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百二十八章 庆历六年新的规划

  闻知大宋有能一日千里的利器,亦是让他心中骇然不已,沉默了良久没有说话。

  不管是对于他还是对于李元昊来说,留给他们的时间显然已经不多。

  唯一的好消息是大宋似乎完全没有与夏辽交恶的意思,年关不仅他们向大宋派去使者,大宋向他们也进行了回馈。

  为此耶律宗真想起了月初他还询问大宋使者,说如今他大宋只在河北驻兵不到十万,就不怕他大辽铁骑?

  当时宋国使者只是笑了笑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大宋秉承着与辽国友好的关系,不会派重兵把守。

  现在看来。

  这句话显然只是客套话。

  也许是因为人家根本不需要再在河北派重兵。

  二月份,李元昊的使者也到了中京。

  双方交谈之后,耶律宗真决定在三月份以西狩为名,前往云内州,也就是后世包头市。

  说是西狩,其实就是前往辽夏边境与李元昊进行会盟。

  眼下的局势已经不是双方派使者沟通就能做好,必须要亲自见面才能商谈的了。

  而就在西夏与辽国之间哥俩好的时候,大宋这边则依旧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他们自己的计划与变革。

  庆历六年二月的时候,去年各项数据都已经出炉,年初就要准备开始进行今年的计划了。

  二月二日,中和节。

  这个节日始自唐朝,也是后来的龙抬头。

  不过如今这个节日并不是重要的大节日,也不会放假,所以大家该上班还是上班。

  今日天朗气清,政制院内满是一股慵懒的气息。

  这个年过得确实容易让人懒散。

  毕竟后世除夕不放假,而大宋不仅放假,假期还非常多。

  从冬至日到来年元宵节,中间有好几个节日加上赵匡父亲祭日、赵祯母亲生日以及赵恒天庆日,加起来三十三天。

  十二月初到一月底,两個月的时间有一半都在假期,上班的时间就很少,想不让人懒都难。

  这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七天假刚刚放完,政制院里上班也才没几天功夫。

  此刻屋内诸多宰相除了蒋堂和蔡齐以外都在。

  因为假期都需要两名宰相值班,赵祯体恤老臣,像张士逊、李迪、吕夷简、王曾等几名上了岁数的老臣不用值守。

  其余人则轮流值班,元宵节的时候是蒋堂跟蔡齐,所以元宵节过后就得给他们补几天假。

  等时间差不多,各部的公文都汇报上来,众人就前往会议室开会。

  “这是今年统计部上交的去年国内生产总值报告,这是财政部上交的去年税收报告,这是工商部上交的去年商业报告,这是农业部上交的去年农业报告”

  晏殊把今年早上各部门统计上交的公文放在了桌案上,环顾四周,笑着说道:“我刚才初略看了一下,增长非常喜人呀。”

  吕夷简看向赵祯,垂垂老态亦是笑着说道:“此情此景,汉龙觉得大宋去年成绩如何?”

  “还需要努力呀,跟我们后世比起来,我只有一句话要说。”

  赵骏说道。

  “什么话?”

  众人好奇。

  “需要一个大宋笑话鞭策一下。”

  “免了免了。”

