽屉里,办公室和办公桌的钥匙都在方圆手里。

  牵扯到公章,这事就很敏感了,唐植桐自信自己不会胡搞,但这话不能从自己嘴里说出来。

  “你先做菜,我回去跟老方商量一下。”苏庆祥想了一圈,也没想出个食品厂的熟人,只能暂时搁置。

  “好嘞!”唐植桐也不催,既然市局财务没来人,那这事商量完后还是得落在自己头上。

  唐植桐明白,方圆和苏庆祥之所以选自己,无非是看中了自己是财务的人,方便取用购置冰棍的资金,不用垫资。

  送走苏庆祥,唐植桐这边先把明天的小咸菜给腌了一下。

  由于个人喜好问题,唐植桐对所有的萝卜都比较抗拒,这玩意通气忒厉害了,若是今晚炖个萝卜吃,那晚上估计就甭睡了。

  男同志还好一点,大家在外面打地铺,通透性比较好,有味道也能忍忍,但女同志是住宿舍里面的,而且一个房间住了十来个人,若是起了连锁反应……

  那个画面太美,唐植桐不敢想。

  保险起见,唐植桐腌了两种小咸菜,一种是红水萝卜片,另一种是黄瓜条。

  “小付,明天早上给大家伙送饭的时候,让男同志吃腌萝卜,尽量让女同志吃腌的黄瓜条,这个爽口。”唐植桐当着给曲毅帮厨的女同志大声强调道。

  “好。”付彩云被唐植桐的大嗓门给镇怔了一下,一时没反应过来,直到有女同志跟她窃窃私语才想明白是怎么回事。

  唐植桐大声就是说给这帮女同志听的,既然她们消息灵通,那就在晚上休息之前相互先通知一声吧,省的明晚睡不着觉。

  泡好小咸菜,唐植桐看了眼手表,开始着手炒菜。

  眼下大约七点半天黑,虽然这个时间点暑气已消,正是干活的好时候,但由于电力供应问题,过了这个时间点,无论是麦田还是麦场都是一片漆黑,哪怕是社员家、临时宿舍这边,也会经常性停电。

  累了一天,总不能让大家伙摸着黑吃饭,所以生产队和邮电系统职工都会在六点半多一点收工,给大家留出点时间简单洗洗涮涮,然后吃饭。

  “那敢情好,一定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唐植桐向苏庆祥下了军令状。

  有这么个机会,唐植桐的心思就活泛起来,怎么都是回去一趟,何不借着这次机会回家一趟?

  给同志们打完菜,唐植桐捞了点菜汤倒进自己的饭盒里,打算一口馒头一口汤凑合一下。

  “圆哥,我已经把明天早上的咸菜做好了。我琢磨着今天晚上回去一趟,明天一早从单位借一套货架,把财务的工作处理一下,接着去食品厂,也不知道那边怎么办手续,需要多长时间,赶早不赶晚,回来不耽误给大家伙做午饭。”唐植桐端着自己的饭盒来到方圆身边,罗列了好几个理由。

  “你就吃这?没菜了吗?”方圆看到唐植桐饭盒里的汤汤水水后,有些意外,并没有立马回答他的问题。

  “滋味全在汤里,这才是好东西,我就爱喝菜汤。”唐植桐笑笑,生怕方圆不相信似的,将馒头往汤里一蘸,然后咬了一大口。

  “都说大旱三年饿不死厨子,你得亏没当厨子,以你这种觉悟,第一个挨饿的就是你。来,吃我这份。”方圆伸手递过自己的饭盒,说话间就要跟唐植桐换一下。

  “嗐,我在这切切菜、炒炒菜,不如同志们辛苦,吃点这个就心满意足了,馒头管饱呢。”唐植桐将自己的饭盒往怀里一揽,扭了半个身子,拒不接受方圆的好意。

  “你这……唉!”方圆叹口气,倒是也没强求,而是回答了唐植桐刚过来时的问题:“想媳妇也不带这么着急的。大晚上的,也没月亮,黑灯瞎火的路上不安全。你想回家就明天下午早点炒完菜再走,现在天热,菜放个把小时凉不了,也坏不了。货架的事,大不了跟食品厂先借一副用着。”

