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79章 决战弹汗山 中

  从本质上来说,匈奴人从来不承认自己是被鲜卑打败的。

  想当初,弱小的鲜卑族只配给大匈奴牧马。

  而自打匈奴分裂之后,鲜卑人便开始四处征战,除了匈奴故土之外,就连南匈奴最后一点生存空间也被不断的挤压着。

  要说匈奴人没有仇恨,那是不可能的!

  此刻,匈奴人将满腔的怒火通通发泄了出去。

  面对数量与他们相差不多的鲜卑人,匈奴骑兵们的战意达到了顶点。

  匈奴骑兵迅猛的发起冲击,肆意挥舞战刀,或是横扫,或是劈砍。

  战马的嘶鸣声,士卒的怒吼声,夹杂在一起。

  大地已然在双方骑兵的冲锋下颤抖着,鲜卑骑兵手持弯刀,爆发出了决死的气势。

  刹那间,整个弹汗山下马蹄声如雷,喊杀声震天!

  马蹄所过之处,尘埃冲天而起。

  英勇无畏的草原勇士们,挥舞着锋利的兵刃杀向了敌人。

  当双方的骑兵开始接触的时候,整个天地为之变色。

  嘭!嘭!嘭!战马相撞,人仰马翻的场面不在少数。

  满腔怒火的匈奴骑兵,疲于应对的鲜卑骑兵,没有任何一方产生一丝的畏惧。

  那怕是对撞前的一刻,双方的口中都发出了各种怪叫。

  战场上的双方,如同高速行驶的列车,迎面撞击到了一起。

  原本还保持着整齐的阵型,几乎在接触的同一时间,向后凹了进去。

  至于那些坠落下马的骑兵,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被成千上万的马蹄,踩成了肉泥。

  而双方的士卒,挥舞着兵刃,掀起一阵在血雨腥风!

  但,匈奴人似乎总有用不完的力量,局部人数优势,使得战局迅速向着有利一面扩大着。

  此时此刻,若是从天空望下,原本碧绿的草原,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成暗红色,随着时间的推移,暗红色仍在不断的扩大。

  而这暗红色的尽头,正是在不断后退的鲜卑人。

  城头上的公孙续有些愕然,他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景象。

  以往虽然与鲜卑和乌桓骑兵交过手,如初庞大的场面还是第一次见。

  十几万骑兵厮杀在一起,每一秒钟便有一条鲜活的生命走向了尽头。

  “不可能的,绝不可能!”素利眼睁睁的看着鲜卑骑兵节节败退,嘴里发出了一阵阵呼喊。

  南匈奴的实力早就大不如前,眼前的一切都不是真的。

  哪怕是在一年之前,无论匈奴人也好,乌桓人也罢,都不敢轻易的招惹鲜卑部落。

  可眼下的实际情况却是,这些英勇无畏的鲜卑勇士,正被匈奴骑兵杀的节节败退。

  骑兵的长处在于他的机动能力,而眼前的十几万人混战,经过第一次的冲锋之后便绞在了一起,完全没有速度可言。

  匈奴骑兵的身后,张燕的黑山军早已列阵完毕。

  由于黑山军全是步卒,此刻,他们正等着贾诩最后的将令。

  张燕的身边,太史慈、廖化及其手下数百名卫队整装待发。

  如此大规模的作战,只要是个热血男儿,都不想错过。

  “元俭,汝不保护贾军师呼?”太史慈望着一脸兴奋的廖化问道。

  早在双方汇合之后,贾诩的安全就全部交给了廖化负责。

  至于太史慈,早就对这场最终的决战期待已久。

  “子义兄,贾军师与羌渠单于就差称兄道弟了,何来危险一说?”

  廖化没好气的白了太史慈一眼,如此大规模的会战,他当然是想参加的。

  太史慈望了望,匈奴王旗下的贾诩,与羌渠单于有说有笑的指点着江山,完全没有一点紧张之色。

  在其身后不远处,史阿的身影落入了太史慈的眼中。

  二人虽然没有交过手,但史阿的伸手,绝非一般人能匹敌的。

  见此,太史慈便不再多言,只要贾诩有人保护就好。

  这样一来,他就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大战之中。

  片刻之后,王旗下的令旗舞动,太史慈、廖化、张燕三人对视一眼,而后率领着大军缓缓向前。

  由于太史慈、廖化等人皆乃骑兵,因此这数百人的骑兵便先一步的呼啸而去。

  随着两万黑山军加入战场,鲜卑人的劣势又扩大了。

  骑兵一旦失去了速度,再陷入步卒战阵之后,只有被屠杀的份。

  当然了,如果实力够强,已然可以突围而出。

  可眼下,弥加明显不具备这样的实力。

  就在双方激战正酣的时候,弹汗山的东边传出了整整的号角,素利转头望去,乌桓骑兵的身影出现了。

  于此同时,弹汗山城门大开,三千白马义从正在缓缓而出,为首的黄忠、张飞、严纲三人蓄势待发。

  在匈奴人出现之后,素利便急忙调走了驻守在小路的万余骑兵。

  这也是为何,张飞出现在这里的原因。

  鲜卑的王旗下,阙机父子一左一右的保护者素利。

  纠结了半晌,阙机还是选择撤退了,可他的骑兵仍旧在城外监视着。

  一旦白马义从出城,便会与其发生激战,至少可以保证素利不会腹背受敌。

  如果素利有失,那么这场大战的结果不言而喻。

  但眼下的情况,鲜卑人已经处于了绝对的劣势。

  看着踏顿的王旗出现,素利的面色更加的凝重起来。

  为了抵挡乌桓骑兵的骚扰,他早就严令轲比能、魁头率部阻拦。

  可如今乌桓人出现,只能有一种解释,那就是轲比能与魁头败了!

  其实,情况并不是素利想的那般,轲比能与魁头,此刻仍在与踏顿的乌桓骑兵激战。

  踏顿的王旗之所以出现再次,完全是因为乌桓人又曾兵了。

  虽然只有不到三万人,可踏顿已经下定了决心,此战必须取胜。

  三面受敌的鲜卑素利部,此刻已经陷入了绝境之中。

  但如果素利此刻选择突围,也不是没有机会。

  但,高傲的素利并没有这样的想法!

  为了鲜卑的名誉、为了证明自己还是西部鲜卑的大王,素利选择了决死一战!

  可惜的是,素利并不知道汉人有句俗语,叫做“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如果是公孙续面对如此局面,必然会选择撤退,好汉不吃眼前亏的道理素利不懂。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