  大家连连摆手,这东西容易让人血压高。

  赵骏笑了笑。

  最近几年来他好久没说大宋笑话了。

  一是没什么地方好讽刺,二是大宋笑话存货已经不多了。

  特别是赵光义的段子,说得太多反而显得太啰嗦,实在是没什么好讲的。

  开个玩笑之后赵骏也随手翻了翻这些公文。

  去年财政总收入是近几年来最高的了,达到了1.3925亿贯。

  其中农业税在摊丁入亩之后不降反升,从庆历四年的2400万贯提到了3973万贯,商税增加了700万贯,为6506万贯,外贸增加了300万贯,为3446万贯。

  庆历四年的时候农税是2400万贯,商税为5800万贯,外贸税是3100万贯,总计应该为1.13亿贯。

  但实际上其中30左右的商税和农税要被截留在地方用于大基建建设,而外贸税也有约20要留存在各大港口做地方支出。

  因此算上外贸,去年商税实际收入为6500万贯,农税为1680万贯,总计8180万贯。

  到了今年去掉地方截留的话,那么朝廷国库的收入就算是正式破亿,达到了1.00921亿贯。

  这也是为什么去年吕夷简说去年财政收入可能破亿的缘故。

  “这个成绩不错,如果算国内生产总值的话,就是农业总值约4亿贯,商税总值约16.2亿贯,外贸总值4.9亿贯,去年总值为25.1亿贯,比前年22.3亿贯提高了12。”

  赵骏拿出毛笔在纸上用公式计算了一遍,国内生产总值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长,这已经非常夸张了。

  但他放下笔后就又说道:“不过这个税率波动还只是初略估计,毕竟去年农税提升是因为摊丁入亩,我开始给地主杀猪放血,让地主多交了至少8以上的税,所以总值应该没那么高,大概在24亿贯左右吧。”

  “那也很好了。”

  “是啊,我记得汉龙说过,后世很多国家每年能增长个位数就很不错了。”

  “老夫对这个增速还是很满意。”

  大家说着。

  如今数据为王,赵骏也把数据纳入了考量当中。

  GDP虽然不能完全代表国家的发展,却也代表了大部分发展速度,光从去年数据看,三项增速都尤为明显,特别是农税。

  不过赵骏却知道农业税的增长是怎么回事,完全是靠摊丁入亩把税收摊派给地主才造成了这一结果。

  如果正常年岁下,从2400万贯,增长到2800万贯就算是不错的了。

  但摊丁入亩之后拥有全国大量土地的地主纳税要比以前多交一倍,那自然是增长明显。

  “去年这个发展水平如果在古代那自然是非常不错,但我们的目标不是在古代社会提升,而是要向前看,向工业时代进步。”

  赵骏沉吟片刻,然后想了想道:“统计部并没有统计去年国内的钢铁产量,这是我的疏忽,以后必须要加上这一条,如此才能衡量一个国家的钢铁水平。”

  “去年虽然放开了政策,全国各地兴办钢铁厂和水泥厂,但从寻找资源到挑选地方,还要修路和修河,现在全国大部分地方的钢铁厂和水泥厂可能还处于建设阶段,并没有正式投入生产。

  晏殊说道:“所以咱们现在的钢铁厂产量还是主要依靠武安钢铁以及原有的其它冶炼厂,要统计这个数据应该不难,我待会去跟吴育说说,让他派人去查一查。”

  “嗯。”

  赵骏说道:“这些钢铁厂今年就应该走上正轨,今年政制院的重心应该调整一下,开始大炼钢时代,我要在五年之内,让大宋钢铁产量达到世界钢铁产量的90以上,让大宋正式步入工业革命的第一阶段。”

  “啊?”

  众人傻眼。

  宋绶哑然道:“这可能吗?岂不是说大宋一年产钢铁要达到以前的百倍以上?”

  “怎么不可能?”

  赵骏笑道:“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1850年,钢铁产量为250万吨每年,占世界钢铁产量的一半。当时世界的生产力已经提高不少,但全世界的年产量也不过五百万吨。在如今这个时期,世界年产量怕是十万吨都没有。”

  这并非夸大其词,而是事实。

  后世网上有人说宋朝元丰年间钢铁产量就已经达到了15万吨。但这其实是宋粉捏造的虚假消息,实际按《宋史》记载,应该在年产约一万多吨的样子。

  要知道根据后世考古学者李京华先生的研究,整个西汉时期的总钢铁产量也才四万多吨。

  直到东汉出现炒钢法,接着唐朝出现灌钢法,一年的产量也才达到三千多吨,大宋就算有黑科技,也不至于夸张到年产十五万的程度。

  所以按照《宋史》记载,大宋年产一万多吨才是正常的现象。

  而当时的大宋已经是全球经济、科技、文化、生产力最高的国家。连大宋年产量都才一万多吨钢铁,全世界其它国家加起来钢铁产量能有个五万吨都是个未知数。

  因此一旦全国各地钢铁厂兴办起来,只需要让钢铁产量达到每年百万吨,就能够实现目标。

  即便每年百万吨跟后世我们年产10亿吨比起来不过是个零头,可在大宋这个时期,五年内做到全球第一,总揽超过90的钢铁产量,还真就不是在胡说八道。

  “唔”

