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434章 办学院的打算

  辽东的商业,在公孙续新政的刺激下,蓬勃的发展着。

  虽然只是一个开始,但辽东通往各州的官道上,已经是车水马龙的景象。

  而农业,在耕牛和新式农具的帮助下,所有的百姓都相信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前提是不遇到天灾。

  解决了这两大问题,公孙续整日除了教导黄叙和他的那支教导营之外,其余的心思全部都放到了新学的建设之中。

  但,碍于很多知识都无人去传授,公孙续也只能将全面推广新知识的想法封存了起来。

  最终,公孙续决定办理新学堂,教受的内容虽然没有发生变化,但却可以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

  在当下,能读上书的都是世家大族子弟,寒门子弟虽然也有,但比例依旧太小。

  即便是想学,也苦于出不起学费,又或者没有书籍。

  想到这里,公孙续这才想起当初从洛阳带回的那些典籍,当初若不是蔡邕,恐怕这些典籍早就别焚毁在皇宫的那场大火之中。

  从思绪中缓过神来,公孙续这才发现戏志才、荀攸以及贾诩三人早就到了。

  “呃…本王陷入沉思,不知三位先生已到,失礼失礼。”公孙续起身,开口赔礼。

  “主公刚刚所言办学,难道要建立学院?”

  荀攸急忙岔开话题,虽然公孙续经常给他们赔礼,但却没人往下接。

  听闻了荀攸的话语,公孙续点了点头,而后一股脑的将自己的想法全部和盘托出。

  一时间,大厅里陷入了沉默,除了喘息之声,再也听不到其他的一丝杂音。

  “主公,带回来的典籍虽好,但抄写起来耗时太久,一时间难以满足如此大规模的需求。”戏志才皱着眉头说道。

  对于公孙续的想法,戏志才是双手赞同的,同为寒门子弟的对于读书的渴望,那种感觉他心里再清楚不过了。

  “主公,大部分典籍掌握自世家手中,又当如何解决?”

  荀攸的话,算是问道点子上了,公孙续的脑海中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方案。

  “要想解决典籍之事,尚有难度,但如果有两样东西弄出来,一切便迎刃而解。”

“倘若主公能解决典籍之事,若是再接蔡议郎的名望,辽东的书院必定大火。”说话的乃是贾诩,这句话连推广的事都一并解决了。ァ78中文ヤ⑧1ωωω.78zw.còм<、域名、请记住  公孙续又陷入了沉思,辽东的世家大族相对较少,即便是自己心中所想的两样东西弄出来,反对的声音几乎就为零。

  再说了,办学这种事,只要得到了岳父蔡邕的支持,谁有能说什么呢?

  想通了一切,公孙续便下定了决心,新学必须办,不管什么人出来反对,那都要掂量掂量自己的脖子硬,还是公孙续手中的刀刃硬。

  “此事先议到这里,待本王弄出心中所想的东西,再开始不迟。”公孙续大手一挥便将此事定了下来。

  说做就做,这事公孙续一贯的风格,在与三位军事商议完毕之后,公孙续便带着廖化去了工匠大营。

  由于襄平城还在扩建中,工匠司的地盘亦是尚在修建,为了保证各项新技术的保密性,因此公孙续便将,马钧及其手下全部都集中在了军营之中,由专门的士卒负责看护。

  别看这片大营乱糟糟,但整个辽东的所有新技术和新式装备,全部出自这里。

  由于马钧已经带人前往海港城,因此公孙续不得不亲自来到这里,搜寻自己所需的工匠。

  “末将参主公!”刚刚抵达因门口,负责守备这里的校尉急忙想着公孙续行礼。

  “牛二!”公孙续开口叫道,眼前之人他认识。

  “去找些会造纸和烧制的匠人过来,本王有要事。”

  “诺!”

  牛二应诺而去,而后一阵小跑消失在公孙续的视野中,他没想到自家主公居然还认识他,这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片刻之后,牛二带着两位中年人出现在了公孙续的眼前。

  “禀主公,人已带到。”

  公孙续笑了笑,冲着廖化挥了挥手,一把崭新的钢刀,被廖化地道了牛二眼前。

  “本王承兑现了承诺,好好干,本王看好你哦!”

  都说武将有三宝,战马、兵刃、铠甲缺一不可。

  这个牛二,乃是上个月的训练标兵,当初公孙续问他缺什么,牛二直言却一把趁手的兵刃。

  接过了钢刀,牛二掂了掂分量,急忙向公孙续回礼。

  由于牛二双臂有力,一般的环首刀对他来说太轻了。

  因此,公孙续当场许诺,为其专门打造一把趁手的兵刃。

  此番前来,公孙续原本是打算先处理完事情再去找牛二的,没想到在工匠大营的门口就遇到了。

  望着牛二兴冲冲的离去,公孙续收拢了心神,对着眼前的两位中年汉子道:“何人擅长造纸?何人擅长烧制?”

  “小人擅长造纸!”其中一名身体相对瘦弱,整体给人一点书生气的中年人说道。

  “可能看的懂?”公孙续取出了一张锦帛,将其递了过去。

  不到十个呼吸,那名身体瘦弱带有书生气的中年人回复道:“此法与蔡侯造纸法大有不同,草民需要时间琢磨。”

  闻言的公孙续笑了,所谓蔡侯造纸法,无非就是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造纸。

  虽然这种方法大大降低了成本,但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

  而公孙续写出的配方,无非就是用竹子而已。

  由于当下大汉还没有这样做过,因此眼前的这位匠人才说道需要时间琢磨。

  “既能看懂,大胆去做,成功之后必有重赏。”

  “蔡和不求重赏,能为燕王效力,心满意足。”此言一出,公孙续心中一惊!

  蔡和?蔡侯?蔡伦?难不成是蔡伦的后人?可蔡伦明明是个宦官?怎么会有后人?

  一连串的问号,从公孙续的脑海中涌现了出来。

  不过,当他想到曹操的时候,也就释然了。

  虽然心中有很多疑惑,但公孙续终究是没有开口,毕竟蔡和又没主动提起,万一猜错了,那可就闹笑话了。

  之后,公孙续又取出了另外一份锦帛,递给了另外一个身材貌似魁梧的中年人。

  无奈之下,公孙续只好又详细的叙述了一番,这才让二人离去。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