  “嘿嘿,我这不是寻思着一趟把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完嘛。明天再回去也行。”唐植桐没想到自己的形象塌房的比某饮料企业还快,被方圆看穿了自己的小心思,唐植桐略微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小小的狡辩了一句,毕竟自己在外面又没有私生子女,自己只是想回去名正言顺的创造接班人,问心无愧嘛。

  “今晚没电,吃完早点睡吧,明天还有一堆事呢。”方圆也是从唐植桐这个阶段过来的,没在这个话题上多说,而是指着那盏没亮起来的灯泡说道。

  “我今晚去麦场值个班,扛着家伙过来,总不能就这么放在仓库里。”唐植桐一边啃着馒头一边说道。

  “那也少值一会,不用一整宿都跟下来。”积极表现是好事,但方圆担心小兄弟的身体,还是劝了一句。

  “好嘞,张科长一开始就没给我安排大夜班。”唐植桐笑笑,该在领导面前给张金波表功的时候还是要表一下的。

  夜晚的麦场静悄悄,麦子已经装袋,一袋一袋的摞了起来,秸秆也已经被社员们给堆了起来。

  麦场中间全是尚未碾压、带着麦穗的秸秆。

  值守的押运员有好几个,有固定点,也有人来回走动巡逻。

  毕竟不是对外,值这种班很枯燥,唐植桐沿着麦场转了好几圈,连预警都开了,这一片没有社员,只有自己这帮押运员。

  “张哥,白天晚上都是咱们押运在值守?生产队那边没出人?”在确认安全后,唐植桐发现黑夜中有个红点随着呼吸的节奏一明一灭,开挂确认是张金波后,他走了过去。

  “你眼神不错啊,隔这么远都能看出是我。”张金波听出是唐植桐的声音,笑着朝他这边说道。

  “嘿,还行,勉强能看个轮廓,主要是烟头有点光,看姿势像张哥。”唐植桐也跟着笑,只用眼睛正常看的话,三米之内能分辨出人来已经很不错了,自己今晚靠外挂的时候多一些。

  “咱有副食吃着,看东西还只是看个轮廓,社员这边大部分都是雀蒙眼,晚上根本看不清。

  在咱们过来之前,白天有民兵在麦田那值守,不过晚上只有在有月亮的时候派人过去,因为天黑后民兵也看不清。”

  张金波说完,深吸一口烟,将烟头放在脚下,用脚尖用力搓了十来下,确保一点火星都没了才挪开脚。

  “唉……”唐植桐知道蒙雀眼是民间对夜盲症的俗称,叹了一口气,什么都没说,只是从口袋里掏出烟来,又给张金波散了一颗。

  说好了只值几个小时,在唐植桐说想回去的时候,张金波却没让:“随便找个麦垛一趟就能睡,这边安静,没有打呼噜磨牙的,你直接在这边睡得了。”

  唐植桐一琢磨也是这么个理儿,小时候打场,父母在拉起的电灯下忙碌,不少小伙伴熬不了夜,都是这么睡的。

  在村里,秸秆本来就是农民用来做床垫的东西,唐植桐这一晚又重温了一下儿时的感觉。

  5月25日,星期三,气温依旧。

  伴随着生产队上工的钟声,唐植桐醒来伸了个懒腰,昨晚睡的很踏实。

  劳动项目还是昨天那些,唐植桐在吃完午饭后,骑上自己的自行车先回了押运处。

  虽然空间里还躺着不少钱,足以先把买冰棍的钱垫上,但唐植桐没这么做。

  押运处有很多下去劳动的职工,买冰棍的事瞒不住,万一有人回来对账,发现唐植桐压根没有回来,那这事就不太好圆了,毕竟农场那边条件有限,没有几个人会带着大把的钱下乡。

  从押运处出来,唐植桐顶着烈日来到了食品厂,有人打过招呼,事情好办了很多,一路绿灯。

  “小同志,用你个人的名义办这个证吧,用你们单位的名义办,说出去影响不好。”在办证的时候,食品厂这边的关键人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

  “行,麻烦您了。”唐植桐想了一下也是这么个道理,遂点头同意。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