  众人互相对视,这才明白什么叫工业社会。

  一旦工业化开始,那么以前的任何数据跟工业时代比起来,那都是无数倍的差距。

  “工业化时代之后,先是钢铁产量提升,接着就是钢铁应用于各行各业,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

  赵骏说道:“铁路、工厂、船厂这些都是蒸汽机和钢铁产业的大头,归根到底,工业发展离不开衣食住行这四样,所以明年的首要任务是把钢铁产量提上来,同时推进全国招商引资,开办各类工厂的事项。”

  “嗯。”

  大家纷纷拿纸笔记录下来。

  几轮庆历新政改革之后,国家的弊端也慢慢在除掉。

  虽然还有一些患处,但已经好了许多。

  现在的主要发展重心,确实应该放在工业革命的生产上了。

  “京西南路那边的钢铁厂从前年就已经在建设,去年年底正式投产,他们的意思是希望朝廷再拨些款下去,他们想自建铁路。”

  李迪说道。

  “地方官府有主观能动性是好事,这事我会派人去视察一下,如果没什么问题就批了。”

  “好的。”

  “说起来既然进入工业化之后,我们又该成立新的部门了。”

  赵骏沉吟片刻,然后说道:“今年开始组建工业部和铁道部吧,以后这样的事情就由工业部和铁道部对接,不然地方上什么事情都要等政制院批示的话,那效率也太慢了点。”

  以后像这样的事情肯定会越来越多。

  政制院就这么点人手,主攻方向肯定也是国家发展战略,不能地方上申请汇报还要他们批示,还是应该有直属部门管辖。

  “那筹备这两个部门的建设让老夫来吧,老夫年纪虽然大了些,但也想为国家发挥点余热。”

  吕夷简一点都不想放过抓权的机会。

  赵骏瞥了眼就说道:“王相也是国家栋梁之才,这事就交由吕相和王相一同协办。”

  他可不想让吕夷简多掺沙子。

  由于吕夷简以前就管人事,大宋五十多个部门里,他的门生故吏可不少。虽然基本上等吕老登挂了,人走茶凉这权力就少了大半。

  可吕夷简的次子吕公弼已经是河北路转运使,三子吕公著也已经是知制诰,升迁速度很快。

  老吕头这哪是发挥余热,显然是想给儿子铺路。

  “嗯。”

  老吕头只是应了一声,也没有反对。

  现在这形势,能拿点权就算不错了,毕竟他的身体越来越差,谁也不知道还能活多久。

  “那今天的会就先这样,接下来让各部筹划一下今年他们自己的发展计划交由政制院批示,收入是越来越高了,但还是有很多固定支出,钱还是要花在刀刃上才行。”

  赵骏站起来散会。

  别看去年财政收入一亿,但教育部建学校,推广教学体系。工部修河渠、修道路,还有地方上兴修水利和道路建设,都要朝廷大撒币。

  再加上官员俸禄、军队支出,每年固定支出还是要个五六千万贯,剩下的一半,就能用于其它投入建设了。

  不过就算是这样也挺不错了,至少比以前大宋六分之五的财政投入到军费里强,剩下的六分之一由官员俸禄和其它冗费支出占用,国家完全就没有建设资金,彻底歇菜。

  当下政制院就在新的一年做出指示,要各部门上交自己本部门今年规划,比如教育部今年要招多少老师建多少学校,工部要修多少河渠、开辟多少道路等等。

  规划交上来没有什么问题之后,政制院才会让财政部批款作为经费。

  如此种种。

  庆历六年,大宋就又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